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将赵旃——就是把召盟改成挑战的那个,挑战回来,刚到晋营,见楚军杀来,他乐了,好哇,终于给晋国捣乱成功了。这时,晋兵都奉命往黄河岸边逃跑,赵旃也赶紧跑。他有四匹好马拉着的一辆快车,他很孝顺,把这辆车让给了自己的叔父和兄长们坐,而自己乘另一辆差马拉的车。但是他的这两匹劣马,都是太极马,像老牛一样,把他气得跳了车,一头扎进了旁边的树林里!
从树林出来以后,望见晋国逢大夫驾着战车也前面跑,于是他赶紧喊:“逢大夫!等等我,救命啊!——”
逢大夫的战车正载着自己的俩儿子在前边逃跑,事先嘱咐俩儿子不许往回头看,你一回头看,若有人求救,那就不好办了。俩孩子不懂事,偏回头看,一看就看见了赵旃在后面喊爷爷救命呢。
俩孩子还说呢:“爹,赵夫子在后面喊您呢。”
逢大夫气得要命:“叫你俩不许回头——偏回头,这回有人求救了,怎么办!没办法,你俩只得下去去死了。这车装上他,就没法装你俩。车太沉了,都跑不掉。赶快下去。”
俩孩子哭着下去了。赵旃呼哧呼哧从后边爬上车来。逢大爹忍住心酸,深情地望了一眼孩子们,说道:“你俩看准那棵树吧,回头我就上那儿去给你俩收尸。”说完打马驱车而走。
战斗结束后,逢大爹回到战场收尸。俩孩子都死在那棵树下了,并且互相罗在一起,这样父亲来收尸的时候,容易辨认出他俩一点。唉。
郑襄公一看楚国打胜了,于是向南跑去楚国,朝拜楚庄王,从而彻底当了楚国的附庸。
许国也见状去朝拜楚国。
中原的重要国家,除了宋国以外,都背叛晋国而朝拜楚国了。
晋国败退回国后,三军元帅荀林父为自己的统帅无方,主动向晋灵公请死。晋景公意欲批准。上军将土会连忙上前进谏,说:“从前城濮之战后楚成王杀死败将子玉,自毁长城,引得这边的晋文公重耳大喜,导致楚国的成王、穆王两代不能竞争于晋。而荀林父平时事奉君主进能够尽忠,退则能够补过,他接受此次教训,以后肯定加倍努力,还是给他个机会吧。”
晋景公于是叫荀林父继续做元帅不变。(晋景公是晋成公的儿子,继位已三年。)
晋景公不杀荀林父,和从前秦穆公不杀孟明,正相呼应,胜过楚成王杀令尹子玉。把重视人才放在重视法令之上,是可取的。而诸葛亮杀马谡,属于不知大体。
鲁宣公十三年(公元前596年)
齐顷公见山西的晋国大败给楚庄王了,自己胆子也大了,也决定背叛晋国。于是,他向南出兵,进攻莒国。莒国原本也是霸主晋国的小弟,这种进攻莒国的行为,就等于背叛霸主晋国了。(齐国素来对晋国是貌合神离,一有机会就要在山东欺负鲁国、莒国,而后者都属于晋国驾下的诸侯。)
秋天,赤狄再次侵伐晋国,打到了清地。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
中原国家除了宋国,大多臣服于楚庄王了。那么,现在就是收拾宋国了。楚庄王见齐国也背叛晋国,于是想联结齐国共同对晋。于是,派大夫申舟到齐国去聘问,并下令不要向宋国请求借路。
这是楚庄王伐宋的一个战争借口,楚使者申舟要到齐国去,必须路过河南山东交境的宋国,可是楚庄王故意不给他准备借道的手续。
申舟说:“郑昭宋聋(意思是,宋国死活不肯向楚国就范,是个聋子——从前宋襄公的时候,就拼死跟楚国作对;而郑国则会见风使舵,眼神儿好使(昭),总是在晋楚之间,唯强是从)。我去齐国,经过宋国,没有借道手续,宋国人肯定杀死我啊。”
楚庄王说:“你死了的话,我给你报仇。”
于是,申舟前往齐国,半路经过宋国,宋国执政官华元果然杀掉非法入境的申舟。
楚庄王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正在宫里悠闲地把俩手插在袖子里呆着,当即大怒,挥袖而起,穿着袜子就蹦出去了。捧鞋的侍从追到庭院中才给他穿上鞋,捧剑的侍从追到宫门才给他佩上剑(成语“剑及履及”,表示行动坚决),驾车的御手追到街市上才让他乘上车。楚庄王乘车直接住进军中,不再回宫,直到起兵去攻打牛脾气的宋国,给申舟报仇。
楚庄王这么做,大约是为了激发士兵的斗志。
秋天九月,楚庄王的楚军开始围攻宋国都城商丘。
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
宋国向“霸主”晋国告急求救,但是晋国在邲之战新败之余,无力相救。
楚庄王于是一直围攻宋国。
到了五月,宋国投降,臣服于楚。楚国控有了中原的郑、宋、陈等主要诸侯。
楚军从宋国凯旋回国,半路经过楚国北部的申、吕两县(都在南阳盆地,原本是诸侯国,被楚吞并为县的)。楚令尹子重于是跑来对楚庄王说:“这次打仗,我们家族没少出力,您又不让劫掠宋国人,我们家耗费的那么多人力物资,怎么弥补啊?不如把申县、吕县的一些田地赏给我。也不是我要,我下面死了很多人,得补偿他们啊。”
卿大夫私家也拥有城邑,他们从城邑上征兵,也帮着国君出征,所以子重要求取得申、吕两县田地给自己,作为对我家族的补偿。
楚庄王答应了。
大夫巫臣,这时候正担任申县县长,连忙跑出来阻拦:“申、吕这两个县,是国有的,国有资产不能流失啊。凭着这两个县出的人力物质,可以防御北方。您把两县土地多给了令尹私家,他私家肥了,享乐舒服了,这两个县却又空又轻了,如何能抵御得了晋国人。到时候,晋军非越过这两县,直打到我们的汉水上啊。”
楚庄王想想也是,虽然子重也是王族子弟,但也不能保证他家肥了以后,肯把家里的人和钱都用来资助国家打仗。于是叫来子重,说两县土地不能给了。
子重无奈,只把巫臣恨得痒痒的。
楚庄王这里做的,似乎有加强王权,而削弱分封制的意思。而正是国际的战争,促成了他这么做。
夏天五月,赤狄所建立的潞国发生内乱,晋国三军元帅荀林父乘机击败赤狄,灭赤狄所建的潞国(山西潞州)。
晋景公非常高兴,奖励了荀林父一千户狄民,又赏赐了上军将士会,说:“如果不是你当初劝阻我不要杀荀林父,就没有今天了。”
看来,不杀邲之战败给楚庄王的荀林父,是对的了。
鲁宣公十六年(公元前593年)
春天,晋上军将士会,率领晋军,攻灭赤狄的甲氏部、留吁部和铎辰部。赤狄果然在晋国在打击下,基本灭亡,这都是从前“恶贯满盈”的结果啊。
三月,晋执政官荀林父退休,晋景公命士会担任执政官兼三军元帅。士会当政以后,晋国大治,晋国的强盗都主动向西跑到秦国去了。
至此,以春秋五霸为主体的春秋百年故事,暂时告一段落。
对于乱世来讲,中原不是个好地方,因为那里是“四战之地”。东面的人要西面的,南面打北面的,都得先打中间的。所以,立足中原要想强大,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就看到,春秋时代的五个霸主,就分别在中国的四个边上,而不在中间。
东边,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出场的霸主,齐国的齐桓公。齐国是在山东。
西边,是春秋时代的第三个霸主,也就是秦国的秦穆公。
北边,是春秋时代的第二个霸主,也就是晋国的晋文公。晋国是哪儿,现在的山西简称晋,晋国就在山西,是北边。
南边,整个湖北为核心,还有安徽、湖南部分,就是楚国,霸主为楚庄王。
所以,这四个霸主,都是在边上。而在中间的诸侯国家,没有一个强大的,只有一个宋国的宋襄公,也被算做了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其实不够格。
所以总的来讲,春秋的五大霸主,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其中四个都在四个边上,而不在中原。这四个,就跟东邪、西毒、北丐、南帝似的。
这四个霸主,哪个是最强大呢?我们分析一下,
先说东边,东方的齐国不易成为最强的国家,这是因为齐国南边有一个鲁国。鲁国相对也是个大国,它的存在,就制约了齐国的发展。这就像中国是个大国,但旁边有个俄罗斯,这就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作为。
再说西边,西边是秦国。秦国在陕西,缺点就是离中原有点远,从秦国的核心地区——陕西宝鸡一带,到中原核心,得有一千公里。而且秦国的文化、经济基础在当时还比较落后,人才也少,所以秦国在春秋时代不是很强。
而北边的晋国,即山西这里,却成为春秋时代最强的霸主国家。晋国位于山西南部地区,汾河和黄河交汇处,其实文化基础是比较强的,以前的夏朝和商朝,核心地区都涵盖这里。而且山西南面和东面都是太行山,再往南是黄河,往西也是黄河,所谓表里河山,易守难攻,也很占地理优势。它跟西边的秦国山西地区一样,都是表里河山,易守难攻。
除了地理的因素,人的观念也很重要。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人,要想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单靠力是不行的,道德更是个长效的机制。所谓“暴雨不满日,飘风不终朝”,暴雨下起来,下不了半天就完了。在道德水平上的竞争,更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公司这样的组织,能够长期有优势的关键。在古人看来,道德是国家的根本,而不把凭借诈谋或者力气而取得暂时优势,作为追求的首要目标。这一点在春秋五霸这里颇有体现,也是春秋时代在我们今人眼里显得特殊的地方。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春秋五霸的共同特点。
鲁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92年)
晋景公在五年前的邲之战被楚庄王打的晕头转向,随后次年,齐国的齐顷公也趁机背叛晋国(表现为南下进攻晋的附从国莒国),晋景公没办法,于是这年春天,就派出大夫郤克出使齐国,想恢复与齐国的盟好,联合齐人一起跟南方的楚国对抗,并且邀请齐国在断道会盟。
郤克出使到了齐国临淄。郤克是前执政官郤缺的儿子,但是他有个缺点,就是从小缺乏补钙,身材矮小,是个罗锅!齐顷公为了让老妈有活话剧看,就找了一个很正点的齐国罗锅,挤眉弄眼地引导郤克走上大殿,好比克隆出来的一样。俩人一前一后走,登殿上台阶,特别好看。齐顷公让老妈在帷幕后面藏着看。看得老妈哈哈大笑,却一小心笑得太厉害了,被郤克听了个正着。
郤克大怒。他举起前爪大叫:“士可杀而不可辱也!哇呀呀!胆敢如此对待外国政府大员!”
“对不起对不起,我是忍不住开了玩笑而已!”
“谁笑话我来着,赶紧给我交出来!”郤克脖子通红。
“不好意思,是我的老妈哎。老妈不能交出来啊,您原谅一下吧。”齐顷公说。
“喂,是吗?好!”郤克拧身朝着帷幕那边咬牙切齿,然后一弯腰,下了大殿,也不谈邀请会盟的事了,留下自己的副手乐京庐在齐国继续谈邀请齐国在断道会盟的事,自己则先回了晋国。
性格刚烈的罗锅郤克,把荣誉看得比性命还宝贵,他回到绛城,就向晋景公请战,要求讨伐齐国。
晋景公说:“公报私仇没道理哦。而且,我本来是叫你联合齐国打楚国的,怎么你跟齐国先打起来了?”
“现在齐国君主傲慢已极,我们只有打疼了他,他才服服帖帖跟我们联手呢!”
晋景公不许。
郤克又请求以本家族的武装伐齐,晋景公还是不许(大夫家族有武装,这是分封制的特点,后代没这种事了,所以卿大夫们容易弑君)。
六月,齐顷公派出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四人,代表自己去断道与晋景公等诸侯会盟。半道上,走到敛孟,高固就先逃回了齐国。
夏天,晋、齐、鲁、卫、曹、邹会盟于断道。歃血的时候,不许齐国人参加,并且把齐国的三个代表给捉了起来(嫌齐侯没有来,而派了四代表,路上还跑了一个)。
晋大夫苗贲皇替齐国代表求情,说:“他们有什么罪过啊?从前诸侯事奉我们先君,都非常积极,现在他们都说我们的群臣不讲信用(委婉之辞,实际是国力不行了),于是诸侯都怀有二心。齐君也是怕来了不能得到礼仪招待(因为郤克的事),所以没来,派了四个人来。旁人都劝他们四个别来,说:’国君不去,你们去了,一定会逮捕你们。‘他们说:’不能绝了两国之君的相好,宁可赴死。‘于是,冒险来了,我们应该善待他们,以来远人。结果捉了他们,使那些说闲话的人说中了,这不亦错了吗。”
于是晋景公命看守放松看管,于是这三个人都逃走了。
八月,晋景公从断道会盟回国。
晋国执政官士会,见郤克出使齐国受了污辱而回来,就主动打报告要求退休,让位给郤克。他说:“郤夫子愤怒已极,为了报仇,他需要当上晋国三军元帅,以便领兵。我要是不让位给他,他非害了我不可。”
于是,士会退休,郤克接任三军元帅兼执政官。
鲁宣公十八年(公元前591年)
春天,晋景公、卫国太子臧,联兵讨伐齐国,抵达阳谷。(为了上次会盟齐侯不来的缘故。)齐顷公与晋景公在缯地相会,互相讲和。
晋军回还。
鲁宣公本来事奉齐国,关系挺好。但是去年断道会盟,鲁国参加了,以齐国为敌,等于是一定程度地惹了齐国(齐国国君都不去,大臣也不想去,鲁宣公却去,当然令齐国不满。)如今,晋齐又讲和了,鲁国担心齐国来讨伐自己,而齐国讨伐我们的话,晋国因为跟齐国讲和了,有可能不来积极救我们。于是鲁宣公派人向楚国求助,希望借楚兵以抗齐国。
秋天,楚庄王病逝。儿子楚共王继位,楚共王还年幼,才十一岁,楚军一时不可能出动。楚国不能帮助鲁国了,鲁国惶恐。
东门襄仲一直是鲁国的执政官,这时已经死了,他的儿子东门归父也一直受鲁宣公宠爱。最近几年,三桓家族(季孙、叔孙、孟孙)日渐兴起,在鲁国朝堂上越发有势力。东门归父打算除掉三桓,从而恢复国君的权威。于是他跟鲁宣公商议,鲁宣公赞同。东门归父就出使晋国,游说晋国人,想借助晋国之力,把三桓除掉。
然而到了冬天,鲁宣公却去世了。
季文子(季友的儿子,季孙氏的掌门人,卿,是三桓家族势力最强的一家)于是在朝堂上宣言:“当初,国君本是庶弟,应该是嫡子恶继位,可是东门襄仲偏杀了嫡子恶,而立了国君,导致国家失去齐国的大援,都是他搞的!”言下之意,要除掉东门归父。
葬宣叔(藏文仲的儿子)大怒,说:“当时,他这么干,你也没制止啊。他儿子有什么罪过。你非要除掉他,那我同意,把他驱逐好了。”他也扭不过季文子,不过是点明季文子这么说,明着是为公,实际是为私,而失去齐国之援,不是继位的问题导致的,而是最近断道之会导致的,这里东门不过是硬找借口罢了。
于是,把东门氏驱逐。
东门归父这时候还在晋国出使呢,本来想联络晋国人除掉三桓,结果国君死了,三桓却趁机把自己的东门家族驱逐了。
东门归父无奈,从晋国出使回来,回到鲁国,在鲁宣公的灵堂哭泣一番,出奔去了齐国。
东门归父得知本家族被驱逐,本来可以不回鲁国,直接出奔它国。但是他是受命出使,所以还是冒着危险回到鲁国,在鲁宣公的棺材前做出使的述职报告,然后哭吊一番,这才出奔。这是只得称赞的。
于是,季文子执政,鲁国开始了漫长了三桓当权的时代。季孙氏连续五代执鲁国之政,鲁国君变得形同虚设。东门氏被逐走,自然三桓开始独揽大权了。
鲁宣公年幼的儿子鲁成公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