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自然是有底牌的,在北蒙失踪的颁郡王及其所率士兵正是他最后的底牌。
这张底牌是不小了,毕竟颁郡王所率的士兵人数和京师总兵力相当,而颁郡王的部下又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论战斗力绝对是高出京师守卫军几个档次的。
所以颁郡王所率的人马一出现,原本牧亲王等人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瞬间被打破,逍遥侯自然占据了上风。
刘明越部一进城立刻按预先设定的方案直插东门,正当其时,东门统领刚整顿好手下,还没来得及发兵,刘明越部就有如猛虎下山般冲杀过来了。刘明越手下一半以上都是打老了仗的老兵,战斗力远远高于那些守卫京师的纨绔子弟兵,人数上也多了不少,几个冲锋就打散了东门的兵力,也不赶尽杀绝,只是拨出一百人看守这东门的残兵败将。
刘明越也没有按照思亲王的吩咐去攻打西北门,而是就留在东门,命人将东门大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似的。少顷,东门外头出现了大队人马......
西北门此刻同样是戒备森严,三千多士兵排成整齐的阵列静静地等候着,统领蒋顺峰握着腰刀的刀柄满脸子焦急地在队列前走来走去,等待着来自逍遥侯府的命令。正等得有些心焦之时,长街尽头一骑快速冲来,到了近前滚鞍落马,也不说话,只是对着蒋顺峰连着点了三下头。
蒋顺峰爆发出一阵狂笑,高声下令道:“出发,剿灭攻打皇宫的叛贼。”领着手下快速地向宫门前赶去。
东南门统领徐光彪本是逍遥侯府中的家生奴才子,因自幼力大过人而得逍遥侯的赏识,为他谋了个军职,一从军就是千总,没几年就爬上了东南门统领的位置。若是逍遥侯不出事,他混个几年就能成为参将,不过这会儿徐光彪已死在了乱刀之下
徐光彪为人算是谨慎,加之又是逍遥侯的家生奴才子,早就知道了逍遥侯的图谋,在临去攻打皇宫之前就已经将队伍整顿好了,手下三个千总各自领军在城门下列着队,就等着徐光彪回来发号施令。
皇宫门口火起之时,久候主将不至的东南门城卫也曾出现过一阵混乱,好在三位千总还算有些本事,强行压住了军心,始终保持着戒备状态,可眼见着城中杀声四起,主将不归,军心开始不稳,三个千总凑在一块儿商议了起来。
王千总是徐光彪的心腹,知道今夜的行动计划,主张按原计划行事,另两位李千总、常千总却不甚了解今夜所为何事,原本就是听命行事而已。这会儿听王千总道出了行事的计划,立刻表示反对,说没有将令绝不能轻动,三人争持不下,吵成一团,良久都没能得出个结论,若不是三人平日里关系良好,早就拔刀相向,先打上一场内战了,东南门的军队就这么长时间按兵不动地呆在原地。
三位千总正吵得不可开交,突然间看见长街的尽头有支十余骑的小队伍打着火把正快速地向城门方向而来,立刻停止了争吵,各自下令整军戒备。
那支骑兵小队来得很快,不过片刻工夫就已沿着长街冲到了近前,没等哨兵发出问询的口令,来人中有人高声叫道:“本王宇文思,奉旨前来接管东南门。谁是主事之人?站出来!”
思亲王平日行事低调,那些下层官兵压根儿就没见过思亲王的面,这会儿亲眼看见思亲王来了,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原本紧张备战的气氛霎那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三个千总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上前行礼,自报家门。
思亲王一脸严肃地扫视了一下三人,从怀中取出圣旨,高声宣读了一遍,直指逍遥侯为叛逆,命令众军听令,开赴皇宫门前平叛。三位千总遭逢剧变,各自都傻了眼,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谋逆的大罪是要抄灭九族的,虽说三人尚未开始谋逆之事,可参与其事就是条大罪,别说什么被蒙蔽,那都没有用,只要跟谋逆沾了边就是死罪。
这些人的反应早就在思亲王的意料之中,眼瞅着三个千总个个面无人色,思亲王高声道:“本王作保,尔等若是追随本王平叛,不但既往不咎,而且算尔等立下不世之功,本王定当上奏保举各位,凡杀贼有功者,各升一级,赏银百两!愿跟本王一道杀贼的,举起手来。”
下头那些官兵原本都被谋逆大罪吓傻了眼,这会儿一听不但不加罪,还能升官发财,哪有不乐意的事儿,个个伸着手,狂呼“杀贼!杀贼!”三位千总眼瞅着形势已不可逆转,自然也不再犹豫,各自举起了手。思亲王手一抬,压住了众人的呼叫声,环视了一下肃穆以待的众军,高声下令道:“出发!”
皇宫门前正乱哄哄地冲击宫门的乱军背后突然响起了一阵喊杀声,数千军卒手持着火把在蒋顺峰的率领下,狂呼着杀进了乱军丛中,这伙子乱军人数原本就只有千余人,也没什么统一的指挥,压根儿就抵挡不住蒋顺峰部的冲击,死的死,逃的逃,顷刻间风流云散了。
蒋顺峰没有挥军追杀那些四下逃窜的乱军,指挥着手下排好阵型,对着宫内大声呼喝:“本将奉牧亲王与思亲王之命前来护卫皇宫,请打开宫门。”
数千人同时呼喝:“打开宫门!打开宫门!”声音之大响彻云霄,令宫内的侍卫有些不知所措。宫外头蒋顺峰的部队越闹越凶,已经不光是在喊门了,骂声都已响成了一片。
宫中的禁卫军、羽林卫军士加起来虽说也有三、四千人,可要守卫的地方也多,兵力分散得很,宫外的这支军队可不比刚才那些乱军,一旦真的发起攻击,能不能守住可就难说了。
宫内的羽林卫军心颇有些动摇,值此危机关头,候在乾清宫广场上的宣国公赶到了,大声下令:“任何人不得擅自打开宫门,待本官上墙头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