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拓跋猗卢的复君计划遭到失败的时候,从晋朝方面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但正是这个好消息,让拓跋猗卢遭受到了更大的失败,这个消息是什么呢?它到底“好”在哪里呢?在本讲的前半部分,我们会为大家一一揭示。
时间推移到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五月,王浚派枣嵩督领各军在易水驻扎,召见晋朝鲜卑籍的将军段疾陆眷,想和他一起攻打石勒。但是段疾陆眷不来,这样王浚终于发怒了。发怒的结果就是王浚向自己以前的仇人拓跋猗卢发出了“和平信号”,当然发信号的方式也是很独特——用重金贿赂。
不过王浚也没有忘了向其他的鲜卑部落首领广发檄文,这些鲜卑部落首领之中最具代表性质的要数慕容廆,也就是前燕皇帝慕容皝的父亲。因为他的资格最老,万一以后拓跋猗卢找自己的麻烦,自己也好约束于他。
这次的目标就是那位托辞不来的段疾陆眷。不过段疾陆眷不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情,真的因为这件事情与段疾陆眷开战,真的说不过去。况且当时拓跋猗卢并不是亲率大军与王浚会合,而是派遣了自己的长子、右贤王拓跋六修和王浚会合。拓跋猗卢这样做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让这场战斗成功的机率减半。
这场战斗的结果,已经在开战之前的那一刻注定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在此我们只列举表面的两种:
1.士气问题。但凡军队打仗,首要的必然是士气,因为这决定着战役的结果是全歼敌人还是仅仅将之打败。说的通俗易懂,可以用楚汉之争的史实来讲述,项羽曾经几十次的打败刘邦,但是确实没有全歼刘邦,导致了刘邦卷土重来,利用萧何、张良、韩信等人一举全歼了项羽军团,霸王自刎。
不过拓跋猗卢就不同了,他这一仗没有亲自率军与王浚会合,这也就注定了此战的士气方面不会有太大的提升,再加上段疾陆眷同样属于鲜卑游牧民族,这就直接导致了败局的出现。
我们姑且将拓跋猗卢和王浚军团比作是半熟的饭菜,而段疾陆眷则是完全熟透了的饭菜。在厨艺比赛之中,是半熟的饭菜容易得到青睐,还是熟透了的饭菜容易得到青睐,这样的问题明眼人一看便知,除非你是欧美妖怪,拿着三成熟五成熟的牛肉片子在那用小刀切着吃。
驻扎的地方也不对,“易水”是一个很吊诡的地方,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的时候,过了易水就回不来了。军队里面不乏有读过书的,只要小学毕业的人,都会掌握这样的文学常识。
2.这场战斗你是在别人地盘上战斗,必须小心又小心。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我在《蜀汉英豪》第14讲的时候,曾经说过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的北伐并没有像罗贯中先生写的那样,每次都有意外收获,而是“四败一平”。而且这个平局“平”的并不是那么的光彩,在第三次北伐(曹真统领)的后半段,曹真统领的军队进攻汉中。汉中是蜀汉的固有领土,所以曹真在蜀汉的地盘遭到了打击。这一次也是如此,王浚和拓跋猗卢在段疾陆眷的地盘上遭到了大败。
这场战役之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拓跋猗卢与刘琨在泾北会合,商议攻打汉国(汉国为刘渊所建)。同年七月,刘琨进发占领蓝谷,拓跋猗卢派遣拓跋普根驻扎在北屈。刘琨派遣监军韩据从西河向南,打算攻打西平。刘聪派遣大将军刘粲等人阻击刘琨,骠骑将军刘易(河间王,刘聪次子)等人阻击拓跋普根,荡晋将军兰阳等人协助守卫西平,刘琨等人听说后,带兵回师。
建兴元年(313年)的冬季,拓跋猗卢修建盛乐城作为北都,修正平城旧城作为南都。拓跋猗卢登上平城西面的山岭,观望地势,于是又在平城以南一百里、灅水北岸的黄瓜堆修筑新平城,命令长子拓跋六修驻守,统领南部。
建兴二年(314年),刘琨想拓跋猗卢请求出兵攻打汉国,拓跋猗卢与刘琨约定日期,在平阳会师。恰巧这个时候王浚(幽州刺史)被石勒活捉,汉国的实力达到最强。但是反观拓跋猗卢这边,因为“邦联化”太严重,手下的一万多家胡人成分极其复杂,当他们听说石勒攻破了幽州,觉得汉国指定要比拓跋猗卢的部落强大,所以聚集起来密谋反叛。
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谁不想投靠更强大的部族呢?就像《亮剑》之中楚云飞对钱伯钧说的那句话:“你要是想带着部下谋个出路,我不拦你。”虽然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不一定那么想,但是能够谋个好的出路又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事。
不过在游牧民族,尤其是邦联之中的“前国家形态”,如果想要谋个好出路,那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当然这世上不会有不透风的墙,这种计划很快就被一些对拓跋猗卢极其忠心的部落首领告发了。
拓跋猗卢将这些“对革命没有信心之徒”全部杀死,可是出现了一桩这样的反叛事件,很可能会发生第二桩,那么接下来征讨汉国的计划就此泡汤。然而接下来来一个天大的“馅饼”将落在拓跋猗卢的头上。
关于拓跋部落的早期不安定时代(207BC——220AD)和代国临时政府时代(220——314)的事情,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开启第二卷的讲述。
请看下集:混乱的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