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3600000046

第46章 死亡境界

读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最打动我的是小说中对女主人翁艾迪·本德仑一节的描写。听着这位一辈子生活在苦难中的女性在其死亡之后的内心独白,仿佛深夜在听一个冤魂在喁喁泣诉。这位活着就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快乐,死了也得不到安息的妇女生前因受父亲的影响,认为人“活在世上的理由仅仅是为了长久的安眠作准备”。于是,福克纳完成了他对这个苦难世界的诠解:人活着是苦的,生命对于苦难的忍受是坚韧的。

福克纳的这种观点有些类似佛家的生死观。只不过佛家认为,生和死,是生命的两种形态,其本质是一样的;生命在生和死这两种不同的形态中相互交递,不断轮回。佛家的这种观点指在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进而产生对这苦难世界的厌倦,萌发对西方极乐的向往。

我曾经目睹一位老僧死亡的全过程。那位在人世上走过了八十八年人生的老人在他临死前的半个月就从容地做好了一切准备。他与有过密切交往的人道别,好像他不是去走进一个阴森恐怖的死亡地带,而是去作一次惬意的远行。然而在他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从他的眼里滚下一颗清莹的泪水。我不知道这颗泪水是他对这个沧桑人世的惜别,还是对这个苦难世界的叹息。

总之无法进一步洞察那位老人在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正如庄子所说,人不是鱼,所以不能知道鱼在水中的快乐。但我想,除了真正的佛教徒,大约很少有人会对死亡产生向往。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个与我很亲近的人死了。那人死后,极端的恐惧幵始笼罩着我,这恐惧并非出于传说中的鬼魂。那天晚上我第一次感觉

到,人都是要死的,那么,总会有一天,我也是要死的。就是在那个夜

晚,我在朦胧中感受到生命的虚幻不实,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潜藏在我们欢快的生命背后,它就像一道黑色的深渊,只要它愿意,它随时能吞没我们。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死亡已经摆脱了恐惧的阶段,尤其是进入中年以后,对于一切生命的消失,我有了更加理性的思考。然而我毕竟没有真正面临过死亡,所以,无论我对死亡的认识有多么深刻,就像一个穷读了大量兵书的人终究算不得征战有方的将军一样,对于死亡的意义,到底还是停留在理论的阶段。

一次突然的车祸,差不多让我真正体验到死亡。

那天的阳光特别灿烂,我委实不会想到,死神已挖好陷阱,正悠闲地等待着我。事后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疼痛已经麻木,耳边只有那一片刺耳的刹车声。后来我回忆当时的情景,当肇事车在背后将我的自行车撞飞之后,我腾空而起,很快又落在那辆红色出租车的顶棚上,接着,我像一只欧洲人喜爱的棒球,被出租车甩到五六米远的地上。我躺在公路的中央,头脑中是一片出奇的沉静,不是熟睡了的那种沉静,当然更不是修炼成真的那种沉静。在那种沉静中,我看到了一片湛蓝的天空,以及天空中几片如絮的白云。那是一种境界,一种绚丽至极的境界。终于,一阵剧烈的疼痛让我从那种虚幻的境界中苏醒过来,我躺在马路中央,腿脚已动弹不得,然而我的大脑却出奇的兴奋。越过密密匝匣的人群,我看到了那条马路,看到马路旁开花的行道树,还有行道树后面的那条静静的河流……啊,那是组成我生命中的一切真实和细节!

人死的形式千姿百态,对待死亡的态度也各有不同。有革命志士“砍头只当风吹帽”,有罪恶的灵魂在万分恐惧中被正义裹挟着一步步走向黑暗的陷阱。很多禅师的死亡更是神奇异常,丹霞天然禅师扶着一根木杖站立而死,庞居士倒立而亡,大幸师太临死前说,我去找妈妈了,双腿一盘,就这样去了。释迦牟尼说,人命在呼吸之间。对于我来说,试想刚才我骑车的角度稍偏离一分,那出租车司机的刹车速度稍慢一秒,我甚至连呼吸的功夫也没有,一个生命就结束了。

生命纯属偶然,四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冲动让我降生在这个人世间。正是这偶然而至的生命,让我感受到那些绿树、河流和密密匣匣的人群,感受生命中的种种快乐和种种苦痛。生是偶然的,死亡却是绝对的,除非得道的禅师,人无法选择死,但却可以选择生,属于我们的,是那偶然之后的漫长生命过程--这才是生命交响中最强劲的乐章。因此,我们要好好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轻轻地哼了一声曲子,活动了一下手臂,我知道自己还活着,我还能把我的爱施于我的女儿,施于这世界上一切值得我爱的人并接受他们的爱。活着多好啊。我从地上爬起来,在周围一片惊诧中招了一辆出租车,去继续我刚才的事情。

同类推荐
  • 西藏风情

    西藏风情

    1995年,作者在孔繁森事迹的感召下,踊跃报名进藏工作,到聂拉木县委办任主任。本书记录了作者在3年援藏生涯中的所见所感,这是一场精神和感观的盛宴,也也是一次西藏风光和风情之旅。
  • 河南河北行知书

    河南河北行知书

    那种走马观花型旅游(奢侈豪华的炫耀性旅游)、暴殄山水型旅游(没有环保意识的野蛮旅游)、木然参观型旅游(没有探索欲只追求到此一游)、随波逐流型旅游(对旅游没有独特感动,跟着人多的地方走),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都是我们自觉地加以拒绝的。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行走,意味着本套丛书资讯的向度、内容的特质以及丛书的风格。我们所认同和提倡的自助旅游理念是:真实、朴素、简单并且寻求一定意境的行走。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本套丛书能够传达一种更为朴素的方式——贴近大地行走而非来回飞机、进出打的,更为新锐的旅游观念——旅游求自由。行四方,知风物;探幽深,会人文;踏艰险,悟精神……
  • 若有所思话德国

    若有所思话德国

    本书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的深情和挚爱,展示了作者与家乡同心、与祖国同行的赤诚之心和高度自觉,且全书不乏情真意切、构思精巧、文笔流畅、文风洒脱幽默的好文章。固此,我以为本书值得一读,因为作者的思考极有可能就是读者的思考,抑或能为读者的思考提供参考,确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作品。
  • 混沌浮山南:尼泊尔秘境

    混沌浮山南:尼泊尔秘境

    《混沌浮山南:尼泊尔秘境》为图文并茂的尼泊尔游记,涵盖加德满都、帕坦、巴克塔普尔、博克拉、奇特旺等重要目的地的旅行记录,文字生动,图片精美,且附有相应旅行指南,对于希望前往尼泊尔的读者来说,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尼泊尔是喜马拉雅山脉南部最受世人青睐的旅游国家,具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景观,拥有多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
  • 畅游哈密

    畅游哈密

    这是一片神秘的绿洲。从远古时的翼龙翱翔,到今天的绿洲文明;从汉唐旗帜的猎猎而动,到如今繁华都市的兴起,都是一道道自然与文化的无声轮回。几千年来,每一场风的刮起,都在空气中溢满着浓郁的香甜,这特有的味道,代表了哈密这片绿洲厚重的积淀,也代表着作为一片绿洲应有的祥和与宁静。循着玄奘大师的坚实脚步从这里走过,站在丝绸古道上,心情自是无法平复。有时,穿越并非仅仅意味着用双脚去行进,而是要用心去体味双眼所触及的一切,或是一个在路边卖瓜的小摊,或是一个被甜瓜蜜瓤凝固住微笑的孩子。
热门推荐
  • 凤昭天下之卿霜传

    凤昭天下之卿霜传

    她是掌控世间万物的神,因幻力消耗过多而沉睡,灵魂投胎转世,成了当今医圣的养女。从此,修幻力,学医毒,两不误。一双纤细的手活死人,肉白骨。一张素脸倾国倾城,引来桃花无数。只是……这桃花多多,却没有一个合眼缘?难道,我注定孤独一生?
  • 篮球时光

    篮球时光

    一个篮球,10年时光,走遍风雨,从地到天,然后又回到地上。做不了空中天龙,那就做地上猛虎。这里有最标准的战术,又各种训练介绍。
  • 重生在末世之日常

    重生在末世之日常

    “喂,你信不信啊,我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看看,我这个气息啊,是不是,就是救世主啊”
  • 王者荣耀之族战

    王者荣耀之族战

    那日他带我离开黑暗,而我做了他的匕首那日我最后一次出韧,而他做了酒中仙那日我送他出征,而他成了人族与巫族的罪人那日……我们之间发生了太多,我们的缘分终将引起一场场腥风血雨,国与国之间的交锋,族与族之间的混战,最终我们之间隔了太多,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 夜晚千盏琉璃灯

    夜晚千盏琉璃灯

    她是夜千璃,她是云菲琪,她们是姐妹也是敌人,她是她的姐姐,她是她的妹妹,但是注定她们是一对不共戴天的敌人!
  • 跨域千年只为你

    跨域千年只为你

    “司徒子言,我们分手吧。”今天开始我们之间就再无关系,请你以后不要再缠着我了!”“为什么?”“因为……你胸太小了。”“……”
  • 记忆之莲

    记忆之莲

    二零一零年一月,曼哈顿,气温在冰点上下浮动。女律师李孜正面临着婚姻和事业的抉择,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介入了一件陷入僵局的刑事诉讼,试图为芭蕾舞演员Han洗脱谋杀罪名。在她走访证人的过程中,来自于不同的人的记忆片段逐渐拼凑出一段即将湮灭的往事,真相慢慢浮现的同时,李孜也开始思考情感、婚姻、人与人之间相爱的欲望和相守的无奈。
  • 盗魔笔记

    盗魔笔记

    鬼魂,兽族。远古时代,大地洪荒,兽族崛起,敌人进犯,懵懂少年身陷战火,几经磨难,发誓成就一番霸业,抱得美人归.......
  • 瑞皇传说

    瑞皇传说

    这是一个秘法和宝物的世界,无数的秘法令大陆上的人强悍无比,奇特的宝物让大陆充满了神秘。即使你长出三头六臂也不要奇怪,这是秘法。即使你化身成凶暴的怪物,还是秘法。我要成为双性的人类呢?没问题,秘法可以达成你的愿望。....哇啊,这个戒指会讲话,这是宝物。瞧,这根棒子会自动飞耶,还是宝物。!,这座山居然长着一张人脸,宝物?....本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因为渡天劫失败而转世重生的故事。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梳理和总结了具有百年文学翻译历史的浙江省文学翻译家的译介工作。这在引进世界文学,弘扬世界文学精神,发挥文学教育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影响联系,又涉及到借鉴接受。它将作为一部地方翻译史反映近百年浙江省翻译家的风风雨雨、睿智才华、辉煌成就与深远影响。它试图通过丰富的内容,精炼的文字,清晰的条理,从学理层面探索浙江译学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