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
婕妤苏鸣绾已然失去了平日里的端庄自矜之态,她急匆匆迈着小步子跑进了皇后的寝殿:“皇后娘娘,不好了!”
皇后此刻才刚刚起身,宫女们正在服侍她梳妆,皇后见到自己族妹如此仪态,不禁皱了眉头:“慌慌张张,成何体统?有本宫在,有什么‘不好’的?”
苏婕妤急得都快哭出来了,她急忙补了一个万福礼,这才急切地道:“方才妾来坤宁宫时,碰上了御前副总管常青公公,常公公让妾转告皇后娘娘,让皇后娘娘给新晋嫔妃安排宫苑!”
皇后微微一笑:“本宫主持后宫事务,这种事的确是本宫应该做的。”
苏婕妤却急得不成样子:“可是、可是,臣妾一打听才知道,皇上已经叫常**公公带着手谕去储秀馆册封秀女们位份了!”
“什么?”皇后不禁惊愕住了,“虽说秀女名额定了下来,可是位份册封这么要紧的事儿,皇上怎么能不问问本宫,就自作主张?”皇后脸色已然怒急。
苏婕妤叹了一口气:“原来以为,得再等几天呢。没想到皇上突然就……还让皇后娘娘您即刻安排好宫苑,说下午新晋嫔妃就要住进去呢!”
皇后的脸色甚是阴沉,她急忙吩咐身旁太监道:“小飞子,你即刻去打听,皇上给秀女们分别册封了什位份!尤其是兴国郡主和余氏的位份!”
此时储秀馆内众人一片寂静,唯有常**宣读圣旨的声音分外清晰,响彻馆内:“朕惟选令德以赞壸仪,以昭茂典。佐宣内治,必资柔顺之贤。尔齐国公林桓之女兴国郡主林氏,毓质名门,赋性柔嘉,持躬淑慎。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贵妃,赐封号瑞。尔其益修妇德、矢勤慎以翼宫闱。钦哉!”
此旨意一出,不但是林忆慈傻掉了,刚刚还在嘲笑林忆慈被撂牌子的苏鸣纭更是惊得瞪大了眼睛,嘴里还不断喃喃念叨说“不可能”。
念完了圣旨,常**笑眯眯道:“瑞贵妃娘娘,请接旨吧!”
林忆慈这才回过神来,急忙双手承接那卷明黄色的黄帛旨意,口里清声道:“谢皇上恩典!谢太后恩典!”只是接了这道圣旨,林忆慈却觉得异常沉甸甸的。这秀女中独一无二的分位,又哪里是那么好接的,尤其是,她如今可是宫中众嫔妃之首?
的确,祖制没有明文规定秀女初封位份之高低,但是开国以来,秀女入宫,初始位份最高也只是正三品婕妤而已。譬如如今尚且健在的昭齐文皇帝的养母惠皇贵太妃,她是嫡出公主之女,父族是赫赫有名的定国公,刚进宫的时候也只是封了婕妤而已,后来才封嫔立妃的,当初她的家世门第可丝毫不必林忆慈差了半分去!
此刻林忆慈已经感受到身后那几乎要将她淹没的无数嫉恨的目光了,尤其是……苏鸣纭,不过一个以后再难遇到的人,自然不足以被林忆慈认为是心腹之患了。
小飞子很快打听来了众秀女的分位,毕竟这本来也不是什么机密之事:“户部主事之女封了贵人。”
皇后听了,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一个五品主事的女儿,居然封了贵人?为什么皇上总是偏爱那些出身卑贱的?皇上的性子,真真不是随了谁了!越是卑贱的,他越是当个宝!反倒是那些出身高贵体面,竟只一味冷落着!”这说的就是她自己了。
苏婕妤忽的问道:“飞公公,还有兴国郡主呢?以她的家世出身,应该至少也得是个婕妤吧?”
小飞子面色尴尬,他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道:“皇上册封了兴国郡主为……贵妃,还赐了封号瑞。”
苏婕妤不禁大吃一惊:“直接封贵妃?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啊!”
皇后脸色也板了起来:“皇上真的一下子就封了兴国郡主为瑞贵妃?”
小飞子身子躬得更低了几分:“千真万确,圣旨已经当着储秀馆所有秀女的耳朵宣读了。”
皇后脸色极为不快:“若只是封个婕妤也就罢了!左右位份不高!可贵妃之位就不同了,贵妃可是众嫔妃之首啊!皇上怎能不只会一下本宫,就封了个贵妃!他眼里还有本宫这个皇后吗?”
苏婕妤急忙从中劝慰:“皇后娘娘严重了。”
皇后冷冷哼了一声,阴沉的老脸上尽是不满之色。苏婕妤只得道:“可是现在封都封了,皇后娘娘再生气也是无益啊。要紧的是,接下来该怎么办?皇上可是叫您给新晋的嫔妃安排宫苑呢!”
皇后冷哼道:“皇上这是在试探本宫呢!!”
苏婕妤也是一脸为难之色:“那可该如何安排呢?尤其是……瑞贵妃。”
皇后道:“我是皇上的皇后,自然是不能忤逆皇上的心意!皇上要我安排,我就不得不安排得让他满意!否则等瑞贵妃接受册封之后,本宫别想保住主持六宫之权了!”皇后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道,“这事儿有些不寻常,小飞子,你去查查,皇上怎么就一声不吭直接封了兴国郡主为贵妃呢?”
小飞子急忙道:“回禀皇后娘娘,这事儿储秀馆的妹妹跟奴才说了,似乎是昨晚苏小主语出不善,甚至说出兴国郡主是‘生而克母’之类刻薄的话,怕是传扬进了皇上和太后娘娘的耳朵里,引生了怜意。”
皇后听了,狠狠一巴掌拍在案几上:“这个苏鸣纭!原以为还能帮衬我们姐妹几分!没想到竟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辛好皇上没让她进宫,否则不是一个累赘吗?这个混账东西,难道她忘了,兴国郡主出生时是被先帝赞为天降福星的吗?‘生而克母’这几个字是断断不许在宫里说出口的!”
苏婕妤也忍不住叹气道:“是啊,先帝很是疼爱皇上,皇上也十分敬仰先帝。”而苏鸣纭说得那些话,理所应当地让平帝想起了先帝的“天降福星”了,自然而然地偏向了兴国郡主。而太后就不用说了,恨不得将全天下最好的都送到兴国郡主面前,不说贵妃,就算平帝要册封兴国郡主为皇贵妃,只怕太后也是眼睛都不眨就同意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