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0200000024

第24章 试论宋明理学家对风水的改造(2)

大旨主于地道一刚一柔,以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观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着,究分合,别浮沈,定浅深,正饶减,详趋避,知裁成,凡十有四例,递为推阐。而以原感应一篇,明福善祸淫之理终焉。盖术家惟论其数,元定则推究以儒理,故其说能不悖于道。……皆能抉摘精奥,非方技之士支离诞谩之比也。

四库馆臣称赞:该书之风水理论是“推究以儒理”的,所以该书为“不悖于道”且“抉摘精奥”的宋代名著,不可与“方技之士”的著作相提并论。而他们指出该书中的“儒理”之具体内容就是:一,该书“主于‘地道一刚一柔’”;二,该书又称扬“福善祸淫之理”。

“主于‘地道一刚一柔’”一词意为:于该书中,关于景观构成要素(即山水等)的“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生成论与存在论,以及关于景观布局的“阴阳配对”、“阴阳中和”论,皆入微渗透于大半的篇幅中。不仅如此,至南宋初期为止的易学思潮(特别是北宋邵雍[1011-1077]的《皇极经世书》)在该书之风水世界观中留下的深刻影响随处可见,易言之,其著者积极利用作为“儒理”的宋代易学理论,重新编写出一套工整对应于儒理的风水世界观。“地道一刚一柔”一词无疑令人忆起《周易?系辞传上》中的一句:“一阴一阳之谓道。”《发微论》的正文中却无“地道一刚一柔”的文字,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四库馆臣在该书的解题中特意暗示《周易》的经文。如此的行为意味着:他们于该书的风水理论中看出了易学的底蕴。

尽管如此,全书十六篇中自第一篇“刚柔篇”至第十五篇“裁成篇”为止,其记载内容始终为“与道德无关的技术”的相地手法,以及判定地形、景观之吉凶善恶的准绳。然而直到最终篇“感应篇”,该书的作者才提出“福善祸淫之理”,即“天给善人赐予吉地,给恶人赐予凶地”的道理:

其次又当原感应。感应者,言乎其天道也。夫天道,不言而响应。福善祸淫,皆是物也。谚云:“阴地好,不如心地好。”此善言感应之理也。是故求地者,必以积德为本。若其德果厚,天必以吉地应之。是所以福其子孙者,心也。而地之吉,亦将以符之也。其恶果盈,天必以凶地应之。是所以祸其子孙者,亦本于心也。而地之凶,亦将以符之也。盖心者气之主,气者德之符。天未尝有心于人,而人之一心一气,感应自相符合耳。郭氏(笔者注:即《葬书》)云:“吉凶感应,鬼神及人”。人于先骸,固不可不择其所而安厝之。然不修其本,惟末是图,则不累祖宗者,寡矣。况欲有以福其子孙哉。地理之微,吾既发明之。故述此于篇末,以明天道之不可诬,人心之所当谨。噫,观是书者、其知所戒哉?

该篇姑且不谈“天有无人格性”的议论,而以“以气为媒介的天人感应”之论理,在人心与天道之间搭起桥梁。此种天人相关论(天谴论)无非属于理学普遍的宣扬模式。一言以蔽之,理学的天人相关论就是:“将儒教道德定位为贯穿由气构成之宇宙、自然的基本原理之一环后,再以基于儒教道德的心之修养才能招致天之感应为的新型天人感应观”林克、麦谷邦夫、马渊昌也,《气》(收入沟口雄三、丸山松幸、池田知久编,《中国思想文化事典》,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01)24~25页。此一点亦为四库馆臣所嘉许的“儒理”之一。该书为防止“与道德无关的技术”陷入失控状态,导致不合乎儒教规范的行为,遂将儒教(特别是理学)的“天道”教义置于“地理”的技术体系之上。易言之,该书赋予天令风水技术生效或失效的绝对权力,以回报人们积德或积恶的作为。依据陈进国《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的研究,宋代以来“富有儒学(理学)教养的士绅阶层”亦在笔记、家训、族规等文章中,以“天理”、“阴德”、“果报”等概念劝导民众“毋惑风水之利”。另外,关于笔者在本节略论的问题,其细节请参阅拙著《风水思想を儒学する(风水思想的儒学化》(东京:风响社,2007),以及《通过〈发微论〉探讨“地理与人事不远”之风水思想》(“身体、权利与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台北:政治大学文学院身体与文明研究中心,2010)。

《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郑谧注(约1373)是明代初期的郑谧对《葬书》附加的注释。他以及为该本笔者以“该本”一词指由《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正文与其郑谧注组成的总体(下同)。作序、跋的宋濂(1310-1381)、胡翰(1307-1381)、叶仪等,皆以所谓“金华学派”理学家的身份记载于《宋元学案?北山四先生学案》中。宋濂的序文说明《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正文的删定梗概:元代吴澄(1249-1333)入手相传蔡元定自当时的通行本(共二十篇)中删除八篇,以除去“后世葬巫”所“妄增”之言词的版本后,重新以“择至精至纯者为内篇,精麁纯驳相半者为外篇,麁驳当去而姑存者为杂篇”的标准,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予以改编。一言以蔽之,该本的重要特色是:先由宋代蔡元定、元代吴澄删订正文,再由明代郑谧附加注释,而成由历代理学潮流上之人物形塑的风水文献。此记述可以吴澄,《葬书叙录》《葬书注序》证实。

尽管如此,历经蔡元定、吴澄二位理学家之手的正文,仍然与《发微论》第一至十五篇同样仅记载“与道德无关的技术”的相地手法,以及判定地形、景观之吉凶善恶的准绳。依据阴宅风水的宗旨,祖墓之风水条件的优劣会影响到子孙的祸福。关于阴宅风水的作用原理,曰:

葬者,乘生气也。五气(笔者注:即五行之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笔者注:即子孙)受荫。《经》(笔者注:待考)曰:“气感而应,鬼福及后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骨,以萌所生之法也。(《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内篇一》)

地中的气随着龙脉流至龙穴附近建造的坟墓,祖先的遗骨于墓中安放。遗骨即是人生前组成气最坚硬的要素,因此逝世后仍独留了下来。接着,在同气的人物(即共有同一之气的人物,譬如:祖先与子孙)之间能成立感应关系。地中的气,因此通过祖先之气(即构成祖先遗骨的气)与子孙之气(即构成子孙的气)的感应关系,影响到子孙的命运。该本正文所陈述的阴宅风水理论中,祖先之遗骨的角色可谓完全被动且机械式,易言之,完全缺乏主动性与人格。如此的遗骨观几乎与Freedman, 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 118~154所表示的见解(即“机械性风水论”)符合。

郑谧藉此文在注释中提出自己的主张:

父母骸骨为子孙之本,形体乃父母之枝。一气相荫,由本达枝也。(《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内篇一》中“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条的注释)

岂不曰:人之心通乎气,心为气之主,情通则气亦通,义絶则荫亦絶。后母能荫前母儿,前母亦荫后母子。(同上)

呜呼,非葬骨也,乃葬人之心也!非山川之灵,亦人心自灵耳。(《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内篇一》中“《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后人。’”条的注释)

他认同:阴宅风水的效果,基本上由正文所述的原理对子孙作用。此外,他认为祖先在墓中仍有“情”、“人之心”,有主动把握使风水技术生效或使它失效的权限。易言之,阴宅风水之作用原理经由他扩张,具备了二层式构造:其一,通过祖先之气与子孙之气的机械性感应关系,地中之气间接影响子孙的命运;其二,在地中仅留遗骨却未失人格的祖先,主动打开或关上该机械性感应关系的开关。

笔者于是意识到:理学魁首朱熹提及阴宅风水之作用原理的文章,与郑谧的见解相同,未将墓中的祖先视为机械性的媒介物,而视为具有“神灵”(即灵魂)的存在:

葬之为言,藏也。所以藏其祖考之遗体也。以子孙而藏祖考之遗体,则必致其谨重诚敬之心,以为安固久远之计。使其形体全而神灵得安,则其子孙盛而祭祀不絶。此自然之理也。(《山陵议状》)

严格说来,郑谧亦主张:墓中的祖先于埋葬当初处于不具知觉的状态,因此不具人格,亦无控制自己与子孙之机械性感应关系的能力:

及其死也,神气飞扬,血肉消溃,骨虽独存而无知。上智之士,图藏于吉地之中,以内乘生气,外假子孙思慕之一念与之脗合,则可以复其既往之神,萃其已散之气。(《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内篇一》中“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骨,以萌所生之法也。”条的注释)

世人往往以遗骨弃于水中而无祸福,盖心与之离故也。(《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内篇一》中“《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后人。’”条的注释)

子孙使本来“无知”的祖先挽回“既往之神”(即已飞离的灵魂),聚合“已散之气”(即已飞散的气),才能使祖先成为把握阴宅风水生效关键的存在。郑谧进而陈述:一方面子孙思慕祖先,另方面子孙将遗骨埋葬于“吉地”,以便享受地中之气,才能使被动的遗骨转为主动的祖先。他如此立论的前提,无非是认为:曾经构成祖先的气,经由祖先与子孙之间的感应现象才能再度集结。笔者于是又意识到:朱熹将气的理论应用于祖先与子孙的关系论,而郑谧所提出的“子孙思慕祖先→于祖先之气与子孙之气的间发生感应现象→祖先之气于墓中再度集结”模式,正如将朱熹的祖先祭祀论用于阴宅风水的理论上:

毕竟子孙是祖先之气。他(笔者注:祖先)气虽散,他根却在这里(笔者注:子孙),尽其诚敬,则亦能呼召他气聚在此。如水波样,后水非前水,后波非前波,然却通只是一水波。子孙之气与祖考之气,亦是如此。(《朱子语类?鬼神》)

人死虽终归于散,然亦未便散尽,故祭祀有感格之理。先祖世次远者,气之有无不可知。然奉祭祀者,既是他子孙,必竟只是一气,所以有感通之理。(同上)

朱熹在此讨论祖先降临祠堂牌位上之原理,他亦主张:祖先与子孙之间有“心相通”的状态,才能成立彼此的感应关系,甚至在未共有同一之气的人物(譬如:往年的圣贤与宋代的朱熹)之间,只需确立“心相通”的状态,亦能成立“气相通”的关系,故彼此之间亦发生感应现象:

祖考亦只是此公共之气。此身在天地间,便是理与气凝聚底。……今行圣贤之道,传圣贤之心,便是负荷这物事,此气便与他相通。……人家子孙负荷祖宗许多基业,此心便与祖先之心相通。(《朱子语类?鬼神》)

郑谧认为:“后母”与“前母儿”,以及“前母”与“后母子”皆本非同气的人物(因为后者不是前者亲生的孩子),但彼此之间若有“情通”、“义不绝”的纽带,就成立“气通”的关系,故“后母”能由阴宅风水的作用保佑“前母儿”,“前母”亦能同样保佑“后母子”。如此的见解,似乎立基于朱熹将祖先视为“公共之气”的看法上。

附带一提,郑谧亦以来源于《太极图》的阴阳五行论,以改造风水理论关于气的认识,施以儒教化:

生气者,即一元运化之气也。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内篇一》中“葬者,乘生气也。”条的注释》)

五气,即五行之气,乃生气之别名也。夫一气分为阴阳,析而为五行,虽运于天,实出乎地。其行则万物发生,聚则山川融结。融结者,亦二五(笔者注:即阴阳、五行)之精妙合而凝也。(《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内篇一》中“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条的注释》)

此等言词显然根据如下的宋代理学著作: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眞,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周敦颐《太极图说》)

阴阳,气也,生此五行之质。天地生物,五行独先。……天地之间,何事而非五行?五行、阴阳七者衮合,便是生物底材料。(《朱子语类?周子之书?太极图》)

《发微论》于风水理论中赋予天牵制“与道德无关的技术”的权力,《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郑谧注于风水理论中赋予具有“情”、“人之心”的祖先扭动阴宅风水生效之开关的权力。此二篇可谓依据儒教(特别是理学)的天人相关论与同气感应论改造风水理论的姊妹作。关于笔者在本节略论的问题,其细节请参阅拙著《风水思想と儒教知识人(风水思想与儒教知识人)》207~264页。

宋明的理学家如此改造风水理论,试图防止人们因风水信仰引起不合乎儒教规范的行为,但事实上效果十分有限。

凡有丧之家,必须依礼安葬。若惑于风水,及托故停柩在家,经年暴露不葬者,杖八十。(《大明律·礼律二·仪制·丧葬》)

明朝以刑法典禁止人们因风水信仰多年停柩的习俗,在约二百五十年后,清朝又于《大清律·礼律·仪制·丧葬》载入一模一样的条文。此史实表示:不论历代理学家如何煞费苦心,他们仍无法完全消解风水“双刃剑”的特性。

但以一个思想史学研究者的立场,笔者不以社会史学性的结果论评断理学家将风水纳入儒教文化之体系中的企图(就结果论而言,司马光全面否定风水流行之奔流的笔战亦未成功),以及以儒教规范控制民间风水理论之事毕竟是邪非邪,亦不多做讨论。笔者愿以客观的立场窥见理学家将诸学(含风水等“小道”)包容于儒教文化之帐篷中的构想,以及他们面对此课题所运用的具体论理。

同类推荐
  • 美国越南战争:从想象到幻灭

    美国越南战争:从想象到幻灭

    本书共分四章,阐述美国人对越战从想象到幻灭的过程,概述了美国越战叙事文学以及美国越战叙事文学研究,分析越战是如何被美国公众想象出来的,美国越战叙事文学如何解构美国人以前想象的越战。
  • 温润一生

    温润一生

    这是一本散文集,这是一本励志向上的智慧美文集,厚厚的、沉甸甸的,像秋后的庄稼,读着,不忍放下。在今天,有一些人还能独守本心,固守心中那份执著,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本书作者便是这样的人。
  • 寂寞深处的风景

    寂寞深处的风景

    西海固永远是一块出产优秀诗人的沃野,这其中的奥秘大概与地气、方言、接受力等诸多现象有关。特别是文化的冲突更容易在一个诗人的笔下产生灵性,更容易在灵魂的层面上叩问自我。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本书精选了包括鲁迅、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石评梅以及布拉克、海明威、卡耐基、培根等二十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真挚。作家们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身边亲人的琐事,写自己对亲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委婉缠绵,真切感人,从而能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热门推荐
  • TFBOYS盛夏的虐恋

    TFBOYS盛夏的虐恋

    当六个人去看了一场演唱会后,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为什么冷子妍明明喜欢着他却不肯接受他的表白?为什么慕梓兮喜欢他却不敢告白宁愿做朋友?为什么叶梓晗和他互相喜欢谁都不愿意吐露心声?为什么三个人的关系渐渐淡去..中间发生了什么..
  • 请不要抢走我的爱

    请不要抢走我的爱

    一个开朗的她,一个冷漠的他,两个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灵世界幻想

    灵世界幻想

    海夕:“妾身是土地公的说。”苏叶:“......”飞鸟:“小妹妹,你,噗......"薇:“白痴,哼╭(╯^╰)╮”
  • 校园爱恋:真的喜欢你

    校园爱恋:真的喜欢你

    洛雪,小小女仆,撞倒了黑帮老大的夏熙玦。“为什么喜欢我。”她问。“因为喜欢你,所以喜欢你。”
  • 娇女难宠

    娇女难宠

    穿越到修仙大陆?没问题,将家族心法换换就行。以前是废柴?也没问题,有种生活叫扮猪吃虎……什么,还有只最强魔兽死缠烂打?那种不准别人接近的醋坛子谁爱要谁要好么。被嫌弃的某只:主人我除了爱喝醋其实很好养的,咱们命中注定,收留一下我呗。
  • 罗煞判官

    罗煞判官

    世间善恶皆有报今生来世无巧缘不图名利与虚荣只为本心不苟活罗煞从不知道自己还有另个身份,以前以为做个称职的军人保家卫国就是抱负,照顾母亲就是命运,直到那次行军一切都颠覆了!不明不白来到了长白山脚下,一路怪事频发惊险不断,不得不让他他确信民间鬼神的存在。然而他见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对于另个世界他才刚刚知晓。他本是来自地府的判官却为了爱做了几世凡人,如今夫妻团聚却只是昙花一现,为了不再失去身边的人,为了善恶应得的结果,他只能接受命运,重返幽冥任职鬼差。都说破镜难圆,当初的挥手而去如今怎能受人认同,一切还需从头再来,总有一天回到我的巅峰甚至主宰幽冥。你们,等着我……
  • 鹿晗,你是我最爱

    鹿晗,你是我最爱

    本是一场父母的赌约,却让两人暗生情愫。四大家族间发生的一场场的事你。是夏季雨,我的故事你来演绎!
  • 烧不尽的青春

    烧不尽的青春

    我倾尽全力,不为书写我的青春,只为我们共同的青葱岁月,那些青春里的懵懵懂懂。
  • 时光荏苒,稍纵即逝

    时光荏苒,稍纵即逝

    世界上最令人惊喜的是我原来以为根本没有机会靠近的人竟然爱上了我。
  • 复仇:暗夜最后的光明

    复仇:暗夜最后的光明

    “复述当初,回报血仇”你曾经害我失去的,我会从你身上一点一点的要回来。请你接受你本该得到的报应吧,与暗夜最后一丝光芒说再见吧~事过之后,晚音最后留着眼泪说道:“若有来世,一定不会与你当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