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辉再次一愣,因为大部队出发不可能是一字长蛇阵,一定会分多路行进。
特别是在三个月前,也就是1934年7月6日,红七军团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的带领下,就已经以“抗日先遣队”的番号,先行东进至FJ中部再北上,进而佯攻牵制敌人;
另外,在8月7日,红六军团在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带领下,率先西进HN并寻机赶奔湘西,以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
因此,常辉非常清楚,三弟所说的确实极有可能发生。
叶子茂也知道原则性极强的大哥不可能对此出手相助,所以,瞥了眼正在一旁打点行装的魏少臣,却依然对着大哥说:“我的收容队目前满员126人,武器装备齐整,而且还有600余人的运输队、担架队,以及100余头大牲口,最主要的是我刚征集上来10000斤食盐、500条棉被和1000双草鞋,更不要说粮食了。要不,你去问问有哪支部队可以收编我们?”
魏少臣原本是叶子茂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同学,此时是常辉在红军大学的同事,主要针对中高级军事干部教授无线电通讯原理及应用。
他其实早就听到二人的对话,也有意帮助叶子茂,但慑于曾是自己恩师的常辉的威严,才没有主动插嘴。此时,听到叶子茂对收容队的介绍,便不由得停住了手。
叶子茂在眼角余光看到魏少臣产生了兴趣,这才自然而然地扭头说:“你说呢,少臣,我可以带着队伍上山打游击,但不可能带走那么多的物资,至少不能留给敌人吧?”
魏少臣是怀着一腔家国情仇的书生意气才报考军校,后来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再后来因为具有一定通讯技术基础,便被调入总部通讯队工作,当时红军只拥有有线电话,但已属于高科技了。
在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中,红军不仅歼灭敌18师并抓获师长张辉瓒,还缴获了一部电台,虽然已经损坏,但已是如获至宝,特别是两名报务员也随之参加了红军。
后来,红军通过历次反围剿逐渐缴获了更多的电台,又通过俘虏、起义、从SH输送等方式得到更专业的报务员,并从红军中抽调基层干部进行培训。
直至长征前,中央及第一方面军已经拥有17部电台,以及数十名报务员,并成立了无线电总队。
当初,为了加强红军中高级军事干部对无线电通讯的认识,作为半路出家的魏少臣,便被调派到红军大学负责相关教学。所以,算是军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了,哪能斗得过叶子茂的心机。
他推了推瓶子底般的眼镜,自然而然地就说道:“你先别急。我刚接到调令马上要去红八军团报到,不行的话,我去问问是否可以收编你们。”
叶子茂也没客套,当即命令石玉宝帮助大哥尤其是魏少臣打点行装,也等于是留下了一个眼线。随后,他快步出门,翻身上马,一溜烟地就跑了。
1934年10月10日,除留守的红24师及19个独立团外,中央苏区的各红军部队奉命赶到雩都集结;17日,开始分三路出发,其中左路为红一军团、红九军团;中路为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右路为红三军团、红八军团;后卫则由红五军团担任。
叶子茂率队赶到时,已经是大部队出发后的第三天了。
不过,之前他赶回驻地后,马上命令王大雷带领一个班去与石玉宝会合,随即与沈志杰分工负责,一方面收拢队伍、集中物资,一方面进行宣传动员,一方面归还借用老百姓的物品,一方面隐藏或销毁不必要及无法带走的文件、物资、用品等。随后,紧急出发,尽量赶路。
虽然晚到了两天,不过有王大雷和石玉宝做衔接,加之大部队是以大搬家的形式行军,每天也就行进二三十里路,所以并不算太迟。
在接下来的路途中,作为收容队只要跟着走就行了,根本听不到前面的枪炮声,虽然有时也能看到作战部队的紧急调动,但并未感到切身的紧迫和紧张感,除了在险要路段搬运物资比较麻烦和劳累外,对于叶子茂而言,竟然生出一种游山玩水的感觉。
事态急转于突破第四道防线时的湘江之战,叶子茂的收容队损失大半(欲知详情,后文再叙),其所在的红八军团甚至不复存在,余部被编入了红五军团。
紧接着,中央红军经HN通道进入GZ黎平,在采纳了******的意见而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之后,先西进、后北上,并突破乌江,又于1935年1月7日顺利拿下遵义。
在一路突飞猛进之下,叶子茂带着遭受重创的收容队,既要拼命地追赶大部队,又要沿途收容掉队人员,以及阻止脱队人员,加之在被编入红五军团后,还没来得及理顺关系,就开始了这种抛弃一切累赘的跳跃式行军状态。进而,因处处衔接不好,乃至衔接不上,而令他有些晕头转向了。
再者,大哥常辉在湘江畔做出的那个超出常规的决定,以及由这个决定必将引发的未知命运,也令他异常得心烦意乱。
因此,不论是他的思维,还是行动,都有些乱了章法。幸亏有沈志杰总是在不断地为他补漏,否则,不一定会出了什么乱子。
PS:作者曾于2007年5月5日~12日实地采风——HN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