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你可能永远看不出来一个爱说爱笑的人他到底经历了多少的不堪痛苦、心灵的挣扎与折磨。。。才能有资格过得像个普通人,也许这大浪淘沙滚滚浪潮,只有你成功了,这个世界才会对你有所同情,才会对你感同身受,不然的话,不管你怎么努力,可能你都成不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嗯,就这样。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有幸从村里的小学跳到区里最好的小学读书,其实也“有幸”倒不是因为我学习成绩好,而是我妈动用了她能动的关系资源交了一定赞助费帮我搞到的,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动用关系弄来的受教育机会,后来我妈每每揶揄我或是向旁人炫耀总是张口闭口都是“如果不是我,托关系帮你找学位又用了多少钱,以后你能读那么多书吗“之类,我很少跟人说过这段经历,因为无论你最后得了第一名,那都是不光彩的事,这次借着在记忆中把这经历抄出来,我心里好受了一点。而我现阶段,也愿意,再多努力一点,想让她再吹嘘起来,想再硬气一点,恐怕还不足以成为父母炫耀的资本了,现在被她拿出来数落的是我,没能进国企被认为对不起自己的也是我,怪不得人们常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了。也难怪,失意落魄的时候,感觉全世界都在针对你。
我还没出生的时候,我爸就离家外出打工了,那时候他回家一年最多就两次吧,现在好点,一年有四五次了,可二十多岁的我离家屈指一数也十多年了,回家的机会也没比他多,见面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见一次就多一次了。是啊,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如果父母没时间照料孩子,或是想让他独立生活学得更好,或是孩子很调皮捣蛋,通常都会明智、无奈或者狠下心来把子女放在寄宿学校吧,并且如果不是好的学校都很少有寄宿制的,寄宿制的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掌握更好的教育资源,有更好的师资和环境,封闭式的管理通常似乎更能保证学生的安全,读寄宿学校更是给家庭添的,因为从里面出来的学生可以考出好成绩之后读好的中学。”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念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千百万家长,让他们很紧张。所以,每个地区每个城市的教育都富有中国特色,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的那个时候,在我们这些五六线的城市,读寄宿学校都是挤破头也很难抢到的,我早早就开始了寄宿学校生活。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妈都不用考虑我的喜怒哀乐,就把我送到那些地方了,心理还是美滋滋的,现在的教育家和社会都在批判学校寄宿生活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可在2003年的时候,哪有什么孩子心理啊?那时候也就更没有”留守儿童“一说了。而那时我对我妈的这一决定是心存感激的!
我们从出生开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在未来的某个时段能背叛农村,我经常想家,可我对故乡是没有乡愁的,故乡貌似就一条落后封建人情世故的村子而已,不过我时常对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那些美丽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些画面心向神往,数据可能会有假,那些村民幸福洋溢的笑容却是怎么都装不出的。如果我们是电视上的那些村的其中一条多好。我们努力学习,是为了贮备离开故乡的能力;我们追寻理想,是为了给离开故乡树立目标;我们需要发展空间,是为了给离开故乡找到借口;我们终于离开了,终于给自己找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而那时年纪轻轻的我,找到的就是离家离乡的学校寄宿,谁能想到我十几年的学校寄宿生活就此开始了。
深夜喝了碗鸡汤,“所有漂泊的人只是为了有一天能不再漂泊,所有流浪,所有流浪的人只是为了有一天能不再流浪。我们只是想变得更好,能够在父母老去之前支撑起他们,就像他们之前一直做的那样。”句子很励志,“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很文艺,可能是离家太久,经常和孤独打交道后,我要去的远方竟是家,是家,除了这,也没几个地方我想去的?
可是,回去又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