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王朝632年,清帝十八年三月初八。
春寒料峭,夜凉如水。
一弯上玄月划过精致的角楼,给高墙内洒下一片朦胧昏暗的清辉,皇宫里显得神秘而安静。
透过静谧的夜色,远远望去,巍峨的宫殿错落有致,恰似一座金色的岛屿被那蜿蜒的护城河环绕。
正中央三大殿如众星拱月伫立在群楼之间,琼楼玉宇,飞檐翘角。
三大殿东边偏南的位置一处宫殿外高悬的红色风灯将这寒凉的夜色点亮。
借着氤氲的灯光,依稀可见宫门顶那块黑色匾额上书“承乾宫”三个烫金大字。
直至亥时末,一绿衣宫女手中拎着一盏轻黄八角宫灯,身后随着一背着药箱的中年男子,看衣着像是一名太医。
二人匆匆入了承乾宫门。
绕过曲折的回廊,走过开阔的庭院,来到一处殿宇。
只见正红朱漆的大门顶端悬着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镌刻着三个大字“香暖阁”,汉白玉铺成的一色台阶寒凉如水,窗棂内红烛摇曳。
房门洞开,绿衣宫女将手中的八角灯笼悬挂在殿下的一棵桂树上,二人径直上了台阶,进了房门。
穿过大厅,来到后室。
地上齐刷刷的跪了三个绿衣宫女和四个蓝裳小太监,见二人进来,个个皆伏身埋首,神情慌张,有二人竟吓得哭出声来。
前方的榻上,隔着杏色轻纱帷幔,隐隐见一人躺在上面,而榻前地上那一摊发黑的黏稠,带着一股刺鼻的腥味儿,让人不觉有些嫌恶。
绿衣宫女见地上黑血,又见几人神情如此,也莫名呜咽起来。
与绿衣宫女一道进来的太医神情微微凝重,径直走到榻前,拉开帷幔,抖了抖宽大的袍袖,露出修长的大手,在那榻前跪了下来,伸手去探榻上之人的气息。只是轻轻一拂,顿时猛的一震,吓得脸色煞白,赶紧缩回手来。
只见榻上之人约莫十七上下,俊美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冰冷的躺在床上已然没了气息。
那太医面色一沉,犹如死寂,一双修长有力的手微微发颤,手心不禁浸出汗来。
收起惶恐,他再次将手伸了出去,搭在他脖劲处为其号脉,忽而发现他竟隐隐有些脉搏,便从随身药箱中拿出一排排布扎的密密麻麻长短不一的银针,一针一针朝那人脑袋上依依扎了上去,手法娴熟,动作麻利。
那银针扎下去之后,榻上之人竟有了些许反应。
太医欣喜若狂,见时间差不多,便将银针一一拔出。
“轰隆”一声,屋外顿时响起一阵振耳欲聋的惊天雷。
突入其来的晴天霹雳把屋内众人吓了一跳,正哭泣着的几位竟吓得忘了哭泣。
太医也吓得不轻,脸色霎时一阵铁青。
正在此时,奇迹突然出现了,榻上之人那白皙的手指竟微微动弹了一下。
太医再次为其诊脉,却发现其脉搏恢复如常,欣喜之下不忘在榻侧窗前双手合十求佛保佑,显然这是一个虔诚的佛徒。
玲珑睁眼瞪向穹窿,悬天画梁上垂下数不尽的冰绡白缦,一动一静间,摇曳生姿。
四周是杏色轻纱双绣梅花帐幔。
她撑起身子,墨色的眼珠子转动一下,发现身下的床,那是一张枣红色架子上雕有许多镂空图案的拔步床。
床边便是那镂空雕有梅花图案的窗棂,雕工精致,木质稀有。
床后一侧置有一扇紫檀木雕花框嵌绣红梅锦缎屏风。
透过床上那薄如蝉翼的轻纱,只见那房间当中放着一张黄花梨大书案。
案上两豆火红的烛光跳闪着氤氲光晕,映得那黄花梨书案熠熠生辉。
一旁整齐排满各种古籍,置有一方古砚,一色白玉笔筒,筒内插着大小不一的毛笔。
另一边则设有琳琅满目的各种玉色摆件儿,很多见所未见,实在叫不出名儿。
眸光转动间落到床榻另一边。
那是一尊雕花红木多宝阁,上面搁置各种古董瓷器,令人目不暇接。
稍远处,则是放着一张香几,香几上镂空八卦香炉正袅袅飘着轻烟。
香几旁侧置一围栏镂空雕龙纹四腿雕花矮榻,榻上铺着金色绣云纹椅搭,并置有一方凭几。
矮榻后面一扇花梨木雕花嵌翔鹤玉屏风。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寒梅傲雪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署名华轩。
其词云:烟霞闲骨格,寒梅傲冬雪。
给人的感觉是总体宽大细处密集,充满着一股潇洒风雅的书卷气。
********************薰染作品红袖首发,喜欢的亲多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