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闻言哈哈大笑嘲讽郝仁道:“亏你还见过蓝翔大门呢!也不怕让人把大牙给小电驴了,这分明是从蓝翔一级学之力修炼手册第倒数2584899551页选过来的文章《教你装逼,带你飞!》,你个猪头斯坦!”
郝仁洗脸刷牙洗了一脸黑线反手嘲讽道:“我叉你个小人搬砖,你也好意思说我,亏得你还是蓝翔教授,连自己学校的教材都还要靠别人给你解读,我看你这教授也不咋滴嘛!”
“哼!油嘴滑舌,你可敢再接老夫一问?”陈老面色阴沉。
郝仁冲着陈老挤眉弄眼道:“怕你呀!我有何不敢接的,就凭你这个小学生水平的教授还能难倒我不成,我郝仁好歹也号称是东方的泡面斯坦!”
陈老一阵语塞,突然又想起什么,呵呵道:“哦!是吗?那刚刚是谁连我这个小学水平的教授提的小问题都回答不了呢?嗯?”
郝仁气道:“油嘴滑舌的老东西,老子不过是看不上你那些小学同学玩的把戏,让让你而已,现在还请你问些有营养的问题吧!”
陈老面色难看道:“好,既然你想出丑,那老夫今日便成全你这个小学生吧!我问你,你可知道序言:‘作者介绍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俄罗斯人,出生在乌克兰西部边陲的沃伦省(现属罗夫诺州)的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
尼古拉从小好学,从六岁起就渴望进小学读书,但都因生活困难而未能如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随家迁往乌克兰内地小镇谢佩托夫卡。在那里他进教会学校读书,但刚入学几个月就被神学教师开除。到十月革命后,他才有了就学的可能,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只好半工半读:他一边读书,一边在车站小食堂当杂工,在发电厂给锅炉工当助手。尼古拉有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尤其喜欢读诸如《牛虻》、斯巴达克斯和加里波第的传记这类描述具有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的书籍。他不惜把自己在工厂得到的份儿饭送给书报摊主以换取免费读书读报的权利。尼古拉从小就对以消灭剥削、消灭压迫、解放人类为斗争目标的布尔什维克党有一种近似本能的亲近感。早在半工半读期间,他就结识了工人布尔什维克贝列德雷丘克和林尼克(后来的谢佩托夫卡革命委员会主席)。1918年,谢佩托夫卡被彼得留拉匪军占领,革命委员会转入地下,从那时起,尼古拉就积极投身于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地下斗争,张贴传单,传递情报,还不顾生命危险救出了被捕的革命委员贝列德雷丘克。十五岁的尼古拉,第一批参加了本市的共产主义青年团。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幼养成了刚毅果敢、坚定不移的个性。他对自己立志要做的事义无反顾。1919年,红军离开谢佩托夫卡时,他背着家人毅然跟随部队上了前线。先是在科托夫斯基部队同波兰白军作战,后归编到布琼尼骑兵第一军团,先后当过通信兵,骑兵和侦察员。他年仅十六岁,但在战斗中骁勇过人,切切实实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同年八月,在攻打利沃夫的战斗中,他头、腹部受了重伤,右眼失明,被迫复员,转到地方工作。
1921年他十七岁,被乌克兰肃反委员会派到基辅市所属机构工作,后受共青团基辅市委指派到中央所属一铁路工厂当助理装配工,并任团支书。同年秋,参加抢修窄轨铁路工程,艰苦卓绝的恶劣环境使他得了伤寒和风湿病,但他仍坚持工作,一直担任共青团区委书记。1924年,被批准为布尔什维克党员。
从1924年开始,他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医疗委员会诊断他已成残废。这时,他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到最后的决战阶段,他开始抓紧时间,顽强地自学,力争换一种武器“重返战斗岗位”。
1927年末,他开始试着写关于科托夫斯基旅的战绩故事,同时坚持收听共产主义函授大学的广播课程。第二年,他把写好的手稿寄到敖德萨去征求战友们的意见,可惜他没留副本,书稿在退回途中不幸遗失。
193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左眼也失明了。这一打击对他来说是摧毁性的。但他仍顽强地与无情的命运抗争,就从这年十一月开始,他着手写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这样,他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困卧病榻的艰苦条件下,忍受着病痛,克服书写的困难,借助于一块镂空的格板一字一句地摸写,后来手连笔也拿不动了,便自己口授,由亲友帮助笔录。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的出版过程并不像作者在卷后所说的那样:书稿寄往出版社后几天就得到了回电:“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事实是,书稿被退了回来,后经几位好心朋友的努力,才被《青年近卫军》杂志勉强收下,小说第一、二部至1934年陆续刊出后,在苏联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致信致电编辑部对作者表示祝贺和慰问,但文学评论界却迟迟没有反应。小说合订成书,是直到1935年6月26日才正式签字发印的。
此时,奥斯特洛夫斯基比任何时候都清楚每一分钟对他的价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之后,他立即开始构思另一部更大型的长篇小说《暴风雨的儿女》,他计划共写三卷,但只完成了第一卷,便突发胃病,于1936年12月22日溘然长辞,时年仅三十二岁。
作品赏析
这部小说感人至深,因为它浸透了作者的心血和情感,它是作者用生命浇铸而成的,小说也因此具有了鲜明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