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的负面情绪都来自于把身外之事看得太重,其实只要能看淡了事情,重视自己的人生,情绪自然得到调和。
迷茫情绪的自我调节
春花秋实,寒暑往来。漫漫的人生路,我们一直都在探路。不管身边有多少人,有些人有些事,我们终归要自己去面对。
我们都在迷茫
当世界还处于一团混沌的时候,我们的语言能力还没有那么发达。整个世界都很安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当有限,没有过多的纷争,一切都显得那样纯洁与美好。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功能的逐渐完善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与人在交往当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烦恼、迷茫、伤感、疑虑等各种情绪也相继频繁地变幻交错出现。而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当代社会的我们都在迷茫着。
社会的进步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满足感,相反,它让我们感到异常的迷茫。日新月异的社会到处都充斥着各种的新奇、机会,好像随随便便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可是实际上却并非这么一回事。我们付出了努力,但并不一定能够得到等价的收获。职场上的人努力地工作祈求有一天能够得到老板的赏识,学生勤奋地学习希望能够将来有所成就,演员在用心地演绎着各种的悲欢离合,渴望有一天能够站在生活的顶端上看尽人生铅华……他们都在努力着、拼搏着,可是他们不见得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人生之中,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们都在迷茫着,不知道自己还该不该付出。如果付出之后得不到想要的,那岂非泥牛入海。可是,如果真的完全放弃所有的努力坐等命运的安排,我们就能得到心中所想了吗?我们在纠结,在挣扎,不知道要何去何从。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能够选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单单早餐,我们就会有很多的选项,粥、粉、面、饭,这是最为普通的,可是最普通的东西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分类。就只是说面,它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银丝面、拉面、宽条面、刀削面……什么品种都有,就只是怕你说不上来而已。除了这些传统的中国食物,我们还有一些西洋食物以供选择,意大利面、面包、蛋糕等。这么多的选择,每天只是要决定吃什么早餐,那得花多少的心思!但是,我们现实生活,并不是只有吃早餐这一事项,我们每天要的事情有很多,而相应的需要我们做出的选择也不少。
有时候,过多的选择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选择多了我们反而不知道该怎么选。我们同时想要得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可是我们本身的储存量又是有限的,面对着这样的矛盾,我们感到迷茫。可是当我们必须去舍弃某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在舍与不舍,要舍弃哪些的进一步选择中感到更加迷茫。
现代社会在高速地发展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可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精神生活的发展严重滞后,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精神空虚的状态。心灵空虚,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前路何在。灵魂凌驾于肉体之上漫无目的地游走着、困惑着。所以说,我们都在迷茫着。
面对着这样的社会,我们需要倾诉,倾诉我们的不快、烦恼、跌宕……可是倾诉本身又带给了我们新一轮的迷茫。原以为,只要倾诉,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困惑就可以因此雪霁冰消,很多痛苦也能够有迹可循。但是到头来,我们依然有那么多的哀愁,那么多的忧伤。因为没法感同身受,没法达到一致的观点,我们的倾诉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加剧了。
我们总觉得再多的言语也无法企及自己思绪里的荒芜,再多的表情也见证不了自己内心的苍凉。于是,我们在心里暗暗地想,这个世界上大概也没有什么人懂我的吧!而这样持续的心理暗示,让我们一度迷失了自己,模糊了自我,甚至有时候一觉醒来,忘记了自己身在何方。
我们一步步地凝结着不解,一步步地积累着迷惑,直到走向幻灭。
我们也只能靠自己
付出与得到失衡、心灵的空虚、过多的选择……都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到迷茫。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在迷茫着,并且都想要摆脱这样的一种情绪。可是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往往是不得其领的,所以我们一直在渴望身边能有个哆啦A梦式的人物帮我们挥尽阴霾。
虽然人类是群居性的物种,可是每个人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该总是想着依赖别人,有些事情总归需要自己去解决。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与困扰,那又怎么能要求别人时时刻刻都关注着你呢?更何况,我们的人生只能由我们自己来负责,别人无能力更无义务为我们的人生买单。谁都不是谁的天使,谁也救赎不了谁!终究,我们只能靠自己。
我们得自己学会缓解迷茫的情绪,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消极的情绪渐行渐远。我们得依靠自己,并且得相信自己有消除迷茫的能力。
当然,我所说的要靠自己并不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更不是说,我们除了自己就再也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我所要表达的观点是,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于别人,我们得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我们的亲人、朋友仍然是我们心灵的依靠,家也依然是我们的港湾。当我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依旧可以向他们求助,但是,这应当是建立在单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基础之上,而非任何事情。
我们终归是要靠自己去解决问题的,因为,这也是一个人真正活着的有力象征。
破除迷茫,回归现实的情绪
遇事逃避,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往往,我们在逃避的同时,也是说出千千万万种看似合理的借口来说服自己。
这也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不管是谁,经历生活,总会遭遇挫折。当自己的付出最终只会成为别人的谈资,自己的所有投入也只能化为幻影,此刻的心情,应当跟泡入寒冬里的冷水池没什么区别,一样是透彻心扉的冷。受寒的人总是希望往温暖的地方靠拢。所以,我们需要慰藉,更渴望着安慰来抚平伤口。
一声鼓励,一句问候,不管是有多么的简单、多么的简洁,都会让人感到温暖。更何况,这样的关心会让人觉得自己并不是独行者,茫茫天地间我们还是有依靠的。正是因为渴求这样的一份肯定与温暖,我们在受伤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去等待外界的救赎,祈求着曙光出现。
可是,在漫长的等待当中,我们除了消磨掉了自身的耐心以外,得到的也只能是迷茫。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来安慰自己,更不知道是否有人能够把自己的伤口抚平。每天就只是不断在怀疑,不断在担心,并尽力让自己维持在原受伤的状态之中,为的只是让人清楚自己到底伤得有多重并且祈求着更为深切的安抚。而对于这样的一种状况,我们居然还可以无耻地称之为暂时停下休养。这样无所为地等待别人的救赎,是休养吗?你确定你不是在把伤害扩大化?可能你会辩驳,这只是因为自己受伤了所以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办才好,所以就让自己暂时停下来。
迷茫,只是一种借口,一种让人逃避现实的借口。这,你意识到了吗?
其实,我们真正想要的不外乎是别人的关注与帮助。因为我们总是希望有人能够帮自己把所有的麻烦清除掉,我们依赖着别人,所以,为了得到别人的怜悯,我们必须把自己的状况变得更为糟糕,而迷茫,就成为了我们最大的掩护。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面住着一只小猴子。有一天,小猴子的肚子被树枝划伤了,流了很多很多的血。它环顾着四周,发现没有人,于是,它默默地站在那里包扎伤口。它一边包伤口,一边还不断地往四处看,可是它越看就越觉得自己可怜。受了那么重的伤,居然也只能独自疗伤。
在往家里走的路上,它远远地就看到一只猴子朋友向它走过来,于是,它就故意将自己的伤口显露出来。果然,猴子朋友看到那个伤口后,就很关切地问:“小猴子,你怎么了,是不是很痛?要不要帮忙?”听到这样的问候之后,小猴子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
不知怎么的,小猴子受伤的消息渐渐地在森林里传播开来。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朋友来看望小猴子,而小猴子自己每天也用心地演绎着病人这一角色。它每见到一个朋友就会撕开伤口,然后摆出一个迷茫的表情说,你看看我的伤口,好痛哦。每一个见到伤口的朋友都会安慰它,同情它,并帮它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这样的生活一天天地过去,小猴子的心是越来越舒坦了,可是,它的伤口却越来越严重了。终于有一日,小猴子还在听取着各种意见的时候,受感染而死了。
其实,杀死小猴子的并不是那一条树枝,而是小猴子本身。
解决事情的答案从来都不会不请自来,我们遇事要懂得自己去寻求方法解决,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别人的怜悯。难道你不觉得这样一直接受着别人给予的同情,以一种弱者的身份生存着是一种可悲吗?或许我们需要别人给予的温暖,但是要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才能得到慰藉,对自己而言,难道就不会让人觉得更难堪吗?
而且这样一味地索求慰藉对于已然存在的伤口不但是无济于事,反而是雪上加霜。既然如此,我们到底是要在借口里苟且,还是在匍匐中前进?
有时候,迷茫也只是我们的一层掩护色。我们总喜欢用迷茫来掩盖我们的盲目、错误、失去……
这是需要去掉的东西
逃避,只是暂时性的,我们总不能一辈子都不面对现实。与其一直都在花心思拖延,倒不如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有时候,迷茫可以作为一种宣泄,平衡我们的内心。而我们选择以它作为掩护,这也是无何厚非,可是这也终究不能长久。迷茫,很多时候,就如同彩虹之前的夏雨,黎明之前的黑暗一样,一直都是与美好、精彩同在。它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种不可或缺,也是一种正常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将迷茫上升至逃避的介质,那就成为了借口,一种带有侮辱性的借口。这样,我们真正能欺骗到的也只有我们本人而已。
马克思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永远平坦的大路,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会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面对挫折,我们有勇气去回避,为什么就没有勇气去面对?临近毕业季,我们总会听到各种大学生轻生的消息。如果我们细心地去看各种报道,就会发现“对前途的迷茫”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自杀的主要理由了。可是,我觉得,迷茫并不能成为自杀的理由,它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用以逃避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