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纬这个皇帝可以说是唯一把皇帝封号制度达到顶峰的一个人,在“北齐卷”中我们讲到过高纬曾经两让皇位:第一次将王位让给了高恒,成为太上皇;第二次将皇位让给了叔叔高湝。这个时候的皇帝尊号已经封无可封,中国不同于日本,日本可以有无数个“太上皇”,但是中国“太上皇”的位置只有一个。
所以高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称号——“无上皇”,但是这依然不能给高纬以安全感。因为当时的北齐状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当时的北齐已经没有可派的将领,整个朝廷已经混乱到了极点。
建德五年(576年)病情刚刚好转的宇文邕又率领大军讨伐齐国,几路并进,攻克了平阳(今天的山西临汾)。包围晋阳的时候,由于高延宗的积极防御的政策,所以战事失利,就连宇文邕也是独自逃出来的。
遭到失败后的宇文邕听从了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求胜”的计策,终于攻克了晋阳,紧接着宇文邕得到了一个令全军振奋的消息——穆提婆前来投降。穆提婆是陆令萱的儿子,所以高纬迁怒于陆令萱,将其赐死。
穆提婆的投降给北周军队带来了无可形容的好处,因此不到一年的时间,宇文邕从山西打到了河北,直接攻陷了邺城。在这次攻陷邺城的同时,俘虏了高纬、高恒等一大批的北齐皇族,北齐历经五代皇帝(后面的两位皇帝不算在内),享国二十八年。
从577年到581年,短短的四年时间是北周统一的时日,只是这个统一的基础是从西魏时期打下来的,虽然宇文邕是最后的接管人,但是宇文泰和宇文护,甚至是宇文觉和宇文毓所作的贡献更加值得记述。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宇文泰到宇文毓时代(551——560)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以及这些贡献对后面建立的隋朝和唐朝有何作用。
第一点可以想到的就是宇文泰建立的“府兵制”,这项制度在宇文泰和宇文护时代是一个“专为鲜卑族人设置的制度”,因为当时的民族隔阂丝毫不比中国十七到十九世纪中期弱,因为南北朝之中的北朝统统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所以在游牧民族管辖范围内,汉族人是没有什么权力可言的。
第二点是宇文泰时期曾经给予了西魏朝中的大臣进行改革的权力,这一点可以说是造成了北齐和北周最终谁主统一大势的致命因素,由于北周的大臣基本保持了宇文泰执掌西魏时期的班底,所以相比于在建国之初就奸臣当道的北齐来说,北周的政治改革无疑是成功的。
第三点是宇文护执掌的时期虽然独断朝纲,但是宇文护即使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宇文护的打算是在明帝驾崩之后成为皇帝,或者是在宇文邕执政的初期登位称帝)也会将北周王朝治理的妥妥当当。因此当时宇文护执掌的北周朝并没有出现什么大乱子。
第四点是北周是时刻刻都在做统一北方的尝试,北齐却时时刻刻搞着政治分裂。北齐和北周之所以一胜一败,主要原因就在这里。北周从建国的第七年开始,君臣表面一团和气,宇文护开始自发的作统一北方的姿态,当然这一次的统一行动遭到了挫败。但是这已经表明北周在慢慢的掌握统一的主动权。
如果说还有一点制度能够显示出北周是北朝的正统的话,莫过于宇文泰到宇文邕时期实行的“唯才是举”的政策,这项政策相比于南朝的门阀士族的政策可算是一项开明的决断了。代表门阀士族的利益家族,就比如说庾氏。庾氏第一代官吏是治世贤臣,庾氏第二代官吏有可能是治世贤臣,但是到了庾氏第N代,保不齐会出现没有政治能力的人。但是这种没有政治能力的人,由于恩荫政策,他的官职也会在几十石或者几百石,这样的制度是很毁坏国家的行政体制的。
北周建立的制度,影响到了隋唐时代,比如当时已经有小数目的地方实行考试黜落法以及允许考生“投牒自进”,虽然只是处在萌芽状态,但是已经说明了“考试制度”正在慢慢的生长。只是这种制度在南北朝乱世的背景下,没有广泛推广的时间罢了。
灭亡了北齐之后,北方重新建立统一的国家,但是北周和突厥的联盟也在这个时候崩溃,当时阿史那俟斤(称号为木杆可汗)已经死去,执掌突厥王廷的是木杆可汗的弟弟佗钵可汗阿史那库头,这位可汗在位的第五年,北齐灭亡,范阳王高绍义(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之子)逃奔到了佗钵可汗的突厥,受到突厥的接纳。
这件事情的导火索不只于此,佗钵可汗在突厥境内夸赞高绍义非常像高洋,577年十二月,高绍义自立为帝,佗钵可汗率领部众,扬言为北齐复仇。宣政元年(578年)四月二十三日,佗钵可汗抢劫并杀害幽州的官吏百姓,北周柱国大将军刘雄率兵迎击佗钵可汗,结果兵败战死。
以这件事情为导火索,宣政元年(578年)五月二十三日,宇文邕亲自统领六军,准备北伐突厥,先派柱国原公宇文姬愿、东平公宇文神举等领兵分五路并进。五月三十日,恰逢北周武帝患病,因而下诏所有军队停止行动。
六月丁酉日,宇文邕病情加重,在回到洛阳当天就病逝了,时年三十六岁。
宇文邕死后,北周的形势开始发生逆转,那么接下来的皇太子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请看下一讲:一年天子(大结局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