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0200000040

第40章 宋代官方对医学著述的推广普及——以《太平圣惠方》的颁行为例

刘芳池

我国古代的医药学,在宋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与宋代政府对医学文献的高度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朝廷对医学文献的重视及整理,对宋代医学的发展及其社会思潮的转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形成“自古以来惟宋代最重医学”的局面。

宋朝廷不仅意识到医学文献固有的实用性、标准性、权威性,同时也注意到它对于国家推行仁政教化和统治天下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并支持对医学方书、本草、针灸著作等进行整理、编修,加大对这些医学著作的推广、普及和应用,大量刊刻医学典籍,颁发到诸路州县,责令专职医博士掌管,打击一切危及社会秩序的非医学知识和活动,严格按照方书制药,使医学著作成了宋王朝推行“仁政”思想和强化社会秩序的一种工具。

今人逯铭昕指出,宋代中央政府主持整理编修、刊刻的医学书籍,通过馆阁典藏、颁赐近臣、分发州郡及外夷等主要流通途径,使得医学知识在上层士人与下层民众中间都得到了广泛传播,为宋代医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逯铭昕:《宋代官刻医书流向初考》,《中华医史杂志》,北京: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2010年,卷四〇,第5期。

概括言之,宋代官方对医学著述的推广普及可分为两个层级:以皇帝、中央朝廷为一个层级,地方官府、官吏为另一层级。在不同的层级上,其作用也不尽相同。从文献所反映的官方颁行医书情况来看,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朝廷是医学著作推广和普及的主体。中央政府的重视,直接影响了官僚士大夫的态度,有时甚至是朝廷以诏令的形式要求地方官按旨意行事,这就大大强化了官方推行的力度。

在诸多宋代医学典籍中,《太平圣惠方》是编纂最早、影响最巨的一种。宋太宗在位,极为重视文化工程,曾组织儒臣编纂了“四大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而其本人也留意医术,于太平兴国三年(978)诏翰林医官使王怀隐、副使王佑、郑奇,医官陈昭遇,编类历代所传及私家所藏经验方万余首,编次为100卷,赐名《太平圣惠方》。宋太宗亲自作序,称编纂此书的目的,“贵在救民,去除疾苦”,“庶使天高地厚,明王道之化成;春往秋来,布群黎之大惠”。淳化初(990)编类成书,三年(992)刊印颁发于各州县参见《玉海》卷六三,《宋史》卷四六一《王怀隐传》。

在此后的三百年间,宋代官府、私家都奉此书为圭臬,遵循其医理合药治病,拯济百姓,并以它为准则,编修了大量的医药学著述,丰富了中华古代医学的宝库。

本文拟以医学方书《太平圣惠方》的颁行为例,探讨两宋官府对医学著述所做的推广普及,以求管窥宋代医学文化之绩效。

皇帝、中央政府对《太平圣惠方》的推广

《太平圣惠方》在编成后,即受到朝廷高度重视,宋历朝皇帝曾多次下诏各地官府,行于全国。

淳化三年(992)五月己亥,宋太宗颁布《行圣惠方诏》云:

医药之书,人命攸系,将疾疫之是疗,必学术之志精,故太医之职,以十全而为能;聚毒之家,非三世而不饵。朕轸念黎庶,虑其夭枉,爰下明诏,购求名方,悉令讨论,因而缀缉,已成编卷,申命雕镌。宜推流布之恩,用彰亭毒之意。其《圣惠方》并《目录》共一百一卷,应诸道州府各赐二本。仍本州岛选医术优长治疾有效者一人,给牒补充医博士,令专掌之。吏民愿传写者并听,先已有医博士即掌之,勿更收补《宋大诏令集》卷二九。

在诏书中系统地阐明了朝廷颁布《太平圣惠方》的意图,在宋太宗看来,颁行《太平圣惠方》是“轸念黎庶,虑其夭枉”和“推流布之恩,用彰亭毒之意”的惠民之举,给全国十六道(路)所属州、府各赐二本,“置医博士掌之”,令医术优长治疾有效者一人专门保管,允许官民钞写,鼓励民间推广普及。

在颁布诸州的同时,宋太宗还将《太平圣惠方》赏赐给重臣。淳化三年(992)二月,“内出五部”,赐宰相李昉,给事中、参知政事贾黄中、李沆,知枢密院事温仲舒、寇准等人

王应麟:《玉海》卷六三。以示褒宠。其目的也是要执政大臣关注医书,并藉助他们的影响力来推广医学典籍。

宋真宗非常重视《太平圣惠方》的推广普及。当时边远地域医药极其匮缺,像 “广南风土不佳,人多死于瘴病。其俗又好巫尚鬼,疾病不进药饵,惟与巫祝从事,至死而后已,方书、药材未始见也”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丛书集成初编》第277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宋真宗于景德三年(1006)七月,“赐广南《圣惠方》,岁给钱五万,市药疗病者”[元]脱脱等:《宋史》卷七《真宗本纪》二,北京:中华书局,2007:131。将《圣惠方》推广到广南路。景德四年(1007)九月,宋真宗又“赐徽县《圣惠方》”,大中祥符元年(1008)二月,宋真宗“令川峡诸州勒医博士按《圣惠方》合本土所须药,以给兵戍”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八“大中祥符元年二月”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1529。这是首次颁行《太平圣惠方》于军中的记载。大中祥符八年(1015)夏四月己巳,宋真宗又“赐戎、泸州、富顺监《圣惠方》各一部,以其地多瘴疫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四“大中祥符八年四月己巳”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1926。

戎州(今四川宜宾)、泸州(今四川泸州)、富顺监(今四川富顺)地处僻远,极易发生瘟疫,故也将其纳入颁赐医书的范围。

宋仁宗也非常重视《太平圣惠方》的推广普及。庆历四年(1044)春,韩琦奏“极边之地,人皆不知医术”,宋仁宗于是“赐德顺军《太平圣惠方》及诸医书各一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六“庆历四年正月丙子”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3532。

德顺军隶属秦凤路,是宋与西夏交兵的前沿,驻扎着大批军队,疫病流行的几率很高,《太平圣惠方》因而成为军队中应对疫病诊治的指导方书。皇佑初,江南诸路发生疾疫,为了救治患病者,宋仁宗下诏精简《太平圣惠方》诸方,另编辑为《皇佑简要济众方》。他对辅臣说:“外无善医,民有疾疫或不能救疗”,“令太医简《圣惠方》之要者颁下诸道,仍勒长史按方剂以时拯济,令医官使周应编以为此方,三年颁行”。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二三“经籍考”《皇佑简要济众方》,北京:中华书局,1986:1797。 《宋刻外台秘要剳子》亦载皇佑三年(1051)臣僚上言,“南方州军,连年疾疫瘴病,其尤甚处一州有死十余万人”,宋仁宗诏令“逐路转运司指挥辖下州府军监,如有疾疫瘴病之处,于《圣惠方》内写录合用药方,出榜晓示,及遍下诸县,许人抄札”。[唐]王焘撰、[宋]林亿等校:《外台秘要》卷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25。这一史实,在《宋史》卷一二《仁宗本纪》也有记载,云皇佑三年(1051)五月乙亥,宋仁宗“颁《简要济众方》,命州县长吏按方剂以救民疾”。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八月辛丑,诏令“文臣京朝官至幕职州县官,武臣诸司使副以下至三班使臣,朝辞日,并罢赐诫励敕并七条、《摄生论》,其赐《儒行篇》亦罢之,内《摄生论》并药方惟广南州军各赐一本,与《圣惠方》同颁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七“熙宁五年八月”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5776。

宋哲宗绍圣年间,朝廷诏令刊刻小字版《太平圣惠方》,这是官府第二次刊刻该书。据《刻脉经牒文》载:“国子监准监关,准尚书礼部符,准绍圣元年六月二十五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礼部状,据国子监状,据翰林医学本监三学看治任仲言状,伏睹本监先准朝旨,刊雕小字《圣惠方》等共五部出卖,并每节镇各十部,余州各五部,本处出卖。”从牒文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朝廷大量颁行《太平圣惠方》的举措。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福建路转运司奉旨刊刻《太平圣惠方》,题名为《大宋新修太平圣惠方》,这是宋代官府第三次刊刻该书。绍兴二十一年(1151)十二月,宋高宗诏“以监本药方颁诸路”。二十六年(1156),宋高宗下诏太医局刊刻儿科著作《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摘录《太平圣惠方》中有关儿科诸方,另编为专书。

绍熙二年(1191),宋光宗下诏批准太医局拟定的《太医局诸科程文》,将《太平圣惠方》列为太医局医学生考试的科目,《太平圣惠方》由此上升为医学经典的地位,与《难经》《素问》《脉经》《本草》《仲景伤寒论》《诸病源候》齐名,成为南宋礼部医学考试“七经”之一[宋]赵升撰,王瑞来点校:《朝野类要》卷二,北京:中华书局,2007:61。嘉泰三年(1203),太医局选采民间常用验方,集印成册,由朝廷“颁之诸路监司,监司行之州县,州县又撮其要者大书揭示于聚落要闹去处”[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八之二五,北京:中华书局,1957。显然是要将医药方书广泛推行到民间。

两宋朝廷不仅在其统治区域大力推广医学方书,治病救人,对于周边“国家”(包括西夏、辽等国家),也常常颁赐《太平圣惠方》,作为仁被天下的一种举措。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 ),“高丽遣使郭元至阙下,请赐历日及《登科记》、御制赐诗。九年正月丙寅,郭元辞,赐王询诏书七函……历日、《圣惠方》,从其请也。”天禧五年(1021),又“赐权高丽国主王询阴阳地理书、《圣惠方》,从所请也”。这是《太平圣惠方》传到高丽的文献记载。此后,朝鲜医学家崔宗峻于1226年以宋朝医书为基础,撰写《御医撮要方》,创建了朝鲜医学理论体系。

仁宗庆历四年(1044 ),与西夏达成和议,宋亦屡次颁赐西夏书籍。嘉佑八年(1063)四月,宋英宗“以国子监所印……医书赐夏国,从所乞也”。由于诏令内容简略,未提及所颁医书为何书,估计应包括《太平圣惠方》在内。

据日本医学史家富士川游《日本医学史》记载,《太平圣惠方》在两宋时代东传到日本,对日本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刘伯骥在《中国医学史》中也指出,日本医学家梶原性全所编的医学名著《顿医抄》,就深受《太平圣惠方》等中国医书的影响[日本]富士川游:《日本医学史》,东京:日新书院,1941:46。刘伯骥:《中国医学史》,台北:华岗出版部,1974:671。

宋王朝向高丽、日本等周边国家及地区多次颁赐医书,其目的固然在于同周边诸国(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睦邻关系,有显示大国声威的考虑,但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医学知识的对外传播,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百姓解除疾病之患,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地方官府对医学著述的推介

宋代皇帝、中央朝廷重视医学著述的推广普及,也对各级地方官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他们的执政作为。

王禹偁在地方官任上,曾上表谢颁赐《太平圣惠方》说:“皇帝陛下与世作范,视民如伤,穷百病之根源,选十全之方术,爰自朱邸,逮于紫宸,垂十五年,成一百卷,救疾病疮疡之理,尽金石草木之情”,“更延迟暮之年,实自生成之德”王禹偁:《谢圣惠方表》,《小畜集》卷二四,四部丛刊初编本。对皇上的恩赐感恩戴德。

景德年间,邵晔出任广西帅,兼领漕事,因广南一带瘴疫流行,缺少医药,巫风盛行,请求朝廷“赐《圣惠方》与药材之费,以幸一路”,宋真宗“皆从其请,岁给钱五百缗,令每岁夏至前,漕臣制药以赐一路之官吏,盖自晔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丛书集成初编》第277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庆历六年(1046)十二月,蔡襄出任福州知府,鉴于“闽俗左医右巫,疾家依巫作祟,而过医之门十才二三,故医之传益少”的局面,他委派何希彭从中选择医方,另编《圣惠选方》,收载便于民间运用的药方6096首,并“取其本誊载于版,列衙门之左右”,称此举“导圣主无穷之泽沦究于下,又晓人以依巫之谬,使之归经常之道,亦刺史之要职也”。[宋]蔡襄撰,陈庆元、欧明俊、陈贻庭校注:《蔡襄全集》卷二六《圣惠方后序》,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583。

元丰元年(1078),时任泰州德兴令的陈直编着《寿亲养老书》,将《太平圣惠方》列为“奉亲养老”的重要著作,公开宣扬“为人子者,宜留意焉”[宋]陈直:《寿亲养老新书序》,《寿亲养老新书》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六月,右朝奉郎朱同知南雄州还,向朝廷禀报“岭南无医,凡有疾病,但求巫祝鬼,束手待毙。望取古今名方治瘴气者,集为一书,颁下本路”,宋高宗从之。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绍兴十九年六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56:2587。

隆兴元年(1163),周湛通判戎州,“其俗尚巫,有病辄不医,皆听巫以饮食,往往不得愈”,周湛“为禁俗之习为巫者,又刻方书于石。自是始用医,病者更得活”。[宋]李元纲:《厚德录》卷三,丛书集成初编本。

类似的记载,在文献中俯拾即是。中央朝廷的重视,对地方官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地方官吏积极响应,认真履行职责,亲自过问民生疾苦,将之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绩,推动了医学著述的推广普及。

综上所述,在中央朝廷和地方官府的积极推动下,三百余年间,宋代医学著作迅速推广到全国,医药学知识广泛传播。在推导的过程中,中央朝廷在医学领域内的主导地位得以牢固确立。医书著作以医载道,对于改变世风、宣扬儒家仁政思想和规范社会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南宋时期,尽管政府在本草学、方书学著作的编修策略方面有所转变,但政府和地方官员仍很重视医学著作的推广,延续了北宋时期医学著述繁荣的势头,确保了两宋医学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类推荐
  •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是从全国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温暖故事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里这25篇故事,有数万字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多角度,多侧面描绘了让人落泪的人间真情,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大餐。
  • 不经意中的成长

    不经意中的成长

    本书是个人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分散文与诗词作品,分“茶乡孺子牛”“亲情永驻”“不经意中的成长”“旅行漫笔”“闲情逸致”“家乡美”和“诗词拾零”七辑,这些有关茶乡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以及人生哲理的温良铺陈和委婉叙说,来自一位语调平和的茶乡中年男子,阅读他这些散淡的文字,让人有余香盈口之感。
  • 历代名赋

    历代名赋

    从先秦开始,赋体之文就已出现。赋是介乎诗和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画卷中,赋体文学也曾有过它光辉灿烂的一页。本书对于历代的辞赋,选的比较全面,从中不难看出历代辞赋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阅读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青少年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效。本书收录的数百篇读者喜爱的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本书既是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 如果生命可以再度青春

    如果生命可以再度青春

    本书分为五大块:亲亲·宝贝,亲情·呼唤,乡音·乡情,爱人·朋友,断片·私语。作者用质朴的语言,以散文、生活随笔的方式,回忆并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叙了关于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故事,以及从中获得的感动和感悟。愿书中展现的这些美好、感动和喜悦,让我们在平淡流年里相拥温暖。
热门推荐
  • 破碎之路

    破碎之路

    繁华了万古的宇宙,不知何时开始破败!曾经的康庄大道、成神之路,支离破碎!多少荣耀一时的天才昙花一现,这样的世界,这样的虚空,谁又能超脱而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求凡录

    求凡录

    自古以来,追求仙道,欲得长生不死者,数不胜数,可谁又能解得长生的痛苦。甘堕轮回千万年,只愿求凡不做仙!
  • 凤宁染

    凤宁染

    一袭红衣,一舞惊鸿,一笑倾城,再笑倾国。这是一个外人看见的凤宁染。可事实,并不如意。幼年,家乡被屠城,父母的下落不明。凤宁染变成了一个人,并且不得不改名换姓。几年后,回到繁华的长安城,她发誓,要找出当年的幕后黑手,却意外的,发现的一件东西。从那之后,她无故多了与他的婚约,其实大家的目的都一样。一个是为了救人,一个是为了家族的天命。“命运,真是可命不可违的东西。”【简介不好,请看正文决定。】
  • 斩道夺天

    斩道夺天

    一个废柴少年,一段往事如昔“酒醉浮生风雅作乐,纵欲无度今昔几何?乱世葬情欢笑,三千发丝山水为家,我愿醉与红尘,笑那三千浮生”一穿着道袍的男子对天大笑。“梦一场,看雨落葬花,难许你白手芳华。读不懂,叹诗词风雅,你我聚散流沙”一读书人打扮的少年面容苦涩。“血染江山如画,倒映满世繁华,孤有了天下,却难寻你的踪影,可悲可笑”一中年男子面色冷峻,语气冰冷。“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修了三世的佛,遮不不了三生的魔”
  • 花千骨之情劫难过

    花千骨之情劫难过

    爱上你爱上了错,失了你失了魂魄,可笑命运捉弄,来世今生无处逃脱……前世,桃花树下情缘深种;今生,你我再遇。永世的情缘,也注定,永世的纠纷……
  • 神右

    神右

    神右,神之右席,神上之人。
  • 天之娇妻

    天之娇妻

    老是爱天马行空幻想的女孩唐玲儿终于如她所愿的穿越了!嘻嘻,哎呀!可以把秦汉两晋隋,唐宋元明清倒背如流的玲儿,着实猜不透这是什么朝代!不了解历史的她开始了另一段奇幻旅程。什么,这男人好奇怪,竟然如此霸道说要她成为他的女人。拜托,成为天子的女人,她不感兴趣!后宫佳丽三千,美人无数,她不要每天都泡在醋缸里啦!
  • 宠你在上:逃婚小娇妻

    宠你在上:逃婚小娇妻

    洛老三,你放开我……简宁四蹄悬空,被他一下摔在床心。洛老三,我们是有合约的,同房不同床,你不许过来,不许……床心很软,简宁一下子站不起来,见他气恼的脱下外衣,露出他精壮的腰身,扯下衬衫时,那六块腹肌清晰可见……洛老三,你不能碰我,啊……洛三少千里追妻,酒店房间里上演全武行。而后出现不和谐画面,十八岁以下读者请自行屏蔽。---------十六岁的简宁走了狗屎运,竟然被洛家三少相中,要娶她为妻,她才花季好不好,高中还未毕业啊,而且,虽然洛家富可敌国,可世人都知道洛家三少是个病病恹恹的废人,她怎么可以嫁给他。可是,简宁那守财奴一样的老爸与恶毒的继母,却巴巴的将她送到了洛家,不要啊……
  • 镜浮怨:忧灵馆

    镜浮怨:忧灵馆

    她说她是咚,有着一个神秘的身份!众生知她像雪中梅般孤傲,又充满着神秘、恐怖,却不知她是一个被神伤害的最惨的…他=梵紫年,发下誓言作为她的守护神,永久守护她!那时她好开心,笑的多灿烂。可明明是守护神,却使她原本因他而成的心破碎,化为碎片散去,她没了心,而他却消失了。他,轩辕书洛,为她背离家乡,为她守护一样东西百年,当他投胎为人,再度遇到她…三人之间又会有怎样的火花?世间情为何物?为何令她伤疼不已!却又在她落魄时,给她一丝温暖…世间的故事,如此纠纷,悲催,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