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当下朴诚拖了伯民就要去见花田达朗领事,伯民道:“空着两手如何去见领事先生,这样吧,听说领事这几天偶感风寒,不如到我家拿几甏杭白菊送伊。”
二人一路到了大落北日本平民居留民会前的“帝国领事馆”,伯民原也不用通报,一径进了花田达朗的办公室。
花田达朗是日本岐阜人,年轻时崇拜寻宗方小太郎,后来在荒尾精手下当了几十年的间谍探子,身上的间谍故事称得上传奇,眼下却是个五十多岁的矮个老头,身材敦实,头发希疏,如果不是一身和服和唇鼻间新蓄起的仁丹胡,与中国一般乡下汉子并无二致,难怪伯民说他早在1932年上海淞沪抗战时就化妆成逃难的难民到了嘉兴城,几年来挑着馄饨担四处刺探情报,据说他的馄饨口味还不错,价格也很便宜,四下里街坊邻居都很喜欢这个老实巴交的“馄饨老杨”,直到五年之后日军进嘉兴城时才发现鬼子指挥官边上那个一身鬼子军装,骑着高大东洋马指点进军路线的人居然是他们的邻居,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这个一口山东腔的“馄饨老杨”原来是个日本间谍。
说起日本间谍,不能不说说我们身边这个一直对中国处心积虑心存觊觎的邻居,自从甲午战争之前就开始了对我国渗透刺探,对情报工作格外重视,从中获得惊人的实利,而中间最为著名的,就是被称为日本间谍鼻祖的宗方小太郎。
1895年10月4日上午11:30,日本广岛,战时大本营,御殿前庭。
一名脑后垂着长辫、身穿中国平民服装的人,被御前侍卫角田海军大佐引领着,拜谒明治天皇。角田大佐朗声禀报了拜谒者的姓名、略历。明治天皇龙颜大阅,温语褒奖有加。
这位拜谒者,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最著名的间谍之一宗方小太郎(MUNAKATAKotaro,1864-1923年)。天皇亲自接见并褒奖一名间谍,这即使在十分注重谍报工作的日本中亦是罕见的殊荣。宗方在当日的日记中激动地写道:“区区微功竟达叡闻,以一介草莽之躯,值此军事倥偬之际,得荷拜谒万乘之尊之光荣,实不胜感泣之至。”
而在拜谒天皇之前,日军参谋总长有栖川宫亲王,也亲自接待了这位谍报人员。拜谒当日下午,大本营众多高级官员又奉钦命会晤宗方,听取他对中国局势的看法。数日后,海军将领西乡从道、山本权兵卫等高级将领,又再度宴请宗方,“承询中国之现状,开怀畅谈达三小时半之久”。
一个在危机四伏的敌国薙发易装风餐露宿,将脑袋提在裤腰带上搏命的间谍,何以能登庙堂之上,与衮衮诸公们商讨军国大计呢?
宗方小太郎,字大亮,自幼喜读历史,与著名的军国主义者、熊本县人佐佐友房(1854-1902)交好,师友相称。
佐佐友房幼习汉学,尊崇天皇。1900年义和团动乱时,他曾出面策动李鸿章组建南方联邦,被李鸿章严词拒绝。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日本加强了对华谍报工作。宗方小太郎随佐佐友房来到上海,随即进入上海东洋学馆学习中文。该学馆专为日本人学习中文,“教育日本的青年子弟,彻底查明支那的国情,他日大陆经营之时肯定需要”。
求学之余,宗方小太郎薙发易装,打扮成中国人历游北方九省,全程步行,收获颇丰,其长篇调查报告获得日本高层高度关注,奠定了他作为“中国通之第一人”的地位。
1886年,日军参谋本部的另一位谍报天才荒尾精(又名东方斋)奉派来华,在汉口设立贸易机构乐善堂,以经营眼药水、书籍、杂货为掩护,组成了一个遍布中国主要城市的间谍网。宗方亦加入其中,担任了北京支部主任。
在中国刺探的军情1887年,宗方以学生名义再度申请赴东北考察,尽管遭到李鸿章的明确反对,但依然获得了总理衙门颁发的游历护照,得以堂而皇之地刺探重要军情。
1888年,乐善堂明确宗方的北京支部,主要负责刺探清政府中央情报。
为了更有力地从事谍报工作,荒尾精退出军界专事“民间谍报”,着手设立“日清贸易商会”,并在其下开设日清贸易研究所,培训“支那通”。该研究所获得日本政府从内阁机密费中的拨款,遂于1890年9月在上海英租界大马路泥城桥畔开办。宗方小太郎应邀担任学生监督。
这个以贸易为名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经济方面的专门课程,至1893年6月,由于财政困难被迫关闭,只培养了一届学生。其成果之一,是在1892年与汉口乐善堂编辑出版《清国通商综览》,共2编3册2300多页,成为研究中国的重要文献。另一成绩,即是所培养学生在随后的甲午战争中志愿从事翻译工作及军事侦探,多人被中国官方查获后斩首。
在日清贸易研究所关闭前半年,1893年年初,宗方小太郎为筹款回到日本,但进展不顺,不得不于10月间再到中国。此时,中日在朝鲜的冲突有酿成大战之势,宗方小太郎随即应日本军方要求,开始频繁活动,撰写了大量报告,内容涉及军事、经济和宗教等各个层面,如其《武汉见闻随录》中就包括以下主题:武汉三镇情形、学校及教会、汉阳制铁厂、武昌织布局、水师及陆军概况、江南水师建制、铁政局和枪炮局。
1894年6月,宗方奉命从汉口前往烟台,接受日本驻华武官井上敏夫的指令,潜入威海,两度亲自侦察北洋舰队基地,获得大量第一手情报。一个月后,日军在朝鲜丰岛洋面偷袭北洋运输船队,击溃北洋军舰,击沉满载千名中国士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俘获装运弹药和银饷的操江号,甲午战争爆发。
7月28日,日本谍报人员在天津紧急开会,制定了中日断交、日侨撤离中国后的潜伏方案。7月31日,宗方携谍报经费回到烟台。次日,中日两国断交宣战,井上敏夫撤离回国,宗方接替他在烟台负责北洋舰队情报的收集和汇总。
在驻守烟台的三周内,宗方立下了平生最大战功之一:他在威海探得北洋舰队的出发时间,日本联合舰队遂得以在9月15日部署于朝鲜黄海道大东沟附近,以逸待劳,为随后爆发的世界首次铁甲舰队大决战作好了准备。
8月1日晚,从天津开往上海的英国商船重庆号被一群愤怒的中国人闯入,痛殴船上的日本乘客。闯入的中国人无意间搜获了日本驻天津领事馆武官泷川具和大尉(化名“堤虎吉”)发给井上敏夫的谍报,中国政府得以破获一系列日本间谍案。宗方对此事在日记中进行了详细记录。
不久,中国官方在上海也截获了宗方的两封谍报信,随即向烟台发出通缉令。在通缉令到达前,宗方于8月29日乘坐怡和洋行的连升号商船,乔装逃离烟台。
幸运的是在船上他遇到了相熟的中国人,清军军官蔡廷标,而这位蔡廷标恰巧是长江水师提标亲军中营把总。宗方见状危急,“先发制人”,主动找到蔡廷标,与之攀谈套近乎,也许是被宗方小太郎花言巧语骗过,蔡廷标非但没有揭发,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帮助他在多次盘查中侥幸过关。到上海后,宗方立即乘船逃回日本,得到日本高层的隆重礼遇。随后,他随日本舰队攻击中国。
为日本侵华献策宗方对中国民情政风有深刻了解。应日本高层的要求,他修改完成的两份分析报告《中国大势之倾向》、《对华迩言》,对中国进行了精辟入微的分析,为日本侵华建言献策。
在《中国大势之倾向》一文中,他认为中国的腐败遍及全民,原有的信仰体系孔孟之道变成了科举的材料、当官的阶梯,庸官俗吏献媚当道,“朝野滔滔,相习成风”。
在《对华迩言》中,宗方小太郎更为具体地指出,日本必须联合中国才能对抗西方,但中日之间“若无大战,则不能大和”,因此,必须先“以势力压制、威服中国”。
因此,他建议当时节节胜利的日本军方,“必须排除万难,攻陷敌人之都城北京”,再“进扼长江之咽喉,攻占江淮重地,断绝南北交通……”为此,他提出了九项具体压制中国的措施,成为日后《马关条约》的蓝本之一。
在宗方小太郎为日本军队起草的文告中,攻击满清政权腐败,号召汉人“唱义中原,纠合壮徒”,建立“革命军”配合日军反满,然后“革稗政,除民害,去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这些文告,在当时对中国民众有相当的迷惑性。
甲午战后,宗方小太郎到汉口经营中文报纸《汉报》,为日本利益进行“文力征伐”。同时也大力支持中国的维新派,抨击顽固势力,对湖北社会的风气开放影响巨大。1914年他在上海设立东方通讯社,以后成为日本在华的官方通讯社。1923年病死于上海。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对手,这个所谓的“中国通”在上报日本天皇的《中国大势之倾向》调查报告中,对中国进行了精辟入微的分析,今天读来仍有冷汗淋漓凉透脊背之感。
“依宗方之见,中国之革新虽为世人看好,以为必将雄起东方,成为一等大国,但实非如此。察一国,如同察一人,就先洞察其心腹,然后其形体,表里洞照,内外兼察,始可说其国势所趋。今中国之外形,犹如老屋废厦加以粉饰,壮其观瞻,外形虽美,但一旦遇大风地震之灾,则柱折栋挫,指顾之间即将颠覆。
“中国官场贿赂成风,政以贿成。明太祖剥皮揎草,雍正帝则创养廉银,以期高薪养廉、杜绝聚敛,但滔滔之势,非区区制法所能禁遏。中国士大夫,本为国家精英栋梁,口尊孔孟之学,却无非是做官之敲门砖而已。一旦得其位,却并不行其道,倡圣贤之言,行苟且之事。其中间或有人大声呼吁,却大半以反贪腐而博其虚名,以博其虚名而图实利。
“宗方以为导致此种老朽之大原因,在于千百年来日积月累之人心腐败。中国之精力,全耗于形而下之事,崇尚虚华,拜金风靡,国不似国,民不似民,国家外形虽日新月异,实是一虚肿之人,元气萎靡,不堪一击。宗方坦言,国家乃人民之集合体也,人民即国家之分子,分子既已腐败,国家岂能独强?”
应该说宗方小太郎对清末中国的这番见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有独到而深刻之处,可谓切中要害。中国之贪腐,实与君主、共和之法统无关,与专制、民主之政体无关,与满人、汉人之族无关,而与全民贪腐之心有关。人人皆以当官揽权为至要,挤入仕途者大贪,未入仕途者小贪。人人所切齿者,貌似痛恨贪腐,实则痛恨自己无缘贪腐,痛惜自己贪腐太少。有何等土壤,即有等收成;有何等人民,即有何等政府。国家之风气,但知指天划地,痛责当道之人,仿佛世风日下,与已无关,却不知防微杜渐,正在于匹夫之责四字。卖官鬻爵,贪污受贿,执法犯法,此乃庙堂之贪也;米中掺沙,酒中灌水,鸡鸭里硬塞碎石,此乃匹夫之贪也。庙
堂之贪,败坏法纪,匹夫之贪,败坏常纲。而匹夫犹愤愤不平于庙堂之贪。
宗方小太郎的这番见解,振聋发聩,却引不起清朝那批腐朽官僚的警觉,今天看这段历史,确实使人感叹,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