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听到大家给我讲的有关练习述情后、产生了意想不到效果的故事很多,甚至是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个我的印象很深,这是一个跟房子有关的事情。
一个女学员,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她所在的单位可以分房子。
一天,她接到通知,要给她分房子了,本来是高兴的事情,但她并不高兴,还觉得有些委屈。
原来,一起分房的其他同事分到的都是两室一厅的房子,只有给她分的是一室一厅。原因是别人都是已婚,只有她是未婚。
她感觉到有些不公平,认为单身又不是自己愿意的,只是暂时没有找到对象,却在分房时影响这么大。那是不是等自己结了婚就给调两室一厅的呢?如果不调,那真的很不公平了。如果调,现在自己的装修不就浪费了吗?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她找到主管领导去述情,结果很出乎她的意料,领导答应给她调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
看到这个故事,想想如果你是这个学员,你找到领导时,会怎么说?
为了能帮助你很好地练习述情,你最好自己先想一个答案再往下看:
你的答案:
我猜如果对述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很多人可能会这样说:
“领导,都是一样的工作年限,别人分的都是两室一厅,我的却是一室一厅,我感觉这太不公平了!”
要知道,这句话领导是很好答复的:
“什么公平不公平?领导班子研究后就是这样决定的!”
往下你可能就要问,以后结了婚还给调不调了?可是以后调不调都不是她理想的答案。
那么,这位同学她是如何说的呢?
她使用的是标准的述情句型:
“领导,都是一样的工作年限,别人分的都是两室一厅的房子,我分的却是一室一厅,我感觉很委屈!”
对比一下前后的句型,看看有什么不同?
对了,区别就是“不公平”和“很委屈”。说“不公平”是在指责领导;说“很委屈”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没有指责领导,这就是指责和述情最重要的区别。
单位领导,虽说是同事关系,但一起工作多年也是有感情的,当你跟领导说“不公平”时,就没有讲感情,是在讲理,那领导也会跟她讲理:“未婚的就是一室一厅,已婚才分两室一厅”。
但给领导说“很委屈”,是在讲情,很多时候,会做领导的人还是很讲情的,所以就有了调房子的事情。
述情就是这样,在爱人、亲人、朋友、同事关系中都是可以用的,并且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述情是和第一章里讲的有爱的能力的人不讲“理”讲“情”是一致的,是的,“述情”是讲“情”的具体操作和体现。
· 述情的两个基本功
如同情绪管理一样,述情也有基本功,并且是两项重要的基本功,和马步对于练武术作用是一样的。如果没有练好这两项基本功,要么该述情的时候原来的语言风格又出来作怪,要么述情出来的语言并不准确,也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要想成为一个述情高手,必须从这两项基本功开始练起。
基本功一:分清是不是事实
在《爱的能力》的课堂上,会有大量的现场练习。学员们练习述情的时候,我会把大家分成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中我会告诉大家,如果你的搭档向你述情时,你发现你听了对方的述情感觉很不舒服,请你举手告诉我,因为那多数是因为搭档的述情不准确。主要原因是你的搭档说的并不是事实,或者不够客观。
在夫妻的对话当中,很多内容不是事实,是夫妻们常犯的毛病,这直接就会导致对方的反对,因为对方感觉你夸大了事实,或扭曲了事实,会激起对方反驳你的欲望。
一对夫妻在对话,老婆说:“结婚这么多年,我们总是过年的时候回你家!”
老公马上反驳:“刚结婚时不是有几年在你们家过的年吗?怎么能说是‘总是’?”
老婆说:“反正去你们家多!”
老公说:“那你也不能说‘总是’啊!”
老婆的话马上引起了老公的不满,因为老公感觉老婆在夸大事实,两人讨论的焦点已经从回谁家过年更多,变成了老婆说话的方式上,本来老婆很有主动权的一个话题,却因为自己说的不是事实,变成了老公对自己语言不准确的一个攻击。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发生,这都源自于我们有时说话不够客观,所以才引起一些对方的反驳。
有一年春节,我去朋友家里做客,夫妻俩见到我之后,想跟我探讨一下夫妻关系的经营之道。有一段时间我们聊到了关于夫妻在家谁做饭的事情。
老婆说:“他从来都不进厨房!”
老公马上反驳:“是从来吗?你这个没良心的!”
看,又是因为老婆说话中用了一个“从来”,老公就发起了反击,因为说老公从来没有进过厨房明显是不客观的,所以没有起到较好的效果,也是引起了老公对她说话严谨程度上的反驳。
述情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说话要客观,说出来的话基本都要是事实,而不是用“从来、总是”等词来以偏概全。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双方的分歧,或引起对方的不满,进而使矛盾升级。
可什么是事实呢?
这是一个很多人看似明白,其实并不一定明白的问题。
事实往往是一个动作,一个声音,一个场景等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是可以具体衡量的,比如经过的时间,钱的数量等,或者是经过验证的别人内心的想法或感受。
在课堂上,我经常举起右手做招手状,请大家说出自己看到的事实是什么。
我听到的答案经常是这些:
“叫人。”
“叫出租车。”
“打招呼。”
其实,这些都不是事实,都是大家对“我的右手举起来在动”这个动作的自我演绎,都是大家脑子里演绎出来的,不是事实。
当然,为了上课,我举起手来的用意是做例子,而当时的事实是“我的右手举起来,手指在上下摆动”,是一个动作。
事实往往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想象,那些“招手,叫出租车,打招呼”都是大家的主观想象,不是事实。当然,如果我站在马路边做招手状,来了一辆出租车,我坐上去走了,那“叫出租车”就是事实了,虽然开始时只是你的假设,但我上了出租车这个事实已经验证了你的假设是准确的。
现在你可以做一个练习,来感受一下事实和假设的区别。
假设你现在坐在屋里看书,忽然听到窗外传来“嘣”的一声响。
你只是听到响声,并没有看到具体是什么在响。如果你马上认为是放炮的声音,或者车胎爆了,或者是打枪的声音,其实都只是你的假设。
事实就是窗外传来“嘣”的一声响。
这就是述情的基本功,能够在分清事实是什么,然后在述情的时候,说出的话里用事实,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假设。
我们再来看个案例:
有一个女孩儿告诉我:“我知道我的老师喜欢我,每次他上课时总是刻意从我身边过。上课时也总是偷偷看我,看到我他就脸红,他就是喜欢我,但是我打他电话他又不接,发短信也不回。”
很明显,在这个女孩的描述中,大量的内容都是她自己的主观想象、假设而已,并不一定是事实。也许老师只是偶尔从她身边过,她却认为是刻意,也许老师是偶尔无意看看她,她却认为是偷看,也许老师是别的原因脸红,她却认为是因为她。
其实,她的这个情况已经有点接近妄想,是一种病态的倾向。要知道,在病态和健康的人中间,并没有一条特别清晰的界线,只是人为地划了一些标准,如果标准严格一些,这很可能已经是病态的了。
在这里探讨关于病态不病态的问题,目的是希望告诉大家,我们不但要因为述情需要保持客观,还因为精神健康需要客观。因为你越客观,就离病态的方向越远。
能保持客观,清楚地知道事实和假设之间的区别既然是述情的基本功,也就需要经常练习的,练习的方法倒也简单,就是当你尝试对一件事情做出描述时,就问自己,我说的是事实吗?
比如:回想一下上一次跟你的爱人拥抱距离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用“天”为单位来形容,比如七天,这是一个事实。
用“小时”为单位来形容,比如十二小时,这是一个事实。
但用含糊的词,比如“很久”就不够客观了,容易引起分歧,所以在述情时尽量用准确的词,而不是“很久、总是”一类含糊的词,这样才不容易引起对方反驳,因为你说的是客观事实,无从反驳。
一些人之所以说话时常常使用“从来、一直、总是”等绝对化的词语,则是因为想要通过这些绝对化的词语为自己的语言加力,就像有些人说话不自觉地提高嗓门一样,是为了强调。这样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内在的无力感,总担心自己的话语不受重视。其实,加力之后的语言才不容易被重视,因为别人觉得事实被夸大了。
说话时尽量使用清晰的描述,不要把自己的想象当成客观事实来说,尽量说出具体的衡量单位,这些都是述情的第一个基本功。有了这个基础,在述情的时候就可以减少对方反驳的机会,也就提升了述情的质量,使自己成为一个述情高手。
基本功二:准确描述感受
述情作为一种沟通上的能力,其最大的特点是经常要说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在述情时,你必须能觉察到自己的感受并准确地说出,才会有可能想到运用述情。
如果你没有感觉到自己内在的感受,可能就想不起来述情。如果感觉到了内在的感受,但说的时候说得不准确,并没有把内在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述情的效果往往也不好。
比如有的人描述自己内在感受时只会用“不舒服”一词,生气了说我“不舒服”,委屈了也说“不舒服”,伤心了还说“不舒服”。
如果跟陌生人这样说,别人偶尔听到一次这个人说“不舒服”,还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而跟爱人之间沟通,也全部是用“不舒服”,给爱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一天到晚的“不舒服”。跟这样的人相处,爱人可真的就“不舒服”了。
所以,述情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关系越远,用词“颗粒度”越粗;关系越近,用词“颗粒度”越细。
对于关系远的人来说,别人并不怎么在乎你的具体感受,说声“不舒服”,已经可以达到目的。而对于关系近的人,特别是爱人,朝夕相处,必须要用词颗粒度细,也就是更精确。比如要说:委屈、伤心、尴尬、羞愧、内疚等这样的词。
颗粒度粗的情绪词:心情好、舒服、不舒服、难过、不开心等。
以下情绪词汇,都是相对精确的情绪词汇,属于颗粒度细的情绪词:
高兴、自豪、开心、自信、感激、快乐、愉悦、温暖、喜悦、愉快、幸福、满足、欣慰、惬意、爱、喜欢、感动、兴奋、充实、平静、放松、温暖、踏实、祥和;
伤心、尴尬、担心、焦虑、害怕、紧张、沮丧、迷茫、惊恐、内疚、失落、无助、无奈、失望、绝望、伤感、凄凉、苦闷、疲惫、悲伤、愤怒、生气、恨、厌恶、厌烦、惊讶、困惑、孤独、寂寞、郁闷、羞愧、遗憾、嫉妒、后悔,等等。
述情的几个注意事项:
1.越述情问题越多
在实际的运用中,一些人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自己不述情还好,一旦述情感情中的问题反而多了起来。
比如曾有女学员这样说:“以前我心里有什么不好的感受我不说,我男朋友没觉得我有什么,现在我试着述情,他反而觉得我怎么那么多情绪?”
其实,这个女学员的问题并不出在述情上,而是出在情绪管理上。她的情绪管理能力差,内心敏感,以前不述情时男朋友并不知道她心里有这么多情绪,现在述情了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脆弱和敏感。看似述情出了问题,实际是需要先练习情绪管理,管理不了的情绪再述情,需要述情的时间就没有那么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情绪管理”这种能力排在“述情”的前面的原因,情绪管理能力好的人,经常不会起太多负面情绪,需要述情的时候就会相应减少。在一件有情绪的事情发生时,需要先做情绪管理,对于管理不下去的情绪再述情。
2.述情后对方没有变化
实践中还会有人问:“为什么我述情后,对方还是会那样做?”
比如:
有学员因为嫌妈妈唠叨,就跟妈妈述情,结果发现妈妈还是唠叨。
述情不是控制术,更不是咒语,不会自己述情之后,对方马上就变化了。述情只是在感情的关系里最合适的沟通方式,比指责、抱怨、冷暴力都要更有利于感情关系。述情可以促进对方对自己的理解,有时候对方会做出调整,但不会每次都是一述情对方就变。
3.失语期
很多学员在课后的练习期间,还经常会出现一个“失语期”。说是“失语期”,当然不是得了失语症一样说不出话来了。而是当大家想要说一句话时,会思考一下这句话用述情应该怎么说,所以,需要思考几秒钟才能说出来,就好像是不会说话了一样。
但这个情况一般也就持续两三周而已,过了这一期间,述情就变得非常自然,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就说出来。不过,有没有失语期的出现,倒是可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用心在练习述情,因为用心练习述情的人,基本都会出现失语期。
· 六句话练成述情高手
述情是用不伤害关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感受和想法,情感关系里只要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跟对方沟通,就不会轻易伤害到两人的关系,却可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练习述情,在打好前面说的两项基本功后,可以从下面的六种句型开始模仿。刚开始可能感觉像是鹦鹉学舌,说话有点自己都不适应,但只要坚持一下,慢慢就熟练了,熟能生巧,时间久了自己就可以组织句型来随意述情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刻意地述情时的场景。
当我意识到述情的重要性后,我决定先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一下,看看效果到底如何。
那天,我下班回到家里,看到我太太做了我最喜欢吃的凉拌面,我组织了一下语言(我还在述情“失语期”),对她说:“回到家里就可以吃到我喜欢吃的面条,我感觉太幸福了。”
她说:“哦,原来让你幸福是这么简单啊,那以后没事就让你幸福幸福!”
所以,我以后的日子里吃到我喜欢吃的饭菜的概率也越来越高,我们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所以,想要练习述情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你需要有第一次的突破,当你一次、两次地突破自己,并看到自己述情后的效果,慢慢地就会愿意更多地使用这样的沟通方式,时间久了,当你在述情时你可能都意识不到自己在述情,因为述情已经成为一种本能的沟通方式。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把述情的六种句型一 一分解开来介绍一遍,方便大家练习,但一定不要觉得只有这些句型才是述情,只要你使用的语言是不伤害关系的方式,又表达出来了自己真实的需求、感受和想法,就是述情。
让你得到更多爱的一个句型
句型一: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告诉对方。
我知道很多人在生活中的习惯和这个句型是相反的,比如我们常说“报喜不报忧”。这是很多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导致的,很多人的信条就是不要把负面情绪带回家,就算自己在外面再痛苦,也不在家人面前表现出来。
可如果自己内心很痛苦,又刻意隐藏的话,爱人怎么能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呢?
当人的内心痛苦时,是极其需要人来安慰和理解的,就像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欺负回家找妈妈述说一样,情感关系中有痛苦的一方是需要对方像妈妈般地呵护的,当爱人感觉不到你内心的痛苦时,也就不知道你是需要呵护的。
我们很容易想象出这样一个场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