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年,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了,主宰天下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这七国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都想统一天下。如何加强实力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改革。当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秦国也是其中之一。
地处西陲的秦国,因经济、文化落后,百姓蒙昧,国力衰微,常遭魏国等中原大国的歧视和欺负。这种形势逼得秦国不得不进行改革。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决心改变秦国的形象。当时有卫国人公孙鞅,欲展才学,他见到孝公的求贤令后,就投秦一试。公孙鞅见到秦孝公,阐述自己的治国理论,认为秦国要想强盛,唯有变法图新。孝公闻言大悦,与公孙鞅秉烛达旦三日。秦孝公变法决心既定,封公孙鞅为左庶长,统令变法事宜。
南门立木公孙鞅的变法措施很快获得秦孝公的首肯,就要正式出台了。公孙鞅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把新法当回事,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叫人在南门立了一根木桩,并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他十两金子。”此言一出,观者哗然,因为扛这根木头到北门去实在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大家议论纷纷,但就是没人上前,都怕其中有诈。
看看围观者越来越多,公孙鞅又下令将赏金加到五十两。话音刚落,一个红脸汉子推开人群走到木头跟前说:“我来试试,最多不过是白扛一趟呗。”说着,他一哈腰,一较劲,一下子将木头扛到肩上,大步流星直向北门走去。左庶长公孙鞅连声夸赞这汉子是个好百姓,并当众兑现了赏金。
这件事一下子就在全城轰动开了,大家都说左庶长言而有信,对他下的命令一定要认真执行才是。
公元前356年,公孙鞅的变法令正式公布了。
新法一公布,就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的许多特权都被剥夺了。大臣甘龙、杜执公开与公孙鞅论战,其他反对派也到处攻击新法。公孙鞅面对贵族们的挑战毫不退缩,他命人把反对派统统抓起来,在渭水河边一次就砍了七百多颗人头,血水把河水都染红了。这样一来,再也没人敢公开跳出来反对新法了。
经过几年的变法图新,秦国的实力大为提高。老百姓男耕女织,粮食布帛渐渐多了,社会秩序也好得多,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升平局面。秦国渐渐富强起来。
公元前350年,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公孙鞅又公布了第二次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开阡陌,废“井田”,奖励垦荒。谁开垦的土地就归谁所有,田地可以自由买卖;建立地方行政机构,把贵族封邑之外的土地、人口统编为三十一个大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吏进行管理;为了便于向东发展,将国都从原来的雍城迁到渭河北面的咸阳。
新法还规定了赏罚严明,不管普通百姓还是王公贵族,凡有违纪者,一律依法惩治。这第二次变法令的颁布,更加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引起了他们更强烈的仇视。
旧贵族们慑于公孙鞅的强硬手法,不敢公开跳出来反对,就挑唆太子出面。太子出面反对变法,使已经升任大良造、统管秦国军政大权的公孙鞅十分为难;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自然不能治他的罪,但若不予理睬,很可能使变法遭到失败。
公孙鞅本奏秦孝公,道:“朝廷的法令必须上下共同遵守,如在上的人不遵守,下面的百姓就会对朝廷失去信任,新法就不能贯彻始终。所以太子犯法,应与百姓同罪。”
在场的大臣们一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支着耳朵听公孙鞅说下去。但是,公孙鞅话题一转:“太子的过错,完全是他的两位老师长期以来恶意教唆的结果。太子年幼,他的言行,应该由老师负责。所以,我请求大王允许将太子的两位老师治罪。”
秦孝公看到太子脱了干系,也就很痛快地答应了公孙鞅的请求,将太子的两位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分别处以割鼻和刺字的刑法。这样一来,其余的大臣就更不敢批评新法了。
秦国地广人稀,邻近的“三晋”人多地少,公孙鞅就请秦孝公出了赏格,叫邻国的农民到秦国来种地,给他们田地和住房。秦国人自己则主要用于服兵役,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公孙鞅还将秦国的度量衡作了统一规定,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公元前340年,公孙鞅乘魏军兵败马陵之机,亲率大军进攻魏国。秦军先头部队一鼓作气攻占了魏国的都城安邑,逼得魏国迁都议和。为了表彰公孙鞅的功绩,秦孝公将商邑一带的十五座城池封给了他,称他为商侯。故此,以后人们也管公孙鞅叫商鞅。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不过二十来年的时间,秦国就从一个荒蛮之邦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周天子还特意派使臣去慰劳秦孝公,封他为“方伯”,承认了秦国的霸主地位。其他国家看到了秦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变法图新之风大盛。
商鞅像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不慎患了重病,他将商鞅叫到跟前说:“我的病怕是好不了了,最使我不放心是继位的问题。太子年轻不懂事,难保不被别人利用。我思虑再三,唯有把王位传给你才能确保秦国继续强盛下去。你愿意接受吗?”
商鞅一听国君思虑秦国的前途要“让位”,怎敢答应,只是劝阻国王要安心养病,不要胡思乱想。
不久,秦孝公不治而亡,其子秦惠文王即位。先前反对变法的人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不断向新君陈说变法的不是。秦惠文王当然也没忘记商鞅当年给他定罪的事,他下令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并以“车裂”刑法处死了他。
商鞅虽然死了,但他的新法已在秦国民众中扎下了根,再也无法改变了。他的变法为秦国的迅速崛起并最终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