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现四川省)人,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
苏轼和同一时期的王安石都做过欧阳修的学生。所以,他们经常在一起议论古今诗文,畅谈国家大事。
王安石比苏东坡大16岁,官职也比他大许多,但王安石很佩服苏轼的文学才华,曾经对人说:“不知道几百年,才会有苏东坡这样的一个人出现?”苏、王二人在文学上很谈得来,常在一起作诗读诗,谈论文章。有一次,苏东坡又去拜访王安石,谁知王安石恰巧外出不在。苏东坡坐等了一会儿,便起身在屋里踱步观看起来。忽然,他发现王安石的书桌上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一首没写完的诗:
“西风昨晚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有些想不通:“金风只有在秋天才会刮起,金风起处,群芳尽落,但菊花能傲霜雪,怎么花瓣四处落呢?难道是我这位老兄真是‘江郎才尽’,铸成大错了?”想到这,苏东坡不免有些得意了,他拿起毛笔,刷刷几下,写了两句续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苏东坡抬腿走出门去。
不一会儿,王安石回来了。他看见苏东坡的续诗,不禁微微一笑,他知道这位苏大才子自恃聪明,凭想当然,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不过,王安石并没有马上找苏东坡解释,而想让他在生活实际中去自行体验。
公元1079年12月,苏东坡因被人上告,被贬为黄州团副使。
苏东坡到任后有一天,同好朋友陈季常一起在后花园赏菊饮酒。
刚巧刮过几天大风,满地落的都是金黄色菊花,枝上却不留一朵,苏东坡顿时愣住了。陈季常问他:“你怎么了?”苏东坡懊悔地把曾经为王安石续诗的事说了一遍,然后万分感慨地说:“那次我以为王宰相孤陋寡闻,谁知竟是自己孤陋寡闻,看来,今后我要引以为鉴,凡事都要谦虚谨慎,决不能自以为是,随便讥笑别人。”
陈季常听了苏东坡这位大才子的一番话,很受感动,相信他今后会更有作为。
后来,苏东坡找机会向王安石承认了错误,更加谦虚谨慎地作诗做人,又写出了《念奴娇》、《赤壁赋》等千古绝唱。
名师点评:
我们从中应该领悟的哲学道理是:认识矛盾要认识共性,但绝不能只从共性出发,而应和个性结合起来,以个性为根据来理解共性,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辩证地看待共性和个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