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语言沟通有问题吗?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最感困扰的是没有办法与陌生人或不熟识的人做好语言上的沟通,有些人在那种场合会变得紧张异常,不知如何开口,有些人想通过一些训练来增强说话能力,但仍收效甚微,可是如果没有第二者在场的话,这些人往往可以说得很好,这说来有点蹊跷。
许多人都觉得与不太熟悉的人谈话是人际交流的最大障碍,在当今社会里,如果要学习说话的技巧,必须借助别人。
然而今天我们有很多时间都只是静静地坐着而已,或是避免相互的交谈。
曾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拿到撑杆跳冠军的保罗·瑞查斯,不但是一位牧师,也是一位研究人际关系的专家。他曾对几百万人举办过数千场有关的演讲会,最近,他说到这样的问题:“现今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人们不知道如何沟通,而婚姻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夫妻之间不能相互沟通。”
任教于美国明苏尼达教育学院的罗伯·格林教授,曾请求参加一次研讨会的75位来宾,分别写下自己焦虑不安的原因,另外再写有关他人最令你愤怒的事,结果,令人焦急不安的主要原因,如下所述——“当我还没有讲完时,其他的人已开始发表高见,使得话题被打断。”
“不听别人讲话,只顾自己一味地说。”“不倾听任何道理的人。”“说话时有被轻视的感觉。”“不听别人谈话。”“在社交场合,独占风头的人。”
“话讲一半时,忽然被别人打断。”
“完全不考虑他人立场的多嘴人。”
当你和别人沟通时,是否犯了上述毛病呢?
也许你在谈话中,并没有想要伤害对方的意思,但是有时却无意伤害了对方,现在,请你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当你讲话时,是否感觉到其他人在坐立不安?
2.交谈时,争执的情形是否比较多?
3.你觉得用家常话很难和别人交谈吗?
4.即使和亲朋好友谈话,也会有没有话题的时候吗?
5.你是否常常请求对方赶快说明事情?
6.你觉得幽默的感觉如何?
7.会谈时,你是否会认为提早结束比较好呢?
8.当你的谈话被对方中断时,你焦急吗?
9.你是否常常想中断对方的谈话?
10.是否常常中断对方的谈话?
11.你不喜欢别人为你介绍陌生人吗?
12.是否时常有找不到话题的时候呢?
13.你和不熟的人说话时,会感到忐忑不安吗?
14.与对方交谈时,还会想其他的事情吗?
15.你认为开始和别人交谈时,会很困难吗?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你的回答里有五个“是”以上的话,那么你就有必要注意一下自己说话的技巧了,别担心,试试本章交给你的谈话技巧,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学会“插嘴”
镜头一:两位女孩子正在一个角落里悄悄地说着什么,一位男士不自觉地凑上去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呢?”结果遭到两个女孩子的一句“讨厌!”那男士只好悻悻地走开了。
镜头二:一位老师正兴致勃勃地给他的学生谈着他对经济形势的发展,滔滔不绝,忽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老师,您刚才说的不对。”那老师一怔,继而脸色一变:“你给我坐下,有问题下课再谈!”
镜头三:小王的老板正发泄着对他这几天表现的不满:“最近这几天你怎么老迟到?”“为什么上班的时候心不在焉的?”“真是的,太不像话了,你看,连头发都留这么长!”
小王忍不住了,插了一句:“这是我的自由!”
你什么,你的自由,要自由就别到我这儿来。第二天小王就被解雇了。
生活中不缺乏以上的镜头,那位男士,那位学生还有小王之所以把事情弄僵了,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插话的时机,结果遭到别人的抱怨或憎恨。
说话除了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外,还要把握好时机,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时候可插,什么时候不可插,都不是随随便便的,说话如果不注意审时度势,常常会把快到口的大鱼赶跑。
讲话要适时地“切入”话题,必须找到双方共同关心的东西。
小李家的电话老是出现杂音,他几次找当地邮局要求检修一下线路。
邮局局长立即把正在看杂志的小于找来,批评他的不是,并令其赶快随小李到他家去检修线路。
一路上,小于紧锁着眉头不吭一声,小李灵机一动,问道:“你刚才看的是什么杂志?”“《体育世界》。”
“哎呀,这杂志我家订了好几年了,包你看个满意。”
于是一路上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谈得有滋有味,到小李家后,电话线很快检修完毕,后来两人还成了好朋友。
小李适时地找到了彼此共同关心的话题,使他俩原来紧张的气氛很快消除了。
洗衣机用久了,功能减退了,妻子想再买个新的,丈夫不同意。
一天,丈夫对妻子说:“我昨天换的衣服洗完了没有,我明天有重要会议,必须穿。”
妻子打开洗衣机,一看:“还转着呢?第一道程序都没完。”
“这个破洗衣机!”丈夫道。
“还是再买个新的吧,”妻子乘机赶紧插话。
“买一个吧。”丈夫欣然同意了。
一到商店,看中一台洗衣机,一问要一千多元。
“太贵了,以后再买吧!”丈夫说。
“衣服那么多,又老换,急着穿怎么办?”妻子说。
这时服务小姐插入一句:“这台洗衣机虽然贵点,但质量好,容积大,功率大,洗得又干净又快。”
“行,那就买一台吧。”丈夫终于同意了。
聪明的妻子能够敏捷地捕捉住插话的时机,达到了目的。
在插话提意见或表示反对时,一定要先看准对方的心境,对方如果正激动兴奋不已地陈述自己观点时,你不要去打断他,插入自己的不同意见;如果对方正针对你发泄心中的不平之气时,你要暂时忍耐一下,不要插话顶嘴。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说话看脸色,脸色是心情好坏的晴雨表,人心境好时,万事皆乐,心境不佳时,举事皆忧,插话或提反对意见时务必考虑这一点,等对方平静下来,心平气和的时候,心情舒畅的时候去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自己的目的。
打断别人讲话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别人谈话的主题,插话前先得听明白人家在说什么,说到哪儿了,你才能确定自己应该插什么,可以插什么,什么时候插合适。如果你插些跟他们的交谈毫无关系的内容,那只会打乱别人谈话的思路,招人厌恶痛骂。
注意自己的身份。毕竟插话者只是配角,谈话者是主角,多说话的应是他们,如果没有得到他们同意,你不可说话太多,以免喧宾夺主。1注意礼貌。插话时毕竟会打扰别人的思路或破坏气氛,所以插话前必须获得对方同意。如果是上课、讲座、报告,而你确实“憋”不住要说几句,那么你必须先举手向主讲人征得同意,不经主讲人同意你还是得“憋”住。如果是一个讨论会当人谈论时要插话,必须先礼貌地打声招呼,“对不起,我插一句,”“请允许我说一点,”“我可以插一句吗?”等吸引对方注意或征得同意。不过,这样的插话也不太多。
3请求的技巧
人处世间,难免有求人帮忙的时候。但对方能不能答应请求,那是另外一回事,一要看你与对方关系如何,二还得看看你请求的技巧。
某班接到学校分配的植树任务,全班几十名同学都主动承担一些任务,惟有班上的几位“老调皮”,任凭班长怎么在会上动员,都不愿认领任务,搞得班长很难堪。
下课了,班长把这几位同学叫到教室门口,轻声地说:“我只讲最后一遍:我现在很为难,请你们帮个忙。”
奇怪,刚才态度很强硬的几位“捣蛋鬼”听了这句语重心长的话,纷纷表示:“班长,我们不会让你为难了!”说完立即回去认领了自己那份任务。
一句充满人情味的请求话,比通盘大道理更有说服力,看来人还是比较重情义的。班长没有用“官腔”压他们,而用请求的话打动了他们,让这几位老调皮觉得:班长看得起咱,怎么能不给面子呢?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适应对方的心理需求而提出诚恳的请求,是成功的说服方法。
请求别人,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对方时间宽裕,心情舒畅时,请求他做点事,得到答应的可能性很大,相反,对方心境不佳时,你的请求可能只会令他心烦;对方正忙于某项事情时,你提出请求一般很难得到确定的答复。
请求别人,要注意礼貌,“请”字当头,因为毕竟是你有求于人,如果请求别人对疑难问题指点迷津,应说:“请教一个问题,可以吗?”你不知道去市体育中心的路,应向路人问:“请问到市体育中心的路怎么走?”在商店买东西,你应对服务小姐说:“请把那个文具盒给我看看。”风从窗口吹进来,你对坐在窗边的小刘说:“请关一下窗,好吗?”凡有请求必须使用请求语,这样对方容易接受。
请求别人,还要端正态度,注意语气。请求别人虽无须低声下气,但也绝不能高人一等,非得别人答应不可,而应当语气诚恳,平等对待。要有协商的语气,如“劳驾,让我过一下,行吗?”“对不起,请别抽烟,好吗?”“什么时候有空跟我打打球,怎么样?”
同时,还要体谅对方的心理;“我知道这事对您来说不好办,但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难为你了。”
当有客观原因,对方不能答应请求时,你不要抱怨、愤怒甚至是恶语相加,你还得还礼道谢:“谢谢你!”“没关系,我可以找找别人。”“没事,你忙你的去吧。”这样对方在有条件帮忙时肯定会鼎力相助;如果你不能体谅对方,竟对对方施以抱怨,这等于堵死了再次向对方提出请求的通路。
请求别人,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对方时间宽裕,心情舒畅时,请求他做点事,得到答应的可能性就很大。
4把废话扔到垃圾桶里去
林语堂先生曾风趣地说过,演讲应像女人的裙子一样,越短越好。这话未必全对,但至少说明了一点:演讲也好,谈话也好,作报告也好,最好少说废话。
某位著名播音员曾说过,据我几十年的经验,对听众来说,最具体而通俗易懂的话应该在四十秒内结束,听众如果还需要讲得久一点,以一分四十秒为宜,即使问题非常吸引人,值得长篇大论的话,也以二分三十秒左右为宜。就这位播音员来说,她的讲话可谓“一字千金”。
我们说:“交谈”,只有交互相谈,你来我往,才算得上是交谈。如果只听一个人在那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别人都成了听众,称不上交谈。所以,如果你和人家交谈,最好说几句就停下,然后让对方说几句,应这样交相呼应,交谈才能进行下去。
我曾认识一位朋友,他有个怪癖,与人谈话一旦开口,便一发而不可收,喋喋不休,没完没了,恨不得跟人一见面就要把自己几天来积累的所见、所闻、所感一口气全部吐出来。真是兔子吃菜——光哆嗦,让人受不了。
交谈中,要将话题毫无意义地拖延下去并不困难,但要让对方点头称是,或者引发共鸣则需把话题整理得简洁明了,恰到好处。一句话,言简意赅才是最重要的。
有位专门研究演讲的专家曾说过:在一个人思考着如何说出巧妙、动听、高明及使人称心如意的话之前,首先要尽量将话缩短,至于能说出感人的话并不这么容易,但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勿使他觉得单调乏味,即使口才欠佳亦无妨,但切记不可长谈。
可见,简洁的语言对于交往有多重要,不要让你的嘴巴成为生产废话的场所,拾起你的陈芝麻烂谷子,把它们统统扔到垃圾桶里去。
怎样才能少说废话呢?以下几点提示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调整好说话的声调。语言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声调则是说话者微妙感情的运用,明快、优美而富有感情的专用语调能给听话者带来愉快的感受,要使语言富有感情,必须留意头与胸的和谐共鸣,发出“肺腑之言”。
摆好说话时的姿态。说话时总是“不安稳”,或身体乱晃乱动,或双脚发颤发抖,或手乱摸口袋等动作给人一种捉摸不定、心神不安的印象。摆出这副姿态的人,容易偏离主题;意志镇静自然说话也就心里有谱了。
注意听者的反应。听者的反应是对自己讲话的理解程度的晴雨表。听者头朝自己,表明在听自己讲话;要是听者脑袋前后左右摆动,左顾右盼,则说明对你的讲话不感兴趣,你应该及时调整自己,适应听者需要。
要适当有所停顿。说话不应像风平浪静时的湖面,偶尔也要有所起伏停顿,湖面才能泛起涟漪。说话时的停顿一是可以给听者以思考的时间;二是缓解听者的紧张状态;三是给话语留下余韵。不过,停顿要求自然,切忌矫揉造作,故意“卖关子”,会令人反感。
长话短说。再好听的话说长了也会令人心烦。可以直接切入正题,从结论说起,省去许多繁文缛节,给人一个明确、清晰的信息,达到说话的预期目的。
5恭维≠拍马
常言道:十句好话能成事,一句坏话事不成。恭维话人人爱听,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恰如其分、适当的恭维话肯定会让人高兴,赢得他人的好感。表面上看去威严如山,很难接近的人,听上几句好听话,也立刻会心软面善,堆起笑脸。奇怪的是,看上去越傲慢的人,则越爱听恭维话,越喜欢接受别人的恭维。有的人说自己义正词严,说自己不爱听恭维话,愿意接受批评,其实这话只不过用来装潢“门面”;你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率直批评其缺点,他心里肯定老大不高兴。表面上未必有所表示,内心却是十分不高兴,对于你的感情,只会降低不会增进。
人们常常容易将恭维与阿谀奉迎、溜须拍马等同起来,它们确实很相近,关键是你抱着怎样的目的、心态,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说别人的好话,如果抱着不正当的目的,为了谋求个人的利益,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讨好别人,那就有溜须拍马之嫌。恭维可不一样,恭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本领、一种方法,它可以有力地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好感。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是个擅长恭维的外交谈判高手,他说:“你必须十分敏锐,因为大部分国家领导人都是非常敏锐的,他们不容易被人操纵,却能操纵别人。你得运用你的智慧,去对付一个高智慧的人,还要使他马上感到你的诚意和认真,最后,必须增加他的信心。”因此,所谓恭维是使别人相信他能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恭维确实有着神奇功效。民间有这样一则故事:某人是很会恭维的人了,连阎王都知道他的鼎鼎大名,他死后去见阎王,阎王大怒:“我最恨你这种专门拍马屁的人!”只听那个马屁鬼叩头答道:“因为世人都爱拍马,我不得不如此,但大王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谁敢说句恭维话呢?”阎王听罢,点首称是:“唔,你说得在理!”
但是,恭维也得讲究方法,恭维的要诀,在于恭维对方真正在乎的事情。说些与其无关的好听话,根本得不到对方的好感,恭维也要把握一个度,不要夸大其词,过度的不切实际的恭维,只会暴露阿谀奉承的丑态。比如一位相貌平平的女性,听到一位男性对她说:“哇小姐,你美若天仙,无与伦比,即使影视明星也望尘莫及,我倾慕已久,我们做个朋友好吗?”则会令她产生反感,她可能会回答:“你是在说梦话吗?满口甜言蜜语,我才不上你的当!”
当你想邀女性约会时,你可以适当地恭维她:“小姐,你的身段很美,公司有很多女职员,但我认为你的工作能力比她们都强,如果我能跟你这样漂亮能干的小姐做朋友,真是我无上的荣幸!”也许你当时并没有争得她的同意,但我相信,这位小姐的内心里肯定洋溢着喜悦之情,你给她带去一天的好心情,再适当地努力几次,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