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避让!“
两个领头的护卫分辨拿着一张木牌,上面写着行人避易四个端正楷字,领头身后是两排身着赭裳皂靴的武士,腰上的漆木刀鞘在阳光下反射着森冷的光芒,漫长的护卫队伍径直穿过江阳郡的大街,一些躲避不及的行人直接被护卫抓起丢到路边,好在他们下手还有分寸,一路行来并无几人受伤。
“你说张家这是要嫁女儿不成?这么大阵仗,就是咱们安康的皇帝也不过如此了吧?“
“嘿嘿,我就说你老黑没有见识吧,皇帝出行千乘万骑是这小小张家能比的?今天不是张家嫁女,不过却也和这位张家天女有关,七玄门听说过吧?南域最强大的仙门七玄门要收张家天女做内门弟子了,一人得到鸡犬升天,从此这张家与王郡守家只怕是仙凡有别,咱们王大公子想娶人家女儿怕是难上加难喽。”
原来说话的是衙门派到此地维护秩序的公人,张家和郡守王家一向交好,张家女儿此去仙门王家自然没有不帮助的道理。
护卫走过之后是两排宫装侍女,侍女之后居然是一架漂浮在空中的八角鸾轿,这种飞轿江阳郡城的百姓听说过却没有见过,当即发出惊呼,感叹仙门玄奇,当然今天的明星无疑是鸾轿中的张家天女,只是天女的容颜被八幅密不透风的帘子遮住,任凭好事者任何角度都看不到内里一点东西。
李临正要出城没想到居然遇到这样一幕,从前的李临可以说正是为了这个女人而死,而如今的张家天女对于他来说完全就是一个陌生人罢了。
“难道从前的李临就认识人家不成?“李临自嘲一笑。找了一个茶馆静待张家的队伍离开,张家如此大阵仗,城门打开却不容许百姓通过,他只有等张家依仗通过之后才能出城。
“小姐,小姐,你看那只癞蛤蟆又来了。“鸾轿中,两个长相娇俏的侍女指着李临刚刚站着的方向朝正坐在轿子中央的一名女子说道。
正是张家女儿张素,张素不过十八岁年纪便修炼到了练气七层的境界,别说在江阳郡,就是在安康国也是前无古人,而在练气七层境界就已经通灵的天赋,在整个南域都算的上有数的天才,难怪会被七玄门看重收为内门弟子,还赐予一顶鸾轿。在凡人中,可是只有太后才有这种待遇,而这种由灵石驱动的飞天鸾轿,更是连安康国的皇帝都没有。
“嘻嘻,小希,你莫不是看上人家了吧?这癞蛤蟆小姐大概早就忘了,倒是你每次小姐出行都探头探脑地,是不是巴不得你的情郎快些出现啊。“
名叫小希的侍女脸一红,李临身材高大,一张脸虽不能说俊美却也算的上英气勃勃,加上一股沉稳的气质是他见过的那些府中只知道阿谀奉承的男子无法相比的。自然对李临高看一眼,不过要说喜欢。
听说那人不过是江阳观的道士,连修为都没有,不过就是一个凡人而已,不要说小姐,就是和他们这些侍女都是一个天一个地。当把人看在相等的层面上才会上心,她内心本质上是看不起李临,如何谈的上喜欢二字?
小希故作发作:“小楠你就知道取笑我,上次看到王公子就走不动道的是谁啊?“说着就伸手要捏小楠腰上的嫩肉。
张素对两人的争吵似乎早就习惯,正如侍女所说,上次大胆拦住她轿子的那个男子的音容早就消逝在她的脑海中,她的心中只有天道!七玄门中多有门道,只怕此去等着他的不是康庄大道,而是坎坷艰险。
丹田中,一个磨盘大小的灵窍悬浮在漆黑无涯的丹田中,好像夜空中唯一的明月轻轻吞吐着青色灵气,灵气之浓郁几乎已经液化,灵窍中,一只憨态可掬的青色小兽轻轻舒展身体,这小兽不是真实的活物,而是与天地交通的表现,俗称通灵。
小兽吞了几口灵气,似乎马上就感到疲惫,匍匐在灵窍中,没过片刻就沉沉睡去。
通灵之后就是神庭,神庭的建造对于一个修士来说是几乎决定未来所有的发展,不到七玄,她不敢妄自建造神庭,七玄门建教八百年,拥有无数先辈简直神庭的经验,这也是她加入七玄的唯一原因。
玉京地处南域,南域多山多水多平原,水草丰茂,在北域崛起之前一直都是天下粮仓,这样的地方一般矿产都不丰富,大概老天拿掉一样东西就会给一样东西作为补偿,无论是灵石还是仙玉都是贫瘠的西域更为丰富,不过玉京却是一个例外,这里有一座南域最大的仙玉矿,安康国一年一半的财政支出都来源于这座玉矿。
李临一路跋山涉水,这个纷乱的时代野道士在正常不过,一路上几乎没有受到盘查。
眼看天色将晚,到玉京也不急着这一时,南域地方五步一村,十步一店,人口稠密,而且求神拜佛是常态,和尚道士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像什么留宿之类的一般都不会拒绝。
出乎李临的意料,月头初升李临才来到一座小镇,抬头一看,一座木制牌楼上书云来镇三个字,这座小镇地处江阳玉京交通要道,居民富庶。
流水叮咚,一条不大的小溪穿过镇子,一跳古朴的石桥把两岸联系在一起,石桥有一个很文雅的名字:月明桥,行人穿着秋装,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走在秋末的石桥上沐浴秋风吹干刚刚洗过的头发。
南域地方常绿植物偏多,偶尔一颗红透了的枫树被风一吹,落下满地红叶,有的逐水留到下游,有的被孩子捡起,嘻嘻哈哈互相追逐中又把红叶塞到年轻的父母手中,可惜大概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眼中的宝贝在父母眼中实在一文不值,刚刚扭过头,红叶便顺着河流卡在某个未知的角落。
突然,远方的夜色传来锣鼓的声音,所有人都看了过去,指指点点,父母抓住自己顽皮的孩子,一齐朝远方走去。那里是镇上的祠堂,镇上请了戏班子来唱戏。今天是游神的日子。
游神的日子每个地方都大不相同。
这个时代的村镇都有自己信仰的神佛,每到这些神佛的生日,村镇里的老人便会聚集起来,挨家挨户寻人捐资,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一般这种事情大家都不会拒绝,若是筹得的款项比较多,还会请戏班子来表演,这戏是免费听的。免费的东西自然大家都喜欢,而小商贩最喜欢的就是人多的地方,是以每年游神的时候甚至比赶集还要热闹三分。
后世李临生活的年代凡是传统的都是守旧,都是封建,就算没有被批判掉这些习俗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亡,想不到有朝一日还能在这异度的时空再次看见。
云来镇的有神和他记忆中的大不相同,至少他记忆中的游神绝不会请人来说书,说书人口中的世界天南地北,有些故事对神是大不敬,所以游神的日子一般很少看见这些人。李临亦步亦趋来到云来来镇祠堂前,不过他却没有进去的意思,一个是里面人实在太多,一个是他对咿咿呀呀的戏曲实在没多大兴趣,相比起来他其实更喜欢说书的人,他们口中光怪陆离的世界就和他前世痴迷的风月小说一样,只是更多了一层神秘的感觉。
李临在说书摊在坐下,果不其然,身边都是一些半大孩童,最大的不过十五六岁,刚刚发育的年纪,扯着公鸭嗓子呼朋唤友前来听书。
说书先生一敲醒木,脸上微微一笑:今天我讲的是孟婆真君得道成仙的故事,孟婆真君通阴阳,晓生死,传说每年孟婆真君寿诞,前世积德行善修得福缘之人便会被孟婆送回人间,免受一遭地狱轮回只苦。话说孟婆真君本是。。。
原来今天是孟婆寿诞,听了说书先生的话李临突然有一种怪异的感觉,莫非那个被孟婆送会阳间的人就是自己?不过貌似自己前世也没有做什么好事积什么福缘啊?如果天天躲在角落里看风月小说算积德行善,那这世界有多少善人,孟婆真君送的过来吗?李临忽然觉得自太过在意这个问题,死者复生,闻者未闻,可是当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却又觉得这不过是理所应当。
说书先生咿咿呀呀的讲,李临听的甚是有趣,不管这个孟婆真君和他的复生有没有关系,听一个人的发迹史显然是及其有趣的事情,因为当听众把自己代入故事中就好像自己发迹了一般,分享到一份成功的喜悦。
可惜孩子们却不大愿意,这些故事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不时就有人起哄道:“老王,讲太白剑仙的故事,上次你讲到太白剑仙白帝城大战僵尸王后来如何了?“
“老王,你上次说的神龙将军一怒为红颜,之后他娘子救出来没有啊?“
这些小孩显然已经是常客,对说书人的口中的故事已经了如指掌,不过就像前世小说作者一样,似乎总喜欢为读者挖几个坑,有时候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填的上,书说人更是如此,或许那些故事在他的脑海中根本就是一个架构,想到那里说到那里,哪天这个故事没人听了便干脆砍掉,甚至连一个大纲都没有,更不要说结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