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6700000084

第84章 “返本线”的发明(1)

一九三六年七月,宗吾又刊一书,叫做《中国学术之趋势》,内容包括四大篇:(一)老子与程明道;(二)宋学与蜀学;(三)宋儒之道统;(四)东西文化之融合。每篇又各分若干段,以成此书。他在序文中说:“写文字是发表心中感想,心中如何想,即当如何写,如果立出题目来做文章,等于入场应试,心中受了题目的拘束,所有感想,即不能尽情写出;又因题义未尽,不得不勉强凑补,于是写出来的,乃是题中之文,不是心中之文。我写此书,本想出以随笔体裁,许多朋友说是不妥,才标出大题目小题目。

我觉得做题目,比做文章更难,文章是我心中所有,题目是我心中所无,此书虽名为《中国学术之趋势》,而内容则非常简陋,对于题义的发挥,未及十分之一,这是很抱歉的。”可见他即便讲述具有体系的学术,仍是抱有他一贯的自由作风,这是与近代流行的教科书式的著作有些不同的。

我们当还记得他发明的一条公例:“心理变化,循力学公例而行。”于是他想适用这条公例,觉得学术上的演变,也有轨道可循,如果知道了从前的学术是如何演变,即可推测将来的学术当向何种途径发展。他说:“自开辟以来,人类在地球上走来走去,自以为自由极了,三百年前,出了一个牛顿,发明地心引力,才知道任你如何走,终要受地心引力的支配。人类的思想,自以为自由极了,若试把牛顿的学说扩而大之,应用到心理学上,即知道任思想如何自由,终有轨道可循。人世上一切事变,无不有力学公例行乎其间,不过一般人习而不察,等于牛顿以前的人,不知有地心引力一样。”因此,他对于中国学术的趋势和世界学术的交流,也是持此看法的。

他说:我国已往的学术有最发达的两个时期:第一是周秦诸子,第二是赵宋诸儒,这两个时期的学术,都带有创造性。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是承袭周秦时代的学术而加以研究,元明是承袭汉宋时代的学术而加以研究,清朝是承袭汉宋时代的学术而加以研究,俱缺乏创造性。周秦是中国学术独立发达时期,赵宋是中国学术和印度学术融合时期。周秦诸子,一般人都认孔子为代表,殊不知孔子不足代表,要老子才足以代表;赵宋诸儒,一般人都认朱子为代表,殊不知朱子不足以代表,要程明道才足以代表。现在已经入第三时期了,世界大通,天涯比邻,中国印度西洋三方学说,相推相荡,依天然的趋势看去,此三者又该融合为一。故第三时期,为中西印三方学术融合时期,学术的进化,其轨道是历历可循的。知道从前中印两方学术融合出以某种方式,即知将来中西印三方学术融合当出以某种方式。我们用鸟瞰法升在空中,如看河流入海,就可把学术上的大趋势看出来。

他说,《老子》一书,是周秦学派的总纲,诸子书是细目。诸子是从总纲中提出一部分,加以发挥,只能说他们研究得精细,却不出老子的范围。宇宙真理,是浑然的一个东西,最初是蒙蒙昧昧的,像一座绝大的荒山,无人开采。后来偶有人在山上拾得点珍宝归来,人人惊异,于是大家相约上山开采,有得金的,有得银的,有得铜铁锡的,虽然所得不同,总是各有所得。作河图洛书的,是偶尔拾得珍宝的人;周秦诸子,是相约上山开采的人;这伙人中,所得的东西,要以老子为最多。老子把宇宙真理、古今事变融会贯通,寻出它变化的规律,定名曰“道”。道者,路也,即是说,宇宙万事万物,非走这条路不可。把这种规律,笔之于书,即名之曰《道德经》。根据已往的事变,就可推测将来的事变,故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老子洞明万事万物变化的轨道,有得于心,故老子言“道德”。孔子在老子后,明白此理,就用以治人,故孔子言“仁”。孟子继孔子之后,故言仁必带一“义”字。荀子继孟子之后,注重“礼”学,韩非学于荀子,知“礼”字不足以范围人,故又讲“法术刑名”。这都是时会所趋,不得不然。世人见“道德”流为“法术刑名”,就归咎于老子,说是申韩的刻薄寡恩,渊源于老子;殊不知中间还有“道德”流为“仁义”一层,由“仁义”才流为“法术刑名”的。言“仁义”者无罪,言“道德”者有罪,实不能不为老子叫屈。

道流而为德,德流而为仁,仁流而为义,义流而为礼,礼流而为刑,刑流而为兵。道德居首,兵刑居末,孙子言兵,韩非言刑,而其源皆出于老子。如果知道兵刑与道德相通,即知诸子之学无不与老子相通了。老子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俭”字与老子同;“让”字即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温、良、恭”三字,比“慈”字较为具体:足见儒家与老子相通。墨子的“兼爱”,即是老子的“慈”;墨子的“节用”,即是老子的“俭”。老子言兵:“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又说:“以守则固。”墨子非攻而善守,足见其与老子相通。战国的纵横家,首推苏秦,他读的书是《阴符经》,此书是道家之书,也与老子相类。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此语,是以一个“平”字立论。苏秦说六国,每用“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一类的话,激动六国君主的不平之气,暗中即藏得有天道张弓的原理,与自然之理相合,所以苏秦的说法,能够披靡一世。老子所说“欲取姑与”等语,为后世阴谋家兵家所祖。他如杨朱、庄子、列子、关尹诸人,直接承继老子之学,更不待说。周秦诸子,往往互相诋毁,独没有诋毁老子的,即使诸子之学,不尽出于老子,也可说老子之学,与诸子不相抵触,既不抵触,也就可以相通。后世讲静功,讲符箓等,俱托始于老子,更足知老子与百家相通了。

春秋战国时,列国并争;同时学术界也是百家争鸣。自秦以后,天下统一;学说也随君主之意归于统一。秦时,奉法家的学说,此外的学说皆在所摈斥。汉初,改而奉黄老,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从此即专奉孔子之学;但老子的学说,势力仍是很大。于是孔老二教,在中国成为两大河流。以后佛教传入中国,越传越盛,就成了三大河流,同在一个区域内,相推相荡,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天然有合并的趋势,于是宋儒的学说应运而生。

要谈宋儒的学说,须先把儒、释、道三教的异同,加以研究。三教异同,自然古人说得很多;但最主要的一点,即是三教均以“返本”为务。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但返至身还不能终止,于是他又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可知儒家返本,以返至“孩提”为止。“老子”一书,屡言“婴儿”,婴儿是指才下地者而言。孟子所说的孩提,知爱知敬,是有知识的;老子所说的婴儿,是无知识的。可知老子返本要进一步,以返至才下地的无知无欲的婴儿为止。但老子所说的,虽是无知无欲,然犹有心,故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释氏则并此心亦无之,以证入涅盘,无人无我为止,禅家常教人“看父母未生前面目”,竟是透过娘胎,较老子的婴儿,更进一步。儒、释、道三家俱是在一条线上,如图所示:儒家由庚返至丁,再由丁返至丙;老子由丁返至乙;佛家由丁返至甲。宗吾呼此线为“返本线”。由此可看出三家的异同:要说他们不同,他们三家都是沿着返本线向后而走,这是相同的;要说他们相同,则儒家返至丙点而止,老子返至乙点而止,佛家直返至甲点方止,又可说是不同。所以三教的同与异,都可以说得过去,总看如何看法。

据上图所示,似乎佛氏的境界,非老子所能到;老子的境界,非孔子所能到;则又不然。佛氏说妙说常;老子亦说,“复命曰常”,又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佛氏的妙常境界,老子何尝不能到呢?佛氏主张破我执破法执,孔子亦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佛氏所谓我执法执,孔子又何尝不能破呢?但三教虽同在一线上,终是个个独立,他们立教的宗旨,各有不同。佛氏要想出世;故须追寻至父母未生以前,连心字都打破,方能出世;既是要出世,所以世间的礼乐刑政等,也就不详加研究了。孔门要想治世,是在人事上尽力,人事的发生,以意念为起点,而意念之最纯粹者,莫如孩提之童,故从孩提之童研究起。以诚意为下手功夫,由是而正心修身,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的宗旨,既是想治世,所以关于涅盘灭度的学理,也就不愿深究了。老子意在窥探造化的本源,故绝圣弃智,无知无欲,于至虚至静之中,领会那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妙理,故取象于初生的婴儿。向后走是出世法,向前走是世间法。他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此“中”字,即指乙点而言,是介于入世出世之中的。佛氏三藏十二部,孔子《诗》、《礼》、《乐》、《易》、《春秋》可算说得很多了。老子却不愿多说,只简简单单的五千多字,扼着乙点立论,含有隐而不发的意味。他的意思只重在把入世出世打通为一,揭出原理,让人自去研究,不愿多言,所以讲出世法没有佛氏那样精,讲世间法没有孔子那样详。总而言之,佛氏专言出世法,孔子专言世间法,老子则把出世法和世间法打通为一,这就是儒、释、道三教的不同之点。

人情是厌故喜新的,魏晋时代清谈既久,一般人都有些厌弃了,适值佛教陆续传入中国,越传越盛,在学术上另开一新世界,朝野上下群起欢迎。到了唐朝,佛经遍天下,寺庙遍天下,天台华严净土,各宗大行,禅宗有南能北秀,更有新兴的唯识宗,可算是佛学极盛的时代。唐朝自称是老子之后,遍尊老子为“玄元皇帝”,所以道教很盛。孔教是历代所崇奉的,当然也很盛行。三教相推相荡,天然有合并的趋势。那时的儒者多半研究佛老之学,可说他们都在做三教合一的工作,却不曾把它融合为一。直到宋儒,尤其是程明道,才把这种工作完成了。

程明道以前,虽有孙明复、胡安定、石守道、周濂溪诸儒,做宋学开路的先锋,但那只算是萌芽时期;到了明道,才吸取三教的精华,以老子思想为主把它组织成一个系统,成为所谓“宋学”。以后的程、朱、陆、王学派,都是从明道分支的。明道为宋学之祖,等于老子为周秦诸子之祖,

而明道之学,即大类于老子。明道之学,既近于老子,所以赵宋诸儒,均含老氏意味。宋儒“以释氏之法治心,以孔子之学治世”,二者俱是顺其自然之理而行,把治心治世打成一片,恰是走入老子的途径。宋儒本没有居心要走入老子的途径,只因宇宙真理实是这样,不知不觉就走入这个途径。由此知老子之学,不独可以贯通周秦诸子,并且可以贯通宋明诸儒。极而言之,即说老子之学贯通中国全部学术也不为过。

在宋儒尽管说他们是孔门嫡派,与佛老无关,实际是融合三教而成,他们的学说俱在,何能掩饰?其实能把三教融合为一,这是学术上最大的成功!他们有了这样的建树,尽可自豪,反弃而不居,自认为孔门嫡传,这是为“门户”二字所误。惟其是这样,我们反把进化的趋势看出来了。儒、释、道三教,到了宋朝天然该合并,宋儒顺着这个趋势做去,自家还不觉得,犹如在河内撑船一般,宋儒极力想逆流而上,自以为撑到上流了,殊不知反被卷入大海。假令程朱诸人,立意要做三教合一的工作,还看不出天然的趋势;惟其极力反对三教合一,实际上反完成了三教合一的工作,这才见天然趋势的伟大。宋儒学说所以不能磨灭者,在完成三教合一的工作;其所以为人诟病者,在里子是三教合一,面子偏说是孔门嫡派,就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了。

宋儒的学说,原具一种革命精神。他们把汉儒的说法全行推倒,另创一说,是具备了破坏和建设两种手段。他们不敢说是自己特创的新说,仍然托诸孔子,名为复古,实是创新。马丁·路德的新教,欧洲的文艺复兴,俱是走的这种途径。宋儒学说带有创造性,所以信从者固多,反对者亦不少,大凡新学说出世,都有这种现象。

同类推荐
  •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 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 称为一家。
  • 尼采箴言录

    尼采箴言录

    本书分为人生·命运、宗教·信仰、平凡·伟大、哲学·哲理、道德·修养、知识·认识、读书·写作、以自信·自强以及尼采年谱等内容。
  •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是一本写给中国人的哲学启蒙书,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什么是哲学进行了层层的挖掘与解读,时而进行睿智的思考,时而带来机智的幽默,让您在动静结合间,感受哲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热门推荐
  • 数学教学的趣味奥秘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奥秘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奥秘设计》为“最新学校与教育系列丛书”之一。 本书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步骤、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题目,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 忆青春之路

    忆青春之路

    初中的校园生活,,是大多人青春记忆的开始,在那个南方的小镇上的那些少年,,也同样的有着一段平凡却让人难忘的青春!
  • 翠色田园:独宠第一农家女

    翠色田园:独宠第一农家女

    现代金融学博士李采薇穿越成为一个五岁小女娃,为救哥哥委身给傻子做童养媳,丈夫傻而且家里穷,奋发自强,带着丈夫发家致富,原本以为和傻子丈夫就这样美美的生活,却不想被拐进了花轿,嚓!好女不二嫁,可看到新郎时,顿时傻眼,这当真是她的傻子丈夫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冒牌大文豪

    冒牌大文豪

    撇开斗气、魔法,想要赚钱就得迎合贵族少男们的英雄幻想,来一段哈姆雷特般的王子复仇么样?除此之外还要骗骗贵族少女们的眼泪,没有什么比凄美的爱情更有杀伤力了罢,再加上一段罗密欧与朱丽叶?可是,明目张胆的抄袭老莎的书不好吧?不过,读书人偷书算偷吗?嗯嗯,多半是不算的,所以抄抄也无妨的咯、、、、、、、
  • 十年碎梦

    十年碎梦

    梦中醒来,陌生却熟悉的一切。伪白莲花欺负头上?踹她!邪魅王爷惹不起,怎么办?跑!能跑多远跑多远!莲动,叶生波,雨滴,池起歌。一片雨荷伴日落,一朝秋水万里波。至此,她名扬天下。不管我轮回多少次,一定会喜欢你,这就叫命运吧?你陪我从齐肩短发到腰际长发,那么我陪你从纯真青涩到沉稳笃定:。望那十里红妆,三千青丝已及腰。我愿为了你逆天。吾姓倾城,吾本倾城!
  • 重生之望族毒妃

    重生之望族毒妃

    他是帝国最黑暗的烈王殿下,身后暗藏嗜杀势力,迷一样的传奇身世。她来自另外一个转换灵魂,不甘心成为侯府弱女,步步生莲,步步为营。狠毒继母要害她,一准没有好下场,势必让继母跪着唱征服。靳云轻发下大誓愿,那些害过她的,通通用鲜活的性命来偿还。她要宣告世人,她不是好惹的,可她这辈子就惹上了一个不能惹的烈王。烈王:云轻,快屈服本王吧!本王会好好待你!云轻:屈服?你觉得有可能么?朝堂动荡,外忧内患,四面树敌不止,烈王只愿为守护云轻一人而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养狐成妃:邪王溺宠小萌妃

    养狐成妃:邪王溺宠小萌妃

    那一天晚上,是她的新婚大烟,对!她已经是第三次结婚了!常常有人说她是个扫把星……她以为这次新婚,能使她改变命运,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没有想到,婚礼上,新郎没有来,丢下了新娘,她,绝望了……把自己关在新房里,不管外面说什么都不出来……就在那天,突然有个恶人,故意放了把火……可是她并没有察觉到,因为她喝醉了,已经昏了过去,外面的人叫了一遍却便离去了……老天爷心疼她,降了一场大雨……她,醒了之后,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变成了一个稚嫩的小屁孩——狐小六开始了她重生的生活……
  • 一路齐行

    一路齐行

    阴湿林,大陆八大险境之一。八大险境分布在八大帝国中,大禹国的怪石林山,酆都国的黑土鬼枭,赤炎国的火海炎,唐提克斯国的巨人掌印,奥古国的风廊,曼西奎国的不死湖泊,冰雪国的不冻雪原,还有亚历克帝国的阴湿林。七大战斗职业,格斗家、侠士、战士、魔法士、术士、驭偶师、鬼豪。传说七大职业是从古战士体系中分离出来的。到底谁才是最强战斗职业?新老家族的交替,新体系的确立,交织着怎么样的情怀?大陆背后隐藏的端倪,从远古至今一直存在,恐惧的阴影不曾离去......
  • 西游之幻世

    西游之幻世

    作者码字前总要干半斤二锅头,所以文风情节像脱缰的野马……客官,上马兜风去也?带你看一个不一样的西游记。叮——恭喜您被系统选为伪NPC角色——孙悟空!叮——请不要试图逃跑,否则您的灵魂将被格式化。叮——请不要将伪NPC身份泄露给系统NPC或玩家,否则您的灵魂将被格式化。叮——伪NPC死亡后灵魂将被格式化,请您珍爱生命。孙圣七:小爷不玩了!放我出去!可以看作是一个闷骚的家伙被系统绑架到西游世界中,反抗宿命的故事……剧情崩坏天雷滚滚……高一写的所以文笔烂……开开是妹子不会写战斗场面……客官们快到碗里来呀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