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4400000046

第46章 鸾沟落户记(6)

土地承包到户时,队里给我们两家分了一只驴娃子。刚分下还不能干活,由罗秀英家喂养着,等大些了两家使唤。两家的地也总是拉在一起,界线是分了的。因往下拉地时,井水地和种了的旱地都是青苗地,两家便在一起作务,等庄稼收了后,再分开来种。

我的孩子小,罗秀英的大儿子孙伟已经能做地里活了。加上雅芬的身体比较弱,病也多些。那一年,无论働草还是烧水,罗秀英母子都比妻她们做得多,我们从心里感激着他们一家人。

两家地里共有的一些大麦收下后,我主张全部拉到孙家,留作驴娃子的饲料。旱地里有些胡麻,数量不多,我们主动推让,两家一起拔下后拉到罗秀英家。

罗秀英母子对雅芬的帮助,我在心里想着若有机会总要报答她们的。

当时,罗秀英除了和我妻亲如姐妹外,与董秀英还有周昭的婆娘关系都不错。周昭夫妇有个姑娘,罗秀英想给孙伟说个媳妇,我便做介绍人。其实是罗秀英和周昭女人说好的,两家愿意,我在中间跑个腿。这是婚事的需要,当然我也乐意。

夏收期间,我突然发现罗秀英好像对我们有了意见。我追问妻是否惹了她,或有啥对不住人家的地方。妻说没有,并说她也发现罗秀英的态度变了,只是搞不清原因。

我们依旧把她们全家当亲人对待,而且更加检点言行,决不能伤害对我们有恩的人。然而,裂痕却越来越大。我们的孩子去孙家时,他们的孩子开始有了骂语。

原来亲如姐妹的两个女人变得生分了。村里有些关系好的人问我们原因,我们始终都没搞清楚啥地方得罪了她们。

土地下放到户后,我本来就有回城的想法,但还不很强烈。现在,和雅芬关系最好的罗秀英,不明不白地与我们疏远了。当我再三审问妻,让她回忆有无得罪过罗秀英的地方,她怎么也想不出哈地方做错了。我便断定,可能是两家在一起劳动她们做得多,日子一久,感到吃亏;妻在无意中慢待了她,虽然我们还没意识到,她却有了心思。后来,也曾想到过是否有人从中挑拨离间。但也只是没有根据的猜想。无论如何,这件事既让我们感到十分遗憾,又很难过。

无疑,两家人关系的变化,使雅芬和孩子们在鸾沟的处境更加困难。我便下了尽快回城的决心。

我们离开鸾沟时,搬家的车装好后,罗秀英也过来了。虽然彼此打着招呼,但她说话的口气明显已经隔了心。

罗秀英的大儿子孙伟结婚的日子是早就定好的。我们已经离开了鸾沟。那天一大早,我骑着自行车赶到鸾沟,完成了作为介绍人的全部工作。按照村子里的风俗,他们送了我一双布鞋。

我去时,罗秀英和孙文才依然把我给孩子呼做姨父。我多么希望他们夫妇能解开心里那不知从何而来的疙瘩。进城时仍然能和我们像亲戚一样走动,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

离开鸾沟二十多年了,中间我们夫妻只回去过一次,而且也就短短的几个小时,许多乡亲都没能见面。但我们还是去了孙家,罗秀英和一个女儿在家。她有病,脸色不太好。又讲到孙文才的弟弟前不久骑摩托出了车祸,没能搭救下。我原拟为她和雅芬照张合影,在那种情况下,便也作罢。

前几年,友人祁生淮来白银,告诉我们罗秀英已因病去世。这个消息让我们夫妻很伤感。其实,在我们心里,一直都是把罗秀英当做有恩于我们的亲人看待的,从未有过怨言。

人生有许多恩怨,我相信如佛家所说都是一种缘。但如罗秀英和我们之间多年善缘突然结束,而我们始终难解其中缘故,又无法补救,却实在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2006年4月4日

盖西房

大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县上建城关中学,派了几个人去甘南购木材,李耀星也去了。他们从藏胞手里购进拆了寨子的旧木料,数量不小,价格也便宜,远远超出了建校的需要。选定足够学校建设的木料后,将一部分差一些的卖给了相关的一些教师。

因为和耀星的关系,我也买了。说是旧木料,看上去不太陈旧,全是松木,价格又便宜。这种机会是绝无仅有的,当然,我的钱主要是借的。

我买到的木料没有太粗的,大部分都是二不流儿的松木杆。按靖远盖房的结构配料,做担子和大梁显得小,当椽子又太大,多是做小梁和随梁子的材料。

有了这批木材,我便萌生了盖西房的打算。

木工朋友张仿儒替我扣算了一下。他是很有头脑的匠人,竟然找出两根虽不够粗却端直无节可做担子的料。他说这木头很硬气,配上两根担嵌(随附在担子下方细一些的木料),足够负担中梁和上边的椽子了。

有了担子料,其余梁材便比较容易选定了。扣足三间正房和两间厨房梁担用料外,尚余一些可做随梁檩条的松木杆。仿儒和他三合乡的亲戚们联系帮我换了白杨木橡子,还有几截破改铺顶沓板子的柳木墩子。

松木在我们家乡是缺货,黑市上价很高。白杨树是农民自家栽在渠梗地边的,加上又是仿儒的亲戚,交换比较顺利。花了整整一天工夫,许多白杨树是仿儒和我在旁边看着放倒的。

门窗木料是搞“五二三”创作时,高祖忠请有关部门批给我的三立方寸指标木材,从物资局买回来的。

有了木料,胡基也需早早准备。当时鸾沟早已有了机井,不用自己从深井里往上打水了,但要用架子车一桶一桶由井口往院里拉水洇土,也是需要全家下一番苦、流几身汗的。

我那时在靖远一中教书。星期六,下午没课,我跟领导打了招呼,午饭后便骑车往家里赶。计划到家后开始拉水,星期日再干一天。用两个周末,洇够打胡基的湿土。

走到杨稍沟时,看见几十里外的屈吴山顶卧着一朵乌云,虽然不大,看上去沉甸甸的。天气特别闷热,像是要发雨的感觉。

我一方面加快了蹬车的速度,同时在心里暗暗祷告,盼望老天爷下一场大过雨,帮我洇好土。

回到家里大约是下午三点半的样子。远处屈吴山上的云层已经是浓黑一片,并且在逐渐扩大。隐约传来了石碾子滚动似的闷雷声,乌云下挂起了雨脚。我放下车子,没有歇气,便提起铁锨,将我家院子东面山坡的水路疏通,全部引向院里。院中心是取过土的一片做园子的低凹地,可以装很多水的。

不大一会儿,那雨云在闪电雷鸣中向鸾沟压了过来。一阵急风掠过,大雨倾盆而下。仅仅几分钟,墙外的山坡上便亮起了白色,山水从埋在土墙下用粗陶管做的水洞眼溢着往园里流淌,北房的廊檐水,院里就地下起的雨水也都汇在一起流向低凹的园子里。

雨下到最大时,四周景物全隐在一片银白色中,满耳哗哗声已分不清是雨声还是流水声。

十几分钟后雨过天晴。闪电和雷鸣驱赶着雨云向西北面的冯家园子一路而去。我的园子里装满了水。我以手加额,感激上苍的垂

一九六九年盖的北房,屋墙从底到顶是一色的土坯抹黄泥。日子久了,墙四周接地部分因起碱而泥皮脱落,我已经用新泥修补了几次。

盖西房时若能砌几层砖根脚就好了。

普通的砖买不起,听人说县砖瓦厂若有熟人,可以买到次品红砖,价格便宜得多。

我想起了许思聪,他曾经在瓷窑代过课,后来到了砖瓦厂,听说现在是会计。

许思聪和我年龄差不多,上小学他在乌兰我在附小,并不是同学。但他家住北寺门巷,我家在观音堂巷,都在县城的东面,经常在体育场玩耍,彼此很熟悉。

县砖瓦厂在杨梢沟里,是我由鸾沟到县城的必经之地。我顺路去找他,他不在。厂部的人告诉我许会计回家去了。打听到他家住在东关老砖瓦窑附近,我拐了个弯由沙河沿一路去东关找到他家里。

他住着一个小院子,我去时他和妻子都在家,他妻子脸黄黄的,说是病的时间长了,刚刚有些好转。

几年后,思聪夫人在一次大病后,突然有了特异功能。她就是后来化缘重建法泉寺,为人解疑治病,大名鼎鼎的张玉仙。

跟思聪说了买次砖的事,他满口答应,并愿意帮我解决一车“废砖”,所谓废砖,是烧过火了颜色发焦,或烧变形了的砖头。砌根脚完全可以用。拉一车只收几块钱,所以很紧俏,只有很熟的人才能弄到。

我算了个账,比城里卖的胡基还便宜。正巧,同宗的堂弟宰地那一段正上设在一中的农机班,他用拖拉机为我往鸾沟拉了一趟砖。

那时候,民间盖房都用传统的灰砖,很少有人用红砖。我不但用红“废砖”砌了几层底脚,也挑出稍好些的包封码头子。所谓“穿靴戴帽”的样式。搞完后,村里人还评价样子好看。原初为了根脚牢靠结实一些,没钱买标准的灰砖,才打了红“废砖”的主意。没想到房子盖出来,竟然还像回事。大家认为从结构到样子都不错,让我有点“牛皮灯影子唱成了大戏”的感觉。

这首先要归功于两位匠人,一位是张仿儒,他是县机械厂的木工,西房的梁担架落尺寸的计算是他搞的,比例好像还有些讲究要占住一个字。这些我不懂,我只是百分之百地信任朋友。侄子彦庆是主要干活的木工,他对仿儒很尊重,完全理解和配合张师傅的安排。另一位是瓦工朋友龚耀海,他不仅是一流瓦工,还是自学成材的土工程师,曾给县城里搞过好几栋楼房的设计。他不光盖房时给我拉线起底脚,后来还专门为我的厨房盘了个扯灶,铁门子一关,不用风匣、鼓风机,那灶腾里便呼呼响着直冒火苗。

门窗是明霞侄做的,大眼的玻璃窗框,精巧而大气。

我在一九七七年元且假日的片断日记里有关西房的记载:

元月一日,在家过假,同雅芬一起修理西房炕及炉子,看来有些效果。天气晴朗,但十分寒冷,明天看能否给门窗刷漆。

元月二日,饭后刷洗新房门窗上的泥迹,拟明天余漆。

元月三日,中午十二时许,开始刷门窗,因天冷无法打胶底子,故十分费漆,且少光泽。下午五时许方干完,二斤清漆只刷了住房门窗,灶房只好以后再搞,双手已冻麻木了。

我那时已经习惯了拉新债还旧账的生活。四哥曾于一九七五年寄给我一百元,帮我清理债务;盖西房时又寄我一百元,以示支持。

二哥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产生厌世念头,曾给我二百元,嘱我关照他尚未成年的几个孩子。十分艰难时我都没动用那钱。盖西房时,二哥处境好转,他和二嫂不但让儿子彦庆到鸾沟帮忙做木活,还让我把那两百元添上用了。即使这样,盖完西房,我仍然背负着不轻的债务。

当时,看不到将来还有回城的可能,我是准备扎根鸾沟了。盖了西房和厨房,又安了院门。在下乡年后,我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虽然简朴也还宽敞的一处农家院落。

2006年4月8日于野趣斋

耀海和仿儒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两句诗是古人人际关系的经验之谈。

屠狗辈是指处于下层社会的劳动者,并非专指屠宰工。我此生读书不多,座上少鸿儒,来往多白丁,对第二句感触不深。因长期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屠狗辈”之中,对第一句是深有体会的。

我的小学老同学徐仁一外号徐大肉者,便是“屠狗辈”中典型的行侠仗义之士。我在其他回忆文章中写到过他的侠义之举和对我的帮助。

龚耀海和张仿儒虽然属于国营单位的职工,但仍是体力劳动者一俗称下苦的,亦属“屠狗辈”之列。

龚耀海是瓦工。张仿儒是木工。他们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们都是绝顶聪明的人,在各自的专业上属于我们县城的拔尖人物。

说起来,龚耀海小时候还跟我在靖师附小同过学,但真正有来往却是在陶瓷厂的事了。

陶瓷厂要建隧道窑,老龚是书记李玉佩由县上请来的技术人员。他不但是一流瓦工,在修建炉灶烟道上尤其有一套经验。加之遇事肯动脑子,所以深受李玉佩器重。

老龚一只眼睛自小便伤残失明,熟悉的朋友们跟他开玩笑时说:“难怪老龚是大瓦工,吊线都不用闭眼睛。”他对这类玩笑非但不生气,有时还以此自嘲。听说我准备盖房子,他老早就主动跟我说,到时候给我去放线。

张仿儒是木工,却有着多种手艺。我认识他时,他家里正养着几箱子蜜蜂。是冯振国带我去的,振国和他由于画柜而相识。

一进门,他便高声张罗着给我们端上来新鲜蜂蜜和他妻子刚刚炸出来的蜜饯。

“你们快尝尝,这是槐花蜜,特别清爽。”他开朗热情,让第一次去他家的我吃他的蜜也不感到不好意思。当时正逢槐花盛开,他说是槐花蜜。因为很少吃蜂蜜,没有比较,也分不清槐花蜜的独特之处,但那蜜既纯又鲜,确实好吃。

张仿儒和我一见如故,我在一中那几年里,互相来往密切。每次去他家总要I给我端蜂蜜吃。他家成分也不好,但对生活很自信,不像我有时对前景缺乏足够的信心。无疑,他是个性格强悍的能干人。

听说我盖西房没椽子,看到我买的松木杆用不了,便建议扣够自家用的,把多余的换白杨椽。并自告奋勇帮我去三合亲戚家兑换白杨树和柳树墩子。

他是县机械厂工人,又亲自帮我去他们厂带锯上改好柳木沓板子。

盖西房时,他和老龚同时赶到鸾沟,帮我放线。一个瓦工一个木工,都是本县一流匠工。着实给我长了精神。

立木那天,龚耀海为我放底脚线,带着村里帮忙的乡亲砌根脚的几层砖。后来又专门到鸾沟为我盘了厨房的炉灶。他盘的灶既省煤又催锅,堪称一绝。

我认识张仿儒时,他住在北旱台盖的新院子里。他家老院子在西关南巷,和罗秀英娘家是一个巷子,小时候在巷子里耍得很熟。我家盖西房时,两人见面,还能叫上对方的小名。

记得是一个暑假即将结束时,哪一年巳记不清。我正在家里,罗秀英去城里转娘家回来,急匆匆到我家,神色紧张地说:“张仿儒把人打死了,你知道吗?”

这消息如同一声炸雷,将我惊呆了。

“听说是阶级报复,判了死刑,布告都印好了。”听了这话,我脑子“轰”地—下,浑身都有些发软。

“怎么会这样呢?这下仿儒完了。”我嘴里喃喃着,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开学前回到学校,找熟人打听,证实仿儒确实打死了人,是邻居一个小学教师。但没说起印布告的传闻。

我悄悄地去了仿儒家,几十天不见,仿儒夫人原本黑多于白的头发变得以白为主,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她告诉了我事情的经过。原来是邻居孟老师在院子里和人打架,仿儒去拉架,三人拉扯的过程中,孟老师突然倒地昏厥,抢救无效而身亡。

打架的和拉架的都进了局子。打架的贫农出身,拉架的地主出身,于是张仿儒成了第一嫌疑犯。

仿儒妇人非常刚强,为丈夫的冤情不停地奔波,搜集证据,多方申诉。

同类推荐
  • 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寓言故事

    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寓言故事

    本书精选中外经典成语、寓言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阐发人生的哲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孝心不能等待

    孝心不能等待

    本书是用日记体的方式写成的,其中渗透着对母亲深恩的追思。书中的这位母亲在“婚后的58年里赡养和抚育了五辈人”,是深入骨髓的敬老爱亲的传统教养,使这位母亲,以柔弱之躯和礼让、宽容的情怀,维系了一个由五辈人组成的和睦家庭。她以“淡定的人生”,向周边的邻里亲朋,昭示着爱心的伟力。作者面对远去、且永不回返的母亲,受到了“死别”之痛的巨大震撼,使他的思想走向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产生了无尽的追悔,并升华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众多的读者又由此开始了对孝心的“自省与自责”……这部书的出版与传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条由孝道传递爱心的心路历程。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上)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上)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热门推荐
  • 我宁非仙

    我宁非仙

    修仙路漫漫,唯有尸骨伴。前世,他是圣修莫天道,被浮尘仙域“上域”仙人围攻,临死前发出绝世呐喊。“如若有来世,我宁不访道;如若有来世,我宁不寻仙;如若有来世,我宁非仙!”无数年后,隐仙宗少年宁非仙横空出世,亲手在世间写下楹联。“莫道天仙天外天,山人在此间。”
  • 东方永夜纪

    东方永夜纪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样的幻想乡你能想象吗?
  • 妖精国的奇幻爱情历险(全文及番外)

    妖精国的奇幻爱情历险(全文及番外)

    神秘空间,幻想世界,奇异的人族,那是一段异世冒险;跨越时空力量的玫瑰之剑,冰蓝色的精灵之星,神奇预言的黄金书,全都掀起了命运的旋涡……她不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只是一个现实世界里的普通女孩,无意中踏入了这个五彩斑斓的妖精世界,遇上了妖精国的王子。现代的思想和蛮荒时期的爱情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政治、阴谋、杀戮、血腥和宫廷斗争,像恶梦一样不断缠绕。他们如何一起走过了绝望的那段旅程,如谜一样的迷人。请多多推荐、收藏和评论。连载更新中,敬请关注!
  • 亿万豪宠:霸道总裁深深爱

    亿万豪宠:霸道总裁深深爱

    第一次遇见,她买醉闹事,还把席家的太子爷给扑了。第二次遇见,席越蛮横强势的要求:做我的女人。做他女人的理由是什么?席家太子爷给了简洁短促的是三个字:身材好!他将她迫入绝境,颜佳佳惊恐环胸:你别乱来啊!席越浅笑的眸底尽是野蛮的征服欲:不乱来,我会慢慢来。
  • 写作魔法书

    写作魔法书

    写作可以很好玩!本书收录了26个创意写作练习,每一个都有具体的写作指导。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自由写作、创意激发、故事创作、字里行间。每一个练习都是一个关于写作的游戏,它能够带给你惊喜,带给你快乐,带给你感动,有时还能帮你释放内心的压力??释放可能埋藏在心底不敢去触碰的东西。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希望你发现写作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更希望你在不知不觉间爱上写作。
  • 鬼泣穹苍

    鬼泣穹苍

    鬼泣意指鬼见了都要哭泣人类与鬼道之间的千年争斗衍生出了鬼泣的存在劝君白发亦惜花,不负天下不负她这是一个起始于罗刹海市的故事......(本书书友交流群:513502315)
  • 数未苍穹

    数未苍穹

    光影蒂莲生,血饮染顷城。君之为卿事,穹尽换魂轮。惹宿生数世,断乱世复升。卿为君痴狂,知君为谁生.....天若乱了不要紧,心别乱了就行。各位看官,请守住本心,收敛心情。跟随我一起瞧一瞧,听一听,君墨和兮灵的事情。请问若是天要强制性改变了你的心,那你会做些什么事情?
  • 最强系统,超级演绎者穿越中

    最强系统,超级演绎者穿越中

    她是冷情冷血的白衣天使,一次的谋害,她接受了系统,开始穿梭在各个界面,逆袭攻略各个人物。她冷酷无情,她无言无心,可却总有人因她失了心,散了魂…
  • 时空漂流日记

    时空漂流日记

    原本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博物馆资料员,但却忽然有一天发癫,被送到了精神病院。为了能尽快让他康复,我决定尝试让他说出所有他的所见所闻,但没想到,这一切竟然大出我的意料。
  • 师父是神兽师公你别追

    师父是神兽师公你别追

    师父穿越带上我,我却只能打酱油。试问天地间还有比这更悲催的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