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64100000048

第48章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分享(七)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

3、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读书笔记:钟会有才名,但心胸狭隘。嵇康与阮籍齐名,乃同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一生狂放不羁,藐视权贵,可惜得罪了钟会和司马氏,最后受朋友吕安所累,身赴刑场,从此《广陵散》成为绝响。不亦悲呼!此故事经典之处乃为:“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反复品读,意境深远!

17、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人,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

读书笔记:子敬之行为确实太过简傲,我想来想去,此种行为只能是出自真正的贵族,从小衣食无忧,任性放达,骨子里有一种血统、身份和学识的优越感。评点他人时,毫无顾忌;面对他人批评时,也毫不在乎。独来独往,天地四方,惟我惟大!想我辈出身贫寒之人,自是望尘莫及。从小都是按照别人要求的样子而活,一直以来都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忙碌,为人处世情愿辱没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别人。此种境遇即使要放达也只能装装样子而已。

《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

11、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

读书笔记:看到这则故事,我不免忍俊不禁,惠心一笑。我们当代人经常也是开类似玩笑的,尤其是朋友之间,此类戏虐之词时常有之。不过这则故事能够看出君臣间少有的和谐气氛,估计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皇帝也是人,难免和臣僚们偶尔也乐一乐,何必每天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呢?

21、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读书笔记:康僧渊乃一僧人也,非华夏族,出自西域。相貌自然异于中土人士,然其面对中土之人的戏虐,对答实属高妙,不愧为一代高僧,他的: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与后来唐代的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正一反,有异曲同工之妙。

29、王、刘每不重蔡公。二人尝诣蔡,语良久,乃问蔡曰:“公自言何如夷甫?”答曰:“身不如夷甫。”王、刘相目而笑曰:“公何处不如?”答曰:“夷甫无君辈客!”

读书笔记:这故事怎一个妙字了得,蔡谟的一退一进,一守一攻,环环相扣,似贬低自己实乃抬高自己,且沟通时占有战略制高点,根本就没有把对手放在眼里,不过是把对手用来作为抬高自己的阶梯罢了。我们很多人自恃聪明,对别人评头论足,实不知别人早已超越我们好多个层次了。

59、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读书笔记:钱钟书曾在《围城》里这么写道:“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我想这段话大概可以清晰的解释顾长康吃甘蔗“渐至佳境”的韵味了。

《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

29、符宏叛来归国。谢太傅每加接引,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无折之者。适王子猷来,太傅使共语。子猷直孰视良久,回语太傅云:“亦复竟不异人!”宏大惭而退。

读书笔记:蔑视人有三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羞辱;一种是爱搭不理;还有一种是刚开始貌似很重视对方,最后说上一句让人心凉透底的话。子猷属于第三种,这种方法对于别人拥有最大的杀伤力,对方本以为你要夸耀一番,正殷切期待你的美言嘉句,没想到你来了一句:这个人,我左看右看,也没什么两样!

《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

1、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读书笔记:两个少年纨绔子弟,小小的事情中,就可见未来两人的命运了。据说小时候,袁绍和曹操友情不错,但从小弄机谋算计,袁绍总是逊色于魏武。后来官渡一战,曹操鼎定北方,袁氏一门从此衰落。

4、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读书笔记:此故事鲜明的体现了曹操“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的形象,曹操虽足智多谋,但生性暴戾,狐疑猜忌,这一点后来东晋的王敦王大将军毫不逊色。这些所谓的英雄豪杰,多多少少都有些视人命为草芥,杀伐有余而仁义不足!

7、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读书笔记:王敦乃大将军,王导乃丞相;兄弟二人乃东晋内外两支柱。时人谓之曰:王与马,共天下。可见当时王家势力与司马氏平分秋色。然王导为人敦厚博洽,有宰相之风;王敦为人暴戾谲诈,终至造反;两人泾渭分明。他们的侄子王羲之对两位伯父可谓了如指掌,所以当他发现王敦造反谋逆时,假装睡觉呕吐躲过一劫,因为他深知伯父王敦是个可以六亲不认的人!

《世说新语.黜免第二十八》

3、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读书笔记:杜鹃啼血,猿猴哀子,老牛舐犊,母鸡护雏。。。动物皆有情感,人何以堪?当我读到“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时,不免心中哽咽,这个世界最残忍的原来是我们人类啊!

7、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太宰父子,远徙新安。

读书笔记:桓温此人和王敦类似,但具体而微。鄙人总感觉,东晋王朝司马氏一直不够集权,各大豪门望族一直在分享权利,且经常发生抢班夺权的情况。此故事中,简文帝说话,根本就没有一个皇帝的威权和底气,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和大臣耍小脾气,使小性子!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几乎都是乾纲独断的。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

(未完待续)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严冬

    严冬

    世间总是不公平的,我们该怎么看待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 逃之夭夭:倾世皇妃

    逃之夭夭:倾世皇妃

    青城县洛水村。秦月香为保护幼女苏小小误杀苏老三,小小遵从临死前母亲的意愿,去了冥城寻父,曾不想自己的父亲竟然是·········
  • 郭沫若集

    郭沫若集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主任。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著,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建树。本文集选录他有关历史学、古文字学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分为上下两编。 编为历史学和古文字学,下编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
  • 燕京岁时记

    燕京岁时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唐名侦录

    大唐名侦录

    (本格+变格推理)大唐盛世之下,却有无数复杂的杀人案件,到底是布置一个疑案困难,还是破解一个疑案困难?心思缜密的林远亭,在上京路上偶遇聪慧的玉灵儿,一同破案之时,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层层拨茧的案件之下,又隐藏着怎样的人性,是众生悲悯,抑或人神共弃!没有人知道。
  • 我的过路人

    我的过路人

    17岁的吴琳萱在一次偶然中遇到了19岁的端木俊然,苦涩的爱情故事便由此开始。“也许我不是你选择的公主,但你永远都是我选择度过一生的白马王子”--吴琳萱
  • 妖化录

    妖化录

    这是一本由《化妖决》的书而引起得一个个故事组成的书,它记录了许多人化妖的故事,不管成功与否,但都由信念而生。《化妖决》因信念而创,只有你拥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妖化,才能成为妖,这些信念,或是为了相爱,或是为了愁念,或是为了等待……每一个故事都不一定有关联,但全部都因为《化妖决》而引起。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创造出来的?但每一个修炼《化妖决》的故事都将记录在此,连创立者都不例外。故事已经开始,结局仍在待续……
  • 卿尘莫离

    卿尘莫离

    莫离,一个从小被人收养,又被抛弃。长大后成为了顶尖特工。发誓再不给别人伤害自己的机会。却没有想到最终死在唯一的姐妹手里。再次醒来到了华夏大国,一个架空世界,看她怎么颠覆整个世界格局。面对轩辕卿尘的包容宠爱是遵从本心,还是无情辜负…………
  • 苏苏快到碗里来

    苏苏快到碗里来

    无辜穿越,好在有萌宠陪伴,一路上走走停停到也快乐,不想多年后才得知自己竟是穿越到一本玄幻小说里,女主一看就是很牛逼的人物……她这种小透明该怎么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暴力班长恋小萌

    暴力班长恋小萌

    他是天蛰,被诅咒之魂,会对身边以及所在的世界带来不幸。但当天蛰降世,薰衣阁便会有薰衣圣女诞生,促使斩杀天蛰……一次,天蛰因是魔尊的儿子,得到了庇护。在一次意外中,天蛰竟爱上了那个所谓的薰衣圣女的继承人。但,天蛰,薰衣圣女的存在就是一个错误。即使彼此,(此处省略的字在第一章开头sorry字数不能超300……天蛰穿越了,穿越后,他世世不幸的记忆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他终于知道自己是谁了,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得不幸……但,他来到了亿万年后的今天,成为一名高中生。曾经的各大派已不复存,薰衣阁竟成为一所学校。他仍爱着薰衣圣女,薰衣圣女只会在薰衣阁。因为爱功力骤减的他毅然决然的踏入薰衣阁,去寻找他的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