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要见的人姓名非常有意思,姓鲍名钱。
应林听到这姓名,就和郑宝胜开玩笑,“看来我们此行一定会有收获。一看这姓名,跟你一伙似的。”
郑宝胜笑呵呵回应两字,但愿。
鲍钱比想象中年轻,寸头,整个人象一把刀,很锐利的气场。他讲话很快,打机关枪似的,稍不注意听,可能就跟不上。
鲍钱先讲需求。人民群众娱乐项目跟不上社会发展,整天围绕着那几套电视节目转。VCD又可以放电影,又可以听歌,唱卡拉OK。有多少台电视,就需要有多少台VCD。VCD来不及申请专利,就被破解了。千载难逢机遇。
他的想法就是既然清楚有多少台电视,那么也能算出市场需要多少台VCD。他准备规模化生产,死命生产,直到市场饱和。生产VCD厂家太多,规模大多很小。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那哪行。大规模投放广告,保证三个月内成为全国性品牌。
现在市场价格三千多,规模上来,成本降低,价格降到二千,一年销量一百万台,就有二十亿。
应林、郑宝胜插不上话,就听他讲。
鲍钱问,“你们能投多少钱?”
郑宝胜保守,“一千万。”
“少了点,不过也行。有一千万,加上我原来投入及现金。我们再要求经销商现款提货。资金周转快,可以源源不断投入生产销售。”
“鲍总,可不可以问你几个问题?”郑宝胜问。
“可以,请问。”
“我了解到制约VCD发展很关键在于片源,如果都没有片源,那买台VCD有什么用?”
“你可能还没了解到,现在三十几家厂商引进压制CD盘的设备,国内已经拥有能制造压膜STAMPER设备的厂家至少8家。”
“制作VCD盘,技术上没问题,片源哪里来。”
鲍钱诡异一笑,“这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生产VCD,不参与盘片制作。据我所知,有不少人看中盘片利润,据说准备将每张盘九十到一百五十元价格,降到一二十元一张。盘片制作成本只需要几元钱,贵在版权。”
鲍钱看郑宝胜、应林还没明白,“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工资只有几百元。一张光盘就要一百元,没多少人可以消费得起。版权阻碍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幸福的权利。”
应林没明白,郑宝胜似乎懂了。
郑宝胜又问,“经销商凭什么给你现款?”
“能挣钱。挣钱的生意,现款会成为问题吗?”
“还有一个问题,广告费打算投入多少?”
“一年起码五百万,多多益善。要达到人尽皆知的效果。好在VCD的概念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厂家帮我们教育好人民群众,我们只需要打自己品牌知名度就可以。”
“那股份怎样分配?”郑宝胜心动了。
“各占百分五十,怎么样?”
“我需要和我合伙人商量,最快明天给你答复。”
回到酒店,应林问郑宝胜,片源问题怎么解决。
“这是地下产业链,绕开版权问题。”
应林没经历过,似懂非懂,也不好再问。
“老郑,准备投这家?”
“鲍钱很不错,思路清晰,对VCD行业门清,有勇有谋,是干大事的料。我们再打听确定他的为人。如果没问题,我建议就投资他。”
“好,你做决定。”
郑宝胜打几个电话,约到一人到酒店来谈事。
应林本来想回避,郑宝胜却拉着他,让他一起见他朋友,和投资事情有关。
他们谈盘片压制问题。
郑宝胜打算采购机器,产销一条龙。
他的朋友在地下产业厮混挺长时间,“郑哥,风险很大,人可以跑,机器跑不掉。”
郑宝胜坚持,高风险高收益。
这位朋友有片源来源及压制技术,仍然摇摇头。他一再和郑宝胜强调被盯上可能性百分百。机器目标太大,只有一个差别,赚够钱被盯上,还是还没赚钱被盯上。
一时之间陷入沉默。
突然,郑宝胜一拍大腿,“你说,干这个的人很多,压制机器卖出去很多。他们的瓶颈在哪里,是不是母盘?”
“就是母盘。买机器的人需要到HK购买母盘,市面上母盘不多。”
“那就行,我们不要机器,就做母盘。没有机器,目标很小,几个技术人员而已。”
“这倒行,可以做。我负责母盘,你负责销售。”
应林到这里才明白他们要干嘛。听到了,也不好意思马上走。
“应林,怎么样,一起干。”
“郑哥,你知道我现在那样的家族里面,不方便干这些事情。如果被无限上纲上线,可能会连累到家族。也会给你们增加不确定因素,会给你们添麻烦。所以,我不能参与。你放心,我也不懂这些事,左耳进右耳出。我去看看廖文化回来没有?”应林肯定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让自个染黑。真心不想参与这种事情,和郑宝胜说清后,就先行离开。
应林离开后,“宝胜,那人可靠吗?”
“没问题,你放心。我们谈一下细节问题。”
应林回到房间,廖文化还没回来,就给林昭然打电话,跟她详细说了说投资鲍钱的事情。林昭然对VCD行业不了解,模模糊糊觉得有机会,不敢下定论。她安慰应林,“没事,我们亏得起。”
两人达成一致,只要鲍钱过往没问题,就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