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微反应
亲爱的读者,终于翻翻到新的篇章,现在到了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利用潜意识看透这个世界。假如前面的章节是大家对潜意识为我所识、为我所用的过程,那么接下来我们讲述的便是如何破解肢体、行为、言语上的读心术。
古往今来,我们人类去了解接触一个新的事物,不就是为了去充分的利用它吗?也正是因为这样,人类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强大。既然如此,请睁大双眼,因为您已经开始利用它了。
Torres是一名机场的安全检查人员,由于幼年时期的经历,她在洞察肢体语言方面颇有天赋,因此她在机场的逮捕人数是其他普通安检人员的数倍。
有一天,一名乘客在排队的时候不停的探出头观察前面的安检入口,继而环顾四周,Torres断定这位乘客并不打算循规蹈矩的排队或者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她果断要求乘客接受她的安全检查,这在普通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遭到了这位乘客的拒绝。
这更加坚定了Torres的判断,便假装用对讲机通知安保部门有人携带违禁品,乘客无奈之下,打开了皮箱,里面是满满一箱的纸币。
还有一次,Torres在工作时,她注意到一名女士紧咬着嘴唇,手一直在不停的摩擦,虽然她戴着太阳眼镜,Torres看不到她的眼神在往哪里飘,不过她看的出来这名女士在假装镇定,而不是真的没有没有问题。
她走上前问女士是否需要帮助,女士坚定的摇头,并下意识的后退一步,与她保持距离。Torres认为女士有问题,便开始仔细的对她安检,最终在她的包里找出小型迷幻药,这名女士被发现是名瘾君子,在女士的抵抗下最终被保安拉走。
故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一般人很难做到Torres那样快速判断,正是因为长期的经验和对微反应的准确解读,让她成功的抓住了违规的乘客,让她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安检人员。
讲到这里,我们又接触了一个新的名词--微反应,这一名词被人们熟知,离不开美剧《别对我撒谎》的热播,剧中的主角通过对人们微表情的解读去了解对方的真实心理,其中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等。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微反应的定义:微反应是每个人在遇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产生的瞬间反应,它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再能“伪装”的人,遇到有效刺激的第一瞬间也会出现微反应,“装”只能出现在微反应之后。因此微反应是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能够准备的了解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有句网络戏言叫:“因为人心叵测,所以以貌取人。”人心确实是最难猜的,明明脸上在对你殷勤体贴,不过可能心理正在咒骂你,明明对你笑的像桃花开,不过心里可能正在想招套你。正是这种虚情假意欺骗了我们,让我们在背地里被捅刀,关键时刻被队友出卖,总是当倒霉蛋、替罪羊等角色。
朋友和杀手最大的不同是:当你的朋友在背后捅你两刀,刀刀插中你的腰时,你转过头诧异的说“咦,是你!”而当杀手在背后捅你两刀,你口吐鲜血转过头看着他,“咦,你是?”
这种状况在现实社会经常发生,我们经常会听到、看到这样的传闻、新闻,某某经理被下属卖了,经理被炒而下属上位。某某老板被董事会的几个股东联手扳倒,他创建了一个帝国,却成了别人的嫁衣。某某要跳楼,因为女友跟别人跑了,而且是卷钱卷物让他一夜之间一贫如洗,所以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
说起来这种事情甚至我们可以单独立一个章节,因为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多了,骗与被骗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水和空气一样,谁也离不开谁。
似乎社会只给予我们这两种选择,要么我们大言不惭的去欺骗别人,这样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不遭受别人的欺骗和欺辱,始终站在制高点占有主动权。要么我们委曲求全去相信谎言,也许随时我们都会遭受谎言,被别人的行为、肢体一切可以用的伎俩所蒙骗,哪怕对方在你面前流着泪的脸,实在话,也许他在对你演一场苦情戏也说不定噢!相信别人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再相信自己。
这让我们不禁犯难,如何可以正确的判断对方对我们是真实还是虚假,其实如果从肢体行为上的微反应更容易看出对方的答案,这样更为准确,通过心理研究,我们发现肢体行为上的神奇。人有千万种性格,有的人傲慢、有的人自卑、有的人信心十足,有的人喜欢逃避。同样人的五官也是五花八门,我们不是曾国藩,不懂得相术之类的高超技艺,那东西太过复杂且深奥。
不过无论是何种人群,他们的肢体微反应却是基本相同的,比如喜欢张开双臂的人自信心强,对人生充满梦想。这是因为人是群居类型的高级动物,会效仿和通用,所以有时候解读肢体动作,就可以大致了解对方是如何一个人。
举个常见的例子,人在不耐烦的时候会不自觉的用手指敲桌面,有的人频率较低,表示虽然不耐烦但碍于面子不好发作还要故作镇定的坚持,这样的人一般给人一种优雅的第一印象;有的人则会敲的比较急促,给人一种紧迫感,就好像是无言的催促,性格也大多直率。
性格内向比较害羞的人通常在接触陌生人时会以冷脸示人,而性格开朗的人通常在与陌生人相遇时会第一时间握手示意自己的友善。而通过距离感,可以看出两个人之间的程度,如果两个不熟的人会彼此坐在两端以保持距离,即使是两个人坐在一起,也会各忙各的,之间会有维持一个很大的距离。
我们时常在KTV里唱歌,通过观察就能看出几个人的关系与程度。假如你的朋友带来他的朋友,那么你3个人的座位顺序很可能是,你的朋友坐在中间,而你与他的朋友分别坐在他的左右侧。而即使朋友离开或者去点歌,中间的位置也会留给他,你们两人不会坐在一起。即使你们两人坐在一起,保持的距离也会有一个足以让他人坐下的距离,假如这期间你的朋友坐在你们两人的其中一边的话,那么你们也会平行移动,还是会保持一个人能坐下的距离。
这种微妙的行为代表着你与他朋友之间的关系,但如果熟了之后,你们便不会再有这种尴尬,很可能坐的很近,不会再刻意保持这种距离,这是两人关系从生熟到熟悉的过程。
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的人的微反应给予不同的回应,能让我们更方便更快速的跟对方建立良好的沟通状态,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察言观色”,这也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多留心各种各样的微反应。
现如今这一貌似神秘的领域,已经被人类的智慧一点点的攻破了,我们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和电视节目中慢慢的接触和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罗伊是一名漂亮的小姑娘,她在学校里很受欢迎,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古灵精怪的姑娘,尤其是喜欢她站在讲台上讲解一些课题,她的解释里会增加很多的肢体语言,常常一双手在空中比比划划,而且还经常眨眼有可爱的表情,总之就是很好玩的一个丫头骗子。
罗伊这种俏皮的行为很快遭受女同学的争相效仿,其中有名女生也喜欢去讲台时效仿罗伊。虽然罗伊谈不上是西施,不过那名女生的行为确实有一些东施效颦。大家并没有因为此喜欢上女生的动作,反而觉得她的行为扭捏而做作,没有得到赞许反而获得了讨厌鬼的评价。
肢体动作其实是有一定的特殊性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名人的标志性动作来分析这个明星的性格,著名的曼联国王坎通纳十分喜欢竖起衣领,这一动作十分霸气并且爷们风范十足,而他的标志性动作则是手握角旗杆犹如一名至高无上的国王。
玛丽莲·梦露含笑着扑裙子的那张照片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那张照片不仅仅是上个世纪男人的梦中情人,即使是现代依然还有很多人爱她爱到痴狂。
单纯的说这个动作并不特殊,不过因为个人的特殊气质而让这个动作变成了特殊的动作,这种原创性动作一旦成功创建的话,那么这个动作就属于他。
动作其实也是有气质的,当一个人的气质与肢体动作不符时,这就像一个施瓦辛格的上半身加上小矮人的短腿一样让人看着别扭,让人感觉奇怪且不适。
在国内一些大型相亲节目中也常常会请一两名心理学专家在现场分析嘉宾的一举一动,从嘉宾登台开始通过他的言谈举止,在一些微小的下意识的动作分析嘉宾的性格特点,从而推荐较为合适的两个人走到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讲,专家的压阵极大提高相亲的成功率。
并且在相亲节目中常常会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况,而且作为心理学专家也往往会猜中嘉宾选择的号码,这实在是让人觉得困惑。很多观众质疑节目的真实性,不过以心理学来说,这其实是真实存在的。
专家当然不是神仙,不可能让自己的意念进入嘉宾的大脑,而且距离如此之远也是不可能的,那么他是如何猜中嘉宾的选择的呢?很简单,就是微反应。
往往嘉宾在选择心动女生时,首先他会巡视一圈对各位女生有一个初步的感官了解,有的人会定格在某一个方向,这说明在这个区域里有他喜欢的女生。不过更为准确的是,当他接过按号码的机器时,他会不经意的抬起头用眼睛瞟一下自己心中的心动女生,而往往这时候他瞟的是谁,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这就是微反应。
那么也许你会问,如果在区域中猜中他喜欢的女生是谁呢?其实可以在接下来的观察,专家与观众不同,他的耳朵基本就可以保持独立倾听,而这段时间他会观察男嘉宾的行为举止以及他的眼神。人都是这样,当你内心有了喜欢的对象是藏不住的,尤其眼睛是最为直接的透露情感的一扇窗,也就是说嘉宾会在若有若无的留心观察自己的心动女生,而这种不时的眼神暗示则会让专家有了更准的判断。
尤其是当女生问男嘉宾问题时,专家可以通过他的回答来判断他的潜意识究竟是什么,这也是下一章听话要听音主要所讲。一般人与自己喜欢的女生说话时会显得含糊其辞、这是他害羞的表现,而对别的女生的回答则显得十分礼貌,而对自己自己不在乎的女生则相对放纵,会开一些玩笑。
这不仅仅是男性的心理特征,女性的心理也是如此。下面介绍十种常见的微反应,可以作为简单的练习,多加理解一定会得到更多的感悟。
1.微笑,代表自信;而微偏头微笑,则表示自在、友善。
指尖搭成塔尖,深具自信。研究指出,若紧张时双手十指是难以一下对准的。
3.常扶眼镜,或把玩领带项链等小动作,若作为开发研究类思考性工作则无所谓,但若作为销售等职位,则有可能显示自信不足,心神不宁。
4.手指摩擦手心,为焦虑;而咬指甲,则是缺乏安全感。
5.手插口袋,眼睛左顾右盼,不敢直视对方,表示紧张害怕,对自己没有信心。
6.抿嘴唇,挠头,窘迫紧张,不知所措。
7.眼睛向上看,为迟疑。
8.扶眉骨,是典型的羞愧;在面试时出现,则要留意所叙述的内容有何不妥。
9.嘴微张,眼睁大,表示对方错愕;而向一边撇嘴唇则表示不屑。
10.谈话中常打断对话,作出切断性手势,表示此人主见较强。
我们要懂得微反应,这样会让你在日后的交际中更有优势,通过他的行为动作明天他人的心中所想,这样才能十分遭受“待见”,而不是呆头呆脑的傻瓜。
要知道,社会喜欢聪明人。
听话要听音
Jim是一个路边制作小点心的小商贩,他做的点心很美味。由于在路边制作,有的顾客会顾及他的卫生状况,但是一直苦于没有证据。
一天jack慕名前来品尝,轮到他的时候,恰巧Jim从洗手间刚刚出来,jack发现Jim的手上并没有水珠,于是随意的问了一句,你刚才洗手了么?Jim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沉默了一下,用升调说了一句“yes”,这个回答引起了jack的怀疑。
就在此时,Jim有意的把手在衣服上擦拭了几下。这几个细微的动作,让jack放弃了品尝点心的念头,同时告诉一同前来的顾客,不要在这个不卫生的摊子买东西吃。Jim顿时方寸大乱,向顾客承诺以后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并且马上洗手给顾客制作点心以作补偿。
在现今社会,人们与其他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说话变成了一门语言的艺术,与此同时呢,倾听的艺术也应运而生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有什么说什么的直肠子,拐弯抹角也许会显得他更有谈话技巧,从他的话里准确的找出破绽,让他的内心赤裸裸的展现在你的面前吧!
故事里的jack就是一个很善于听音的人,通过一个人说话的语音语调识破谎言来帮助大家。如此看来,听音判断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通过听到的内容对问最关键的问题,而且是在当事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得出毫无粉饰的表情,我叫它原生态表情。
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说话缓慢轻柔表明内心极度的悲伤和焦虑。
如果事先已经准备好了谎言,会强烈希望快点把谎话说完。也就是反应时差(提问和回答之间的停顿时间)很短很短,甚至不足一秒。
在上世纪很多出国的留学生曾闹出很多笑话,其中一个让人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老外对留学生说:“打扰一下,请问您带表了吗?”留学生脑袋都没有转一下就说:“带了阿。”老外听到这个回答面露尴尬,说了一声谢谢便去转头问别人。
其实如今看来这很简单,甚至有点可笑,因为大家都懂老外的意思是什么,他想问的是时间,只不过委婉的说了上半句,而我们的留学生显然没有猜透他的真实意思,所以因此闹出了笑话。
同样的弦外之音有很多,比如说:你某一天与朋友出来吃饭,朋友说最近的状况不好,家里老人生病了,最近工作不如意,爱情上又受阻之类的等等,那么其实他的真实意思可能是希望你付账,或者说希望今天的花销你可以承担的更多一些,因为自己最近经济危机。
这种情况有很多,当别人对你大吐苦水时,你就应该要理解他想表达的是什么。不过如果你很直接的问:“你什么意思阿?你究竟像表达什么呀?”这样你会让彼此都陷入尴尬,他很可能会说:“我没想说什么呀。”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多了,那么很可能你们两个的朋友关系就因此走到了尽头。我们常常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朋友,究竟是用什么来衡量的?其实标准有很多,不过有一条是默契,也就是说你需要懂他究竟想表达什么,你得懂你的朋友。这样才会让友谊得以持续,而不是别人说了半天,你却什么都没听懂,这样你们两人的友情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