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小时飞机就到了丽水,明家的人也早在那里等着了,不过这次排场倒是很低调,来接待的人叫胡茂典,方浪便喊他小胡,莫白本来想叫胡先生,被方浪眼神暗示了一下,最后还是选择了“小胡”这个称呼
丽水在明家的势力范围边缘,能提供的帮助很少,小胡对此也很抱歉,方浪倒是毫不在意的样子,莫白更是无所谓,在他的估计里,有吃有住就够了……
清晨出发,到地方的时候十二点多,飞机上只吃了一点小食垫肚子,倒不是飞机上没准备,只是两人都有心思,没什么食欲,如今车子开在街上,两旁小餐馆飘来的香气竟勾起两人肚里的馋虫,当即决定让司机找个当地味道不错的店子吃一顿尝尝鲜
话是这么说没错,方浪却没让司机找什么上档次的大酒店,反而往那人声鼎沸的小街上转,街道小,不便开车,一行人就在街口下了车,慢悠悠晃着,仅凭鼻子指引方向
在外地找美食小店有这么一句话:人多的不一定好吃,但好吃的一定人多,去找当地人去的最多的店子,肯定实惠又好吃,方浪显然深谙此道,一双虎眼一转,鼻子嗅嗅,立马确定了方位,带着一行人去到一家规模不大的小店
店子很小,但还算干净,主卖米线,附带点凉菜小炒之类,店主是一对夫妻,丈夫煮米线,妻子收钱,店里满满当当坐的都是人,虽然吵闹但还算井井有序,莫白一行人刚坐下便有一个小姑娘来招呼,十八九岁的年纪,和莫白差不多大,白白净净的小脸带着苗家女子的青涩
丽水米线也算是“全国连锁品牌”了,和黄焖鸡米饭,纱县小吃,蓝州拉面等齐名,即使在最小的县城里也能看到那么一家“丽水米线”,端的是霸道无比!
既然来一趟丽水,那自然要点最出名的,各人按个人口味点了三鲜米线,卤水米线和生菜米线,却是只有小胡没点,小姑娘声音脆生生的像只百灵鸟,记下三人点的单之后,便转身对着厨房喊了一声
“三碗米线!”
莫白有点吃惊的看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人了才悄悄和方浪说
“……所以原来三鲜卤水和生菜米线都一样吗?”
方浪听到这个问题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小胡和司机也是憋着笑,最后还是小胡站出来解释
“想必莫先生是没怎么吃过米线汤面之类的小吃,米线在下锅到出锅时都是一样的,不同种类只是端出来后浇的浇头不同,在别的地方也有叫【臊子】的说法,所以那小姑娘只说三碗米线也没错,最后的浇头还是小姑娘给我们浇咧”
莫白平时有吃有喝就行,对吃这一道并无研究,平常吃的也普通的很,这一下倒是受教了,再看那小姑娘,果然和小胡说的一样,不一会儿三碗不同的米线就端了上来
丽水米线酸辣喜人,小胡本来觉得自己中午吃过了就没点,可这三碗米线端了上来到底还是没忍住,又加了一碗,引得几人大笑不止,距离也在无形中拉近了不少
米线分量并不算很多,味道又不错,一行人饿到现在一碗是不够吃的,带着没怎么吃饱的遗憾离开了小店,继续在小街上走着,聊天聊地,就连小胡都忘了明家交代下来的任务
行到半路,小胡却是突然“哎”一声停下,带着莫白方浪走到一旁的小摊处,那里摆放着一些民俗小物,旁边还有一筐糕点,摊主是个穿戴民族服饰的老奶奶,干瘪的脸上皱纹堆叠,见有人来了也不说话介绍,莫白觉得大概是年纪大了说话不方便
小胡指着小摊上一个萝匾上散放的小糕点,很高兴的对二人介绍,“看来二位今天运气不错,竟然能遇到卖丽水松糕的,这东西现在可不常见到了!”说着便做主要买下
暴露老餮面目的方浪自然不会推辞,莫白的目光却被摊主老奶奶面前的一块面具吸引住
摊子上面的东西都标了价格,小胡似乎是觉得糕点价格不贵,对方又是个老人,便也没还价,老人接过装好的糕点上称收钱,目光却集中在莫白的身上,两人气场诡异,自然被方浪和小胡看出来了,一时间场面突然安静了下来
莫白紧紧盯着那个面具,这股感觉他很熟悉——命器!有莫白两个脸这么大的面具带着浓浓的民族风格,粗犷的线条勾勒出恐怖兽纹,色彩鲜亮,带着远古的洪荒气息直扑人心,周围还有羽毛等装饰
方浪对于这样的压力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可是小胡还是年轻了些,生生开口打断了气氛
“莫先生是看上了这个傩戏面具?”
“傩戏?”莫白忍住自己伸手拿走面具的冲动,回头问道
压力如潮水般褪去,小胡也松了一口气,这才开口介绍:“这面具看起来是酸枣木的,颜色鲜艳造型神秘古朴,正是傩戏中常用的面具啊,只是一般面具指代的都是疫鬼,这面具……怎么看起来是兽纹?而且只经过粗雕就直接刷灰上色,可能只是个民族工艺品吧”
方浪似乎想起来什么,也接口道:“说傩戏的话我也想起来了,不过这不是古代祭祀用的舞蹈吗?封建迷信神神鬼鬼的,怎么听你的意思现在还有?”
摊主老婆婆听这话抬头看了一眼方浪,没有言语,还是小胡回答了方浪的问题
“傩戏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戏曲之一了,最早确实是起源于图腾崇拜的祭祀,那时候还不叫傩戏,只称傩事,后来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变成了傩戏,直到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民俗活动,很多民俗村还有傩戏表演呢!”
莫白两人一幅受教了的表情,反倒是那老婆婆终于开了口
“你这小伙子也是个略懂一点的,可惜啊,现在的年轻人都只是略懂一点了……”
老婆婆的声音仿佛被砂砾磋磨了很久,带着风霜,无视吵闹的街市,钻进几人的耳朵
“傩最早就是祭祀,那时候啊,人们拜日月星辰,拜风师雨师,拜五岳山林,拜上帝社稷,这都叫傩,为了表示对所拜之神的崇敬,有傩就有礼乐歌舞,这也就是傩舞”
“当年傩舞最盛行的时候,一场傩事上千神盠也只是普通规模,后来啊,唐宋朝的时候吧,单纯的鬼神信仰变得混杂不堪,连乞丐都能参与进来!傩事也从尊贵的祭祀变成纯热闹,到了元明,更是杂糅各地戏曲,变成给人消遣的玩意儿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