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夺列其普的女儿》油画。222厘米×209厘米。创作于约1618年。现藏德国慕尼黑绘画馆。
鲁本斯(1577—1640),17世纪佛兰德斯最杰出的画家,欧洲巴洛克艺术的著名代表人物。生于德国锡根的一个律师家庭。在他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鲁本斯自幼就具有极高的语言天赋,十三岁时已精通德语、法语、拉丁语、佛兰德斯语,因而很顺利地进入了安特卫普的阿伦贝尔公主的宫廷当了一个小侍从。
十岁左右他开始学画,先后师从几位佛兰德斯画家,并且很快地在各个方面超过了他的老师。1598年,鲁本斯成为一名画师,开始设画室,收学生。1600年他来到意大利,在威尼斯临摹提香、韦罗内塞和丁托列托的画,并广泛研究学习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各艺术流派的绘画。
三十一岁的时候,他回到了安特卫普,被佛兰德斯大公封为宫廷画师,成为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画家。
鲁本斯把意大利艺术的优雅完美地融入自己的风格中,创造出既有夸张的形体、多变的线条、鲜明的色彩、精湛的细部刻画,又不失正确比例和优美造型的艺术作品。他不但擅长画色彩绚丽的大型作品,而且也善于让这些作品洋溢着意气风发的活力。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身强力壮、精力旺盛的丰满圆润的形象。他的主要作品还有《上十字架》《下十字架》《跟妻子伊莎贝拉在一起的自画像》《爱的乐园》等。
《劫夺列其普的女儿》的内容取材于希腊神话。它描写众神之王宙斯与丽达所生的孪生兄弟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掠夺迈锡尼王列其普的女儿的故事。
我们可以在画面上看到两兄弟骑着高头大马而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要把睡梦中的两姐妹强行抱到马上的那一个瞬间。两兄弟一个显得得意又自信,另一个则极不耐烦地骑在马上,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挣扎的女孩子抱到马上。列其普的两个女儿也是孪生姐妹,她们被突如其来的事件吓坏了,本能地挣扎着,一个把身体扭向后面,无助的手想要抓住点什么东西,张开的嘴好像在乞求和呼救;另一个的身体向上倾,她的挣扎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因为波吕克斯的手是那样死死地抓住了她。
这个场面所表现的是古时流行的抢婚风俗。这两兄弟并不是掠夺妇女的强盗,而是一对英雄;两姐妹也不是一对暴力的牺牲品,她们表现出来的挣扎只不过是由于事发突然而产生的一种本能的惊恐和慌乱。画面左边的那个小爱神甚至会告诉我们这是一件好事情。
这幅画在构图上呈一种巧妙的放射式的构图方式,我们初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线条交织重复,令人眼花缭乱。整个画面像一个立着旋转的圆轮,按逆时针方向在大地上面飞速旋转:右边灰色的马向左上方腾起,两个女人伸出的手臂加强了这种向上的力;而左边红色的马扭着头向右而来,小爱神的身子坠在红马的身上,又加强了画面左边向下运动的趋势。这种运动感和题材本身的强大力量相配合,形成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旋转的韵味。
从色彩上来看,以热烈的暖色为基调,红色的斗篷、马,男人和女人红润的皮肤,都给人以运动和力量感。同时,明亮的天空和深暗的马,黑色的甲胄和红色的斗篷以及人的皮肤等都形成了协调的对比。
所以,这幅画不管从哪方面说都极具动感和力感的形式,戏剧性的场面,强健有力的人物造型,多变而又富有节奏的构图,鲜明饱满、对比和谐的色彩,它是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典范。
我是职业的画家,业余的大使。
作为一个画家,要达到最完美的程度,不仅必须熟悉古代的雕塑,还必须在内心深处对它们有充分的理解。
我不愿把我和另外一个人混杂在一起,不管他有多么伟大。
见仁见智
鲁本斯具有非凡的记忆力,他的脑子里装着整个自然,自然总是任他驱使,包括个别细节在内。所以无论在整体还是在细节方面,他都显得这样真实,使人觉得他是在临摹自然。(歌德《歌德谈话录》)
鲁本斯在意大利绘画的基础上更发挥了想象力,把前一个时代的精华纳入了新时代的需要中。他一改提香悦人的色彩和带有灵感的意趣,使画面变得雄浑、轩昂、奔放和动荡。他同时接受了卡拉瓦乔和卡拉契的影响,把那种宁静、和谐、平衡、舒缓的气氛变得具有动感力度和戏剧性。(林扬《西方美术赏析》)
鲁本斯对佛兰德斯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许多画家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他的构图启发了德拉克洛瓦,他的女性裸体画影响了雷诺阿的创作。而18世纪法国的华托、布歇、弗拉贡纳尔等罗可可画家和英国的庚斯勃罗、康斯特布尔、透纳等,则从他的风景画中看到了自己的方向,更不用说他的弟子凡·代克和经他指点过的委拉斯开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