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老爷和夫人才收敛起笑容。恰时,早已扒在屋里窗台下的刘三姐早己迫不及待的走出来,显得嫩脸粉红,羞答答的像个娇人儿一样,她朝香香和两位伴随而来的媒婆恭敬的鞠礼后,回头对着老爷和夫人坦言道:“爹娘,女儿对大牛哥心意已久。只是未经说媒,故而不敢向爹娘明言。”
众人一听,更是欢欣鼓舞。纷纷对刘家这位貌美温柔的三姑娘投上热烈的掌声。
香香如今说了一门亲事。而且是替江村的大牛哥说的亲事。更是喜形于色,一副优哉优哉的打着扇子,兴奋的扭着屁股,哼着歌儿返回了江村。然而在半路上,显得急着不安的张大哥和村里小伙子们,左探右望,直到发现三个媒婆是空手而回。那些提亲的礼品全部送出去了,证明亲事说成了。顿时欢呼大叫的跑上前来,把香香抬起来,一起大声嚷嚷高歌齐唱的返回。那些猴急的人,早就一灰溜的跑回村里,告诉到聚集在河边的三姑六婆们。在众人收到了亲事说成之后,开始返回村里。按照江村传统,一旦亲事说成,就开锅烧水,杀鸡杀鸭,热闹的庆祝一翻。
香香在替张大哥说媒后,改日选个吉日良辰,又带着重礼前去定聘。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
由于夏季农忙开始来临,村里人和张家人也迫切希望尽早把媳妇娶回家来,帮助干活。所以再差遣香香前去送大礼。
迎娶的当日,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做为媒婆的香香盛衣容装先行开导,接着新郎、伴娘、花轿、乐队、盒队,浩浩荡荡、鱼贯而至。花轿一到,女家奏乐鸣炮相迎。迎亲的队伍进入女家堂屋后,花轿落地,新郎叩拜岳父岳母大人。并在媒婆香香的引导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长辈们行过礼后,伴娘就挽着新娘上花轿了。
高阳村的送亲队伍非常庞大,而江村的孩子前来接亲的人数也不少。大队人群欢欢喜喜的拥簇花轿里的新娘。在进入喜堂之前,都要走红毡、跨马鞍、撒谷豆、射三箭等一系列祈吉驱邪的仪式,在媒人引导下、伴娘搀扶下的新娘总算姗姗来到喜堂,接下来才举行夫妻结合的大礼——“拜堂”。
高堂上的两张太师椅上,分别坐着笑逐颜的坐着大爷和大娘。吉时一到,燃香点烛,奏乐鸣炮,乐止,司仪喝令,新郎、新娘分男左女右站定。司仪宣唱道:香烟缥缈,灯烛辉煌。新郎新娘,双双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随后众人欣欣欢喜,满面红光,各自入座酒宴,准备享受丰盛的宴席。
当天傍晚,香香更换上新衣艳服,薄粉饰脸,显得纤条腰肢,玉颜生辉,光彩耀人的携带着村里的小姑娘们,一起在新郎新娘和众村民来宾的围观之下,随着乐师们的吹拉弹唱,一起载歌载舞,快活飞舞。
村民们团团围观着这位江村淑女,年轻的公子少爷们贪婪得专注的盯着香香的轻歌漫舞。如今的香香已经不是毛头小丫头,而是落得个亭亭立立,迎风飘逸的嫩枝绿柳,活脱脱的一位艳美动人的淑女。瞧她五官秀美,容颜娇艳,玉骨珊珊,清纯秀雅,芳香扑鼻。瞅她天真烂漫的一笑一颦,一晃一摇,袅娜多姿,别具风情。众人沉醉的倾听香香朱唇开启,悦耳舒畅的轻唱道:
江南绿柳湖边垂,迎风飘逸多自在。
山莺飞过驻枝头,瞅瞅语语喜洋洋。
小河流水碧波底,哗哗淌淌往东去。
邻家阿女来汲水,阿哥骑牛探头望。
两两相视脉脉笑,不言不语情已定。
啊!风声起,白云飘。铜鼓响,琴笛奏。
啊!新人笑,众人欢。把酒饮,歌舞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