登陆注册
3757800000044

第44章 胡适何如人?——以黎昔非个案为中心(1)

《黎昔非与独立评论》一书揭示了在《独立评论》后面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从而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和值得探究的问题,其中,胡适究竟何如人?就是需要重新探讨的问题之一。20世纪50-60年代在中国大陆胡适曾经是个“妖魔”,如今时来运转又成了“圣人”,从学术到人品几乎都是超凡绝俗的“大成至圣先师”。当年“妖魔”化的胡适并非真实的、全面的胡适,那么今天“圣人”化的胡适是否就是真实的、全面的胡适呢?本文试从黎昔非个案入手对于胡适的为人稍事探究,就正于先进贤哲。

一、何物“无为政治”

胡适在《独立评论》创刊三周年的社评中说:“说也惭愧,我是实行我的无为政治的,我在三年之中,只到过发行所一次!这三年的发行,校对,杂务,全是黎昔非先生一个人支持。”在这里他搬出“无为政治”来自我解嘲。那么,胡适的“无为政治”究竟是什么呢?胡适这里讲的“无为政治”当然不是关于治国的方针,而是其办理“独立评论”和为人处世的做法。

1、虐用员工。

如所周知,《独立评论》是20世纪30年代影响最大的刊物之一,其发行量从第一期的二千本,一年内飙升到八千本,两年内达到一万五千本。其出版、发行任务之艰巨是不难想象的。但是《独立评论》自创刊至停刊的五年半时间里基本上只用了一个黎昔非,另外前三年只有工友老宋一人,1935年才增加了负责财务的陈晋祺协助黎昔非的工作。黎昔非虽然名为“经理人”,但实际上是事无巨细,除编辑以外“包办一切”。他工作负担之繁重,胡适除了上文所说“这三年的发行,校对,杂务,全是黎昔非先生一个人支持”之外,还说:“每到星期日发报最忙的时候,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他的许多青年朋友赶来尽义务,帮他卷报,装封,打包,对住址。”黎昔非全力以赴也完成不了这么繁重的工作,于是不得不动用他的社会资源——同乡、同学、朋友来协助完成任务。目睹黎昔非工作情况的罗尔纲写道:“我于九?一八事变前几天回广西。到1934年3月才再来北平。那时《独立评论》已经出版将两年了。社址在后门慈慧殿北月牙胡同二号。经理为黎昔非,广东兴宁人,中国公学同学,同吴晗和我都是熟人。他从《独立评论》出版至抗日战争停刊时止都是他主持排印、发行工作。我每星期天都去看他。他很忙,从来没有功夫去玩。”黎昔非的同乡林钧南从1932年5月到1937年7月在北京求学,恰与《独立评论》相始终,双方过从甚密,他说:“他是总其成的,包括财务、校对、发行等在内。”黎昔非在谈到《独立评论》的工作情形时说:“没想到那种工作这么烦忙,有时忙到连报纸都要到夜深才得闲来看。”而且工作条件也是十分简陋的,初期“只数间空房,什么都没有,连喝水都不便。”我们从黎昔非在《独立评论》期间孑遗的三封致胡适书信中除了可以具体看到其工作之繁重、琐碎之外,还可以感受到他从早到晚全天候待命、工作的情形。显然,胡适之所以能够在办理《独立评论》期间实行所谓“无为政治”,是建立在黎昔非的“有为”基础上的。1936年1月9日胡适在致周作人的信中说:“吾兄劝我‘汔可小休’,我岂不知感谢?但私心总觉得我们休假之时太多,紧张之时太少。少年时初次读《新约》,见耶苏在山上看见人多,叹息道:‘收成是很多的,可惜工作的人太少了!’我读此语,不觉泪流满面。至今时时不能忘此一段经验。”我们不必追究胡适读了《新约》这句话后是否真的曾经“泪流满面”,我们只是要问:当他星期天开着汽车前呼后拥,带着家人、朋友,有时也带着章希吕、罗尔纲等到西山等处游玩时,而“从来没有功夫去玩”的黎昔非正在超负荷地工作,面对三年来“全是黎昔非先生一个人支持”如此繁重工作的情况,他可曾想到过“工作的人太少了”?他可曾因此而“泪流满面”?

在如此超负荷的工作重压之下,黎昔非所得到的待遇又如何呢?黎昔非在《独立评论》社的工资是“由胡先生酌定”的,据黎昔非夫人说,他们结婚(1933-1934年之际)之前每月30多元,其后增加了10元,每月4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呢?且看胡适的同乡、当时奉上海亚东图书馆之命来胡家催促书稿的章希吕1934年8月29日的日记:“(胡)适兄和我谈,万孚因要到福建别有高就,基金会里的缺他想请罗尔纲先生去接手。如罗先生愿意往清华读英文,他每月送他一百元。叫我将此情形告知罗先生。至于吾的事,如亚东是不可居,叫我回家后耽搁些时就到他家里帮他做事,每月送我酬劳八十元。适兄美意非常可感,但我能帮他做的事并不多,而送如此之厚的报酬,我意总过不去。”章希吕“能帮他做的事并不多”却可以得到80元的月薪;罗尔纲帮他做的事情就更少了,他1934年3月从广西入住胡家,他说:“我这一次再回到适之师家,不同从前抄录《铁花先生遗集》和辑录《聊斋全集》时那样,每天有一个固定的工作。祖望、思杜两弟又上学去了,适之家没有什么工作给我做,只叫我自己看书。”后来他请求胡适介绍工作,胡适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有一个文书职位,是在我下面做事的,月薪120元,工作很清闲,有时间自己做学问,你意思怎样?”罗尔纲希望去研究单位,于是胡适让他到北大考古室当助理。1935年1月,罗尔纲把妻儿接到北平,他说:“那时候,我只有60元的月薪,而每月我最低的生活费须用90元左右,还差30元。”章希吕应胡适之邀,于1935年5月再度从南方来住胡家,他5月24日的日记写道:“(胡)适兄送钱来,我因在此帮他做的事不多……故只每月收他四十元。适兄意思很好,以吾负担太重,四十元决不够用,彼此何必客气。结果收了他五十元。”章希吕此时开始任“胡适的秘书”,其中包括协助胡适做《独立评论》的末校。除了吃、住之外,平日的游览、年节回家探亲等费用全由胡家包办,每月40元胡适还认为“决不够用”,还要给他加钱,因为他原先盘算的是给他每月80元,在章希吕推辞后以50元妥协。章希吕“帮他做的事并不多”可以得到如此报酬,而黎昔非超负荷的工作却得到如此菲薄的待遇。黎昔非家境贫寒,远离广东故乡,毫无经济来源,起初是在读研究生,后来结婚有了家庭负担,增至40多元,才达到了章希吕“决不够用”的水平,“需要省吃俭用”才能维持生活。黎昔非的同乡、中国公学同学丁白清1932年秋至1933年夏在北平与黎昔非合作创办《昙华》文艺半月刊,对于他在《独立评论》的工作情况颇为了解,他说当时黎昔非“薪水只三四十元,又不够用,我建议他:叫胡适介绍中学教员,教书兼职,他始终都不愿这样做。”1934年12月20日胡适致傅斯年信中说:“彭太太已在第一中学教英文,每周有十五时,可得$105.00,大概可以勉强支持了。”一个中学教师的月薪是105元,不过“勉强可以支持”。那么胡适不会不知道黎昔非这点工资是否可以“支持”。1935年6月12日胡适致陶希圣说:“我们教人信仰一个思想,必须自己确信仰它,然后说来有力,说来动听……依古人的说法,修辞立其诚,未有不诚而能使人信从的。如来书说的,‘自责’在学术界是应当的,但在教育上则又不应当‘自责’而应当自吹:这是一个两面标准(doublestandard),我不能认为最妥当的办法。至少我的训练使我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两面标准。”当他教训别人不可实行“两面标准”(即双重标准)的时候,他自己正在实行“两面标准”,从下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他这种“两面标准”几乎贯穿于各个方面。

这里还需要指出,上述章希吕、罗尔纲是胡适私人的“雇佣”或“宾客”,而黎昔非是为“公家”做事,胡适不是把自己编辑《独立评论》说是“为公家做工”吗?胡适曾经就对待公家雇员问题发表高论,1935年6月11日他在致丁文江的信中说:“你最不公道的是责备干事处用钱太费……一个负有两千万元的财务责任的机关,对于它的职员稍加优待或体恤,不应该是失策。……你是一个讲行政效率的人,对于此点之斤斤争论,实是成见,而非公心的判断。”他写这封信的时候,正是他以双重标准处理上述“公”“私”雇员的时候。1936年4月10日这天章希吕曾经“到独立社。有一家印刷局来兜生意,每期可减省印刷装订费约十四元。”章回来告诉胡适,胡适“不赞成换印刷所,因独立社已不赔本,不犯着刻薄劳工。”章听后不禁感叹“适兄无处不为苦人着想”。当胡适在章希吕面前表现其对外界“劳工”博大的慈悲心肠时,他大概忘记了是否应当先在《独立评论》社内部“不犯着刻薄劳工”?

还需指出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独立评论》解散时的情况。“七七事变”后迅即移居天津的胡适夫人江冬秀接胡适9月6日、11日信后,于9月28日致胡适信报告善后处理情况,说:“我是十二号晚上接到你六号信就写信去平叫章胡两位来同回家乡……一直到九月十九日他们来津……章胡是我买了两张船票送给他们,另外送他们一百元,他们只到报馆那(拿)了二百元,用去五六十元了,故我替你补报他们点钱……罗尔纲夫妇走,我又给了他一百五十元,吴春晗走又一百元。”这里的“章”即章希吕,“胡”是胡适儿子的家庭教师,“吴春晗”即吴晗,“报馆”即“独立评论”社。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知道,胡适曾经向江冬秀指示善后事情,其中包括对章希吕等人的善后。章希吕并非“独立评论”社正式员工,而是作为胡适的“秘书”兼助胡适做《独立评论》“末校”,他每月的50元工资是由胡适自己付给的,但现在他居然可以去拿“独立评论”社的钱,而胡适的家庭教师胡某与“独立评论”社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居然也可以从社中拿到钱,这“独立评论”社的公款难道已经成了胡适家的私产?此二人拿了二百元江冬秀还觉得亏待了他们,又替胡适“补报”他们每人一百元和船票。而五年半的漫长岁月里为《独立评论》献出了一切的黎昔非得到什么呢?我们没有看到胡适对于黎昔非善后的只言片语,但可以知道的是,黎昔非于“七七事变”后与罗尔纲、吴晗结伴南逃,走到半路就“身无分文”了,亏得罗尔纲借给他20元才得以走完后半段路程。这个情况告诉人们,黎昔非虽然为“独立评论”社工作多年,但是没有什么积蓄,其工资只够勉强维持日常生活;而“遣散费”也是没有他的份的,尽管“独立评论”社在解散后还存款“约四千元”。为了筹集逃难的路费,黎昔非变卖了自己的一部女式自行车,而那辆比较值钱的“独立评论”社的公车他却存入银行交公,没有苟取分文。靠变卖“家产”逃难的黎昔非只能支持半程的回乡之路已足以说明一切。1938年2月3日胡适致江冬秀说:“这半年里,你用的几笔大钱,都很得当,我看了都很高兴。”显然,这些善后工作得到了胡适的首肯。

由此可见,胡适对于“独立评论”社经理人黎昔非实行的所谓“无为政治”就是最大限度地加以役使和榨取,这与“无为政治”的惠民精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2、舍人为己。

那么,胡适“无为政治”的目的和实质又是什么呢?1937年5月17日胡适给翁文灏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你大概不免‘躬亲细事’,此是一病。蔡先生最能用人;付托得人之后,他真能无为而治。可惜他早年训练太坏,不能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做点学术著作。你若能学他的用人,你无论做何大事业,一样可以有闲暇做你的研究工作。”这里胡适道出了实行“无为政治”用人之道的目的、效用是“你无论做何大事业,一样可以有闲暇做你的研究工作。”这是胡适在办理《独立评论》五周年之后的经验之谈,故他不无得意地向翁文灏传授心法。的确,胡适在办理《独立评论》的五年多时间里,不仅杂志办得越来越红火,做成了一件“大事业”,而且“研究工作”丝毫未受影响。在办理《独立评论》的五年半(1932,5-1937,7)中,他发表论文214篇,出版著作1部,而在此之前的五年(1928,1-1932,5)中,他发表论文83篇,出版著作2部。他每星期只要抽出一天时间编辑《独立评论》就可以了。所谓“每周一天”,实际上大部分是一个晚上,而且主要是写自己的文章,共计为《独立评论》写了123篇文章。我们从他的日记、书信和文集中可以看到,在这个期间他不仅身兼各种教职和社会职务,而且照样进行写作、阅读、出访国内外、会客、讲演、社交、宴集、游览……。无怪乎原来对于创办《独立评论》积极性并不高的胡适后来积极性却十分高。1932年4月17日胡适致丁文江信中说:“总觉得此次办报没有《努力》时代的意兴之十分之一!怎么好?”他和丁文江“都有过创办《努力周报》的经验,知道这件事不是容易的,所以都不很热心……所以在那个时期我真没有创办一个新刊物的热心。”三年后他不无得意地说:“我办过三次刊物,《每周评论》出到36期被封,《努力》到75期停刊,《独立》居然出到180期,总算长寿了!”“七七事变”后身在南京的胡适1937年7月31日致蒋廷黻的信中还在惦记“‘独立’不知还在出版否”。抗战胜利后当有人提议重新办理《独立评论》时,胡适列举了不可能再办的种种理由时,有一条重要的理由他没有说,那就是他再也找不到而且也不敢再去找像黎昔非这样“合适的”经理人了。

胡适一生坚守的一条底线是任何工作、职务不能影响他自己的研究工作,触及这条底线他是不干的(抗战时期担任驻美大使算是例外)。1932年4月4日胡适致蒋梦麟说,如果推举他出长北大,则“自由将变为义务,上台容易,下台就很难了。无论我大病之后,决不能担任,在几年之内我决不能自投罗网。”1933年4月8日致汪精卫推辞职务任命时说:“我所以想保存这一点独立的地位,决不是图一点虚名,也决不是爱惜羽毛。”而是为了“专心著述”。1947年12月17日致王世杰推辞公职任命时说:“我不能担负此命。……第二,我今年五十七岁了,余生有限,此时改业,便是永远抛弃三十多年的学术工作了。我曾细想,我的永远改业,不能不说是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故有所不忍,亦有所不敢。第三,我自从一九四二(年)九月以来,决心埋头治学,日夜不懈,总想恢复我中断五年的做学问的能力。此时完全抛下,而另担负我整整五年没有留意的政治外交事业,是用其所短而弃其所长,为己为国,都无益处。”在胡适看来,维护自己的研究工作就是维护自己“独立”“自由”的权利。

那么,他对于黎昔非的研究工作和“独立”“自由”的权利又是怎样的态度和做法呢?

同类推荐
  •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本书主要分为五章”从业絮语“”人生感悟“”读书有得“”春秋记忆“”韵满情怀“。
  •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出自艺术大师李叔同之手,他是著名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戏剧家,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造诣于一身,堪称全才。他的文字是美的代表。书中李叔同先生的诗文词赋、人生领悟,犹如洗涤心灵的净化剂,帮助我们洗去浮世铅华,释放生命本真。《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
  •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伤痕惋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红尘禅心

    红尘禅心

    一个人的人生结局不论是圆满或徒劳,命运总是显得那么微妙无常。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如白马过隙,活在当下也许是对人生最直接最简单的诠释。我们无限感慨生活却总是在花开花落的悄然无声中体会着生活的无语。在浮浮沉沉的命运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就是善待生命。
  • 悲剧的人生(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悲剧的人生(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人生价值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顾及这一点的。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心愿结与心愿劫

    花千骨之心愿结与心愿劫

    随着一声哭声,转世的花千骨,降生在了花莲村兰府之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过关斩六将,成了长留弟子,遇到了前世情人白子画,他们还会产生化学反映,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吗?
  • 重生:嫡女逆天

    重生:嫡女逆天

    一世心碎而终,重生开启不一样的人生。前世缺憾,今世满足。
  • 神石妖魔

    神石妖魔

    远古五洲大陆,分东西南北中,东方木曲州,西方金革州,南方火炎州,北方水润州,中原土穑州,各占其位,各有独门绝技,领土纷争不断。又一日天落神石,砸破古妖峰封印,释放数万上古妖魔,五洲大陆顿时腥风血雨,各州城纷纷参与斩妖除魔,怎料神石孕化绝世妖魔。一时间生灵涂炭,上古仙神纷纷加入其中,一场仙魔人纷争拉开大幕
  • 若初恋东方不败

    若初恋东方不败

    1:“一个甜得老掉牙的故事……”——“切,是你牙齿不好吧大叔……”2:“你十七岁的青春是怎么样的?”——“我没有十七岁以前的青春啊!”3:“为什么?!”——“因为我十七岁以前的记忆是白的,不是青的……”4:“梁雨寒,你爱的那两个男人,更爱的是哪一个?”——“李小默,既然都爱,哪有什么更爱?!”5:“你好,我叫苏禾。”——“哦,同性恋花美男苏禾,你好。”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你好!我的好闺蜜李小默!你好!我十七岁的初恋季天河!你好!我十八岁的初恋陈墨!你好!我的仇人欧海婷!你好!若初恋东方不败!你好!我的二十七岁!
  • 百家公案

    百家公案

    包拯执掌开封府衙门,负责审理全国各地的案件。他为人刚直不阿、铁面无私,既敢于为民请命,也敢于碰硬,被世人尊称为“包青天”。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关于他的很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包公佯怒撕伞,巧妙地辨别出伞的真正主人……
  • 神魔战之三界卧底

    神魔战之三界卧底

    一个挂科太多无法正常毕业的倒霉大学生,无端坠于楼下而死,却莫名其妙要完成阎罗王的任务,为了生存他周转于神魔之间......有道是,神魔不两立,人妖不共生,渐渐地,他的人生在不可逆转的改变着.......
  • 踹掉渣男:重生之一等弃妇

    踹掉渣男:重生之一等弃妇

    岳筝是一个幸福的女儿,他的父亲为了她的感情,救下莫家掉入沉水塘的小儿子。不惜落个挟恩以报的骂名,也要莫北轩娶了她。并发誓,一生一世只娶此妻,贫贱富贵不弃。但她却是一个不幸的女人,新婚之夜,丈夫便一夜不归。一月不到,便参军评判。让她独自一人,在莫家,在那个村子里,承担她的罪孽。丈夫参军离家七个月,她生下了一个足月的儿子。丈夫离家二年零四个月,归,赐了她休书一封。岳氏女淫奔无义,挟恩骗婚,犯七出之条,休。岳筝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她重生了。这一世,她却倍加珍爱那个前生她视为她的罪孽的儿子。这一世,她尽量规避前世旧路,努力探寻自己的幸福生活。上天待她不薄,附赠了她一个奇异的空间,有世间的各种花卉,载满了奇花异果,最重要的是满园采蜜的蜜蜂。什么?蜂王告诉她,空间里的蜂蜜能使人百病不侵,可治世间六十四种病症?还有一种蚕桑花,可饲世间难活之冰蚕。。。。。。。本文一对一,异能种田。男主不涉简介,请移步正文。
  • 进退与攻守: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对局

    进退与攻守: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对局

    本书从历史人物的较量中得出:博弈精神的核心,就是策略的选择;进退是人生的策略,攻守是人生的战局;历史对局中的博弈,扣人心弦又发人深醒。
  • 系统供应个体户

    系统供应个体户

    晕,穿未来了,被别人碾压剥削,幸好可以沟通过去,碾压曾经,找点安慰!通过时空物资交换,反抗未来土著的盘剥。
  • 田园才女致富记:随猫而来

    田园才女致富记:随猫而来

    "什么?随便说说而已!!"一时激动就说出了决定后半生的话…"猫死了我也不活了!!"一句话、穿越到了几千年以前…灵魂复到了被饿死的十一岁小女孩身上了…什么?茅草屋?黑馍馍?麻袋衣?没爹管?这能是个家吗?还能在这活多久?什么?原来也有同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