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歌
——乐山市全国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抒怀
八方聚会,
司长衔首,
理财宝典尽披述。
三江东去,[1]
经卷在手,
灵岩大佛空自留。[2]
财征八极,
经纬万方,
事业兴衰何所系?
教卫科文,
唯我是瞻,
统筹兼顾恪履职。
会将散,参观日,
指点江山,
奋发意气,
诸公笑谈畅饮时。
注释:
[1]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合于乐山市凌云山下,最后流入长江。
[2]灵岩大佛:指乐山大佛。
深秋与友人登兴隆山抒怀[1]
故人相约意若何?陇右名山听秋歌。峰密莽莽白衣远,阁台俨俨紫烟遮。巍巍马衔著早雪,[2]潺潺溪水下黄河。大汗总统皆远去,[3]红叶瑟瑟韵满坡。
注释;
[1]兴隆山:道教名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境内奇峰叠翠,云海浩渺,林木苍郁。东汉末期。山上始有庙宇建筑,至宋代时宫观庙宇已星罗祺布,香火旺盛。明末宫观庙宇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重修,取复兴之意,遂名“兴隆山”。著名景点有:云龙桥、蒋公楼等。朱德、叶剑英、胡耀邦、赵紫阳等也曾到此观光。
[2]马衔:马衔山是榆中县与临洮县交界之分水岭,地处兴隆山南侧,山顶终年积雪,山腰常有白云缭绕,时有林麝出没。
[3]大汗句:1227年夏,成吉思汗病逝于今甘肃清水县。1939年,为躲避侵华日军破坏,成吉思汗灵柩从内蒙运至兴隆山,密藏于大佛殿内。总统:指蒋介石。民国时期蒋介石、于右任、张治中等人也曾来此山观光。
谒兴隆山刘一明墓[1]
原本三晋一儒生,心向吕祖弃功名。[2]兴隆修行四十载,读云教鹤释道经。三教一家玄化简,性命双修斐道林。[3]回首斯人去未远,高山流水是琴音。
注释:
[1]刘一明:清代著名炼丹家,山西曲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22岁在榆中遇龛谷老人授以内丹秘诀,遂师之。后半生一直隐居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成为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的全真龙门派道士。
[2]吕祖:指唐代道士吕洞宾,山西芮城县人,传说中八仙之一,道教尊称“吕祖”。民间传说吕洞宾将儒、道、佛融为一身。得道成仙,是道教;解救百姓,是儒家;乐善好施,是佛教。吕洞宾的传说反映了山西民间信仰中三教融合的印迹。
[3]性命双修:刘一明主张性命双修,谓人之本性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家居偶得六首
一
两山南北郭,一河穿城过。东西数十里,傍湖是我家。[1]
注释:
[1]湖:此处指南湖公园,又名雁滩公园,坐落在兰州市城关区。雁滩原是黄河中的十八个沙岛之一,过去大雁常在此栖落,故名。1986年更名南湖公园,是一个湖水涟漪、亭榭栉比的美丽公园。
二
夜雨潜南湖,新翠上绿树。欢鸟唱晨起,天籁沐我楼。
三
哦哦长啸声,催起贪睡人。凭窗打望去,傍湖伊练晨。
四
金城春怀开,[1]沙尘西北来。花容失漫卷,柔情应犹在。
注释:
[1]金城:今兰州市,公元前81年西汉王朝设置金城郡、金城县,因有黄河天堑作为天然屏障,固若金汤,故名。后遂为兰州的代称。
五
仲夏一夜雨,地气三日馨。万牖沁开处,极目山河近。
六
尘烟压顶满河愁,寒灯朦胧万牖收。依稀风云期飞雪,素笺诗怀两相酬。
应试教育偶感
矫首鸿鹄思高飞,[1]回头但见书儿排。寒窗苦读十数载,世事人情不剪裁。纵然前茅能名列,未必将来是良材。老大伤悲诚可免,[2]玉颜金屋实难再。[3]
注释:
[1]鸿鹄:天鹅,又名黄鹤,因善高飞,常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2]老大伤悲:语出汉乐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见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0长歌行》。
[3]玉颜金屋:语出宋真宗《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
咏敦煌壁画
五彩绘画说佛经,千年不辍代相因。最是飞天惹人怜,欢乐飘逸亦空灵。
注释:
[1]敦煌壁画:敦煌莫高窟现存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创作年代自北凉至元朝,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题黄河奇石
假日与友信步永靖黄河水畔,遇一石细腻而莹润,
上有天然山水画一幅:
远山莽莽,
但见落日余晖;
近水翻浪,
似闻淙淙之音;
岸边株树傲然独立,
极天工之妙。
与友共赏,甚感神异,因以为赋。
天光作衬映,
山川多诗情。
挺拔固伟岸,
善下方远行。
读史杂咏理财二首
乙
史读财政倍留心,
收繁支琐锱铢分。
欲平天下先理财,
王霸两途道深沉。[1]
富民强国孰为先?
本末源流有宏论。[2]
为入为出谁作据?[3]
民本思想耀古今。
注释:
[1]王霸两途:中国古代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王道”主张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霸道”主张以严刑峻法统治国家,迷信武力,以争夺霸权与霸主地位为最大目的,仁义道德只是妆饰而已。
[2]富民强国二句:以秦国商鞅为代表的法家主张强国弱民,以齐国相国管仲为代表的法家则主张先富民后强国。富民即发展经济,是本源;强国即充裕财政,是末流。为当代“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理论2滥角务。
[3]为入为出:是中国古代“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的两种财政思想。“量入为出”的思想最早见于《礼记》,这个财政原则为我国历史上的多数王朝所采用。到了唐朝德宗时,宰相、理财家杨炎推行两税法改革,提出了与之相反的“量出为入”的思想。他把国家一切开支先估算出一个数额,然后定出税额向人民收取。
二
史读财政自钟情,
前贤事迹似心灯。
聚财足用由来久,
生财富民自管仲。
民不益赋天下饶,
后世多效汉桑公。[1]
量出为入自杨炎,[2]
两税法改体制宏。[3]
理财廉洁古来少,
刘晏却颂《三字经》。[4]
变法雄才王安石,
政失人和憾难行。
中兴宰相张居正,[5]
一条鞭法国库盈。[6]
财政为国虽正道,
高手理财民为重。
注释:
[1]汉桑公:西汉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桑弘羊,曾参与和主持制定了盐铁酒官营、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缓解了汉武帝连年征战导致的几乎崩溃的经济危机,出现了史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繁荣时期。后因与摄政大臣霍光政见不合,被借故处死。
[2]杨炎:陕西凤翔县人,唐代财政改革家,两税法的倡行人。779年杨炎任宰相,次年在唐德宗支持下制定施行两税法,提出了“量出为入”的财政原则,将国家赋税从皇帝私有、宦官掌控的大盈库收归国库大藏库,维护了国家公赋收支独立的原则。781年罢相,因与新宰相卢杞不合,贬谪途中被赐死,年55岁。有《文集》十卷。
[3]两税法:“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制度非常混乱。780年宰相杨炎建议废除租庸调制,推行两税法,征税对象不以人丁为主,而是按贫富等级征收财产税及土地税。这是中国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两税法成为后代统治者奉行的基本税制。
[4]刘晏:今山东东明人,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725年,唐玄宗赴泰山封禅,8岁的刘晏敬献自作的《东封书》。玄宗叹为神童,任命为秘书省正字郎。46岁刘晏升任户部侍郎兼度支使、铸钱使、盐铁使等职,推行改革。开办漕运,实现南粮北调;改革盐政,使国家盐利激増;以经济手段平抑粮价,救灾救贫。理财二十四年,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后被杨炎诬陷赐死,抄家时全部财产只有“杂书两乘,米麦数斛”。宋代王应麟《三字经》歌颂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他把刘晏树立为青年学习的榜样。
[5]张居正:今湖北江陵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23岁考中进士,43岁任礼部尚书。后任宰相,提出“致理之要,唯在于安民”的主张。1580年推行一条鞭法,严惩官吏舞弊、豪强兼并偷漏行为,良好效果,一度中兴。1582年6月劳累病逝,时年58岁。死后不久,家产被抄没,一条鞭法也被万历皇帝废止。
[6]一条鞭法:明代后期宰相张居正对田赋制度进行重大改革,赋税徭役全部简并为一体,按实际丈量的土地面积征收赋役,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彻底改变了财政历年亏空的局面,出现了“太仓所储,足支八年”的富裕情景。
读史杂咏王朝轮回
史读近代气难平,丧权辱国有远因。王朝易姓轮回事,殿堂千年议农民。三大革命徒不知,[1]坚船利炮自惊心。修齐治平唯正道,[2]弄权岂止一女人![3]
注释:
[1]三大革命:指西欧近代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
[2]修齐治平:指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思想。出自《礼记·大学》。
[3]女人:此处特指二次政变、三次临朝的西太后慈禧。
读史杂咏管仲
叔牙高谊固难逢,[1]
桓公箭仇释尤幸。[2]
一从法礼治天下,
但问良策首民生。[3]
礼节荣辱穷不知,
五事各司富足行。[4]
尊王攘夷九盟会,[5]
春秋霸业尔首成。
注释:
[1]叔牙高谊:管仲与鲍叔牙一起经商,赚了钱管仲总是给自己多分,人们议论管仲贪财,鲍叔牙解释说管仲家境贫困,多分点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都临阵脱逃。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是怕死,而是家有老母,不能没有他。管鲍长期交往,结下了深厚友谊。
[2]桓公箭仇:公元前685年,管仲曾箭射齐桓公,在鲍叔牙谏请下,齐桓公拋弃旧怨,拜管仲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