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5400000025

第25章 名臣·名流(7)

这样安排,实有安慰寇准的意图在内。寇准,也确实值得安慰。这是大宋三百年间一等一的功勋大臣,中国在十一世纪之后的百年和平,几乎可以说是由此人一手推演而成。真宗之所以能够平安成为皇储,寇准有功;真宗之所以能够平安继承皇位,吕端有功。吕端、寇准,是太宗晚年择选的最重要的两个人。邦国兴,在人。大宋得人,这是十世纪和十一世纪之交,最值得庆幸的大事。吕端深知寇准,寇准也深知吕端;太宗深知寇准、吕端,寇准、吕端也深知太宗;更有意味的是:吕端深知太宗知道他深知寇准,而太宗也深知吕端知道他深知寇准。尤有意味的是,吕端与太宗之间,都深知对方的深知。所以吕端有请,太宗立即心领神会,当即应允,并不解释。这种“君臣际会”,在帝制时代不是寻常可见,总有动人的一面。

吕端对太宗有感情。至道元年(995)五月,开封尹寿王元侃,即后来的真宗赵恒,奏言太康县昭庆乡华阳村的村民,捉获了一只黑色的兔子贡献给朝廷。

太宗听说后,对大臣们说:“玄兔之来,国家之庆也。”黑色的兔子能到中原,这是大宋国家的喜庆之事。

吕端等人回答:“玄色,是北方之色;兔子属于阴类,因此代表了夷狄之相。华,就是中华,中国,属于阳。这个瑞兆,意味着夷狄将要入朝,接受中原冠带。这很可能预示着国家和民生的喜庆,推动国家进入‘太康’之世。”

太宗一向不很相信“祥瑞”,但这一次谈“祥瑞”,事实上大有内心委曲。他与契丹和战十几年,最后的感悟是:虽然输不了江山,但也打不赢契丹;因此,只有“和”一条路可走。但是当他主动向契丹求和时,契丹还记着他十几年前“惟有战耳”一句狠话,“径指西楼之地,尽焚老上之庭”一篇檄文,所以不肯和。而西北西夏正在日益坐大,西蜀西川刚刚平定了李顺王小波之乱;而中原承平已久,虽然有效抑制了藩镇割据之祸,但“冗兵冗官”也开始成为一种渐起的负担。国家在繁盛的背后,已经有了疲惫之相,这让太宗不免忧惧丛生。

吕端“深知”太宗内心之苦,于是,顺势论“祥瑞”,安慰一下这个知音大老板。但太宗还是在不久之后驾崩,我认为太宗在高梁河之战中腿上的箭伤发作自是一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已经心力交瘁。

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吕端捍卫太子赵恒顺利即位,是他决断的重要大事,也且按下不表。且说西夏李继迁。这位李继迁的哥哥李继捧曾经归附大宋,献出了所属的几个州郡;但李继迁不服气,就另立一个山头,且投靠契丹,做大河西之地。太宗时,多次与大宋战了和,和了战。有一次保安军(今属陕西志丹县)边帅在和李继迁的战事中,俘虏了他的母亲。消息传到汴梁,太宗有了诛杀这个老妇,向西夏示以朝廷威断的意思,但并未最后决定。当时寇准在枢密做副使。枢密负责军机大事,于是就招来寇准商议此事。寇准觉得此事两可,诛杀老妇,一利一弊;不诛杀老妇,一利一弊。最后准备草拟一篇东西给保安军,可杀。

寇准从宫中回来,路过相府,吕端看到,怀疑有大事,就邀请寇准过来一聊,并对他说:“陛下是不是告诫你不要对吕端说什么事啊?”

寇准说:“没有这事。”

吕端又说:“边境寻常之事,属于枢密使管辖,我吕端可以不必知晓,如果是军国大事,吕端我备位宰辅,不可不知。”

寇准就将此事告诉了吕端。

吕端问:“怎么处理这个老妇人啊?”

寇准说:“准备将她在保安军北门外正法,以此来告诫凶逆,对抗大宋,就这下场。”

吕端说:“一定要这样处理,不是有益的策略。请您慢慢起草文书,吕端先去见皇上,再论此事。”

吕端进入宫中,对太宗说:“过去项羽得到刘邦的父亲,说要烹了老爷子。高祖刘邦说:‘如果要烹老爷子,请分给我一杯羹汤。’古训有言:‘举大事者不顾其亲。’何况李继迁这种悖逆之人,他就更不会顾忌亲人被杀了。陛下今天杀了李继迁的母亲,明天能擒住李继迁吗?如果不能,反而白白结下一个怨仇,这就更坚定了李继迁背叛大宋的决心。”

太宗认为他说的对。但是怎么处理呢?

吕端说:“以臣之愚见,不如将老妇安置在延州(今属陕西延安),使人伺候她,善待她,以此招徕李继迁。即使他不来,不降,也可以由此而系住他的心。他知道他的母亲生命就在大宋手中,不至于太过分。”

太宗听他一番话,不禁拍着大腿说:

“没有爱卿你这番话,几乎就误了我的大事!”

随后,太宗采用了吕端的这个决断意见。

后来,李继迁的母亲病死在延州,李继迁不久也死去。他的儿子李德明改变了李继迁的政策,同时与契丹和大宋“和好”,这样就等于不再与大宋为敌,短时间,也曾迎来西部的和平,这种局面的获得,史称“端之力也”,是得益于吕端的建议。由于这个建议的价值很高,太宗晋封吕端为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吕端虽然居于相府,但已经可以参与军机大事。

吕端像张齐贤,也是个大胖子,也很能吃,他在被贬为地方小官司户参军时,还专门置办外厨,延揽宾客。他身材魁梧,又姿容瑰秀,还善于谈谑,遇到贬谪,意态“豁如”,旷达而自然。被贬往商州时,太宗还给他一个惩罚:不准骑马。官属中有人就安慰他:“您忍一忍吧,可以消灾。”吕端晃晃胖大的身躯,一笑道:“不是某消灾,现在是长耳朵的马消灾啦!”

寇准多次向太宗推荐吕端,说:“吕端不是寻常人,要早一点起用他。他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渐渐老了!”太宗还在为秦王赵廷美的案子生闷气,就说了一句气头上的话:“朕知道此人,是一个好人家子弟。但是很能吃大酒肉,其他有何本事?”但是不久以后,还是起用了吕端,显然,这话不过是一时之言,不是太宗心里话。

吕端多次升迁贬谪,都随天意,“无可无不可”。他待人厚道,善与人交往,也轻财好施,又多宽恕。有一个叫李惟清的,从原来知枢密使改为御史中丞,降级了。他怀疑是吕端在挤对他。等到吕端被贬谪,李惟清就开始从外围网罗证据,打算构陷吕端。有人提醒吕端要小心。吕端说:

“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当初,吕端的祖父因为宦海风波,被举族杀害。吕端的父亲吕琦,那时还是个小孩子,被一个同郡的老乡叫赵玉的救了出来。后来,赵玉的孙子赵绍宗被吕端视如己子。后周时的名相冯道,因为与吕端的父祖有世交,冯道家世败落后,吕端将自己的俸禄分出一部分来救济冯道的后人。

吕端的名气连草原契丹都知道。他曾两次出使沙漠绝域,敌国对他很是尊重,后来又有使者到,契丹就问使者:吕端还在做宰相吗?

奇才寇准

寇准,是太宗朝提拔上来的名相之一。

他出生于961年,是大宋建国的第二年。父亲曾在后晋时做过官,也算世家子弟。寇准少年时就有“英迈”之气,通晓《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梁传》。十九岁时,中进士。太宗殿上取人,很重视老成人物,看到年纪太轻,往往不取。有人知道太宗习惯,就劝寇准虚报年龄,增加岁数。寇准答:“我寇准正在进取,可以做欺君之事吗?”于是不改。但还是中第,受大理评事,知归州的巴东、大名府的成安县。他在治理地方小县城中开始显露治世之才。县里,每当有按期与会、缴纳赋税、参与徭役之事,他都不必专门下发通知,只将官府具体事宜写一张纸,标明何人何时到何地做何事,张贴在县衙大门旁,事就办成了,史称“百姓莫敢后期”,士庶百姓没有人敢晚到不来。这事证明了他令行禁止的能力不是一般。

太宗察觉到这个年轻人的刚猛威断,认定他是个奇才,就将他调入京师,做朝官,做到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又到吏部负责官员审核工作。

寇准执政,对内格外注重刑法公正。太宗也重视公正问题。淳化二年(991)的春天,中原大旱,按照“天人感应”的传统义理,天灾乃是上天对人祸的示警。太宗一朝的知识精英,与殷商以来的知识精英一样,都会借着天灾讨论人祸。于是,在久旱无雨之际,心焦如焚的太宗召来群臣,问时政得失。一般大臣知道太宗近年对大宋的“文治武功”有得意之色,于是,大多用“天数”来应对太宗,无非说天意如此,我等谨慎修德即好。他们不想直接指陈时政。

寇准就借着这个事说《洪范》,说人祸,说刑法不公。太宗听后果然不愉快,拂袖,起来回到禁中,这一次寇准没有来得及拉住他的衣服。但过了一会儿,有内侍来传寇准。寇准入见后,太宗问他哪里有什么“刑法不公”。寇准回答:“请您将二府的官员都召来,我就说。”太宗答应,就诏召二府官员。二府,乃是中书和枢密两府。都来了之后,寇准就说了祖吉、王淮同是贪赃,却得到不同处理的案子,那原因,就因为王淮是参知政事王沔的兄弟,得到庇护。

太宗处理了这个案子,更知道寇准是一个可以大用的人物。当天即拜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但寇准有一个天生的弱点,他不太会委婉说话。这在日常交流中,要么他听对方的,要么对方听他的,都做不到,那就只好争吵。但他一般也不愿意争吵,那样似乎有失体统。所以往往在对方的“攻击”下,自己无话可说。

刚猛宰辅不敢自辩

寇准在后来做宰相时,一如既往地“守正嫉恶”,恪守正道,痛恨恶行。这样就得罪了很多人,往往被小人倾轧。有一次,有一个布衣,肯定是受到谁谁谁的指使,就来朝廷告发寇准,说他跟王子赵元杰有勾结。寇准毫无准备,他也确实跟赵元杰有来往,但事出突然,怎么才能说清楚呢?史称“准皇恐,莫知所自明”,寇准惶恐不安,不知道怎样说清楚这个事。幸亏有另一位名臣毕士安在,极力为寇准辩白,然后将这个布衣交给审讯机构,一审,原来是诬告。

至道年间,翰林学士张洎执掌考功,负责考核官员政绩,但寇准负责吏部选事,有推荐官员任命某某职务的权力。张洎年纪比寇准大,却知道寇准正是现管,于是一力讨好寇准。而寇准也正好年少气盛,也想着有个老儒能支持自己才好,而张洎从南唐过来,有老儒之名,就很注意这个人。张洎常常观察寇准,总是冠带整齐等着寇准出入,就为了一个“揖而退”,作揖后,恭敬退下,但一句话也不说。他这就是做姿态,所以博得了寇准的好感,因此就召他来聊天。张洎乃是一个铁嘴,能说,敏捷,善于持论,所言很多都能被寇准信服。于是寇准拿他当兄长,反来尊敬他,并多次向皇上推荐张洎的能干。等到张洎与寇准一块在中书执政后,张洎对寇准态度更是恭谨。

但寇准的宦海沉浮,几上几下。太宗渐渐有点无法忍受这位老朋友的聒噪,恰恰被张洎看出。而张洎因为附和太宗打算放弃灵州的念头,议事不称旨,很担心自己的前途,就想办法巩固自己的权位。他更担心自己与寇准友好来往,将来有一天寇准被罢黜,自己也受牵连,于是,有一天奏事,堂而皇之地开始弹劾寇准,说寇准退朝之后,有很多“谤言”。这很正常,寇准因为一个阶段以来认同了张洎,“兄事之”,肯定是无话不谈,没有任何戒备。张洎就将这种不设防语境下的言论,拿来弹劾寇准。史称“准色变,不敢自辩”,寇准脸色都变了,不敢自己为自己辩解。结果,寇准又一次被罢相。

这类故实都透露出,这位刚猛的宰辅,其实不太会为自己说话,不太懂自我保护。人一诬告他与王子勾结,他就没有话说;人一弹劾他下班后胡说,他也没有话说。这在当时,都是不小的罪名,但他不懂自我保护。与吕端不同的是,吕端在张洎试图“倒吕”时,轻轻一句话,就奠定了张洎未来的败局;而寇准做不到,与小人打交道,他不在行,他的智慧不在这里。

太宗罢免寇准后,又不免想念这位聒噪者。

有一次,将寇准罢黜到青州去做官后,太宗问左右:“寇准在青州很快乐吗?”左右回答:“寇准得到一个不错的州郡,应该不算苦。”几天后,太宗又问。左右揣摩太宗可能是想重新召回寇准,但一想这个执拗的相爷太招人烦,就回答说:“陛下思念寇准,总也忘不了他。但我们听说寇准天天纵酒取乐,不知道他是不是也思念陛下呢!”太宗听后,默然不语。但是过了半年多,还是召回了寇准,拜为参知政事。太宗知道寇准的价值。

在对待契丹、西夏方面,寇准不是坚定的“主战派”,但也不是坚定的“主和派”,他应该是坚定的“积极防御派”。真宗时的“澶渊之盟”,是寇准一手推演而成,那就既不是主和也不是主战,而是毫不犹豫地坚决拒敌于国门之外;但也毫不犹豫地坚决不做收复燕云十六州之想。严格说,这是“务实派”。

寇准为相后,西边有麻烦。

从唐末以来,番族部落,有一部分居住在渭水之南。当时有名臣温仲舒知秦州,将这些部落驱赶到渭水北岸,而且设立军事要塞,设卡子口,不允许番族南来。太宗看到这个简报后,很不愉快。他对寇准说:

“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古代的羌族戎人,不只在渭水一带,甚至在河南的伊水、洛水,都与中原人杂居,这个很正常嘛!西北那边的番族部落喜欢动,不喜欢静,很难让他们定居。万一边警一起,那就会让我关中地区陷入困境啦!

寇准回答:

“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场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

宋璟乃是唐初名臣,时突厥在边境时有骚乱,边将曾擒杀突厥首领,但宋璟担心边将一心立功,自夸威武,容易“为国生事”,于是抑制边功,一年后才颁发赏赐。大唐之所以有开元盛世,与宋璟以静制动的治国风格有关联。

寇准也担心边将乘机“邀功”,那样就容易启动“边衅”,所以不赞同驱赶番族。

太宗认为寇准有理,就派他出使渭北,去见番族首领,安抚了地方。温仲舒则被徙往其他州郡。

太宗朝,寇准最大的决断是帮助大宋帝国选择了第三任君主宋真宗。

君臣选太子

至道元年(995),寇准加给事中。这时已经是太宗在位二十年,快六十岁的人了。大臣冯拯上疏要求立储。太宗大怒,将冯拯贬往岭南。从此朝廷内外没有人敢说这件事。当时寇准从青州刚刚被召回来,按礼要来入见。太宗正在处理“高梁河之战”受到的箭创——这个旧伤近来似乎越来越严重,总是“旧创复发”。

看到寇准进来,太宗就撩起衣服来给寇准看箭伤。一面问:“卿何来缓耶?”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啊?

寇准回道:“臣非召不得至京师。”我没有皇上的命令是不敢到京师的。

太宗直接问他:“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我的儿子谁可以做继承人?

寇准回答:“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陛下为天下选择后继君主,如果向后宫、宦官谋划,是不可以的;向近臣谋划,也不可以的。唯有陛下自己选择,看看谁符合天下人的愿望。

寇准这话答得很是机智。一方面将选择大权给太宗,一方面又提出“副天下望者”。当时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已经疯癫,被废;次子赵元僖已经暴薨;“副天下望者”只有三子赵元侃,也即后来的宋真宗。所以,寇准表面上给太宗一道选择题,其实是让太宗自己说出寇准也想拥立的太子。

但太宗还是很认真地想了又想。史称“俯首久之”。

太宗“俯首”之际,寇准就待在那里,等待结果。他看了太宗大腿上的箭伤,很严重。他知道结果是什么。

果然,太宗将左右屏退,悄声问寇准:

“襄王可以吗?”

襄王,就是赵元侃。

同类推荐
  • 盛唐雪

    盛唐雪

    李青风一直以为自己在大唐就这样过去,但是没有想到历史一步步把他推到巅峰,杨贵妃的回眸一笑,李白的謫仙风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李青风说:“我来了,盛唐。”
  •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石家庄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石家庄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石家庄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回到满清大禁烟

    回到满清大禁烟

    主角机缘巧合穿越回到了清嘉庆年间,并且重生在了民族英雄林则徐身上,为了不让天朝的近现代史那么的无奈和屈辱,主角开始了自己的一系列行动。。。。。。。
  • 丝绸之路在宁夏

    丝绸之路在宁夏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丝绸之路在宁夏》为《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中的一部。宁夏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了《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丝绸之路,也称大丝道。宁夏就是这条大丝道上的一大驿站。丝绸之路将中原与西域、中原与草原连在一起,有利地促进了中西方商品、文化、宗教思想交流。这几大板块的文化给宁夏境内留下了大量的中亚文化遗存,还在宁夏境内生成了各种宗教文化。翻开《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丝绸之路在宁夏》,您将看到悠远的丝绸古道上,往来的各国使者、商人、冒险家、传教士的身影,物种起源的流传等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事件。
  • 状元之死

    状元之死

    书中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风趣浓郁的社会逸闻和力透纸背的笔力,重点描写了宋代状元、招远人王俊民的坎坷悲壮命运、南宋状元丞相文天祥的忠烈之气和中国惟一女状元、太平天国女丞相傅善祥的花开花落,以及明代解元唐伯虎的状元梦殇、明代状元赵秉忠殿试状元卷的扑朔迷离、清代康熙皇帝亲自审理江南科考弊案的曲折离奇等,同时概括了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状元之最等精粹珍闻、悠悠1300年科举历史的历史梗概,并集纳了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中国文武状元全名录,勾勒出了一幅昔日科举的全景图,描绘了一群古代状元的众生相。
热门推荐
  • 妇女双名记

    妇女双名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斛明珠

    一斛明珠

    一个阴谋,一个谎言,一个传言中的宝藏毁了一个幸福的家。夏明珠,夏家唯一的女儿逃亡在外,她时刻记着父母的仇和恨,只希望有一天能手刃仇人。当幸福来临,她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却无法躲避命运的安排,相爱情人却是命中的仇敌。是上天埋怨她忘记了父仇母恨,还是老天在磨练她的人生。在她冲破情网,决定用自己的鲜血来书写未来时,才知道命运从未将她放弃,她是否还能得到爱情?是否还能有完美的人生?
  • 古剑奇谭之半雪凝霞卷清狂

    古剑奇谭之半雪凝霞卷清狂

    九百年后,风晴雪因为一突如其来的事故回到了九百年前,屠苏散灵的那一刻,本来以为,等待着她的是又一次的寻找,却揭开尘封多年的真相。原来,那个少年一切的终结不是在那里,三年后的再相逢太意外,也太震撼,而他身边还有另一个佳人陪伴,这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是老天对她的无情戏弄吗?痴情百痴恋,今生缘太浅;何为绝倾城,空切芳年华。堪留天地决,来纺亿年长;何为不痴情,只看云霞间。一切的序章这才被翻开,原来,他们的情早在数千年之前便已经注定······
  • 越世之我欲称霸

    越世之我欲称霸

    越过万千世界。穿过遗忘岁月,天之让我生于此,不称霸有违天理,体中赋予魔王兽之血,练尽无数天之不容功。等级设定:吸元,淬体,修身,凝结,凡仙,金神,帝王。修灵等级:凡灵,混灵,灵者,合灵,灵王,灵神,假圣,真圣,灵帝。
  • 潘多拉般的爱恋

    潘多拉般的爱恋

    如果时间能重来的话,我选择我从未认识你。这样我们都会有各自的生活!
  • 守护甜心之时空梦幻

    守护甜心之时空梦幻

    她,无父无母,一场穿越,好似给了她世间的各种情,温暖了她,却没想到,看透本质,才知道事实是多么可笑。她只是被世间遗弃的孩子,无论到哪,都逃不过宿命。他,一直陪伴左右,到头来,却伤她最深。或许,忘记一切,是种解脱,至少,还能陪伴在你身边。
  • 我的猛鬼大学

    我的猛鬼大学

    我叫楚墨,是猛鬼学院的大一新生。这里是我的猛鬼大学的故事
  • 阴阳脉传承

    阴阳脉传承

    远古大能阴阳天尊许凡遭挚友迫害,不得已转世。少年许凡乃一代书生,智谋无双,玩弄君王于鼓掌之间,机缘巧合下觉醒记忆,开阴阳,转生死,走上复仇之路......
  • 新婚弃妻:错嫁嗜血总裁

    新婚弃妻:错嫁嗜血总裁

    为了救大哥,她阴错阳差的嫁给了自己多年喜欢的人,带着对未来的满心憧憬,她以为她会永远幸福,可是,为什么她的翼哥哥却好像变了一个人,多年不见,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眼前的这儿男人真的是她的翼哥哥吗?一次次伤害到底是有意的安排还是原本就如此,是她破坏了他的幸福了吗?既然这样,为什么连离开都那么的难?三番几次的伤害,让她的心更是千疮百孔。为什么我救过很多人的心,却唯独却救不了自己的!
  • 一梦凌仙

    一梦凌仙

    就像一部三俗的电影临近结幕却又不可抑制的重复播放中间还插播了一段极其厌恶的广告般难以忍受。更加难以忍受的是你还不得不看...没深度没内涵没意义,极其俗套肤浅无趣。原来不知不觉中早已身陷绝境...世界弃我而去时,除了接受现实之后恬不知耻的面对还能做些什么?---将熟未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