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话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汽、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拔罐疗法因其操作简便、经济、病人无痛苦,而且疗效显着,所以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一)拔罐疗法治疗糖尿病的机理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拔罐疗法具有机械刺激和温热效应等作用。治疗时,罐内形成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甚至破裂。由于红细胞破裂导致出现自体溶血现象,使表皮紫黑,随即产生一种类组胺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从而增强其功能与活力,提高了机体的抵抗力。同时,机械刺激可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其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加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和控制力,使患者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白细胞吞噬作用得以增强,从而促进机体恢复功能,使疾病逐渐痊愈。
(二)拔罐器具的种类
拔罐器具的种类很多,这里仅介绍最适合家庭应用的罐具。
(1)竹罐:竹罐系选用坚实成熟的老竹子,按竹节截断,一端留节作底,一端去节作口,削去外面老皮,做成中间略粗、两端稍细、形如腰鼓的圆形竹筒。口底要平,四周要光。长8~10厘米,罐口直径分3厘米、4厘米、5厘米三种。在使用前,应先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竹罐的优点是轻便、廉价、不易跌碎;缺点是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强,不易观察皮肤的变化。
(2)玻璃罐:玻璃罐由玻璃加工制成,一般分大、中、小三个型号。
其形如球状,下端开口,口小肚大。优点是罐口光滑(走罐最为适宜),质地透明,使用时可观察到拔罐部位皮肤的充血、瘀血程度,以便掌握时间和刺激量;缺点是易摔碎损坏。
(3)抽气罐:抽气罐由有机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制成。其优点是不用点火、不会烫伤、使用安全、方法简单、罐口光滑,适宜走罐运用,可控制抽气量和吸拔力度,便于观察,不易摔碎等。此外,由于改用轻拉罐顶活塞,自动放气起罐的方法,因此起罐时无疼痛。
(三)常用的拔罐方法
1火罐法
火罐法从广义讲泛指各种拔罐法,狭义则专指用火力排气的拔罐方法。此处是指狭义的火罐法,它是利用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来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附在皮肤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闪火法:用镊子或血管钳夹住酒精棉球(亦可用铁丝一端缠上棉球做成点火棒),点燃后伸进罐内,在底部或中部旋转一圈即迅速退出,再速将罐子扣在应拔部位或穴位上。注意操作动作要快,罐口与应拔部位或穴位距离不宜太远。此法比较安全,又能节约棉球,临床使用较多,且不受体位限制,适合于任何部位拔罐。
(2)投火法: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速将火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侧面横拔,否则会因燃烧物落下而烧伤皮肤。
(3)贴棉法:将蘸有适量酒精的小块棉片贴于罐内上、中段,点燃后速扣在选定的部位上即可。此法较适用于侧面横拔。
采用以上三法拔罐后可留罐5~20分钟,接着实行强起罐。取罐时,一手扶住罐身,一手手指按压罐口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不可硬拉或旋动。
2抽气法
新型的抽气罐是目前家庭应用最为理想的拔罐器具。抽气罐一般不用火力排气,用与抽气罐配套的真空枪抽拉排气即可,安全、简单,男女老少皆可使用。先将抽气罐顶端密封活塞向上轻轻提拉(使用过后一般不必提拉活塞即可抽气),把真空枪嘴封在活塞上端,再将抽气罐放在选好的穴位或治疗部位上,轻拉拉柄抽气,罐即可吸附在穴位或治疗部位上。可根据不同疾病、部位和治疗需要控制吸拔力度,以皮肤略红为度,然后将真空枪与抽气罐分离,5~20分钟后起罐。起罐时,只要轻轻提拉抽气罐顶端活塞即可自动放气起罐。
(四)糖尿病的拔罐疗法
方法一:
(1)取穴:①膀胱经。三焦俞、肾俞。②任脉。石门。③经外奇穴。华佗夹脊。④脾经。三阴交。
(2)治疗方法:①留罐法。以上穴位于拔罐后各留罐10~20分钟。
②排罐法。于腰椎两旁行密排罐法并留罐。③针罐法。先用毫针针刺上穴得气后再行留罐。
方法二:
(1)拔罐部位:肺俞、脾俞、三焦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
(2)方法:取上穴,采用单纯火罐法吸拔穴位,留10分钟,每日1次。
或采用背部俞穴走罐,先在肺俞至肾俞段涂抹润滑剂,然后走罐至皮肤潮红或皮肤出现痧点为止,隔日1次。
(五)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中度或重度心脏病、全身性水肿、血友病、紫癜、咯血、白血病、高热、全身剧烈抽搐或痉挛、高度神经质、活动性肺结核、妇女月经期、皮肤失去弹性、极度衰弱、醉酒、过度疲劳、过饥、过饱、过渴、全身性皮肤病,或吸拔部位有静脉曲张、癌变、皮肤病、皮肤破损,或有外伤骨折,或孕妇腰骶部和腹部等均禁用拔罐疗法。
(2)拔罐疗法对降低空腹血糖有明显效果,治疗时要防止皮肤烫伤或破溃,杜绝感染。治疗期间还要按规定进食,限制饮食,多食蔬菜、豆制品及蛋白质、脂肪类食物。
(3)须保暖避风: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拔罐的基本要求是稳、准、快,吸拔力的大小与扣罐的时机、速度、罐具大小和深度、罐内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火力旺时扣罐,扣罐快、罐具深而大、罐内温度高,则吸拔力大;反之则小。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吸拔力不足则重新拔,吸拔力过大可重新拔或按照起罐法稍微放进一些空气。
(4)对易发生意外的患者取卧位和使用小罐:对初次拔罐治疗及体弱、紧张、年老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采取卧位,并选用小罐具,且拔罐数目要少。
(5)注意询问、观察,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处理:拔罐期间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患者感觉拔罐部位发热、发紧、发酸、凉气外出、温暖舒适、嗜眠入睡,为正常得气现象;若感觉紧、痛较明显或灼热,应及时取下;拔罐后无感觉,为吸拔力不足,应重拔。患者若有晕罐征兆,即出现如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脉细数等症状时,应及时取下罐具,使患者平卧,取头低脚高位。症状轻者可喝些开水,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如血压下降过低、呼吸困难等)可用卧龙散或通关散少许吹入鼻中,取嚏数次后一般可恢复;也可针刺百会、人中、少商、合谷等穴,或重灸关元、气海、百会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