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似船,扬帆于海,千百年来它承载着白水村子子孙孙的心航行于四海内外;白水如斯,卧水而居,千百年间美丽如斯的白水恰似人间的世外桃源。
白水像船,是因为整个村庄被水包围,一条小溪自南向北经白水村头分支绕村两边而过。白水村有两条马路,一条是依山傍水沿村而过;另一条是祖上为方便村民进出来往修建的路,它依村傍水而过。
白水村有两棵千年古樟树,村头一棵,村尾一棵。村头这棵是樟树娘,村里许多小孩都认它为娘,因为它弓背似的手臂抚摸着村中所有人,村中所有人都受到过它的庇佑,人们对它都虔诚地膜拜,这是村民的一种信仰;村尾这棵樟树是樟树爹,它与村头的樟树娘结成了“夫妻”,它像一位父亲,日日夜夜坚守着那片土地,让自己的肌肤默默的承受着风雨,用心呵护着自己的儿女。
白水,方圆百里,就数白水村如梦似诗,人行其间如在画里;白水,江南桃溪边,就数白水村最古老,最适人居。
王若火就土生土长在这个富有故事的村庄:白水村。
1992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一,情人节。若火吃过晚饭约女友毕三梦在村头樟树娘身旁的六角亭里相会。夜幕已降临,天空中的星星迷着眼睛,像是在偷窥牛郎织女的悄悄话。那七仙女变的织女星一点也不害羞,最早出来逛街。星星们各自在寻觅自己的性情中人。
若火站在六角亭的栏杆边,手抚摸着栏杆。他从亭里观望着小溪,心有所思。小溪就是他和三梦小时候摸鱼戏水的小溪。他比她大两岁。他属牛,父辈给他取名若火,就是大爱若火的意思,希望他要爱就要爱到心灵深处去,对爱情和家庭要有责任心;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代表一种奋斗进取的精神,希望他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一生奋斗不息,终将功成名就。她属兔,活泼开朗,有时很任性,她是村民眼中的孝女,父母的事她都亲力亲为。他一直像哥哥一样关心着她。
六角亭不远处小溪被坝拦截形成了一个300余米长、100余米宽的小湖。小湖像一面镜子,四周的风光都留在它的心里。记得那年他9岁,他带着扎着马尾的三梦在溪里摸鱼,看小鱼儿在溪里戏水的情景一一浮现在眼前。他们和村里所有在溪里戏过水的孩子一样都知道溪水的深浅。他们知道水拥抱肌肤的感觉有多美妙。他们还知道鱼儿欢悦时浪里的白花——鱼儿游过的那一线又一线,一线叠一线的白线条——那时何等的壮观。水面本来是平静的,线是鱼儿戏水时左右开弓,一箭一箭组成的白线条。鱼儿们好像在演奏一曲回荡千年万年的曲,它们时而跳跃,时而飞快的又沉入溪底,一眨眼的功夫就无影无踪了。看到那情景,若火说:“三妹的俊脸沉鱼落雁了。”
她嬉笑着回道:“是三哥打水漂,把小鱼儿吓着沉下去的。”
水声是曲,鱼儿是伴舞的美人,想象着一场好看的电影,直到曲终、场散,那水还白,水面还留有淡淡的丝丝白条,故祖上称之白水。
“岁月的痕迹里,年年印证着这样美妙的一幕幕,这鱼儿戏水的曲,只有大自然的神赋予鱼儿才能演奏。只是大家看到了视而不见——我们白水村的水有时是白的,或是根本不在意鱼儿欢舞而起的白浪儿了。”三梦走到若火身后,双手紧紧地搂住他的腰,轻声细语道,“我知道你在回忆我们小时候在溪里摸鱼戏水的事,有时候我也常常想起。”
她,方中带圆的脸像个小苹果,总是红扑扑的;一双稍大的水汪汪的眼睛配上柳叶眉加之直而挺的鼻翼与丰隆的鼻头,总是福相有余;一头秀发及肩,及肩的秀发八字形翘起,把浅浅的酒窝衬托得甜甜的叫人垂涎。她有三五个闺蜜,还有一些狗肉朋友,大家总喜欢叫她“小苹果”。平常有空,大家总喜欢找借口到她家里嗟一顿。
他转过身去凝视着她此刻的容颜,恨不得把她的容颜刻成记忆,到满头银发时也能美美的想起。
你是盛开的鲜花,我是呵护你的阳光。若火心里这样想着,他的唇却慢慢地、慢慢地、情不自禁地贴上她的唇。深深一吻,那山那水那森林也弥漫着如酒的芬芳。那樟树娘的心也有了激情,内心也燃烧起来,心情激荡着。风吹着樟树娘的脸,它的脸也红润起来。她,含羞的闭着眼,脸也侧到一边去了,下巴却紧紧的压在他的肩膀上。他在情人节深深的给她一吻,吻定一世情缘。吻罢,他双手轻轻的摸着她的秀发,说:“是啊,白水的水是白的,只有用心灵去感知才能体会,它是一种精神,很多人是看得见的。今天白天我还碰到两位女学生从丽水学院跑来看白水的水是怎样的白,可惜那时鱼儿没有演奏曲子,她们没有看到白水的水是白的。”
春冬交替的季节,四季常青的树也时有枯黄的叶子飘落。点缀着白水村庄的几十棵杨梅树也不甘示弱——它们的枝叶飞舞着,惠泽着大地。杨梅树的黄叶是枝丫的舞女,那舞姿妩媚动人,风情万种,瞬间即逝。杨梅树枝叶茂盛,落叶是它对树根滋养它的回报。若火想,人,如果也学杨梅树一样悟知人生得失的真谛,那么人间便处处充满情义了。落叶虽然归根,其美丽却定格于永恒中;飞舞者虽然归去,脱落的枝丫却隐隐出现了新芽,春天已至,又将繁华,这希望又要来临了!
此时,他和她都听得见彼此之间的心跳。
“后天是正月十五,是王氏宗祠和毕氏宗祠供奉祖先的日子,你们王家比我们毕家供奉祖先的祭品要丰盛得多。”三梦依偎在他的怀里柔情地说,“到时候我也要去你们王家祠堂看看热闹。”
白水村一共有1300余口人,王姓就占70%左右,毕姓和其它杂姓占30%左右,加上王氏血脉在周边村庄的分支,自然王氏宗祠供奉祖先的供品要比毕氏宗祠的供品丰盛些,场面也就更热闹了。
“你敢来,我就拉你拜太公去。”若火答道,“要有思想准备呦。”
“我怕的。”
“不用怕,”若火想,这祖宗是迟早要拜的,拣日不如撞日,不如后天有机会就叫三梦一起拜一下太公,“有我在,还怕什么?”
*
农历正月十三,若火早早来到了王家祠堂,只见一张六米长、一米宽的条形供桌上,早已放满供奉太公的祭品,样式五花八门,摆设整齐,各具特色,总计有一百多种。有水果、饼干、海菜、素菜与馒头、长粽、发糕、糖糕、肉糕及素面、鸡蛋、印粿、饺粿、寿桃粿与全猪、猪肉、猪蹄、猪内脏、鸡、鸭、鹅、鱼等,桌案前头两边摆放着的两盆春兰和两棵盆栽梅花,绽放着花蕊,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其中海菜与素菜各有九类九盘,其余的为一样一盘。鸡蛋与馒头像两座金字塔,叠加成九层,红红的,喜气多多。三类糕像三座宝塔,惊叹切糕的师傅手艺,惊叹他把三笼糕错落有致地做成七层宝塔,每座宝塔最顶层都镶着一颗珍珠,放着奇异的光彩。每位来祭祀祖先的王氏后裔都要点香、烧纸、放鞭炮、下跪磕头等祭祀典礼。行人川流不息,男女老少们个个面带笑容。场景可以用热闹非凡来形容。正如三梦所说,王氏宗祠祭祀祖宗比毕氏宗祠祭祀祖宗要热闹的多。
其实毕氏宗祠始建于宋朝末年,于明朝万历年间重建,保留了唐宋建筑风格特色,其规模并不比王氏宗祠差,只是毕氏官员基本上在哪当官在哪客居终老罢了,而他们的子孙大多分布在外省州县,故村中毕姓后裔的人口相对就少了一些。
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五,这三天是白水人祭祀祖先的日子。正月十六那天,撤了祭品,十余位祭祀头首便开荤——把鸡、鸭、鹅、猪头等肉烧起来请村民们大吃大喝一顿,然后便抓阄决定下一轮主管祭祀的头首和提供供奉祖先祭品的人员。
若火把托盘里的猪头放在案头最前面正中央,猪头嘴里含着红纸裹着的松柏枝,象征着人的气节如松柏坚强不屈,生命犹如松柏四季常青。若火就是不怕困难,永不退缩的这种人。三梦曾经说过,她就是喜欢他这种松之傲骨、柏之庄重精神的人。若火点燃了三炷香,把它插在案头的香炉里,然后烧了一些纸,放了几个鞭炮。这一切礼仪结束后,他回到香炉前十指合一跪在那里拜了三拜,心里祈祷道:“老祖宗保佑我和三妹有情人终成眷属;保佑我们两家人猴年身体健康,财源滚滚来……”他正虔诚地祈求太公降福,突然间三梦含情脉脉地看着他。她,一条黄色的围巾配一件红色的羽绒服和深蓝色的牛仔裤显得格外清秀。她一米六六的个儿配上高跟鞋,外人看上去也不比若火一米七八的个儿矮。若火想起前天晚上说要叫三梦拜太公的,他便立刻站起来拉着她跪下磕头拜了拜,然后说:“三妹,你这样算是认我祖宗了。”她的脸瞬间通红,见大伙在笑,扭头转身就跑了。
*
据说三槐王氏家族是有来历的。
若火查过王氏宗谱,据宗谱记载:宋朝王佑,官至兵部侍郎,因为人厚道,喜扶危济世,颇得宋太祖赵匡胤赏识。晚年,王佑在庭院里栽下了三棵槐树,香火堂取名为“三槐堂”,以三槐比拟三公,寓意子孙必为三公。果然王佑之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官至宰相,他忠君爱民,孝父母,敬兄嫂,爱弟妹,生活俭朴,道高德伟,到无我相位之境界,故成一代名相。临死时,对家人说:“等我死后,必须剃去头发,穿僧服下葬。”故而民间又称其为僧相。
据长辈一代一代的传言:在北宋末年,宋室南渡后,王氏官员遭奸臣陷害逃难至白水而定居。当时有王氏三兄弟在槐树下难分难舍,最后不得已才分开,他们约定:今后王氏后裔不管在哪里生活,只要看到有“三槐堂”三个字的牌匾挂于“香火堂”的堂上就是三槐王氏的后裔人家,大家也就都是一家人了。王氏后裔移居白水村后靠经商发家致富,于明末清初建造了王氏宗祠。
“你爹死后,牌位放在祠堂里,我也放心了。”若火的母亲罗亚凤,这时候也来到了祠堂里。她,60岁的容颜被岁月刀刀刻成一位满脸皱纹的慈祥老太,她总担心他爹在天堂吃不好,“你看,这么丰盛的祭品,你爹和太公们会吃得很开心的。”
“死了的人怎么还会吃东西呢?”若火想安慰母亲几句,话到嘴边,却说出别的话,“祭祀太公,就是要子孙后代弘扬祖宗功德,继承祖宗伟业。我拜太公只是饮水思源,回忆太公们辉煌一生。当然自己还得要靠自己来养活。”
“读了几年书,娘都听不懂你说的话了。”若火的母亲怪他说话时书生气太重,埋怨道,“你爹辛苦一辈子,也没吃过这么多东西。每年拜太公,他都是积极的很,他说过等他死后也会和太公们一起享用祭品的。”
若火的父母都信佛,他们相信人生在世只要做好事做好人,死后灵魂才能够归位宗祠香火,下辈子才能够轮回做人。
王氏宗祠占地一千余平米,它坐东朝西,土木结构,青砖青瓦,风格独特,气势宏伟。南侧由西向东有门厅、乐堂、祖堂;北侧由西向东有门面房、厨房、牌坊;正堂中央挂着“三槐堂”金色牌匾;中间是天井,天井前面是戏台,每逢喜庆都会在此演戏;左右门旁蹲着两只吉祥狮子,像门神一样守护着王氏宗祠里的祖宗们,又像保护神一样保佑着王氏子孙,它是文殊菩萨坐骑,带着文殊菩萨的灵气,给予了白水村村民勇猛无畏的精神气势。其规模就王氏宗祠而言,在本县排得上数一数二。
若火牵着母亲在乐堂坐下,他母亲和乐堂里的乡亲都含笑着。乐房里有八个老艺人在演奏名剧《牡丹亭》,他们每人各执一件乐器,分别是笙、箫、九云锣、梅管、提琴、鼓板、双清和三弦,各乐器轮番演奏《牡丹亭》中的昆曲曲牌。三梦的老爸毕三喜坐在正中央,他一米七高,眉清目秀,偏瘦,穿着一套半新半旧的中山装。让他自豪的是他当了三年的兵——在部队他是文艺兵,练就了唱戏、唱歌的本领。他复员后成了村里戏班的花旦,唱功深厚。每年王姓祠堂祭祀祖先都要请他来捧场。此刻,他拉着提琴,仿佛又回到了人生的舞台。他喜形于色地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清音袅袅,婉转如莺,一唱三叹,不绝于耳。顷刻间,时间停留,仿佛又回到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活的年代。杜丽娘与柳梦梅的那份情那份爱,四百年来人们心里都难以忘却。若火的心像春花怒放时悠然自得,他觉得毕三梦就是他的杜丽娘。
祠堂里穿梭着来祭祀祖宗的王氏后裔们,他们有的在拜太公,有的在说说笑笑,有的在账房里登记捐钱——其实王氏后裔们或多或少都会捐点钱修葺祠堂。祠堂门窗雕刻得很精湛,有花鸟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特别是那大柱子顶梁的牛腿,刀功特别深厚,仿佛印证了雕刻师一刀、一刀、又一刀,刀刀嵌入雕刻师心中最深的纹理,成双成对的麒麟和狮子便鲜活于大柱之上,雕凿得精致无比,美轮美奂。麒麟和狮子就像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王家孝子贤孙们发家致富,也见证了败家子们坐吃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