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最近对1.7万名在校高中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赞成“平准化教育”的人占65.7%,反对的人占34.3%。其中学生和家长赞成比例分别为66.8%和67.6%,高于教师的59.3%。赞成的人认为改革消除了等级、学历社会的弊端,减轻了学业负担和社会压力,减少了教育开支,就近上学方便了学生与家长,为建立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教师难以因材施教,教师教学积极性受挫,优秀学生流失,学生学习能力下降等。另一项对1.045名韩国教育专家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43.5%的被访问者对目前政府推进的通过大学考试改革,推进公平化“教育革新”持否定态度,而被访问者首选的教育革新是教育质量和英才教育。多数人认为,因材施教、个性化、多样化教育应该是“平准化教育”的最好补充和挽救途径。因此,科学高中、外语高中、国际高中和“自主型”私立高中应运而生,虽然弥补了一些不足,但又可能将教育拉回到过去的“考试战争”和社会辅导、补习班热。目前,要求弥补“平准化教育”不足的呼声还很高,如何改进“平准化教育”,扬长避短,还是艰巨的社会课题。
虽然引起社会各界不同的反响,甚至有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好学生吃亏,科学、外语高中等英才教育受到挑战,人才外流等诸多批评,引起一些家长的不满,但是在大学升学率达到70%的情况下,拆除考试围墙和枷锁,摈弃唯分数主义,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充分开发社会人力资源,才是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精髓等主张仍占主流。
韩国取消了初中、高中入学考试,“高考”缩短时间、减少科目、降低分数在录取中的比重……这些都是韩国推行“平准化教育”所做的努力。
教育公平政策的矫正与改革方向
韩国是世界公认的教育公平程度较高的国家,尤其是在100多年前就着手优先发展教育,基础教育普及率高,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下滑,实行教育公平近40年的韩国开始反思和矫正一些相关教育政策的做法与走势,应引起我国教育专家、学者和政府教育部门的重视。
一、韩国改进教育公平的方向与具体政策
1.韩国独特的“特目高”学校
看到邻国日本在实行“余裕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韩国借鉴了美国、日本和OECD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及时采取了相应的补救和改进措施:一是注重创意教育,即重视培养“会思考、会学习、会实践”的“三会”学生。二是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在日本有争议的“学区教育”和“余裕教育”。三是积极发展“特目高”学校。四是积极发展因材施教和英才教育。“特目高”学校就是以特色、特性化为目的举办的高中,目前韩国有56所这种高中,能招收11.905名学生,仅首尔就招收2.450名,在56所“特目高”中,有29所外语高中、18所科学高中、2所国际高中、6所“自立型私立高中”,首尔就有8所,其中外语高中6所,科学高中2所。外语高中的升学比率为6∶1,而科学高中为3.8∶1。可以说,创办这些“特目高”学校就是韩国在缓解学生与家长对高中学校教育的“择校”热与争议,防止因“余裕教育”和“平准化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与能力下降的办学探索和具体实践,找到了教育公平与英才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可以说是找到了解决公共基础教育中最大难题的一条路径,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这些“特目高”学校的办学特点为:一是小班化,一个班10多名学生,外语均由原语言国家的“原住民”来讲授,外语高中基本都用外语授课,在学校内要讲外语。二是允许1、2年级提前学完全部课程,允许提前毕业后升入大学或研究机构,如韩国科学院或浦项工业大学等。三是根据学生特性安排高水准的教学设施,如语音、视听、计算机设施、实验室、大学水平的图书馆等。外语高中以培养外语外交人才为主,科学高中培养科学家,国际高中培养国际化人才,私立高中培养特色化人才。根据最新统计,韩国接受英才教育的人数比2002年增长了4倍,达到42.725名。这些“特目高”学校在招考科目和比重上也强调与公共基础教育相衔接,如本校综合考核成绩占82%~97%。近期开学的首尔国际高中不看托福等成绩或等级证书,而语文、外语、数学、科学、社会等常设科目的成绩占绝对比重(300分中占280分,面试与学科比较占20分,深度面试50分)。
2.韩国英才教育制度
韩国教育开发院自1996年开始,受教育部委托设立英才教育研究组,现在已经设置了英才教育研究中心。韩国政府于1998年制定了《英才教育振兴法》;并先后修订和制定了这一法律和相关实施法令。2000年1月28日,韩国颁布了《英才教育振兴法》,正式确立了英才教育的国家法律体系和教育体系。2002年11月29日,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发表了由7部委联合制定的《英才教育振兴综合计划》。2006年6月12日,以总统令第19513号颁布了修订的《英才教育振兴实施令》。
韩国专家、学者们研究制定英才教育的相关法令和发展计划,出于这样一个基本认识:英才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英才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创意的启发性教育。英才不像体重、身高那样容易辨别,也不是靠一次性辨别认出确定。英才具有评价与判断标准,需要家长、教师和专家共同努力发现和培育。英才不会自发产生,需要培育,需要适宜、完备的环境条件。英才在恶劣或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生长环境中有可能被扼杀与泯灭。没有教育财政与行政支持,英才教育是难以实现的。
2006年8月29日,为修改《英才教育振兴法实行令》,韩国教育开发院发表了如下研究成果:国家竞争力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决定了英才教育的本质;英才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创意性启发教育;需要行政与财政支持;英才教育需要规范和培育;需要开发英才教育基本课程、深化课程、选择课程、急需课程;需要建立英才教育体系和基地,大学建立英才教育院,高中建立英才年级或班级;开展对英才教育的系统研究,大学设立英才教育研究院;培养英才教育教师,设计英才教育项目;建立和完善英才教育的选拔、评价机制;制定中长期英才教育发展计划。
3.韩国公共基础教育的政策走向
韩国总统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及家长,对公共教育的最大分歧在于:学生与家长主张对学校与教育的自主选择权;学校主张办学自主权;政府教育部门主张学校及公共教育的公益性和统一性;国民对教育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人性化要求,以及教育发展特性与规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对教育和国家竞争力的要求;公共基础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学生及家长不论其实际水准如何,对学校和教育本身始终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学校强调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主张因材施教和自主办学;国家教育部门主张教育的公益性和统一性,难免有整齐划一、僵化、主观、偏颇、垄断的色彩,导致公共基础教育发展的滞后,满足不了学生及家长对教育日益增长的要求,如英语教育、英才教育、国际化教育等。国家经济、社会领域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求,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尤其像三星等顶尖企业总裁不断批评高度集中、划一的韩国教育,如果教育管理体制如跟不上社会变革进程,必将遭到社会批判。归根结底,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最大程度地适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家长和学校发展要求,成为社会各界的争议焦点与教育改革的焦点。
2007年,韩国政府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主管教育的副总理,以及韩国总统卢武铉都出面一再强调为公共基础教育设置防线和基本路线,即“三不政策”:不允许高中分等级,大学不各自举行入学正规考试(在全国统一考试后,可以组织进行小论文考试、面试),不允许靠捐资大学后其子女按一定标准入学的“贡献入学制”。但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争议与批判声音一直不断,主要问题是公共教育满足不了韩国学生与家长对个性化、特色化、人性化教育的不同需求,社会上各种课外辅导与补习热不减,早期出国留学现象愈演愈烈。对此,韩国政府主要通过教育改革来解决,如公立学校举办课外辅导和补习班,加强农村教育,加强外语和职业教育,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行校长“公募制”,增加就业率,举办开放型“自律”(自主)公立学校和“特目高”学校,进行大学改革等。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公共教育的主线和平台解决教育难题,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支持学校自主办学,但是问题诸多且积累太深,能否在短期内见效,还需要继续观察和分析。
以李明博为新总统的韩国新政府对教育的改革呼声很高,称“要对教育动大手术”,最重要的举措将是在全国建立300所优质高中,包括100所自主型私立高中、150所寄宿制高中和50所特色高中。通过大胆的英语教学改革,自2009~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新招2.3万名英语教师,增加中小学的英语课时,改革国家英语考试制度,实施以会话为主的英语教学,从2012年开始在初高中阶段全面实现英语课程的全英语教学。
二、如何借鉴韩国的经验和教训
公共教育仍然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实施英才教育的基础和保障。鉴于比我国早实行教育公平政策的韩国正在处于反思、检验和矫正期,韩国的“平准化教育”等教育改革名词有可能在新一届政府中悄然消失,但其追寻教育公平的精神、理念和成功做法还会得以继承、发扬与光大。作为正在实行教育公平的国家,我国政府,相对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手段还是加强公共基础教育,在减轻学生和家长课业和学费负担的同时,应及早采取同时推行教育公平和因材施教的科学对策,即教育普及和提高并重,这就是国际上通常所说的“优质教育”(对不同兴趣、个性、特长和学习能力学生的最适合、最好的教育)。如,加强公共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多元和人性化需求;逐步研究、实施国家包括因材施教和英才教育的优质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加强公立学校的课外辅导和补习,关键是提高辅导水平;提供比社会上的各种辅导班更优质、完善的服务;改革、淡化高考制度,真正实现简化、多元;双向、综合考核学生成绩,从单向鉴别选录向发现和实现自我潜能的教育转型;在更大范围和幅度内推行大学自主招生改革,大学逐步实行自主办学;坚决取消小学升初中的各种考试和证书等鉴别制度与做法,全面实行就近入学制度,允许特别优秀的学生自主选择学校;淡化中考,改革评价办法,实行综合考核,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需求选择高中,还给学生和家长更多选择学校和教育的自主权;积极发展特色、外语、国际、科学、职业高中,包括有特色的私立高中,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实行因材施教;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或专业高中,通过立体升学与就业渠道,对口升入理工农医类专业大学,通过升学和就业导向,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观念平等”和“事实平等”;从激烈、垄断的考试和学位社会向就业与创业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