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章节之中,我们讲述了高句丽的建都历程,在这个国家从兴起到衰落的705年时间里,横跨了中原汉朝、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六个时代,但是在这七百多年历程之中,前面的约四百年时间主要是搬家搬的勤,后面的三百年才是他们内部治理的时刻。本讲我们主要讲述一下在244年曹魏摧毁了高句丽丸都城之后,一直到公元427年的180多年的“史略”(因为在《世界全史日本系列》之后,我们还需要讲一下“半岛历史”)。
说起高句丽,我们前面讲过的它的迁都过程就可以看得出来,在此之前,他的都城仍然在今天的中国境内,黑吉两省都有它的范围。公元197年,也就是建安二年,高句丽和辽东的公孙氏发生战争,导致了“国内城”被毁,次年(198年),高句丽第十代国王山上王扩建尉那岩城,并将尉那岩城命名为丸都城。建安十四年(209年),山上王迁都丸都城。
可是在汉朝灭亡之后(220年),辽东郡就被好战的土豪控制了。高句丽看到辽东郡的利处,所以主动与刚刚成立的曹魏政府联盟攻打辽东郡。曹魏攻下辽东之后,高句丽便终止了和曹魏的关系,为取代公孙度称霸辽东而发兵袭击辽东郡以西的安平县等地。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事情是虽然曹魏的君主曹丕和曹睿都不在了(如果曹睿在世的话,有可能在3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利用辽东割据政权攻打高句丽),可是魏国的大权已经归曹真的儿子曹爽掌握了,曹爽此人冲动之下的爆发力不亚于张飞。
如果高句丽的君主是一位明智之君,那么他就不会去轻易地招惹曹魏。因为一个“火药桶”加上一个“忍者神龟”,高句丽想不败都难。而且中原文化圈里的都城和其他文化圈里的都城是不同的。中原文化圈里的都城,就是指的首都(国都),最多有两个;但是其他文化圈之中,首都的确不明显,大多是“行在级别”(临时驻扎地)的。
高句丽最初建都在现在的东北,在曹魏掌权的时代,建都丸都城。可是他们这一次却和曹魏顶了起来,当时的曹魏,无论是国土方面,还是在士兵方面,不仅是“中原三国”之中的最强者,放眼世界,也罕有敌手,所以这一次高句丽危险了。
战争的结果我们已经在《汉末曹魏?外传》里面提到了,高句丽的都城丸都城被大将毌丘俭踏平,由于这一次伟大的胜利,曹魏便觉得高句丽政权已经被自己灭亡了,所以很快便撤走了。这件事情发生在244年,这场战争迫使高句丽的第十一任君主东川王高忧位居逃到了沃沮。
但是曹魏是想灭掉高句丽,可是并没有成功。仅仅七十年,高句丽建立起新的丸都城,并且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最终在313年成功的吞并了汉四郡的最后一个郡——乐浪郡,成功统一了半岛的北部。
自此真正意义上的“朝鲜历史三国时代”正式形成,高句丽成为了东北地区和朝鲜国的祖先,百济和新罗成为了现在韩国人的祖先。这三个国家互相之间处于激烈的抗衡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将会在第三个系列之中完整的讲述。
建立了统一政权高句丽,生起了向中原王朝进攻的想法,但是这一场进攻却遭到了很大的惨败。342年,由于和前燕的战役遭到失败,丸都城有收到了前燕的攻击。371年,百济近肖古王袭击高句丽最大的城市平壤,并且杀死了高句丽的故国原王。
这样的失败让高句丽只能等待时机,但是凭借高句丽较为广阔的土地和小兽林王的改革,让高句丽在好太王时期达到鼎盛。对外战争之中灭亡了扶余以及靺鞨,对百济形成了绝对优势,并且迫使新罗屈服。
但是好太王在位的时代,是一个极具变数的时代。高句丽接壤的国家变化的真的好快,当好太王在位的时候,首先接壤的国家是后燕,但是好太王对这些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采取的策略是相当成熟的。他采用“拖”字诀,将后燕拖垮。
继承后燕国土的是冯跋冯弘两兄弟,两个人看到魏国的强大,所以和高句丽结盟。虽然好太王和北燕结盟,但是他永远看不到两国结盟之后的表现了。当好太王薨逝(至少是个国王)之后,当他的儿子长寿王登基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因为高句丽承受的可不止是拓跋焘建立的魏国的压力,还有几个国家在暗暗窥伺着这块肥肉,而且这几个国家还不是那么容易征服,下面我简单的列举一下比较出名的几个反高句丽的国家:
1.魏国(这是一个比较出名的国家政权,因为他开辟了长达近两百年的魏国北方政权,而且他的君主除了南安王之外,七代君主都是在奋斗之中);
2.倭国(这个国家是古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好战国家,虽然他们的民族名称上有一个“和”字,当时还是存在的,毕竟在中国史书上《三国志?魏志》中有一个名叫“邪马台国”的地方,在《南史》(《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上面有记载的是倭国的五大国王:赞、珍、济、兴、武。)
3.百济(这是朝鲜半岛上最弱的国家,建国最晚,亡国最早,享国678年)。
4.新罗(朝鲜半岛上面,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之内,封建制度支持最长的单个王朝之一,刨去日本不算,他是其他国家坚持最长的王朝,享国992年)。
5.伽倻(弁韩发展起来的部落联盟,虽然很少见于正式史书,但是仍然不失为一个劲敌。)
这五个反高句丽的国家,他们的兴亡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介绍中一一讲述。下面我们来讲述一下高句丽在长寿王时代的迁都问题。
长寿王在位时间长达七十八年,自413年开始到491年结束,驾崩的时候九十七岁。可以说这是“长寿”,但是这位长寿王即位之后,即和北燕联盟,共同对抗新建立的魏国政府。也因为魏国的强大的军事实力,导致了长寿王遭受到了前后夹攻的局面。因为无论北燕再怎么抵抗,也无法和魏国相提并论。
所以,为了不使自己遭受这种局面,也为了保证后方的稳固(因为新罗和百济要比魏国的士兵好对付一些),就这样,长寿王于427年迁都到了平壤,防止新罗和百济侵入。
就在迁都后的十年时间,北燕灭亡了,因为和北燕有盟约,所以,冯弘被接到了高句丽的国都内。两年后被杀死,北燕彻底灭亡。
因为北燕的灭亡,拓跋焘决定加快统一的步伐,接下来我们要将最后三年的统一之路讲述给大家。
请看下讲:北凉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