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几个村庄的人都对香香爱慕有佳。人人都知道江村有位博学多才,聪明伶俐的小美人。还没有到十五岁的时侯,登门求婚订婚的一大堆。香香就发出公告说,未满十八岁不会嫁人。随后登门人数少了,等待她的小伙子却是一年比一年多。更让人家眼涨的便是。香香这位小美人还未嫁人,竟然还做起了四处走动,替人牵线搭桥的小媒婆。
香香一位如花似玉,又出口成章,颇有才气的小才女,自然不愿意做媒婆,可是总比日晒雨淋的种田好几倍,况且见识面又广,认识许多人呢?虽然不能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
话说香香只是叔母的跟屁虫,只帮助文盲不识字的叔母念字。可日久深长,也能够独档一面。单说上个月,她们两人走了夜路,爬山涉水,叔母不小心摔坏了脚,行动不便,上门说媒问亲之事,就全落在香香的身上。
这一日,农历四月初八,利出门婚嫁吉。更是出门攀亲说媒的好日子。
今日是张家的张大哥托人上门求亲之日。张大哥今年二十一岁,年龄已经不小了,看中了邻近高阳村的一位刘姑娘。这位姑娘家有些田地和财产,故而嫌弃江村偏僻落后,张大哥家贫人稀,故而不愿让女儿嫁到江村来。
江村原本人烟稀少,没有好姑娘愿意嫁到这里来。这不仅急坏了张妈妈,也把村里的三姑六婆急得团团转,无奈情急之下,只好央求十五岁的香香前去说媒。
这天大清早,香香穿红戴绿,涂脂抹粉,地地道道的乡间媒婆。然后二婆提挑着一小担的稻米,带着几个糯米糕,六婶则着左右手提着大公鸡,几尺花布陪同着香香前去说亲。临走之前,村里人尽是千叮万嘱,无论骂也好,骗也好,也把这门亲事说下来。
“闺女呀!你得好言相劝他们,可千万别砸了。我们村就等着张大牛办婚事呢?”
“香香呀!我们村里人等着你的好消息呢?”
“闺女,若是说成呀!今晚我们村里人就一起吃喝庆祝一番,你可别让大家扫兴呀!”
香香又苦口婆心的安慰村里的三姑六婆。她们才依依不舍的看着香香离去。
张大哥和村里年轻的小伙子跟在香香的后面,用竹排送过了河的对岸,送了一程又一程。总希望香香能够带来好消息。
高阳村的村民们一大早便看到香香穿金戴银,衣饰光鲜的前来高阳村,就知道肯定是说媒。只是平常看惯了这位才女都是粗衣麻布,淡妆素面。为何今日穿得这般隆重。
于是便一传十,十传百的瞬时间传遍了整个村庄的角角落落。人们纷至沓来的跟随着这位小有名气的小媒婆。因为人们并不知道她要往哪一家门里钻。当人们跟着香香进入刘家的大门之时,又想知道她替哪家公子说亲。
刘家老爷和夫人看到大名鼎鼎的媒婆亲自上门来说亲,便欢天喜地的迎接她。又看着她提来那么多的礼品,似乎这婚事必成定局,更丝毫不敢怠慢。
“今日大媒婆上门提亲,不知是要替哪一户公子说亲呢?”在看香香喝过茶水后,老夫人便迫不及待的询问。
香香挥舞着刺扇,笑容可掬的露出洁白的牙齿,款款的向老爷和夫人楫礼后的说道:“小女是替江村的张大牛说来亲,不知道老爷和夫人可曾听说过此人。”
老爷和夫人闻言是江村之人,便收敛起喜气洋洋的笑脸,变得怏怏不悦。那群挤在门旁的人群中也朝香香叫嚷起来道:“小媒婆呀!谁都知道你们江村村贫人穷,岂能今日让高阳村的姑娘嫁到你们江村。人人都知道香香媒婆贤良淑惠,心地纯善。你可不能为了你们江村人,而眛了良心。”有位满脸皱纹的大娘拄着拐棍说道。
“是呀!香香媒婆。你不能为了你们江村人,而沾污了你的名声。我们都知道你是好姑娘,好媒婆。若是你想让别村姑娘嫁到江村,你就免了吧?若是嫁到别村,想必张老爷和夫人会同意呢?”另一外大婶也好意的劝告道。只因她像所有高阳村人一样,瞧不起江村偏居一隅,山穷水穷人更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