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考证,会更新:
第二回:
1.周世宗纸钱,详见陶榖《清异录》:
顯德六年,世宗慶陵{歹贊}土,發引之日,百司設祭於道。翰林院楮泉大若盞口,余令雕印字文文之,黄曰“泉臺上寶”,白曰“冥游亞寶”。
第三回:
1.宋代无香线,只有香丸,详见孟晖《花间十六声》。宗教性的焚香行为却是存在的,有杜甫诗句“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
第八回:
1.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是杜甫《丽人行》诗句。三月三日为上巳节。
2.长安人口。
按《长安志》卷8、10,长安【和谐】县4w余户,万【和谐】年县稍减。则合计城中有8w户。但这只是著籍户数,实际上有大量无籍流动人口。
按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第215页估算,高宗、武后时期长安城其实当在百万人口以上。按都城七户一家,为小说中近似值二十万户来源。
宋代并无长安城人口记载,但聊可估算:
唐京兆府户数:唐代开元著籍362900户,领县20(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24(宋太平寰宇记卷25);长安两县为其十分之一,然而著籍8w户假如除了长安之外所有县户口一致,则长安每县为其他县人口的2.82倍。
宋代太平兴国主客户总计60800户(不含乾州),县数含乾州为13,此时不足。假如长安每县仍为其他县2.82倍,可大致估算得25000著籍户。实际户数在其之上。
3.洛阳王国舅指王继勋,因吃人闻名。其事迹详见宋史卷463。此时他已被斩首,家人迁就洛阳南的颍阳。韩家为虚构。
第九回:
1.陈迩脱口而出的是由白居易《折剑头》所改。
2.宋代长安城布置,未得考实,城门名字照搬了唐代。
第十回:
1.茶邸与澡堂有一原型,详见夷坚志补卷8:
徽宗宣和年间有外地官员上京,在开封一处茶邸里的澡堂遭到黑店谋害,命大逃过一死。
2.在宋代,夜禁并未完全放开。在开封,太祖曾下令放宽晚间活动时间,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壬子,令京城夜漏未及三鼓,不得禁止行人。
但仍未做到全夜开禁,也没有推广开。犯夜作为一个罪名,可见于《宋刑统》。
第十一回:
1.弓手又称县邑弓箭手,是宋代差役,并非真正的持弓箭作战的人。其身份类似于当代辅警,为县尉统属,负责治安。
弓箭手分县邑、保毅、屯田三种,差别很大,不能混同。
详见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魏天安《北宋弓箭手屯田制度考实》
2.洛阳城分洛阳河【和谐】南两县,按河【和谐】南【和谐】县廨在西南角、河【和谐】南坊数是洛阳两倍以上、西北为故宫区,故而在小说中推测其按洛水南北分县。
第十二回:
1.唐末、五代洛阳的荒废与重建,基本参考史实,详见林立平《六至十世纪中国都城东渐的经济考察》
但繁荣区域聚集、西北故宫城荒废的说法则无依据,只是一种猜想。
沙陀李指后唐。
2.宋初洛【和谐】阳市坊布置,大底参照唐代修复,因此借用了唐代分划。唐代洛阳一百二十坊,而宋初一百三十六坊,后又改作一百二十。故而在小说中假定这十六坊为西北故宫区。
按河【和谐】南志记载:隋曰里一百三巿三,唐改曰坊。今八十八坊隶河【和谐】南【和谐】县三十二坊隶洛阳县。按韦述记:每坊东西南北各广三百步,开十字街,四出趋门,【自唐末五代鞠为荆棘后依约旧地列坊云】。
市坊分布详见《唐两京城坊考》
3.市坊制度的破坏是从唐中后期长安开始的漫长过程,直到徽宗时汴梁才彻底废止了里坊,因此这一制度在宋初仍在广泛沿用。详见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以唐长安与宋东京为例》
第十四回:
1.长寿寺位置,参见田玉娥《浅议隋唐时期东都洛阳城之佛寺》
2.扬州城墙曾被毁:
宋史韩令坤传: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