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东玄更衣之后,燕蒙与李问也是换好了衣衫,两人看到身着白衣的东玄,眼中都是闪过一抹异彩,东玄将头发用一根檀木簪挽着,一袭白衣胜雪,脸上线条多了一丝柔和,相比起他身着大红蟒袍的霸气流露,这样的东玄无疑更招人喜欢。
“让燕将军和李先生久等了,”东玄满脸歉意,“还请将军恕罪。”
燕蒙哈哈一笑,“不久不久,我们二人也是刚刚出来。”
四人走出营门,东玄稍稍落后燕蒙与李问半步,而冯厉则是走在最后。
东玄所带的五人依旧站在门外,如杆铁枪般笔直站立,燕蒙看到也是稍稍心叹,星盘,不简单啊。
“将军,我这五位甲士,一路过来,也很辛苦。将他们带上可否?”东玄微微躬身,问道。
“当然可以,”燕蒙说道,“将士远道而来,一路风沙,殊为不易。”
“还不多谢将军?”东玄喝到。
“多谢将军!”五人朗声应道。
燕蒙哈哈一笑。
燕蒙李问与东玄共乘一辆马车,马夫由冯厉来担任。四骑跟随在马车后充当护卫,朝着东来楼进发。
......
苏凉此时的心很平静,不知为何,苏凉有种莫名的淡定。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收拾了一些东西,他的房间很简洁,除了一张床,一张被褥之外,便没有了其余之物,被子被他整齐的叠好,而床单上没有丝毫褶皱。
他一向是一个很自律的人。
床上有一个包袱,是他刚刚准备好不久的。里面装着他不多的衣衫,和一些银两供他路上使用。他已经做好了随时离开的准备,只等燕将军将他处置他的文书上盖好军印。
苏凉准备去和庞老说一声道别。
他将东西准备好后,便离开房间,关好门窗。
他这段时间在漠北城内相对来说是很自由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也懒得去想。只是迈开步伐向城外走去,他已经想好离开漠北之后去哪里,但是现在他要去见见庞老和萱儿。
城外的某处茶棚,庞老一人坐在茶棚后的那棵大树下,手中捧着杯凉茶,他的眼神中有种令人心静的平和。
茶棚已经歇业了,那面写着茶字的旗帜被撤了下来,一个木牌挂在门上,上面写着打烊二字。
萱儿在里面收拾着东西,小女孩儿的身影显得很忙碌,由于天气的原因,萱儿的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紧密的汗珠。她用手擦了擦汗,重重的呼了口气,“马上就做完了呢。”萱儿在心里为自己鼓励着。
苏凉走到茶棚外,看到写着打烊二字的木牌时愣了一下,有些奇怪,明明这几日庞老的生意很好,为何今日便早早打烊了?
他朝着木门缓步走了过去,轻轻叩响。
“谁啊?”伴随着萱儿清脆的嗓音,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了,萱儿先是愣了愣,继而惊喜道,“苏凉哥哥,你来啦。”
苏凉看着萱儿的小脸笑了笑,“萱儿,爷爷呢?”
听到苏凉一来就问爷爷在哪儿,萱儿顿时瘪了瘪嘴,但还是回答道,“爷爷在树后喝茶呢。”
说着,萱儿就转身,拉着苏凉朝大树走去,苏凉看到,店内的桌椅都擦拭的很干净,椅子被整齐的倒扣在桌上,柜台上原本有着很多茶叶的配料,却也不见了。
庞老坐在树下,喝着刚做好的凉茶,虽然漠北炎热,但是药泉的泉水却是比普通的泉水温度要低上很多,庞老便把做好的凉茶用陶罐盛着,再把陶罐加些糖,放在早已打好的泉水中。这样,加了很多药材的茶的会不在那么苦口,反而有种别样的味道。
“爷爷,苏凉哥来找您了,”萱儿说道,然后他转身微微仰头说道,“苏凉哥哥,你先坐。”
苏凉朝着萱儿轻轻一笑,嗯了一声。
萱儿转身朝着放置着凉茶的水缸走去,然后拿出一个陶罐,走回到苏凉身边,将一个木杯放在苏凉得面前,给苏凉倒了杯茶后,乖巧的走了。
庞老待萱儿走后,便朝苏凉说道,“我要走了。”
苏凉一愣,问道,“您要去哪儿?”庞老笑了笑,“还不知道,不过不会在神爵。”
“为何?”苏凉道。
“因为萱儿的安全,你也知道,那些黑衣人实力都不弱。”庞老说道,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尽管苏凉知道,庞老的实力很强,但毕竟只是一个人。
“庞老,其实今天来,我也是来跟你和萱儿道别的,最快今日下午我就会离开漠北了。”苏凉喝了口茶,说道。
“哦?”庞老疑惑道,他虽知道苏凉身上背负着仇恨,可却不知道具体的事情,但苏凉没有说,他便不问。
“也许我会去洺州,那里有我的故人。”苏凉道,但他有句话没有说,只是在心里暗道:“如果他还活着的话。”
“稍等片刻,”庞老起身说道。
苏凉嗯了一声。
庞老走回茶棚内,很快又走了出来,只不过他的手上多了一样东西。苏凉看到,那是一本书。
“这是我多年来在一品境的感悟,尽管如今我已跌境,但想来这些东西对你应该还有些用处。”庞老说道。
苏凉却是连忙起身,“这...”
“收下吧,也算是送给你一个小小的礼物,”庞老淡淡道,但他的声音里却有股不容拒绝的坚持。
“多谢庞老。”苏凉对着庞老微微一拜,接过了那本书。他是真的很感谢庞老,就算他如今是在二品门槛上,想要进入一品也是非常难的,有了庞老对一品的感悟帮忙,或许晋阶会快上一些。进入一品境界,很多方面都会更强。
报仇,才有了资本。
苏凉看着手中的这本书,书其实算不得很厚,只有十几页的样子,书的边角已经微卷,显然,庞老经常翻阅。纸张已略略泛黄,有种时光的厚重意味,它是庞老多年辛苦的结晶。
苏凉郑重的收好,装在怀里。
庞老面色微微有些凝重,“你的戾气,我无法化解,如果有机会,你去一趟梵净山或者龙虎山,那些出家人,或许有办法帮你。”
“好了,东西我已经给你了,”庞老说道,“我也该走了,”
苏凉记下庞老说的话。有些不舍,毕竟相处了两年多,他又问道,“庞老,这么急?”
“是啊,更何况,有些事必须做个了断了。”庞老叹了口气,带着一丝苍凉,像饱经风霜的漠北一样。
“以后,我在哪里去找你们?”苏凉问道,或许等自己处理完事情后,也会离开神爵吧。
“若有缘,自会再见。”庞老笑了笑道,然后不再言语。
庞老起身,双手背后,走回到茶棚里,拿着两个包袱,里面装着的是庞老和萱儿的衣物。就这样,便准备离开了。
正如他来漠北城一样,悄无声息。
刚才庞老才把离开的事情告诉了萱儿,虽然她早已猜到,但还是有些不解,可她明白,爷爷做这些是有他的道理的。
萱儿看向苏凉,眼眶微红,嗓音却依旧温柔,“苏凉哥哥,以后,你要常来看萱儿哦。”
苏凉给了萱儿一个好看的笑脸,蹲下身子。这样,萱儿不至于很累的仰着头“当然啊,以后我会来看你们的。”苏凉说道,然后他从怀里拿出一样东西,放在萱儿的手里。
那是一个玉佩,用上好的羊脂白玉雕刻而成,做工精细,上面的一只青鸾正欲展翅高飞,栩栩如生。
萱儿展颜笑道,“谢谢苏凉哥哥,萱儿会好好保管的。”
苏凉起身,揉了揉萱儿的脑袋,神色中有些不舍,但却没有再说什么。
庞老微笑着拉着萱儿白皙的小手,一人背着一个包袱,举步向前。
天气不再炎热,庞老和萱儿的身影在金色阳光的映射中,消失在了苏凉的视线里。
他做了个深呼吸。狠狠揉了揉脸颊。
他又少了个在漠北多停留些时日的理由。
苏凉原本身着青色长衫,头发梳成马尾,有股京城国子监学生的朝气。但在庞老离开之后,他整个人身上都多了股难以言明的意味,他的眼神中,蕴含着丝丝暴虐与狰狞,但却很快消失不见。
苏凉眼神一凝,他刚刚又感受到自己的神志好像有短暂的空白,以前只是轻微的走神,但现在好像严重了许多。庞老只知道苏凉身上有股隐藏很深的戾气,但苏凉自己知道,不是这么简单,他对自己的这种情况隐隐有个猜测,但却一直无法得到印证。
“龙虎山离洺州更近些,”苏凉喃喃,“看来真的要去一趟龙虎山。”
......
当苏凉还在想着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测时,远在漠北千里之外的安阳城,却已经在全城准备过中元节了。
中元节又叫盂兰盆节,只不过前者是道家的说法,后者是佛家的说法罢了。数十年前,神爵建国之初正是因为有着龙虎山的大力支持,所以才能很快的在中原站稳脚跟。要知道,当时的中原有着西楚,西蜀,后梁,南唐等众多国家的军队割据着,神爵作为一个新生国,能成为雄霸一方的大国,龙虎山功不可没,所以先帝给了龙虎山众多赏赐,但对龙虎山来说,最重要的是有一个道教祖庭的称号。
如今,在中原各地,中元节的称呼才是正统。
安阳城各家各户都在准备着过中元节的必需品,因为中元节要持续七天,所需要准备的东西是不少的,并且不论贫富都要祭拜先人,所以它的规模很大。
城主赵淳带着一脸笑意站在城主府楼上,这个位置可以很好的看见最繁华的几条街的景象,如今还只是采购物品的人便已经有了这么多,中元节之时,想来更是热闹非凡。
作为一城之主,看到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总归还是有些成就感的。只是赵淳想到林文第所安排的事,眉头便微微皱了起来,“再有三天,便是中元节了,林文第所说的事情,要做到还是有些难度啊。”
赵淳抿着嘴,想道:“更何况,东瀛如今与帝国慢慢的交好,更是有着俯首称臣的趋势...算了,既然他这么说,照做便是。”
赵淳轻轻哼了一声,“反正天塌下来,还有你们顶着。”想到这里,赵淳不在去纠结林文第交给他的任务。而是继续津津有味的看着楼下,看着那些安阳城百姓忙碌的身影。
有些像蚂蚁。
他无声笑了笑。
安阳城中有条很著名的街道,名叫朱雀巷,那里的深处居住着有着很多的名门望族,诸如柳家、张家这些哪怕在陛下面前也能说得上话的大家族。而在朱雀巷口,却有着一座很出名的酒楼,那座叫做酒楼的酒楼,在安阳城名气极大,或许,整个神爵也只有帝都龙麟城的一品天下能稍稍胜过一筹。
酒楼很大,可以说占据了接近朱雀巷前段一半的规格,却没有人敢觊觎这个地方,尽管酒楼的主人是一个半老徐娘。
酒楼的三楼一般是只准备给王公贵族的,普通人便是有钱也进不来。
三楼的一座雅间内,林文第笑着倒了一杯酒给对方,他的脸上带着温醇笑意,“小泉阁下,尝尝我安阳城的佳酿,美人舌。阁下肯定会爱上这酒的。”
坐在林文第对面的是一个身着神爵长袍的年轻人,看样子绝对不超过三十岁,但此人能让林文第为其倒酒,来头绝对不小。
林文第第一次见到小泉的时候,他便感觉到,此人以后绝对是东瀛振兴的股肱之臣。而同样,这样的人会是神爵的心腹大患。
那人笑了笑,刀削般的面庞带着一丝刚强,他说着一口流利的神爵话,很容易让人忘掉他是一个东瀛人,他缓缓开口,“多谢林大人。”然后仰头,一口饮下杯中酒,有些许酒液顺着他的唇角流下流入他雕塑般的胸膛。
小泉擦了擦嘴角,爽朗一笑,他的声音略带磁性,很好听。他笑着说道,“让林大人见笑了。”
林文第哈哈一笑,“小泉阁下乃真性情,而你博学的知识令我都感到汗颜,东瀛有阁下这等人物,振兴是理所因当的。”
小泉听着林文第的话,谦和一笑,又有些高兴。
如孩童般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