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在铁匠铺试着操作了一天的曾承柱,脸上带着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泉生啊,俺终于是有活熬啦。”
林泉生点点头:“恭喜你了承柱,我看让孩子们沽点酒回来,咱们今天应该庆贺一下才是。”
“不了,不了。”曾承柱连连摆手:“要庆贺也是等俺发了工钱,俺请你们吃酒才对,不能让你们破费了。”
推来推去,曾承柱坚决不用林青家的钱;林泉生见他如此也不再多说什么,关心地道:“那打铁可不是份轻松的活计,承柱你…”说着看向曾承柱瘸了的腿。
曾承柱笑回道:“不碍事,要是干别的,俺兴许还真做不来,但这打铁多是手上用劲,再说还有大虎帮我打下手呢,泉生你就放一百个心吧。”说到这里,他又问:“你们打听弟妹的家人怎么样了?”
林泉生闻言摇摇头:“哎,别提了,不知道名姓,茫茫人海上哪儿找啊?唯一的线索就是跳水殉国,没人知道呢,还有的说这里就没有什么人跳过水,就是有,那也不是为了殉国而跳水。”
从小巷刚进院子的林青,听到父亲这话眉头一皱,回头让曾大虎先去洗洗满脸的泥垢,又几步走到父亲面前:“爹,孩儿觉得您应该先找份活熬再慢慢打听,等咱们多熟悉熟悉这里,兴许就有消息了呢…”
一旁的曾承柱也说:“是啊泉生,小兴说得在理,是该先找份活熬着。”
林泉生见他们都劝自己,点头直说着:“听人劝,吃饱饭,连我儿子都这么说,看来是得先找个活了。”
而刚准备叫他们吃饭的芸氏,从厨房出来就听到这话,一种苦涩感觉慢慢袭上她的心头,说出的话仿佛也带着苦味:“吃饭吧。”只说了三个字就转身折返厨房。
林青见此,知道娘亲是不开心了,饭后主动到厨房帮芸氏洗起碗盏。
见儿子进来就不说话,拿起碗便洗,芸氏不由狐疑:“臭小子你是不是又有什么事要求着老娘?”
林青闻言嬉笑道:“娘,看您说得,您儿子像是那种无事献殷勤的人吗?”
芸氏听了,没有马上搭话,而是就这么盯着林青。
没有听到娘亲答话,林青不由看向芸氏脸庞,抬头时对上娘亲一双眼睛正盯着自己看,好像在打量自己一样,这让林青疑惑,叫了声:“娘?”
芸氏上瞅瞅、下瞅瞅,良久之后才一本正经地点点头道:“像,非常像。”
这话让林青一阵无语,两眼一翻道:“娘,您可真行…”
被林青打岔一番后,芸氏没有了愁容,一边刷碗,一边跟儿子说着:“你爹白天的时候,已经给你问好了,明天就要带你去学堂见先生,娘一会还得给你去买点东西呢。”
“买啥啊娘?孩儿什么都不用,不缺什么的。”
这话让芸氏听见,脸上又换成了愠色:“你这个小子,是不是还没去就不想好好学了?你说你什么都不缺,去了学堂能干嘛?干坐着吗?”
林青不敢回话,吐了吐舌头,装作没听见。
早上芸氏还有些不赞成去上学的事,现在怎么又这么上心了呢?夜里,不习惯早睡的林青,见父母房内灯光点到了半夜还不熄灭,这让林青疑惑不已:“往日这时候,他们早该睡了,今天怎么这么晚?”
此时芸氏夫妇房内,林泉生正跟妻子说着:“娘子,早些睡吧,别累着。”
芸氏手上拿着一件林青以前的旧衣服,用剪刀找好对角小心剪成一块块布,闻言回道:“相公你先睡吧,明早上你还得带他去见先生呢…”
这一幕林青并不知晓,他打算睡早点,明天能有个好精神应付上学的事;也许是今天一天都处在高兴头上,林青还忘了一件答应过别人的事,在床上也没想起来,一会的功夫,已经有呼声了。
西湖岸边,杨紫筠今天似乎特意打扮过,脸上抹了胭脂,应该是很少抹粉的缘故,耳朵等细节没有遮到,头发一丝不苟的挽成了双螺髻(注:其状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螺髻,时称“把子”,是明朝杭州等地江南女子偏爱的一种简便大方的发式,因为明朝灭亡还不久的缘故,所以此时民间汉人女子还是沿用此发髻,尤其是丫环、少女梳理此髻者较多,其髻式丰富、多变,在民间女子中非常流行),这样一番收拾,使漂亮少女越发显得娇悄;她已经站了很久,待到月儿偏西,她才在原地跺了跺脚,咬牙切齿道:“混小子,竟敢耍我,别再让姑奶奶遇见你!”说完气冲冲往家的方向行去。
第二天清晨,芸氏打着哈欠,满脸倦容的把一个书包交给林青,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好好学,不要辜负了爹娘的期望。
路上,林青在后面紧跟前面的林泉生,手上拿着书包不停打量:“原来昨晚他们一直不熄灯,是因为这个。”打开书包后,发现里面不但有纸笔,还有一方砚台和一块墨;见着这几样东西,林青不知是怎样一种心情,肩挎着书包,蹦蹦跳跳得跟着父亲,嘴上不时轻轻说着:“慈母手中线…”
林泉生给林青找得是城东一个专门给孩子发蒙的老先生,虽然秀才都不是,但凭童生学问教一群孩子发蒙识字,也还是绰绰有余的。
途中,林泉生还打了半斤酒准备带给先生,这当然不是学费,只是第一次上门的应有之仪。
等到了地方,只见是偏僻非常,虽然还是城里,但却是远离了闹市喧嚣,对于一心要求学的书生来说,不得不说是个不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