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秋天和冬天过去了,当春风再次吹拂大地时,核聚变无工质辐射驱动宇宙飞船的研究得到了突破性进展。
我仰望着如一个火柴盒般悬浮在空中的宇宙飞船,不敢相信这居然仅仅是两个季节折合三十六天后突然出现在我眼前的, -- 这么快的进展,换做谁也会惊讶吧。
下面是一个长约一百二十个方块、宽约七十四个方块的磁悬浮底座,占了好大一块沼泽地;其上方大约二十格是同等规模的磁悬浮顶座,两者之间靠不能说是微弱的磁悬浮来维持平衡和悬浮状态;顶座上方就是飞船的主体,长宽同等规模,高约四十六方块,整整齐齐,正正方方,分明是一个火柴盒。
对于建筑渣的我来说,能做出一个火柴盒已经很……了。
应该注意一下火柴盒,呸,飞船与磁悬浮顶座之间的东西 -- 那是一种能够注入电能以使得其带有被磁铁吸附的能力,当飞船起飞时,切断电源,飞船就将脱离磁悬浮顶座,飞向太空。
连接天上和地下的是一个简约式活塞电梯。其实这个电梯是有渊源的:前面几次都是支柱跳,跳着跳着刚好构造出一个活塞电梯的骨架,考虑到以后还要用,干脆花了两天时间做了一个活塞电梯。
我走进活塞电梯,按下按钮,稍等几秒就会听到一阵阵活塞启动或收回的声音,谈不上震耳欲聋,但也是磅礴气势。
但其实更磅礴的是到达了顶座的一个小平台时,打开门进入内部的一瞬间。
作为单程远航七年的航空飞船,其一项过硬指标是完美丰富储备的燃料仓,但因为宇宙飞船采用的是核聚变无工质辐射驱动的方法前行的,它所占据的空间并不像化学工质反作用力火箭或核聚变工质宇宙飞船大,也就是占舰尾的三或四分之一。
此外,拥有无懈可击的内部生态循环系统也是指标之一, -- 你可不想在漫漫航行图中没饭吃吧?因此,其在飞船中占据着中间的一大部分地方:农作物耕地,水循环设施,牲畜繁殖系统(主要是鸡),还建了一个花园,用来排解我孤身的寂寞。
两大部分占据了半壁江山,不过它们的高度都没超过内部高度的一半,在其上方是一个星际歼击机机场,留有两辆歼击机,还有一个行星穿梭机发射场,能够直接登陆外部的行星(因为有大气层影响)。
对了,除了驾驶室以外,还有三个地方要介绍一下:一个是我命名为“天河二号”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地表为“天虹基地”和其他的提供计算),其计算速度大约是100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所在生态循环区左偏左后方,其体积约为八十个方块,占了不大不小的地方;一个是放置在驾驶舱左右两边的武器系统,内有各种射线,行星型原子弹两枚,还备有一些生存必需品 -- 藏在武器系统和武器仓附近;一个是占有平面面积三十六平方的实验室,内部云集目前我文明的各类最尖端技术,在计算机执行“自动驾驶”时,我的一大部分时间将会耗费在这里:毕竟我目前的文明程度等级仅仅达到“恒星级远航”的程度,距离光速飞行或许还有距离,仍要冲刺。
我走到驾驶室,通过不算高的瞭望窗最后凝望着地上我已经熟悉的世界,叹息一声:七年之内,他们不会见到我了;而七年,仅仅是从这里到那一颗恒星所需的时间,再加上信号的往返、对方的速度和回来的七年,“得十五年了。”我叹息一声,坐到主端控制台前。
现在,我要走了。
我带着有得必有失的遗憾心情拉开拉杆,瞬时间感到脚下的震动 -- 这是发动机的震动;紧接着我听到一声巨响,那是夹层内的金属消去磁性后,与磁悬浮顶座脱离时,真空状态消失,空气补充而发生的巨响,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更剧烈的震动,让我险些跌了个跟头。
我扶着驾驶座的靠背,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凑到瞭望窗前,只见脚下的大地在移动 -- 我飞起来了!
飞船继续往前飞,之后过了不久是黑森林生物群系,然后又过了几分钟到了最后的生物群系:稀树草原生物群系。我很清楚,再往前走不远,远方就将是地皮边界了!
这是世界的秘密。
我被飞船惊人的速度和同样惊人的加速度所震惊,从而想到以前整整花了几天才到达地皮边界,不由得被这两种鲜明的对比所震惊。
更震惊的一幕来了:在加载区块时,我明晃晃地看到有一堵钢铁壁垒在我眼前晃过,而后消失 -- 飞船飞过了边界,我第一次来到了太空!
我看着空荡荡的周围,虚空一片:向前方,左方,右方,上下,都是虚空,无论往哪里看都是目光所不可及的;在进入太空,亦或是虚空后三秒钟,失重开始显示它的存在 -- 一切没有固定的东西,都在空中悬浮起来,我也开始感觉到将我和飞船紧紧黏合在一起的重力消失了,一切如梦一般。
我将驾驶状态转为电脑操控,飞船开始逐渐加速,加速时船身向前翻转九十度,使得加速时重力方向为天花板向地板,让我能够正常站立。
逐渐地,重力渐渐出现,慢慢地达到了1G,随后逐渐上升,升到1 . 7G左右就开始上下波动 -- 飞船开始加速了。
我走进实验室,埋头去做实验 -- 由于几年前都是做航天的,基础物理学没有多少时间去突破,现在再回来补。
我打开放置在墙角的微型粒子加速器,放上些东西,便蹲守在一旁等待记录,之后是再一次重复。
七年后,飞船系统的铃声将我从实验室中催醒。我揉揉眼睛,跌跌撞撞来到驾驶室的瞭望窗前,眼前的一个地皮 -- 行星,赫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