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爷不白,皮肤小麦色,是典型的中国农民的肤色。中国农民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辛勤劳作土里刨食,身上早已烙上了岁月的沧桑。白爷姓白。
白爷不是我的亲爷爷,是中国农村对别人的敬称。中国农村往往是几个大家族聚居在一起形成或大或小的村庄,一个大家族祖孙几代人在一个村子里,大家彼此很熟知根知底的。为了表示对人尊敬,就把村里的人排了辈分,见面很少直呼其名,而是叫敬称。白爷是我爷爷一辈的老人。
白爷今年81岁高龄了。这些年越来越怕别人问他的岁数,问他他也不少如实回答,虽然白爷一辈子性情耿直很少说假话。中国的老人都很迷信一句俗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据说是中国的先祖孔子七十三去世的,孟子是八十四去世的。这是两位圣人的大限,作为芸芸众生的升斗小民,岂敢活过两位先哲圣人。所以中国的老人们,把人生的这两年都叫做自己的大坎,很是小心,很是忌讳的。
白爷不老,远远看去,根本不像八十岁的老人,尤其不像八十岁的农村老人。农村生活条件很差,缺吃少穿的,劳动强度很大,大部分人都是未老先衰,容易出老相。白爷则不同。他精神矍铄,走路像一阵风,呼呼地,总有用不完的劲儿。一般的壮小伙子跟着白爷走,也会气喘吁吁的。他似乎总有干不完的活办不完的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健步如飞。走近细瞧,白爷真的老了。脸上的皱纹密密麻麻,好像黄土高原的沟壑一样,怎么数也数不完。嘴里的牙齿稀稀落落,没有几颗依然坚挺着。头上虽然剃了光头,依然隐藏不住那悄悄探出头的根根白发,阳光底下发出些许亮光,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沧桑岁月。
白爷每天起床很早。天蒙蒙亮,他就醒啦。快速穿衣,快速洗脸,快速做饭,快速吃饭。罢了,锁上门,扛上锄头或者铁锹等农具,快步走出村庄,沿着乡间小路,径直走到自家的责任田里。好像有人催着他似的,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对于这一切,白爷已经形成了习惯,太熟悉了。闭上眼也能从家走到这里,路边一共有几棵杨树,向南走几步向东走几步,他了然于胸。以至于不用思考,不用看路,就能习惯性的走到这里。变化最大的是原来的土路成了水泥路。
刚过了中秋,白爷又像往常一样,背着铁锹,走在田间小路上。丰收后田地里一片狼藉。玉米杆东倒西歪,西瓜地歪瓜烂皮,棉花叶子落了一地,只剩下一些枯枝秋风中屹然挺立着。红薯地里依然墨绿一片,告诉人们夏季还没有完全退去。
白爷走进地里,映入眼帘的便是几座高大的坟丘。在这万物凋枯的季节里,在这一望无际的原野上,这几座坟丘突然间显得异常高大。白爷径直走过去,像往常一样缓慢地绕着坟丘转了一圈,仔细的观察着。看有没有杂草长出,有的话赶紧拔掉。看有没有小动物扒出小坑,有的话赶紧铲上几铣土填上。今天没有发现异常,白爷就前行到自己的萝卜地里,用锄头除去里面的杂草。这三分地的萝卜长势喜人。白爷不但经常给它们除草;还经常给它们上肥料,过几天撒点化肥,过几天上点农家肥;你说这萝卜能长不好吗?看着萝卜秧下面的土被憋得越来越高,萝卜越长越粗壮,白爷心里乐开了花,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一晃两三个钟头过去啦,白爷又把这宝贝疙瘩侍弄了一遍。他把锄头平放在地上,坐在锄把上,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烟,点上,深深地吸上一口,慢慢地吐出,那烟雾在他的面前萦绕着,轻轻的向上飘緲着。白爷平静地看着远方那几个坟丘,表情凝重,若有所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
这几座坟是他的爹妈和两个哥哥,爹妈合葬在北边,两个哥哥在南边,那二哥西边的空地该是自己的了。现在国家实行火葬,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安然的睡在那里。
这是一块多么辽阔的沃土呀!东边和南边有小河和池塘,地头还有十几米的深井,护佑着它,使它得以旱涝保收。
不知是什么原因,他近来总是回想起以前所发生的许多事。有时,看着看着突然笑了;有时,看着看着突然流泪了。村里很多人都看见过这种情景,都百思不得其解。我也非常好奇,便去问白爷。他默不作声,只有眼睛润润的。
我愈加好奇,便去问村里同样年长的蔡奶奶。蔡奶沉思了一会儿,静静的说,许是老了怀念他老白家的过去。我明白啦!白爷心里装着许多白家的秘密和我们这个村庄的记忆呢!
我又去问白爷,他还是默不作声,许久,他轻轻地点了点头。慢慢地向我说,又好像喃喃自语:“从那里说起呢?还是从我能记事儿吧!”于是,白爷在我眼前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原滋原味的中国乡村画卷,在我耳畔响起了一首动听的原生态的中国乡村乐曲,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回味悠长。因此,我下定决心,把它展现给大家,告慰那段早已尘封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