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黄八妹谢友胜夫妻二人计议已定,第二日,八妹一行次第上路。只见八妹一套崭新行头,全身打扮得珠光宝气,俨然一位土财主家的富婆,身边就是上次一同诱米山的两个姐妹巧英和莲妹,一队警卫弟兄分成四拨,二人在前当尖兵哨探情况,另外三拨零星散落在后面,不一日,过了杭州到达于潜。接待她们的是顾祝同司令部的一个赵副官,引着众人住进一处宽敞的大宅院。
当天晚饭,八妹即按友胜吩咐,托赵副官将司令部几个有头有脸的副官一齐请来吃饭,赵副官及司令部的一干人见了,心中暗暗喝采,久闻浙北盐枭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加上八妹出手阔绰,为人豪爽,一顿酒喝下来,司令部人人欢喜,个个都说八妹好话。
却说第三天,赵副官前来回话,说是今天中午顾司令长官要宴请抗日女英雄,叮嘱八妹不要紧张,见了长官只要如实汇报以前抗日如何打鬼子的事就行了,此时八妹换了装束,穿一身鹅黄底淡红花的紧身棉袄,下面是一条墨黑的裹腿长裤,一双踢死牛锃亮的皮靴,披一条大红黑内衬的披风,越发显得英姿飒爽,手下一班弟兄也收拾得干净利落,顾祝同一见大喜,连声称赞八妹是抗日女杰,巾帼英雄,八妹虽说听不懂这些文皱皱的话,却也知道这是赞扬自己的好辞,心中一个激动,端起酒碗向每人挨个连敬了三碗。众人见八妹如此风范,个个赞不绝口。
酒过三巡,八妹心道:要见我的顾司令长官怎么还没出现,听席间众人的言语,一口一个“墨帅”,看来这位“墨帅”的官比顾司令长官还要大。不通文墨的黄八妹哪里知道,所谓“墨帅”就是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顾祝同。
顾祝同字墨三,江苏省安东(今涟水)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素有“驭将之才”声誉。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时期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奉蒋介石密令,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黄埔嫡系将领中,顾祝同初为“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列名“五虎上将”,此时正在于潜和浙西行署专员贺灵杨开会,听说了双枪黄八妹的抗日故事,指名见上一见。
中国人自古以来名和字都有两种用途,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民国年间,人们之间的称谓礼节还沿袭着许多古代的传统,顾祝同字墨三,下属为示尊重一般称其为“墨帅”。
草莽出身的黄八妹哪里知道这一层,只道眼前这位“墨帅”是比顾祝同品阶还要高的大官。只见八妹再斟满一碗酒,起立来到顾祝同面前敬道:“我再敬这位长官一碗,请长官替我引见一下墨帅。”说罢一饮而尽。
桌上一干人喷饭大笑,赵副官急用眼色示意,无奈八妹此时已是醉眼蒙胧,顾祝同笑道:“其实墨帅我也不认识,大概是人长得很黑吧。”
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唯有八妹不知就里,傻呆呆看着众人笑。
不说黄八妹酒桌上闹笑话,此次赴于潜晋见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收获颇丰,当即被封为“浙北护航纵队”队长,官拜国军少校,八妹兴奋异常,怀中揣着委任状与一班弟兄打道回府。
俗话说祸福所倚,回来的路途却不那么顺利,八妹甚至差点丢了性命。原来那一天八妹一行途经海宁长安时,时值正午,八妹吩咐在一家小饭店打尖吃饭,听说这里的鱼宴球做得好,随即来了兴趣,想要尝一尝海宁的名菜“长安宴球”。
“长安宴球”是海宁一道家喻户晓的美味名菜。宴球的主要原料之一是鱼,有白鲢、花鲢、草鱼三种,以选用3斤以上的白鲢鱼最佳,鱼肉细嫩活泛。另一主要原料是五花猪肉,实际上是用鱼肉和猪肉剁成肉馅,辅以各种调料做成的类似于狮子头的?一道菜肴,分为“落汤宴球”和“刺毛宴球”两种,是海宁地方的风俗,一般主人给宾客上的第一道菜,宴球是圆的,蕴含了“大团圆”的含意,其它地方虽也有鱼宴鱼丸,味道却不如这里的好,所以非常有名。
谁知店老板说正好不巧,店里存货已经卖完,这鱼宴球没几个时辰做不出来,八妹很觉遗憾,刚想草草扒几口饭,却见门前人们四散奔逃,原来是进来了一队鬼子。
八妹心中暗暗后悔,刚才过于托大,想想吃一顿饭没几分钟的事,故而并未放出哨兵。此时八妹和几个手下正分散坐着,一时躲避不及,索性依旧自顾自吃饭,只偷眼看鬼子行止。
原来这长安与附近辛江一带农户蚕茧养殖最为有名,遍地都有桑树种植,春蚕秋蚕一年有好几波,是我国著名的蚕茧产地。日本人对蚕茧这一资源格外重视,加上战祸频仍产业凋零,农户养殖少了自然产量大幅度下降,因此鬼子总部派了大量部队下乡强征。
眼下这队鬼子刚从乡下监督强征茧子回来,奔波了一上午,个个满头大汗人困马乏,初时对八妹一行也不在意,店家早殷勤万状地奉上茶水,鬼子落座之后畅快地猛喝了一气,却有一个留仁丹胡曹长模样的鬼子对巧英和莲妹产生了兴趣,一面掏出王八盒子,一面淫笑着走到巧英面前,嘴里叽哩咕噜说了几句,看样子是要借搜身检查为名图谋不轨。
八妹见势不妙,早顺手抄起一把滚烫的茶壶,劈面便砸在鬼子脑袋上,众弟兄一齐发作,霎时间,小小的饭店枪声大作,七八个鬼子不及动作便争相去了靖国神社。
八妹率领众人突出小饭店,一路向北猛冲。未及冲出三五十步,却见迎面大队鬼子封住了去路,八妹大惊,指挥众弟兄掉头便跑。
这批鬼子估计对环境也不是很熟,指挥官格外谨慎,故而追得不是很紧。八妹跑了一里多路,正暗暗发急,不知前面到了何处,忽觉眼前一亮,不禁大声叫苦。原来前面是一条宽阔的大河,八妹急朝两边一扫,哪里见一座桥的影子,眼看后面追兵迫近,看来今天是凶多吉少了。
众人围住八妹,也不言语,个个默默地整理着枪枝弹药,准备着和鬼子最后一拼,却见莲妹一指喊道:“那不是有条船?”
众人一望,果然河边竹林下泊着一艘木船,八妹大喜,招呼众弟兄跳上木船,这批人原本就是在船上讨生活,操弄起木船自不在话下,不一刻,小船悠悠到了对岸,此时那队鬼子方才赶到,眼见煮熟的鸭子又飞了,鬼子指挥官大怒,喝令鬼子一齐射击,子弹打得岸边土石“扑扑”作响。
两岸相距足有七八十米,加上有些雾气未散,鬼子不过为了泄愤胡乱射击而已,并不指望打中,谁料却是祸不单行,居然偏巧一颗流弹正中八妹,只见她“哎哟”一声,捂着肚子向后便倒。
众人大惊失色,巧英莲妹双双架起八妹,忙不迭止血,只见八妹牙关紧咬,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颗颗滴下,众人急忙砍了几棵竹子做了一付简易担架,抬了八妹向北便走,大约走了几个时辰,天色早已漆黑,远远望去前面似乎有个大集镇,众人不敢贸然而入,先躲在一处树林里休息,却派了二个兄弟前去打探,此时再看八妹,脸色腊黄,气息微弱,众人焦急不已,巧英和莲妹急的几乎哭出了声。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