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鲁国赵添云上将率领的中部集团军击败了温菲尔德?斯哥特?汉考克将军率领的美国另外一个重兵集群(2个集团军,7个军,23个师,38万人),击毙击伤7万人,俘虏25万人,失踪近4万人,汉考克将军重伤被俘,至6月16日,占领爱达荷州、犹他州、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也停下休整。
5月28日,林平和的东部集团军击败美国前总统、内战英雄尤利塞斯?S?格兰特率领的美国最后一个重兵集群(4个集团军,14个军,44个师,77万人),击毙击伤15万人,俘虏54万人,失踪近8万人,格兰特饮弹自尽,至6月17日,已经占领蒙大拿州、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明尼苏达州,也停下攻势休整。将在休整结束后更名为北部集团军,与其他两个集团军一道向东继续进攻。
5月10日至6月10日,林平云的东部舰队扫荡了美国东部、南部的所有海港、船厂以及沿海城市,击沉了美国所有在大西洋的海军军舰,捕获了近2000艘商船。与此同时,傅士昌的西部舰队在美国西海岸也做了同样的事,只是由于西部落后,战果较东部舰队小的多,只捕获了不到500艘商船。
从5月8日开始,李青岩的空军对美国东部的工业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由于空中没有对手,轰炸非常顺利。截止到6月15日,已经将所有钢铁制造企业、矿山、机械制造企业及兵工厂毁灭殆尽,美国的战争潜力彻底消失。
美国在开战以来的巨大损失让一直关注这场战争的欧洲各国跌碎了一地眼镜,事前欧洲各国估计,美国肯定不是华夏联军的对手,但也不会败得这么彻底,这么脆。对,美国的失败就可以用这个字来形容。据欧洲军事观察家估计,美国由于前线将领均为内战名将,指挥技能可圈可点,虽然武器有些落后,但也不会在作战能力上差的这么多。因为三国出现之后,主要表现在海军的强大上,陆军的作战主要是对付南美各国、华夏叛军以及俄罗斯,里面唯一能被欧洲军事观察家看上眼的就是俄罗斯,但第一俄罗斯在东部的军队一直水平偏低,第二就是俄罗斯军队在欧洲的地位一直依靠他的数量,其质量一直在欧洲军队中垫底,所以当时明国为主的华夏陆军战胜俄罗斯军队,欧洲人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再说华夏联军的指挥官这次均为各国国王,除了在华夏平叛以外,也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所以欧洲各国认为美国可能会于华夏联军有攻有守,即使失败也不会如此难看。
实际上由于华夏诸国对于军事装备的严密封锁,使得欧洲各国对于华夏诸国的陆军武器一直所知甚少,对于空军武器当然了解的更少,甚至这次的轰炸,轰炸机也是混在飞艇中,西方对于华夏的认识还是局限在海军,知道华夏的海军技术非常先进,比西方先进的多。实际上华夏诸国还是秉承来自故国的陆军传统,对于陆军装备一直非常上心。这次华夏的陆军已经实现了50%的摩托化,前线攻击箭头则是全摩托化,陆军单兵武器则是全部换装为自动武器或半自动武器,装药则是无烟火药,团级支援火力射程为7km,师级支援火力为12km,军级支援火力则为20km,集团军支援火力则为列车炮,射程达到25km。更别说军事通信采用无线电报、有线电报、军用电话,可以直接指挥到排,反应能力大为提高。这也是华夏联军的陆军可以击败数倍于自己数量对手的原因之所在。
此时的美国未被占领地区已经乱成一锅粥,陆军已经基本全灭,海军全灭,工业设施被毁,美国已经失去与华夏联军对抗的本钱。阿瑟总统想引咎辞职被众人劝阻,你要是辞职走人,谁来背黑锅?尤其是阿瑟没有副总统,他本人就是副总统继位的,连一个合适的替罪羊都不好找(当然国务卿、众议院议长也是备选,但他们反对阿瑟辞职最为坚决)。万般无奈的阿瑟总统只好在内阁会议中发出了求和的提议。
对于求和,阁员们到没有异议,因为现在谁都知道美国是打不下去了,就是不知道华夏的胃口有多大,从华夏以往的行事规律来看,胃口肯定小不了,最起码他们现在占领的那十几个州是没有回来的可能的,但他们要是凭借胜势再要几个州也不是不可能。但是直接求和那是不可能的,那样的话,华夏诸国狮子大开口是必然的,最好要有几个调停国,万一有事,也好回旋。最后内阁会议一致决定向英法俄提出调停请求,请三国调停。
6月22日,詹姆斯?G?布莱恩向英法俄三国驻美大使提出了请求调停的要求,并电令驻三国大使向所在国外交部提出同样的要求。被华夏诸国的攻势吓得心惊胆战的三国外交部门立即答应了要求,绝对不能再让华夏诸国扩大北美的地盘了,美国再是乡巴佬,也是欧洲文明的分支,就这样被华夏灭了实在可惜。英国外交大臣第二代格兰维尔伯爵代表三国向鲁国提出了调停对美战争的调停请求,要求华夏联军停止进攻,开始和谈。
但是鲁国礼部尚书苏有群对于三国的调停非常不感冒,认为三国有数量很大的现役军人在美国陆军服役,并且大部分被华夏联军俘虏,招认了接受本国指示前来美国的事实,所以三国的调停鲁国认为不合适,因为三国的公正性很可疑。苏有群的直言令三国驻鲁大使尴尬异常,只好在心中大骂国内官员无脑,同时腹诽苏有群的粗鲁,搞外交哪有这样直来直去当面给人难看下不来台的。但国内交办的任务还是得办,所以陪着笑脸说那肯定是军人的个人行为,他们的胡言乱语做不得准,三国对于鲁国还是友好的,前来调停也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战争肯定不能再继续下去了,那样双方死伤惨重,是巨大的悲剧。
实际上鲁国并不拒绝调停,调停只对占据优势的一方有利,毫无疑问现在鲁国为首的华夏联军正是占据优势的一方。之前之所以这么说,就是为了敲打敲打三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屁股现在坐在美国人一边,不要这么牛皮哄哄,也为满清走上国际舞台打好铺垫,毕竟是华夏故地,虽然现在看满人不爽,但那是内部矛盾。所以苏有群提出三国勉强够格调停,但调停国必须加上清国,这才能保证公平。对于苏有群要求加上清国的要求,三国大使腻歪异常,什么时候清国也能干起调停这么高端,只有强国才能干的事了。但为了不让美国彻底覆灭,还是赶紧向国内汇报,由大佬们决策吧。
果不其然,三国外交部虽然不满,还是同意了清国参加调停的要求,英国外交部召见清国驻英公使,邀请其参加对美战争调停,并且电令驻清公使,要求其向清国总理衙门提出邀请。此时的清国恭亲王奕已经罢直,礼亲王世铎任首席军机,李鸿章已经入直,顶替了历史中的额勒和布,谭仲麟接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英国公使巴夏礼爵士分别拜见了李鸿章和谭仲麟,邀请清国参加调停。原先李鸿章计划推动清国参加对美战争被唐国驻清别院尚书王志新(字子河)拦下,还有点小郁闷,认为海外华夏诸国没有把清国当成自己人,但王志新告诉他稍安勿躁,还有更重要的角色需要清国担当。巴夏礼的到来证实了王志新所言非虚,还有比调停更能展现大国角色的吗?所以李鸿章和谭仲麟非常痛快的答应了巴夏礼的邀请,答应立即向皇上和太后(慈禧,慈安已经去世)汇报,争取早日成行。
慈禧太后现在大权独揽,加上清国不像原位面中那样遭受列强欺凌,所以除了汉臣越来越强势以外,基本没有多少烦心的事。听到这样的好事,立即指示李鸿章和谭仲麟从速办理,争取在洋鬼子身上割下好大一块肉来。经过协调,四国最后商定和谈地点放在唐都长安。
7月12日,清国调停特使李鸿章、副使谭仲麟,英国调停特使格兰维尔伯爵,法国调停特使、前首相玛利?埃德米?帕特里斯?莫里斯?德?麦克马洪伯爵,俄罗斯帝国调停特使A.M.戈尔恰科夫伯爵以及俄罗斯皇储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美国国务卿詹姆斯?G?布莱恩、鲁国礼部尚书苏有群全部到齐,其他参战国未派专门使者,委托其驻唐别院尚书与会,唐国礼部尚书杨宁作为东道主,设宴招待了各位特使。约定7月15日正式会谈。
在和谈尚未开始时,前线的华夏联军已于7月10日恢复了进攻,在欧洲三个调停国的特使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