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2年,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到底谁是大明帝国的掌舵人,成为折磨朱元璋的难题。
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早年随父亲东征西讨,为大明边境安宁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负责统帅北方重兵,驻守北平,时刻堤防蒙古铁骑来犯边。
朱元璋的诸子之中,朱棣英明神武,胸怀大志,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可朱棣既不是马皇后嫡出,又不是长子,他的继位不符合传统儒家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为了维护自己定下的制度,朱元璋坚决支持皇孙朱允炆作为未来大明帝国的第二代皇帝。
有一天,朱元璋和诸子及大臣宴饮。为了展示皇太孙的才华,命朱允炆对诗。朱元璋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允炆抓耳挠腮,想了半天,说道:“雨打羊毛一片膻。”
朱元璋心中不快,语句对仗工整,但就是听起来不舒服。
“日照龙鳞万点金。”朱棣不经意间脱口而出。一股帝王气魄直冲云霄,惊得在座诸人皆目瞪口呆,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朱元璋也连连点头:“好!好!不愧是我的儿子。”同时也对皇太孙日后的命运忧心忡忡,燕王朱棣并非池中之物,应该早作打算。
1398年,朱元璋走到了人生尽头,皇太孙朱允炆即位。
朱允炆即位后,改“洪武”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意味着从武功到文治的过渡。建文帝自小受儒家思想熏陶,崇尚儒家仁政爱民之说,为一代仁君。他废除了祖父制定的许多苛政和酷刑;免除过重的江南赋税;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者分与平民耕种。
建文新政缓和了当时社会紧张空气,一时海清河宴,天下太平。
话说儒家祖师爷孔子是赞成西周分封制度的。周朝八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秦汉之后,没有一个王朝的寿命超过它的一半;但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制度渐渐成为儒家主流意识形态,儒生们开始见到分封制就必然要削藩。
同时藩王们个个飞扬跋扈,肆意妄为,违法乱纪,不把中央放在眼里,削藩不可避免!但如果削藩,一旦藩王起兵叛乱,那有该怎么办?
建文帝朱允炆召集心腹大臣——兵部尚书齐泰和翰林学士黄子澄,讨论削藩策略。
兵部尚书齐泰提出“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当时燕王朱棣的实力最强,又是诸王所向,如果把他干掉,其他诸王也就成不了什么气候!
可翰林学士黄子澄不同意了,因为燕王朱棣并没有犯什么过错,他在北平封地之内一直夹着尾巴做人,而且名声还挺好,广施仁政,很得民心。只因为势力强大,就被削藩,这样师出无名,别人会议论的。要削藩也得从那些肆意妄为、目无法纪的藩王开刀,这样才合情合理。比如代王朱桂,平时作恶多端,凶残暴虐,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甚至公开强抢民间女子。官民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如果将其废黜,便可收买人心。
齐泰反驳道:“当年汉高祖刘邦在SD老家的时候,贪财好色。后来西入咸阳,反倒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可见他的志向是夺取整个天下。燕王朱棣和汉高祖刘邦很像,一旦得到帝位,就会暴露出贪婪凶残的本来面目。所以陛下当先对燕王动手,其他诸王贪淫好色,不足为虑。”
建文帝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派兵进抵开封,幽禁周王朱橚,废其为庶民。
岷王朱鞭、湘王朱柏相继被革除爵位。
齐王朱博、代王朱桂相继被囚禁。
……
皇帝与藩王的矛盾逐渐加深,危机一触即发。五个藩王相继被废除,下一步就轮到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了。
就在这时,南京城里出了一桩怪事。有一个半疯癫的须发皆白的邋遢老道士,一边走,一边唱一首歌谣。这首歌谣是这么唱的:
莫逐燕。
逐燕燕高飞,
高飞上帝畿。
一时间,许多小孩跟着学唱,后来许多大人也跟着学唱。这可不是一般的民谣啊。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表面上说别去驱赶燕子,你要是还驱赶他,他就可能越飞越高,一直飞到帝畿上去了。帝畿,那可是皇宫啊。可是别忘了,燕王的“燕”和燕子的“燕”可是同一个字。别去驱赶燕子,是不是上天通过道士之口,告诫建文帝别去招惹燕王呢?
民谣传到皇宫里,朱允炆听了举棋不定。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齐泰、黄子澄的百般劝说下,建文帝朱允炆最终决定把削藩进行到底,命令北平布政使司的都指挥使张信秘密逮捕燕王朱棣。张信本为朱棣旧部,立即向朱棣和盘托出朱允炆的密令!
早就觊觎帝王之位的燕王朱棣心有不甘,趁天下诸侯怨声载道之际,建文元年七月七,燕王朱棣召集将士举行誓师大会,他说道:
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受封以来,唯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回,横起大祸,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后,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续无穷。一旦传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誓师大会正在举行的时候,天色骤然间暗了下来,乌云密布,咫尺之遥的人与人只见都看不见对方。紧接着,狂风夹杂着暴雨倾泄下来。那风雨之大,让人无法站立,更让人无法睁眼。这时节只听到一片砖瓦破碎的声音,众人强睁开眼睛,原来王府宫殿上的瓦片有些被风吹落地上,摔得粉碎。所有参加誓师大会的人都懵了,这也太不吉利了吧!难道老天爷不支持朱棣起兵吗?
朱棣碰到这种情况,大感意外,惊恐万分,原先自信的脸上变了颜色。
正在大家六神无主的时候,一个身披袈裟的和尚对着朱棣拱手到:“恭喜大王,今天真是吉祥之兆啊!”周围的人听了,全都静下来了。大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么个鬼天气,怎么能是吉兆呢!只听那个和尚继续说:“飞龙在天,从以风雨,殿瓦坠落,这预示着大王你要更换黄瓦了。”更换黄瓦是什么意思?原来明朝制度规定:王府宫殿上只能用绿色的琉璃瓦,只有皇宫才可以用黄色的琉璃瓦。更换黄瓦,言下之意就是要做皇帝了。这难道不是吉兆吗?
听和尚这么一解说,朱棣和众人顿时高兴起来,原来这场大风大雨是好事,是起兵成功夺位的先兆啊!
这场风雨,来得快,去的也快。转眼之间,风停雨住,东方天空中的阴云只见消散,露出蔚蓝色的天空,阳光从云层的缝隙中放射出万道金光。这下大家更相信和尚的解释了,同声欢呼起来,士气高涨。
这个和尚就是朱棣的足智多谋的军师道衍,善于随机应变。有这样一位谋略大师,朱棣可谓如虎添翼。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老将——长兴候耿炳文为三十万大军的总指挥,不过一贯仁慈的建文帝语重心长地告诉耿炳文:“请你务必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父的罪名啊!”从此中央军被捆上了手脚,建文帝终究不敌狡诈狠辣的朱棣,经过四年的金戈铁马,生灵涂炭。1402年朱棣兵临石头城下,建文帝君臣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