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革顶隋朝后,无论是在文化、经济、政治、军事上又带来了另一片光明的景象。随着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唐朝已经被奉为天下的中心,这样就使许多国家慕名而来,甚至有的甘愿成为唐朝的附属国,每年进行朝贡,以求得在这强大的帝国光环下得到庇佑。
有的则是通过商业往来的形式来拉近与唐朝的关系;也有的秉着取经唐朝先进的政治律法来延续本国的寿命;也有的是想通过这个庞大的中央帝国来传播自己的宗教法义;还有的弃离故国,为的是入唐为官载入史册…
一时间在长安的帝都下我们可以看到:东瀛人、大食人、东罗马人、天竺人、吐蕃人、骠国人、突厥人、狮子国人等等不计其数大大小小的外邦人。
在丝绸之路遭到破坏后,仍有许多外邦派人不断的来到唐朝进行学习、交流。而唐朝也时常举行一些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娱乐竞技活动进行与外邦沟通、了解、交流以达免除战乱、四方平安、天下大同的理念。
尽管如此还是免不了战乱的困扰,在这样的情况下,所以在外邦皇室的眼里,派遣何人、派遣多少人前去大唐进行学习交流是便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政治事情,也为此他们便每当派遣人来唐朝的进行交流学习的时候,都会认真起来,经过再三思考后才能确定下来。而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他们的用心,从被派遣来的人数、所带来的贡品等等方面都能感觉的到。
而我们把外邦派遣来的这种有组织、有规模、有目的的人士集体称作为——使节团。而奉着特殊使命前来的使节团,我们可以叫它特殊使团。
应着这种情况,这次唐长安城又即将迎来一个使团…
长安。皇宫。
自宫城口开始,那宽五米的红色的地毯便开始延伸,也没有停顿,顺眼望去,这地毯一直延伸到了宫殿外的平台处,才算缓和了下来。
也就在这鲜艳的红色地毯上,一身着彩色华服,头戴美冠,面容冷傲,却泛着王者之气的一个青年,正快步的向着宫殿而来,随着他急促的步伐,腰间的翡翠玉佩也在不停的跳动着,快要贴地的玉佩上的穗子,自然也跳动着。
虽然他提着宽大的袖口,可还是能感觉到这袖口所带来的浮动的空气,足以能扫起了一片叶子,或者是细小的杂物,灰尘。只是在这皇宫城内,这些灰尘杂物是没有机会停留的,也可以说是没有机会出现的。在这皇宫城里,有的只是威严权势,富贵华丽,媲美仙宫的绝色美景,以及俯首天下的眼色。
虽然迈上了那高而抖的台阶,可这青年却丝毫没有因此将步速慢下来,只要迈过了这台阶,那么也就可以说到了宫殿外,只是…莫说走过这些台阶会需要段时间了,若是外人将这台阶能清楚的数下来,也是需要很久的。此时,这青年的背影已然脱离了视线…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青年先是恭敬的在胸前托起双手,接着行起了跪拜之礼。
“恒儿,快起来,快起来,这一不是在朝堂上,二来又没有外人,何必行如此大礼呢!”陛下面带笑容的将这青年扶了起来。原来这青年是太子李恒,也早该是想到的。
随着陛下的扶起的手势,太子慢慢直起了身子,“是,父皇。”
“嗯,朕今天召你前来,是想询问一下关于鞠城之事?”陛下说道。
太子稍含着首,双手再次在胸前托了起来,“回父皇,鞠城已经建设完毕,还请父皇放心。”
“有你亲自监工,朕倒也放心,嗯…不错!”陛下颇感欣慰的望着太子说道。
“这是儿臣该做的。工部行事向来严谨,这次修建鞠城一事也是一样,这自然也是父皇的功劳,儿臣倒也没做什么。”太子谦虚道。
“哈哈…你倒会说!”陛下听完太子言语高兴的笑了起来。
“父皇,这是此次与新罗鞠队进行对战的所选拔上来的鞠士,以及鞠官名册,还请父皇过目。”说着,太子自袖中拿出了一个薄册子,恭敬的递在了陛下的面前。
“嗯…好…我看看…”陛下拿起了册子。
“另外儿臣按着父皇的要求,已吩咐礼部来准备接待事宜了。”太子说道。
“好,离鞠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礼仪方面当真也是马虎不得。”陛下说道,“对了,新罗方面有消息了吗?”
“想着不过明日便会有消息传回,请父皇放心。”太子恭敬的说道。
“陛下…陛下…好消息…”不见其人,便就听得这兴奋的声音传来。少时,便见一个中年之上的大臣走进了宫殿,“臣,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李大人起来说话。”陛下说道。
“丞相大人是什么事,让你如此这般啊?“太子转过身子疑虑的望着李大人。
“殿下,是叛贼李师道之事。”李大人说道。
“哦?情况如何?”陛下背着双手,面色立刻严肃了起来。
“李愬再次重创李师道,这是既击杀吴元济,收复蔡州后的又一次大胜仗,陛下这真是可喜可贺啊!”李大人说道。
“好,真是太好了,嗯…传朕谕令,即刻拟旨,命宣武、魏博、义城、武宁、横海之兵力合力围剿李师道,势必收回所失之地。”陛下坚定的说道。
“是。”随之李大人便又退了下去。
“恭贺父皇!鞠会已是一见喜事,若是能在鞠会之前收回失地,平乱这高句丽族的叛党,岂不更是一见喜事,也因此向天下彰显了我大唐的天威!”太子施起手,兴奋的说道。
“不错,若是能在鞠会之前收回失地,那自然是好的,更是巩固了我大唐之中央帝国的地位,也不会再让其他外邦有什么非分之想!”陛下说道,“嗯…恒儿,你也下去吧!”
太子眨了眨眼睛,“是。”
在返回东宫的路上,太子的步伐便悠闲了起来,嘴角还时常挂着笑容,也不知道他是在为李师道溃败之事高兴,还是因为鞠城之事高兴,总之他那初始冷傲的表情,不见了。
“来人啊,弹曲奏乐!”太子刚踏入自己的寝宫,便喊道。
随之,自己便慵懒的倚靠在了一具食案前。侍女也很懂事的,立即将食案上的一只空酒杯,满上了酒。由此曲声也响了起来,舞姬们也自帘后提着衣袖,有序的走了出来。来到空地上,舞了起来。
太子一只手随着曲声敲打着自己的腿部,另一只手举着酒杯,不停的往嘴里倒。而眼睛则目不转睛的望着正舞动着的舞姬们。同时嘴边还泛着微笑,看样子他是当真轻松了下来。
“哈哈…好…倒酒…”太子不时便会笑起来。
歌舞升平,也真是个奢侈的放松状态。
“贵妃娘娘…”站在门口的宫女,看见凤冠霞帔的贵妃娘娘走来,刚想传语,却被贵妃娘娘阻止了。
“嘘…”
而站在门口的宫女只是小心的行礼后,便迎着贵妃娘娘退了出去。
早在门外,贵妃娘娘就听见了这里面的曲声连绵,而当踏进这屋子后,更是觉得有些不太舒服。
容不得众人行礼,贵妃娘娘,便已来到了微闭双眼,面露酒晕的太子的面前。随之,曲声,舞姬们也都停了下来。只有太子还沉浸在音色之中,没有注意到。
“恒儿,今天真是好兴致啊!”贵妃娘娘说道。
听到贵妃娘娘的声音,太子才清醒了过来,“母妃!您…您怎么来了?儿臣给…”
“好了,免礼吧!”贵妃娘娘稍有不悦的说道,“现在是什么时期,你怎么还有心思在这里玩乐?”
期间舞姬,侍女,被贵妃娘娘一一的都给遣退了,只留下了身边的贴身的侍女在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