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谁的做法都不对,哪有跟领导这么说话的,不是找死吗,领导敏感你应该让着他来,知道他不是东西还非要往枪口上撞。宣王过几天平心静气了一回想,可能也只是个民谣,这俩愣头青因为这个死了有点不值当,并且还显得我小气。心理上有认错的意思,就是没明说。但是他再也没有成人错误的机会了……
一次宣王出去打猎,相当于一次军事演习。在一片林子中忽然冒出两个人影,周宣王提高了警惕:“谁!”两个人影冒了出来。宣王一看正是杜伯左儒。宣王的反应也有点迟钝,毕竟这俩人死了,你还当他活着,虽然心里感觉有点对不起他俩,但不能承认错误是一定的。端正了一下姿势,说:“你们俩乱臣贼子,还有何面目见孤王!”两个人一点都不怕,骂道:“无道昏君,你滥杀无辜,死不足惜。今日我二人就要取你性命!”说罢,抽出了周宣王最害怕的噩梦——弓箭。
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周宣王拔出了宝剑做出自卫状,指着手下的侍卫。“乱臣贼子在前,何不与孤杀之!”
奇怪,这种景象除了宣王谁也没看见。眼看着一直利箭朝着自己飞来,扎在自己的身上,宣王口吐鲜血,倒地不起。众人赶紧把宣王抬回宫中,宣王回宫许久才醒过来,对着群臣指了指自己的儿子姬宫湦,再也说不出话来了。这一年,是他在位的第四十六个年头。
这个故事神话的部分暂且不要信了,只是《史记》上那么写,我也就无奈的抄一下。但是我之所以要讲这个故事,就是我想说,宣王是一个敏感的人,他禁不起任何人对自己的质疑和诟病,甚至只是一首民谣。他疯狂的想改变他和他王朝的命运,却无力回天,最终也只能是在歇斯底里的幻觉中走完他的一生。
关于宣王的死因历史学家有不同的猜测,有人认为他是重度精神分裂(因为有幻觉),也有人认为他是脑中风(因为看他死时的状况)。其实,他到底死于什么不重要,关键是他这四十六年……应该是这一生,过得都太辛苦了,不是身累,而是心累。一个敏感的人去搞政治,得到的只能是两败俱伤。
公元前782年,宣王崩。
他很累了,死亡对于他,不得不说是一种解脱。一辈子都在怕死,怕失去中度过,虽然不知道这样的人会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但是他得到了他的永生,他应该不会再害怕了……周宣王一死,留下了儿子姬宫湦,姬宫湦作为嫡长子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周王,为了怕儿子不学好,特意找来了一班文武大臣辅佐自己的儿子,至于这帮大臣都是谁咱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新周王一上台他们就自觉地跟着老领导一块去了,岁数太大。其实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宣王是没有太大的察人之明的,至少他不知道,更可能不信任新人来辅佐,这一下就只剩下了周王宫湦一个人继续单打独斗。
周王宫湦的王后是申侯(申国国君)的女儿,至于是谁给牵的红绳就不知道了,反正造就的是一个挺不和谐的婚姻。
申国也是一个很政治敏感的诸侯国,他的祖先就是和伯夷一块拦马骂人的叔齐,当年因为这事差点让武王弄死。他的后代赶上了巡游天子周穆王的时期,穆王西巡,他一路上溜须拍马,照顾穆王起居,周穆王很感动。就因为这么点事给他的后代封在申地,赐以侯爵。周穆王的侯爵真跟不要钱似得,随便给,舔个痔疮估计都能公爵了,要不怎么他的谥号叫“穆”呢,“穆”和“缪”是同意字,就是荒谬的意思。岳飞死后被封为“岳武穆”,其实也不是什么好词,那是宋高宗时期封的谥号,所以一到宋孝宗的时候就给改了。
申国的主要功能就是抵御西戎,当时在中国的西边不仅存在着少数民族势力,而且还有这被分封,或者说被遗弃的诸侯,申国算一个,反正你们老家离这不远,又不是什么嫡系部队,之前还反对过我们家祖宗,所以你就在这吧,同样还有一个家族,他们更像是一个独立分子,他们的祖先是旧商的臣子,周武王建国以后他们没说臣服,也没说反对,中央政府的人一来,该巴结巴结,自己也知道凭自己这点能耐根本就不够周王室的塞牙缝的,所以表示的非常顺从,尤其有一个叫造子的,也是这个家族的。善于驾车,周穆王西行的时候他给赶车,并且路上还为周穆王选择好马,周穆王是西周第一玩主,看见这东西心里就喜欢,一玩玩到后半夜。后来徐国作乱,造子说我来灭了他!说完带着本部长驱直入,把徐国叛乱给平定了,周穆王一想这小子会来事,关键是眼里有活。把赵地封给了他,以后的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就是造子的后代。
周王封了造子后来演化成赵国,你觉得历史有点不可思议,那么后来周王封的另一个国家你知道后就得疯——秦国,就是那个把自己整得啥也不剩,最后还灭了自己的秦国。
这个家族的家长大骆(没错,是大骆,可是……什么破名字!)因为沾自己祖先光了,世世代代居住在赵城,所以他们也姓赵。大骆有一个儿子叫非子,没什么事就好养个马呀,放个羊啊什么的,当时的周天子是周孝王,他也特别关心西部事物,没事过来看看。事实证明,有个手艺还是挺好的,至少关键时刻能显摆显摆。非子的养马技术被周孝王看到了,这种人要是能成家长我保证让他天天有马养,有羊放,把这片地全改成我们家马场。后来一打听,不是嫡子,以后继承不了家长的位置。周孝王就想跟大骆商量,能不能把非子立为嫡子?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嫡子还有立的,这等于是换妈了。因为周孝王心中很缺乏这种概念,他能当周王完全是因为他侄子死了,他以叔叔的身份继位,这种人能有点法治理念就不错了,你还指望着按套路出牌不是扯淡吗!这个时候大骆就说了这么一番话:“我妻子是申国人,我们两国共同抵御西戎才保你万世江山!现在你让非子当我的继承人,你觉得我老婆能干吗?他儿子都没当上,我老婆一怒,申国还能给你干活吗?这个问题你考虑一下吧!”周孝王一想也是,但是以后谁给自己养马放羊?所以他想出了一个是人想不出来的办法:让非子另起炉灶,自己单过,把非子姓都改了,你别姓赵了,你改姓嬴。以后你的任务就是好好给我养马,我出马场,在秦地给非子圈了一块地,给你啦,好好为党做贡献!
非子有了这块地就算有了自己起家的根本了,等他的后代就逐渐的做大了,慢慢的也吞并了原来大骆的土地,并且讨伐西戎。其实按理来说楚也好,秦也好,在周王室眼里都是蛮夷,弄死谁都行,内乱更好,眼看着这一支做大了,周宣王就想封非子的后代庄公(他只是名字叫庄公而已!)为诸侯,和申国平起平坐一起抵御西戎。申国国君只要不缺心眼就肯定得阻拦,你当年把大骆的地盘给抢了,那好歹有我的股份,再说,现在抵抗西戎申国是唯一一个,优惠条件自然不少,要是自己对周王室有什么不满完全可以撂挑子不干威胁周王室,这时候周王室来一个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明显是抢活。申国国君强行阻止,他****就不干了,周宣王也很无奈,申国是自己的亲家,好歹给点面子,打他也等于抽自己。结果只给嬴庄公一个西垂大夫,比诸侯矮两级。但是庄公带领下的部落也算是有官方认可的人了,比之前强得多了,直到后来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秦。
宣王死后,儿子姬宫湦继位,摊上的就是这样的情况,诸侯一个比一个会撂脸子,有些人你还得养着,要不然他翻脸比翻书都快。正巧姬宫湦刚继位两年不到,全国各地纷纷闹死地震,不地震的地方就旱灾,反正不消停。当朝太史伯阳甫也跟着大肆宣传,这不是好事,周朝气数要完,不是现在进行时就是一般现在时。有人提议过周王宫湦,说岐山是我文武双王龙兴之所,现在闹地震了您也不管管?周王宫湦回答的特别有意思:“我管,我怎么管?把我塞那就不地震了?现在咱们国家的首都是镐京,岐山就像一只破鞋那样扔了算了!”把那人气的,自己都承认自己家搞破鞋的出身了你还管他有什么意思。
其实周王宫湦这话真是好说不好听,现在一地震党和领导还得慰问一下,你连管都不管,就太差劲了。但是这个时候真不由得他不差劲,没有一个人还在惦记着周王室。周宣王给儿子留下的唯一一个还活着的人是宣王的弟弟姬友(不要在意,当时叫什么的都有,何况当时没有这个概念),当时被封为郑国国君(史称郑桓公),当他听太史伯阳甫说周朝气数已尽的时候。他说这样一句话:“那我该咋办,趁乱干一票行不,你看哪适合我?”天下即将大乱,周王束手无策,辅政大夫都心怀异志,这样国家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