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的人生是一种别具洞天的活法,是一种心理养生的意境。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这样更能品味出生命的美好,享受到生活的快感,也更能达到心理养生的目的。
淡泊一样精彩、一样获得成功,这样的成功更为推崇和敬意。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的袁隆平,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有权威评估机构评估:“袁隆平”名字品牌价值达千亿元,也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国外科学界把袁隆平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排在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视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
即便取得如此成功,袁隆平却和平常没什么区别,面对这些荣誉,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衣着朴实、为人谦和。依旧在科研战线上继续专研水稻新品种,致力于新品种的研制和开发,致力于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在他眼里一切功名利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科学家的使命感。正如他说的:“我认为,把名利看得淡泊一点,不要去争名夺利,心里就会好一些。人生不是为了追名求利,应该要崇高一点,要让思想境界高一点,这样你就取得更多的成就。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稍微有点不如意,受了挫折,心里反而难受。”
这种淡然超脱的境界就是一种心理养生的结果。心理养生可以帮助和指引我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人生与事业中坚实地走下去,一路前行,开创更广阔的领域。
淡泊名利是种心态,可以给人以平静;淡泊名利是种境界,可以给人以尊重;淡泊名利是种气质,可以给人以亲和;淡泊名利是种良药,可以给人以快乐。唯有把名利看轻、淡泊无求的人,才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创造一番新天地。
一代教育名家蔡元培就是这样成功的淡泊之人。作为翰林院的编修,蔡元培是淡泊从容的,虽然母命难违参加了科举,但是却对功名没有什么留恋,所以没等到发榜就提前回家了。留学德国后,又受康德哲学思想影响,他抱有一种“超然”的态度,在之后的生活中,既不迷恋、也不厌弃。对依附于人身的名利更是淡然处之,从来不去刻意地逐名逐利,功名在他的眼中就如同粪土一般。
蔡元培品性高尚,讲究实事求是、诚信待人,从不会做那种“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龌龊之事。纵观蔡元培72年的人生历程,虽然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社会时期,一路风风雨雨、坎坷不断、沉浮如萍,但是却始终信守淡泊名利的理念。蔡元培致力于废除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主义教育制度,为我国的新式教育制度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这样超然物外的心理状态,让蔡元培能够一直冷静地为中国的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贡献。这位淡泊名利的老先生,获得了世人的称道。可见淡泊名利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而在名利面前也只有抛开名利的人、不为名利所累的人,往往才会收获颇丰。这种收获不仅仅是获得了世间的名利,还有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宁。这种安宁源于淡泊名利,更源于心理养生。
课堂思想
名利是充斥在心中的迷雾,让心灵迷失方向;名利是徘徊在头脑的痼疾,让思想失去基础;名利是阻挡在人性中的恶魔,让道德失去屏障。人生短暂、名利纷扰,只有将名利看淡,让志向高远,生活才能海阔天空,前程才会锦绣一片。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淡泊之心,这样才能专注于有益的事业,最终使人生幸福快乐而有意义。
学会不生气
北大人语录
希腊哲学家哀皮克蒂特斯说:“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气。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三十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上帝献祭表示感谢。”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梁实秋
生活之中经常遇到让我们愤慨的事情,生气是必然的,难道可以学习着不生气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时可能又会有读者质疑说:“原本就应该生气的事情,不生气了,不是姑息和麻木吗?”这里我们要说的不生气绝不是姑息和麻木,而是说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去更好地面对和解决让你愤慨的事情。
当你生气发火的时候只会让你自己心情变得更糟糕。而这还只是表面的现象,有科学实验表明:当人生气的时候,身体里分泌出来的有毒元素可以在五分钟之内达到相当高的浓度,这种浓度足以毒死一只小白鼠。而对于人来说,这种毒素也是对生气相当具有危害性的,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肝、胆等内脏的损耗,持续下去就会引起多种生理疾病。另一方面,生气还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紊乱,导致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现象。这与民间常说的“气大伤身后悔难”是一个道理。
讲完了生气这一由心理状况引起的生理反应的危害之后,我们再来理性地分析一下生气对于解决事件本身的影响。当一件损害我们自身利益或者让我们觉得极度愤慨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开始波动,心理上难以接受,所以才会生气。生气本身除了对我们自身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之外,对事情本身的解决有正面意义吗?对方或者说这件事情会因为我们生气就合理了吗?显然是不会的。事情不会因为你的生气而有丝毫向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更不会因为你的生气就改变了事情本身,使得事态得以解决。也就是说你不仅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自己事业和家庭,进而影响你美好的人生,甚至能够毁了你的人生。
有一个年轻人平日里在单位与另一个年轻人关系相处得一直不是很融洽,两个人都是公司的业务精英,前途无量。虽然两个人都不喜欢对方,但是也都会保持着表面上相对和谐的人际关系。因为一件工作中的小事,这个年轻人非常气愤,一气之下他掀翻了另一个年轻人的桌子,另一个年轻人也生气了,于是两个人大打出手,双双因违反公司章程而被开除了。试想如果不生气的情况下,他们都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去冲动行事,而正是由于生气,让他们都忘记了克制情绪,进而做出了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不但影响了工作,也断送了前程,可谓得不偿失。在职场之中,学会不生气是一个人的心理素养也是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场之中游刃有余的前提与基础。
与此同时,气愤的心理状态下,人的大脑会处于生理上的缺氧状态,这就会导致思维不够清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降。这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所谓的神志不清、思维混乱。在这种状况之下就会因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说出错误的话、产生错误的决定、做出错误的行为。在生气的状态下,会形成连锁的错误反应,造成你对事物的错误判断。而另一种情形就是由于生气激动而引起的冲动,有很多的典型案例都是由于生气之后的一时冲动产生的过激行为。比方,有一起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事件,农民工本身是弱势群体,工资被拖欠是雇佣方的全责,这位农民工兄弟一时生气对老板进行了人身伤害,结果触犯了法律,还要承担法律责任。这就是冲动之后不计后果的结果。如果他当时能够冷静下来,就不会有后来的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事情发生了。拖欠工资本身的确是非常让人愤慨的,但是对别人的人身伤害,并不能解决拖欠工资的问题,相反还要因此承担法律责任。这只会让原本就贫穷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所以生气引起的不理智行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给自己增添新的麻烦。
生气本身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控制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学会不生气。不生气首先保证了你的身心健康不再遭受额外的损害,再者也可以让你能够心平气和地在一个相对正常的情绪状态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让自己尽量地减少损失。
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和自身修为,从而让自己达到不生气的境界,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调整心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境,面对事情的时候,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二是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让自己的内心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地强大起来,能够逐渐地抵住生活里的风霜雨雪;三是遇事看得开,不钻牛角尖,即便是这件事情我们无力解决,也要尽量宽慰自己不生气,让自己的身心不再受到二次伤害,本身这就是赚到了;四是提升修为,随着自己修为的增长,人也会眼界开阔、志向高远,从而历练得豁达、淡然、超脱,能够笑看风云际会,坦然面对人生得失。
不生气不可能说一天或一时就能做到,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修为是要不断提升的,心理训练的成果也是要在时间中慢慢地体现出来。梁实秋先生讲过一段希腊哲学家哀皮克蒂特斯说的话,这段话是这样的:“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气。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三十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上帝献祭表示感谢。”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一开始锻炼自己的时候可能你只能做到间隔一天不生气,但是这比起曾经每天都要为一些事情不开心的人,已经是进步了,再后来随着时间,你能够间隔两天不生气,再后来是间隔三天、间隔四天……这就表明你正在逐渐地提升你的修为、提高你的心理抵御能力,逐渐学会了不生气。如果一开始一点小事就能让你气急败坏,而后来,以前让你生气的事情,现在再遇到你也不会再生气,并且会积极地面对解决,这就是进步。逐渐地你可以面对更让你愤慨的事情而不发怒了,能够头脑清醒地处理事件本身。这时候,你已经渐渐地学会了调试和控制你的心理状态,学会了不生气。
这个学会了不生气的你,已经可以从容面对生活、面对工作。能够去解决工作和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外交部发言人李肇星在面对外国记者的刁钻提问的时候,从来都是幽默诙谐侃侃而谈,这是一种气度、一种修为,也是一种不生气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能力,处理好问题。也正是这样的能力,不卑不亢的言语让李肇星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了国际地位。学会不生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让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上扬起风帆,立于不败之地。
课堂思想
学会不生气,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心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和事件,都要有个好心态。因为,好的情绪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相反,如果总是一副坏脾气,不仅周围的朋友会远离你,连好运气也会离你而去。总之,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努力克服因为外界环境带来的不利情绪,就可能让生活和事业迎来双丰收,在快快乐乐中迎来崭新的前途。
我们包容别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当我们自己的心窗纤尘不染时,理智的阳光就会驱散心头的晦暗,只要我们愿意朝向阳光,阴影自然就落在身后。幸福美满的人生要靠自己来经营,心灵就像一个储蓄罐,收藏美好,便拥有快乐;积攒不满,则带来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