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将军回家说起林昭然打算请吕凡民到HK大陆投资协会工作。吕凡民很乐意。他妈妈果然有意见,提起上次在HK遇险的事。吕将军将保镖事情告诉她,才放心。她妈妈又担心林昭然有什么企图?
不提还好,吕凡民一肚子意见。林昭然图什么?图人,你儿子有自知之明,没有那么大魅力。图钱,看看咱家,二老那点死工资,要啥啥买不起,电视还是黑白的。吕家很落伍好不好,十匹马也赶不上人家。
吕凡民不当兵,有为家里拼经济的打算。
隔天吕凡民主动联络林昭然,让她安排工作。林昭然顺势把组织到HK取经的任务派给他,正好躲清闲。
应林、林昭然买好酒好肉回家孝顺爸妈。
林冬明从一个得处处为子女找吃食的父亲,转变为接受子女提供优越条件的父亲。这段距离既有骄傲又有苦涩,两个子女都轻而易举超越自己,自己成最废材那个。
好在有个女婿人畜无害,看起来比自己还弱,还有不少相同爱好。应林对林冬明的观点并非照单全收,还常直言不讳不同意林冬明观点。但林冬明觉得应林的确明白自己的话中意思。为此林冬明特别愿意与应林说说话,和自己女儿、儿子反而没什么话说。
说到成立‘大陆投资协会’,请吕将军儿子吕凡民负责协会联络工作。
林冬明插话说,吕将军儿子家教不错,特别懂礼貌。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叔叔长、叔叔短。
蒋玲揶揄说,能让你记住,看来比较突出。不过吕将军爱人那么宝贝孩子,乐意让他去HK那么远地方工作吗?让林昭然千万不要勉强,招来埋怨。
“然然有分寸,不用我们交代。吕将军一辈子精忠报国,为两个孩子事情操碎心。儿子找个女朋友,女方嫌弃他家啥都没有。”
“是啊,这年头靠死工资根本过不下去。”
应林惊奇,“将军工资应该很高吧,怎么可能被嫌弃?”
“那是以前,且不说外资企业管理人员工资比部长高,万隆电器和花达饮品管理人员也比处级干部高。吕将军廉洁自律,以前婚宴凑凑就过得去,现在要求不都提高了,加上买电器,有的甚至要求买小汽车,不然没面子。以吕将军的存款想把儿子的婚宴办得风光可不容易。”林昭然解释。
“那应该提高他们的工资。”
“倒是有提过高薪养廉,问题是没钱,据说有不少地方工资打欠条,有些甚至半年没发过工资。再说工资提多少合适,现在大部分几百元工资,提到多少算高薪。”林冬明有些遗憾。
“即使上万工资,估计有不少人仍然不会满足。何况工资翻一倍,大部分公务人员工资也才一两千元。”林昭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任何东西价值里蕴含价格激烈变化中。
应林疑惑问,“那怎么办?这不逼得人人都自己想辙。用权力搞经营,竞争对手还能活?”
“还能怎么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所有部门全在搞创收,搞经营。应梅还跟我说,你们那儿卖农产品,有税务部门直接到果树下收费或收税。搞得收购商得躲躲藏藏,不然多交一笔钱,成本升高。收购商少了不少。至于你说的,竞争对手怎么办,凉拌。”
林冬明忧心忡忡,“这算轻的,我听说裁军后,许多营房空置,出租给宝岛人开工厂。结果我们的军车在一个桥头不小心剐到一位村民。不到一个小时对岸电视台就播出这条新闻。防谍意识都哪儿去了。好在是和平时代。你们也不用太担心竞争的事。太麻烦的事,他们不会干,也没办法干。资本运营更不用说,财政本身没钱,有钱也不敢明目张胆投资,万一亏掉就玩完。”
蒋玲看到三人心情凝重,把原来其乐融融家庭气氛破坏掉,不满地说,哪位首长不比你们聪明,人家身边谋士那么多。你们能想到的,他们早想到了,还用你们在这里说三道四。
林昭然率先支持妈妈,“妈妈说得对,我们平民老百姓就不要思考这么深刻问题。爸,你要检讨。我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竟让我们不轻松。有句话,‘存在即合理’,接受现实吧。”
林冬明、应林赶紧回过神来,安抚好各自太太。还能怎么办呢。
林冬明转移话题,“然然,你打算给吕将军儿子开多少工资?”
“在HK上班,按HK平均工资给。”
“我听说那边的工资很高。”
“比我们高多了,一个月一两万很正常。”
蒋玲对这话题特感兴趣,“那很高啊。你们公司付得起。要不也聘请我得了。”
“我可以给妈妈岗位工资,打算开多少工资,你自个儿定。”林昭然俏皮调侃。
吕凡民组织工作有模有样,同属公子哥好沟通。了解需求,办事就顺。
林昭然观察一两天,听他汇报有条理,做事认真负责,放心和应林提前回到HK。保荐人催谈花达饮品上市事情。尝到万隆电器甜头,保荐机构迫不及待。
万隆上市后续效应逐渐显现。
林昭然、应林真正融入HK企业家圈子。万隆上市前,和他们打招呼,在一起聊天的是二代、三代,偶尔和企业话事人说句话。现在二代、三代要挤到林昭然、应林面前有点困难。
林昭然有选择参加聚会,百分八十时间比例和企业话事人聚,百分二十时间比例和二代、三代聚。八二比例原则,谈生意为主,与二代、三代维持必要的接触。
林昭然、应林有意运作花达饮品上市的事情,在圈子里散开。
前一段时间,保荐机构给花达饮品开出十亿市值的条件,不能存量发行。也就是发行百分三十股份,公众股值三亿元。林昭然、李滨等人占百分七十股份,值七亿元。林昭然相信花达饮品三年内有可能年营收可达十亿元以上,不值得为了三亿资金,稀释百分三十股份。主要原因不缺钱。
有几家HK本地及东南亚食品集团找上门寻求收购花达饮品。有一家意向十五亿全额收购。另有一家开出七亿,要求控股,股份要求百分五十一以上。
保荐机构反应过来,原先考虑饮料市场仍完全竞争市场,花达饮品排不进前五名,所以给十亿估值。如果没有食品集团报价,保荐机构仍然觉得十亿是合理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