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接到元宝炬的死讯,感到震惊之余,他选择了拥立元宝炬的长子元钦即位,宇文泰不是不知道是被他废黜的皇后乙弗氏的儿子,但是相比之下他更希望用新皇帝另一重身份来掩盖甚至是同化仇人之子。
在宇文泰眼中,元钦相比于元宝炬的其他儿子到底有什么优势呢?如果仔细看元钦的各项资料,我们可以发现有三点是值得注意的:
1.宇文泰的女儿是元钦的皇后。元钦之所以成为新的皇帝,大概是因为这层关系给自己镀了金。宇文泰的心思和高澄有一拼,宇文泰的思想也是围绕着外孙出生之后,逼迫皇帝禅位给自己的外孙,最后达到自己成为皇帝的目的。
2.元钦虽然即位的时候已经27岁了,但是他在元宝炬在位的时候,已经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他不敢轻易地反抗宇文泰。再加上元钦相比于宇文泰的政治经历大大削弱,所以宇文泰更加坚信元钦不会反抗自己。
3.万幸的是宇文泰的女儿也是非常贤淑的。元钦之所以能成为皇帝,大概与这位贤内助的帮助分不开。而且宇文氏能够让皇帝不封嫔妃,除了依靠父亲的威严,还有的大概就是元钦和宇文氏将政治婚姻过成了有感情的事实婚姻,两个人十分相爱。
在元宝炬时期,元宝炬和宇文泰尚且能够达到“君臣和谐”,但是元宝炬驾崩后,宇文泰看到元钦资历尚浅,所以开始独揽大权。而且当时宇文泰的堂侄宇文护已经渐渐在朝中掌握了实际军权,宇文泰代魏自立的时机渐渐成熟。
当然,西魏之世,大权皆掌于宇文泰之手,元氏皇权名存实亡,不少元氏宗亲对此忧愤不已。因此,我们只能这样概括:即使是元宝炬在位时期,也无法撼动宇文泰的军事地位。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十一月,尚书元烈密谋杀宇文泰,事情泄露,反被宇文泰所杀。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正月,元钦对于元烈之死愤愤不平,密谋诛杀宇文泰,夺回大权,临淮王元育、广平王元赞等人垂涕切谏,元钦不听。当时宇文泰诸婿清河公李基(李远次子)、义城公李晖(李弼次子)、常山公于翼(于谨次子)分掌禁军,因此事情泄露,宇文泰将元钦废黜,幽禁在雍州。改立元钦四弟齐王元廓为帝,是为西魏恭帝。同年四月,宇文泰鸩杀元钦,皇后宇文氏亦以忠于魏室罹祸。
元廓,也就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他是元钦的异母兄弟,他相比于自己的大哥显得更加没有资历。元廓继承帝位,仍未设年号,称元年。元廓继位后,宇文泰仍和从前一样专权干政,并自封太师、大冢宰。他威逼元廓恢复原姓拓跋氏。宇文泰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壮大自己的实力,于同年冬天,派于谨、宇文护、杨忠等率兵五万攻破江陵,俘杀梁元帝萧绎,掳走梁朝王公以下和百姓数万人作奴婢,分赏三军。
宇文泰原想取代西魏政权自立为帝,不料却于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乙亥日,在北巡途中病死。宇文泰死前,因为自己的儿子幼小,便嘱托他的侄儿宇文护,帮助其子宇文觉主持军国大事。宇文泰死后,拓跋廓封宇文觉为太师、大冢宰、袭封安定公;不久,进封宇文觉为周公。同年十二月庚子日,宇文护感到篡魏时机已到,就威逼拓跋廓禅位给宇文觉。
次年(557年)正月,宇文觉正式代魏称帝,建立北周政权,是为孝闵帝,西魏至此灭亡。孝闵帝称帝后,封拓跋廓为宋公。不久宇文护寻个理由将其杀害。
宇文泰虽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但是他所做的事情为自己的堂侄废除皇帝并建立新王朝铺平了道路,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宇文泰在西魏废、恭二帝时期到底有何贡献。
西魏元钦时期,继续沿东汉末年的州郡县制。当时因北方战乱,大批北人举族南徙长江中下游定居避乱,其聚居区仍沿用北方原西魏官员籍的州郡县旧名,于是各地出现大量侨州、侨郡、侨县,造成地方政治制度混乱。
西魏对军队进行统一指挥和训练,有利于中央政权的加强。继续推行均田制。根据敦煌文书《西魏大统十三年计帐》可知,均田制下的授受虽已实行,但授田不足额却是普遍的现象。当时最普遍的一种力役为“六丁兵”,即每个丁男在六个月内为政府服役一个月,一年内要服役两个月。权臣宇文泰对这些统治经验非常重视,颁行为“六条诏书”,作为施政纲领。并专门组织中下级官吏学习,规定不通晓这六条及计帐的人,不能当官。十六年,又正式建立由八柱国分掌禁旅的府兵制。府兵共有兵力约五万,除宇文泰和宗室元欣外,分别由六个柱国大将军统领。
高欢死后,子澄即位,高澄与手握重兵的侯景不和,畏景权重,欲夺其兵权,侯景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于西魏。宇文泰接受了侯景的投降,同时又对机诈权变的侯景十分谨慎,分派大军络绎接收侯景所占土地,并示意景交出军队,入朝长安。其时,高澄在侯景叛变后,也派大军进逼,于是,侯景转而投归萧梁,酿成了一场侯景之乱。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过程中,萧氏兄弟争夺帝位,相互残杀,宇文泰乘机略取土地,夺得汉东、益州、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地,控制了长江上游和汉水。
大统十七年(552),侯景败亡,梁武帝第七子萧绎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称帝,是为梁元帝。萧绎在侯景未平前,曾称臣于西魏,与西魏订立盟约;西魏以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南),梁以安陆(今湖北安陆)为界,请同附庸,并送质子。既称帝后便不再称臣,宇文泰派使臣宇文仁恕到江陵聘问,梁元帝向宇文仁恕表示,梁已统一,西魏应将所占梁、益、襄阳等地归还梁朝。
宇文仁恕还告宇文泰后,泰认为既已取得梁、益,就应进一步规取江汉,恰巧此时萧绎侄萧詧入朝西魏,请求出兵击绎。于是西魏恭帝元年(554)九月,宇文泰命于谨、宇文护等率步骑五万,进攻江陵。十一月,城破,梁元帝被处死,魏军挑选江陵百姓男女十余万口,驱归关中,只把一座空城留给萧詧,同时又将原来梁朝控制的雍州诸郡收归西魏作郡县,这样,西魏的疆域扩展到了今四川、湖北一带。
在梁元帝被处死之后,西魏册封萧詧为西梁国主,这个西梁国主萧统的第三子,而他的血脉则一直延续到唐朝初年。
同年,魏加尉迟迥督六州,加以前共为十八州,自剑阁以南,得承制、封拜及陟黜。尉迟迥在其区内明赏罚、布恩威,绥辑新民,经略未归附之地。境内华、夷皆怀之。寻魏诏大都督宇文贵代尉迟迥镇蜀。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反于盐亭。率其党帛玉成、寇食堂、谯淹、薄皓、马术等围隆州(治今四川阆中),隆州人李灊亦聚众反,开府张遁举兵应之。宇文贵乃命开府叱奴兴救隆州,又令开府成亚击灊及遁。势不能敌,遂降。械送京师。加宇文贵都督益潼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再加小司徒。蜀多盗,宇文贵乃以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廿四部,令其督捕,由是乃安靖。
魏恭帝二年正月壬午日(555年2月7日),梁主萧嵒改元大定。五月丙午日日(7月1日),梁陈霸先迎立贞阳侯萧渊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以晋安王为皇太子,陈霸先为侍中。十月,梁贞阳侯萧渊明逊位,出就藩邸。十月己酉日(初二,11月1日),晋安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绍泰。以萧渊明为司徒,封建安公。遣使告齐云:“僧辩阴图篡逆,故诛之,仍请称臣于齐,永为藩国。”
拓跋氏建立的魏国作为一个王朝,从386年到557年,长达172年的建国历史,虽然最后发生了分裂并最终灭亡,但是作为一个建都在洛阳的王朝,它打破了“外族不足百年”的俗语。当然他的灭亡也同样令人惋惜,因为东魏虽然是孩童皇帝,但是西魏却是名正言顺的长君王朝。之所以西魏灭亡,是因为有更深层的原因。
请看下集:三代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