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55000000044

第44章  主父偃留下的谜团

野史:

主父偃:皇上,我为你出了多少金点子啊,推恩令,迁豪强去茂陵,为什么你还要杀了我?

刘彘:我很奇怪,你是怎么想出推恩令的,明明你认为诸侯国不足为患;你又是怎么想出设朔方郡的,你说过匈奴的土地都是盐碱地,不值得占领,你告诉我我就不杀你。

主父偃:算了,你还是杀了我吧。

正史:

推论卫青在做什么之前,先来看看主父偃的故事。前面详细分析过,主父偃是卫青的人,他提出了推恩令、迁豪强到茂陵、设朔方郡等金点子,奠定了刘彘早期执政的基础。但是,主父偃的故事整个跌宕起伏,历史上留下了一些奇怪的蛛丝马迹,还是来盘点一下吧:

1、卫青在迁豪强到茂陵事件插一脚,没帮上忙反而把郭解送上断头台。

主父偃提出的三个很有价值的观点之一是迁豪强到茂陵,理由是,把这些奸猾厉害的角色外销到茂陵去,京师等地就安静了,而且这些人到了一起,还可以顺便内斗一下,自我削弱,真正是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这个点子立马就被刘彘所采用了。

这个时候,出了一个关东大侠郭解,原来是个黑道人物,据说后来浪子回头金不换,成功转型,名气很大,后面会有一节专门讲他的故事。请注意,郭解在得知自己在迁徙的名单之列后,找到了卫青帮忙,卫青觉得这个忙可以帮,于是找刘彘打招呼。这个时候是公元前127年,正是卫青处于上升阶段、走向大红大紫的时候,估计卫青觉得这样的小事就是小菜一碟,相信郭解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刘彘不认同:一个小老百姓居然能找到将军来帮他讲话,可见这人不穷。于是,刘彘死活没卖卫青人情,把郭解家给赶到茂陵去了。(《史记。游侠列传》: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

当然,郭解的确不是什么好人,他非常够格去茂陵,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小人物,刘彘为什么给卫青一个没脸,还被史书记录下来?

2、提出朔方郡的主父偃曾认为匈奴的土地都是五谷不生,且没去过北方。

设朔方郡也是主父偃的一个重要贡献。话说主父偃与公孙弘唱对台戏,建议在黄河河套的西北部设朔方郡。他夸赞黄河河套地区的朔方土地肥饶,又因为有黄河天险,战略地位重要,蒙恬曾筑城来逐匈奴,效果非常好,省的要从内地运军粮,而且扩大了秦国疆域,这是灭亡匈奴的根本。(偃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这段话看起来没任何问题,可是请别忘记,主父偃在这之前,曾经上书皇帝,说:“李斯曾劝秦始皇不要打匈奴,打匈奴得到的土地还不足以抵去付出的代价呢,但秦始皇不听,派蒙恬带兵攻打匈奴。要说秦朝还真有本事,一下就占领了千里之地,把匈奴赶到了河的另一边。可是,抢来的土地都是盐碱地,五谷不生,有什么用呢?最后劳民伤财的,导致天下起了反叛之心。”

以上可见,同一个主父偃,原本的意见是根本就认为匈奴的土地不值得要,蒙恬筑城逐匈奴没起到好效果,这与他后来的观点是南辕北辙。(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而且,主父偃是山东人,虽说游学各地,可压根没去过河套地区。没办法,那地儿在被卫青打下来之前,一直被匈奴人给占着,往那儿跑,不是找死么。那么,他是从哪儿对朔方的地理地貌如此了解,知道河套地区外有黄河天险,内有千里沃土,从而提出设郡来作为防御匈奴的最强防线,省得要从内地运粮运兵的?

3、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居然被刘彘轻易放弃了。

推恩令放在最后说,是因为这点子对汉朝来说太重要了。当时汉朝一直受诸侯国过大的威胁,当年还在刘彘的老爸刘启时代,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就提出了诸侯国太大的问题,建议要削减诸侯国的封地,晁错认为,反正不削减封地诸侯也会反,削减封地诸侯还是会反,还不如早削早好,否则削减晚了,祸就大了。刘启非常赞同,马上颁布削藩令,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也就是诸侯造反,刘启没办法,听信谗言,忍痛杀了晁错。当然,最后七国之乱还是平息了,但平息得很不容易,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诸侯国之乱这个心结传到刘彘时代,他更想把这个老爸未能解决的头疼问题给处理掉。现在,主父偃出现了,提出:“以前诸侯国大小不过百里,强弱十分明显,很容易控制,而现在诸侯国可够大的,动不动就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希望皇上您下令,让诸侯推恩将土地分给自己的儿子孙子们,到时候人人都很高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皇上您看起来是施以德行,实际上却把这些国家都切割得碎碎小小的,用不着削他们的土地他们就自己变弱小了。”(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推恩令太绝了,每个诸侯子弟都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他们会感激刘彘,同时,土地这么分来分去的,就变得又碎又小,还怎么和中央抗衡?刘彘不花一兵一卒,就把诸侯国威胁一劳永逸地解除了,他还算是做了一回好人。

按理说,这么一个不世出的奇才,哪怕他有再多的毛病,刘彘也得护着点啊。因为执政基础还不稳,需要主父偃的帮助,可是刘彘干了什么呢?把主父偃给杀了。主父偃的死罪有两个,一是是赵王告发主父偃收受诸侯国的贿赂,所以才会想出推恩令这主意来帮诸侯国的子孙们讨封。二是主父偃劫持齐王,命令他自杀了。主父偃认第一项罪,也就是说认可收受贿赂,但第二项罪坚决不认。刘彘看来还是认可的,可是他仍然认为主父偃是有罪的,所以他的想法是,罚还是要罚的,只不过就用不着把主父偃给杀了。后来受过齐国之恩的齐国人公孙弘出于私心点出:齐王无子,如果不杀主父偃,就无法向天下人交待。刘彘立马动了杀心。由此可见,主父偃在刘彘心目中的地位其实并不太高,否则,他又怎么会如此轻易地就中了公孙弘与赵王的招呢?

对比一下桑弘羊的待遇,桑弘羊应该是史书上记载,可以与主父偃媲美的谋士,他提出的盐铁令。但个人认为,盐铁令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实际上还不如推恩令,但仅仅作为盐铁令的提出者,桑弘羊在刘彘那儿拿到的好处简直无法计算。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盐铁令也不例外,虽然国家暂时多捞了点钱,但对商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桑弘羊得罪的人实际上也蛮多的。当时的御史大夫卜式向皇帝谏言说盐铁专卖不有弊端,应该废除。刘彘对卜式那么的信任,可是他宁可把卜式赶去给自己儿子刘据当太子太傅,也要护着桑弘羊。后来桑弘羊又受到家族子弟犯法的株连,可刘彘只是降低了他的职务,仍然对他非常信任,官小了,原来的事还是他管。再往后,桑弘羊和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一起成为了刘彘的托孤大臣。

应该说,后期的刘彘更易暴易怒,可是,前期的谋士主父偃死了,后期的谋士桑弘羊活得精彩无比,为什么?

是否有一个可能,主父偃实际上是卫青的代言人。从史书记载来看,卫青是个低调的人,有没有可能他实际是在暗中做着刘彘的谋士呢?而主父偃本来就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如果给别人当棋子能得到大好处,相信他不可能不接受。

事情的起因应该是推恩令,推恩令得罪人啊,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是建筑在另一部分人失去的利益基础之上的,那些失去利益的人能不恨提出这个缺德点子的人?晁错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卫青如果不愿意出这个头,实在太正常,他又不缺荣华富贵。相比较,主父偃是个不穿鞋且急吼吼想出人头地的人。两人如果达成协议对大家都有好处,卫青,帮皇帝解决心腹之患又不求名,皇帝喜欢;主父偃,求仁得仁,名气、地位和钱财都有了。

如果这么分析,前面的疑问都可以解决。

1、迁豪强到茂陵是卫青的点子的话,刘彘就会担心郭解知道实际上是卫青提出了迁徙豪强这个点子,否则,为什么郭解谁都不找,就找卫青呢,打击郭解,实际上是刘彘希望给卫青一个警告,既然你想做幕后,那就呆幕后。

2、河套地区是卫青打下来的,卫青天天在这块土地上跑来跑去,自然熟悉这块地方,他提出设朔方郡,似乎更合理。

3、如果主父偃是冒卫青之功,而刘彘也知道,甚至也支持这种行为,那他杀主父偃就可以说得通了,没办法,虽然主父偃很好用,问题是主父偃太没脑子了,偏偏还去混乱得一踏糊涂的齐国,齐王不管是怎么死的,他都得担责啊。因此,刘彘杀主父偃来平息诸侯对他的怒火,也是有必要的。

史书上对卫青善谋实际上有很多暗示:卫青先后做过侍中和太中太夫,侍中还需要做鸡毛蒜皮的杂事,太中太夫就专管在国家大事上出点子了,这从侧面说明,卫青在谋略方面很有水平,以至于皇帝不用他再打杂,让他专门做谋士了;卫青打龙城之战,就是在别人根本就想不到的地方出手,一鸣惊人;卫青在苏建的事情上,他压根不听周围谋士的建议,果断选择了第三种方法,将苏建交由皇帝处置。。。。。。这些都说明了他有着超人的智慧。

同类推荐
  •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重生狄仁杰

    重生狄仁杰

    别人穿越不是王爷就是公子哥,然并暖,哥穿越的可是鼎鼎大名的“狄仁杰”,且看穿越后的狄仁杰…………
  • 黑科技霸三国

    黑科技霸三国

    外星黑科技帮助宅男称霸三国!近乎无限子弹的小米加步枪、以一敌百的工兵营地雷、勇猛无惧的东风大卡车、挖掘机。我不是董卓,但是董卓做的事情我也会去做的。虎牢关前,新手司机怒撞群英,吃我一记卡车冲锋拳!我就是要与天下为敌!
  • 三国好小子

    三国好小子

    一个盗马的小子,毫无征召的出现在黄巾起义爆发前的轨迹上,历史的车轮为了防止这场车祸稍微偏离了一点,没有想到竟然偏离出了一个新的王朝,一个商行天下、不再任游牧部族欺凌的新华夏。
  • 红墙见证录(二)

    红墙见证录(二)

    本书是一本中国现代史的史料。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
热门推荐
  • 盗即是道

    盗即是道

    世界就像是浩瀚的星空,是由千千万的生命组成,如同那无数的星,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被算计却机缘巧合的重生穿越,盗门的当家人展凌来到了这片星空,可惜这并不是一颗默默无闻的无名星,他如同黑洞一般,不显眼的吞噬着,变强着,也许在前世实现不了的愿望在这里得以完成,让盗成为光明正大的正道。
  • 柳絮纷飞,一生无爱

    柳絮纷飞,一生无爱

    她,天界神木族的公主,却在初具神识的那一天意外落入凡间于是,高贵的公主殿下变成了法力高强的小妖。终逃不过一场惊心动魄的邂逅。她,与还是太子的他,一见钟情。他说:“絮儿,我发誓,终生只娶你一人。”可是,他却为了朝中局势大开后宫,广纳妃嫔。他说:“絮儿,我只爱你。”可在一名外使送来一名波斯女郎后日日留恋它房。他说:“絮儿,等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我们就出宫,游遍天下河山,尝遍天下美食。”可是,他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抹杀了他们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一次又一次的食言,她的心累了,碎了,无法再爱了。爱到最后,就算是魂飞魄散了,也亦不后悔,化作漫天的柳絮,飘飞……
  • 记忆再轻,轻不过脉搏

    记忆再轻,轻不过脉搏

    年轻的我们总是以为我们有大多的青春可以挥霍,可是后来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熟,回过头去看我们的青春我们会发现,之前的所有任性,所有的不懂事长大后的我们没有办法理解和想象的。亲爱的青春,再见。你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致我的青春
  • 世界只因有你

    世界只因有你

    从e市到达l市,从学霸变成女仆,从女仆变成助理,一代冰冷校草变得腹黑,从闺蜜变成陌路人与情敌....有点冷的世界,因为有你而变得温暖。“王宇晨,我喜欢你,很喜欢很喜欢!八个月的等待,换来的却是你已经结婚了,而且是和她!我是什么?是啊,也不怪你,我莫言只会暗恋,不会表达,我就是胆小鬼!看着你站在别的女人身边,我心好痛,看着你为别的女人带上订婚戒指,我心好痛!难道,我在你的世界里就是一个过客吗?”
  • 龙锦

    龙锦

    神界的一位无名之神的陨落继承在了一只蝴蝶的身上这里是斗罗大陆却又是梦的起航
  • 就等故事都经过之浮生若梦

    就等故事都经过之浮生若梦

    作者:柒瑾年制作:沐鬼鬼剧本:御剑米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从第一眼的莫名懵懂,到一杯茶的怦然心动,再到死生挈阔、桑田沧海……与他的相遇,究竟是她的缘分还是劫数?而那些或甜蜜或动人的话又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每一个看似漫不经心的抉择,都像是一把无形的手,牵着他们近一分或又远一分。只是当浮华看尽,故事落幕,才惊叹只是当初惘然矣。而过往种种似水无痕,却再难相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然世间之事,非情之所至可得者,众也。怨憎会、爱别离,参不透“情”之一字。而若你是故事中的她呢?
  • 华严大意

    华严大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凤传

    火凤传

    家徽,家族荣誉的象征。穿越到武天大陆的霍枫,开头并未在意过。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为了这个本就不属于他的家徽,付出了太多。霍枫以为自己改变了武天大陆,最后却发现被武天大陆改变最深的是自己。武天大陆以地球没有的情怀感染着改变着霍枫
  • 傲娇公主:将军别乱来

    傲娇公主:将军别乱来

    年少时的救命之恩,代仙一直都铭记于心可长大成人之后,就什么就变了恩情还没来得及报答呢……
  • 姐妹情传

    姐妹情传

    姐姐安晓和妹妹安琪同时爱上一个男生~凌宇的感情纠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