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6700000133

第133章 官场厚黑学(5)

“韬晦”,就是隐藏自己的才能,瞒人耳目。“韬”本意是弓袋子,有“进去”的意思。“晦”是“黑暗”、“隐晦”之意,比如月末,又说成是“晦月”,因为按阴历,月末是月亮的黑暗之日。由于隐藏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保住了自己。这样一来,在恰当的场合,当对方无戒备心时,就可实现其预定企图。这和“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的意思接近。在人生之路,在商场如战场的当今社会,要想绝处逢生,巧用韬晦之计,可谓明智之举。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温故而知新。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相传他是孙武的后人。他少年时聪明过人,心智灵慧,后拜名师学习文韬武略,颇受老师鬼谷子的喜爱。他有一个同学名叫庞涓,此人心计诡谲,阴险狡诈。他自知才能不如孙膑,便想方设法迫害孙膑,但他表面却装着与孙膑交好。孙膑为人心地淳厚、善良纯洁,没有觉察到危险,还把庞涓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经常与之讨论韬略、议论时局、指点江山,庞涓越发妒忌孙膑的才能。

后来,庞涓出师了,至魏国深得魏王的重用。他深知孙膑的存在早晚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写信邀请孙膑到魏国共事。当孙膑来到魏国,庞涓就利用手中权力,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魏王信以为真,下令要处斩孙膑。庞涓又在魏王面前替孙膑求情,建议将处斩改为“膑刑”,即挖去双腿的膝盖骨。庞涓此举表面上是救了孙膑,实质却是“一箭双雕”,既迫害了孙膑,又可把其留在自己身边,控制他的人身自由、为己所用。随后他把已成残废的孙膑接到自己府中,假装殷勤照顾,并让孙膑将平生所学写成兵书。

孙膑在惨痛的血的教训面前,终于认清了庞涓的真面目。他深知兵书著成之时,就是自己身首异处之日。但他心思缜密,明知自己现在掌握在庞涓手中,稍有反抗,就会遭受更深的迫害,他决定深藏仇恨,等待时机。为了不给庞涓著书,他佯装疯癫,整日在街上爬来爬去,夜晚则睡在茅厕、牛栏、猪圈等处。虽然庞涓没有看出孙膑是装疯,但他仍派人暗中监视孙膑,一旦发现破绽,就准备暗杀孙膑。孙膑只得整日整夜露宿街头,忍受种种苦难。

齐国大将田忌出使到魏国,见到了孙膑,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就秘密地将他带回齐国做了他的谋士。后来孙膑在马陵之战中打败了魏军,杀死了庞涓,终于报仇雪恨。

在这则故事中,孙膑巧妙地运用了韬晦待机的策略,既保护了自己,又消灭了仇人。

《史记·滑稽列传》云:“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凡事没有取胜的绝对把握,就不必四处张扬,与其使人早有所闻而有所准备,不如突然出击,置敌人于死地。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时务,也指时机,是客观形势和时代潮流。凡人要想成就事业,建立功勋,必须认清时务、伺机而动,如果一味死拼,

不讲策略,英雄是英雄,却无人喝彩,终究一事无成,后悔晚矣。

秦朝末年,相传张良行刺秦王失败后,曾逃避秦军追捕,隐匿于下邳。一天,张良到外面散步,当他走到水桥上时,迎面走来一位老者,只见他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正在他观察老者时,老者故意把鞋子掉下桥去,随即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语气极为傲慢。

张良正值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心想:“这老匹夫看似和蔼,却如此不懂事理。若不是看你年高体弱,真想一拳将你打下桥去。”转念又一想:“看他年老体衰,行动不便,还是给他捡上来吧。”张良按捺住火气,到桥下把鞋子捡回来。

老者又说:“小子,给我穿上。”

“唉,也罢,做好事做到底,我就给他穿上吧。”张良单膝跪地,给老者小心翼翼地把鞋穿上。谁知老者一声谢也未说,仰天大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复返道:“孺子可教也!”与张良约定五天后清晨重见。

张良感到很惊异,五天后,第一遍鸡叫时,他便起身来到桥边。不料老者已先到,他斥责张良:“你与老人约会,居然来晚了,五天后再来吧。”如此这般竟连续三次,张良一无所获。

这天,又到了与老人约定的时间,张良一夜未睡,半夜里就来到桥边。他站了好一会儿,才见老人蹒跚而来,张良的坚忍与真诚受到了老人的赞扬。老人拿出了一本书,对张良说:“读此书可成大事,用此书可兴邦定国、成就大业。”说完,飘然而去。

张良惊奇异常,天亮后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后来,辅佐刘邦夺秦天下,争楚霸位,遂成一代名士。

《三十六计·假痴不癫》中曰:“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不可为,或将有所为。”意思是假装不知而实际非常清楚;假装不愿做,实际却是不能做,或是等待时机到了再去做。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乌江亭》:“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在这首诗中,杜牧感慨项羽逞一时之英雄,惜一时之名,不能忍辱负重,包羞忍辱,而自刎乌江,失去了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机会。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早年还是一名布衣百姓,衣食常常没有着落,贫困潦倒,常被人讥笑。

一天,当他在街上走时,迎面过来几个少年无赖。韩信见了,急忙撤身而走,不愿与之正面冲突。

这时,几个无赖也发现了韩信,见他要走,其中一个一把抓住韩信的衣领,说:“你这个胆小鬼,见了我想跑,想往哪儿跑?”他一眼看见韩信腰下的佩剑,“哦,你小子还佩剑,你配佩剑吗?”说着动手要解下韩信的剑。

韩信往后一跳,挣脱了无赖的纠缠,想照旧走自己的路。不料却被无赖一把抓住:“我说,你虽说人高马大,却是一个草包。咦,生气了吗?你的嘴角抖什么?如果你是条汉子,就拔剑来刺我,咱们比划比划。如果你没有勇气,贪生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听了,血一下涌上了头,他盯着那张无赖至极的脸想了很久,很想拔剑出来,与他决斗,凭自己的武功,是不怕他们的,但韩信的心里又在琢磨:“这几个家伙虽不怀好意,与之决斗却无太大意义。唉,也罢,我就算从他胯下爬过去,他就能比我高明了吗?”

想到此,韩信慢慢俯下身,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韩信不逞一时之勇,而是忍辱负重,不将自己的生命浪费于不足轻重的决斗上,虽然蒙受了巨大的耻辱,却仍能自强自新,终于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大显身手。他先是投靠项羽,后又投奔刘邦,被刘邦拜为大将,强兵百万,指挥若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刘汉政权四百余年的基业立了汗马功劳,终于成就大业,名垂千古。而那个无赖却连姓名都未留下,相比之下,孰胜孰败,孰优孰劣,自见分晓。

包羞忍辱是一种特殊情形下的应变术,在这种情况,可能要遭到巨大的人格及精神上的污辱,但如果是已经有救济天下的雄心壮志,便不能斤斤计较、目光短浅,而应该着眼未来,不做无谓的牺牲。不逞一时之勇而毁掉自己的美好未来,小不忍则乱大谋。珍惜生命,珍视自己才是上策。

做领导要远安逸戒嗜欲

古人曰:“嗜有所专,则奸徒而入;长有所属,则感由之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有嗜好,那么小人就会借以讨好;如果长期偏听偏信,那么就会被蒙骗,做官从政之人更是如此。

战国时期,齐国要发展强盛,邹忌为了说服齐威王,以自己亲身的故事对齐威王进行劝谏。邹忌进朝去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没有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小老婆惧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助于我,都说我长得比徐公漂亮。现在齐国的国土方圆有一千里,城市有一百二十座。宫廷里的妻妾和身边的随从人员没有哪个不偏爱您的,朝廷里的臣子没有哪个不惧怕您的,全国的人没有哪个不有求于您的,这样看来,您受蒙蔽很厉害啊!”齐威王说:“您说得好。”

齐威王于是下令说:“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受上等奖赏;能够上奏章向我进谏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街市和朝堂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中的,受下等奖赏。”这个命令下达后,许多臣子都来进谏,各国均来朝见齐王。齐国一时间强大起来。

对此,古人曾警告世人“徇功利者,不虞谄诈;溺鬼神者,独觉形声”,一个人如果沉溺在一片谄媚之中,那么他们就会被追名逐利的人所蒙蔽,丧失判断力。邹忌所懂得的道理正是今天从事领导工作的人所应该了解的。

一个人的嗜欲太强,就会失去理智。古时候在青丘山上,住着一只九尾狐,兴妖作怪,找到死人的头骨戴在头上,祭拜北斗,以向上帝求福。老狐见了就对九尾狐说:“死人的头骨,不能戴啊。上帝威怒不能冒犯,若不改悔,你必遭大祸。”但九尾狐一意孤行,最终导致自己的覆灭。

正因为是嗜欲伤人,所以历代圣贤都能够主动禁止淫逸,远离嗜欲而成就大业。

从前夏禹的女儿命令仪狄酿造美酒,送给禹帝。禹帝饮了觉得味道很美,于是就疏远仪狄,戒绝美酒,说:“后世的君主一定会有因为饮酒而使他的国家灭亡的。”齐桓公有一次在半夜里感到吃得不足,易牙就煎熬烧烤食品,献给桓公,桓公吃得很饱,直到天亮还没有睡醒。于是说:“后世的君主一定有因为贪吃美味而徇私枉法导致国家灭亡的。”晋文公得到美女南之威,三天不上朝听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推而远之。说:“后世的君主一定有因为好色而使他的国家灭亡的。”楚王登上强台观看得忘乎所以。于是就对着强台发誓不再登了,说:“后世的君主一定有因为迷恋山水的景色而使他的国家灭亡的。”

古人尚且知道治国应不忘艰难,远安逸戒嗜欲,今人能不警惕吗?

逆境不馁顺境不骄

《菜根谭》中说:“人在清苦的环境中容易发奋上进,人在优裕环境中容易堕落腐败。”我们如果能知道这一道理,就能防患于未然。

唐朝李景让的母亲郑氏,年轻时就守寡,当时家境贫困,孩子幼小,由她一人管教。有一次,她家房子的后墙塌陷,墙破处发现许多钱。她向天神祈祷说:“我听说不劳而获是自身的灾祸。如果天神怜悯我贫穷,我希望天神让几个孤儿学出成就,这些钱就不敢拿了。”说着,赶快把那些钱掩埋上,把墙修好砸实。

后来,景让获显达官位,尽管如此,他有过错,母亲也决不放过。

他担任浙西观察史时,觉得手下有个低级军官不顺他的心意,便让人用棍棒将其打死。这件事引起军队的愤怒,欲发生兵变。他母亲听说这件事后,就出来坐在官府办公的地方,让景让站在厅堂上,责备他说:“天子托付你重任,你却把国家的刑法当成喜怒哀乐的工具,胡乱杀死无辜的人,万一造成地方动乱,你有何面目见皇上?”说完,她命令左右的人脱下景让的衣服,鞭打他的脊背。这时,景让手下的人都站出来替他求情。打了很久,母亲才同意把他放了。景让从中受到了教育。

可见,一个人既要能经受逆境的考验,更要能经受顺境的考验。

如果一个人生长在富贵之家,物质方面可说应有尽有,就会养成不良嗜好和喜欢作威作福的个性,尤其是作威作福、专权弄势,对人的腐蚀就好像凶焰,早晚会引火自焚。

三国时,钟会、邓艾以两路大军攻灭西蜀,而钟会心生反意,想据险自守,做刘备第二,进而兵临长安灭魏,再起兵灭吴,一并天下于自己一人之手。但又担心邓艾与己为敌。他想到告伪状的办法,几次密报司马昭,说邓艾心存反意。司马昭毕竟是谋略场中的老手,他虽然担心邓艾逆反,对钟会却也有疑惧之意。接到钟会的密报,他对钟会的真正用意便了如指掌。他写信告诉钟会说:“邓艾有可能据兵自守,所以我派贾充领兵一万入斜谷,屯乐城,前去援助你。我自己领兵十万在长安,随时准备接应。”司马昭另派新兵之意当然不是为了邓艾,而是为了钟会。钟会也不是呆子,他一见司马昭的信,便知司马昭对自己起了疑心,遂仓促行事,拥兵反叛。不想司马昭早在钟会身边安插了人手,钟会反叛尚未真正发动起来,便被杀身亡了。钟会之死正如老子所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所以我们要养成逆境不馁、顺境不骄的心态,着眼大局,虚怀若谷,才会使我们不断提高。

不得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一个人的气节和正义可以傲视一切。一个人不管如何清高或有学问,如果没有高深的品德来配合,那么这种学问和清高也就丧失了意义。所以,做人不得有傲气,却不可无傲骨。

楚怀王时,屈原在朝担任左司徒的官职。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治理国家的道理非常清楚,并且擅长辞令。楚怀王很器重他。他在朝中和楚怀王一道商议国家大事,颁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节,和各国的君王相酬酢。当时,上官大夫和屈原爵位相同,一心想争取楚怀王的宠信,非常嫉妒屈原的才华。

有一回,楚怀王指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刚刚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便想夺取这份草稿,屈原不给他。上官大夫因此怀恨在心,在怀王面前毁谤屈原说:“大王指派屈原制定法令,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每当一道法令制定完成,颁布出来,屈原就自夸其功,认为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做得出来。”楚怀王听了大怒,因此疏远屈原。

屈原对于楚怀王被小人迷惑,耳朵不能辨别是非,眼睛不能分清黑白,感到痛心,所以忧愁苦闷,沉郁深思,写成《离骚》。屈原在《离骚》里,叙述远古帝喾的事迹,称扬近世齐桓的伟业,同时论及中古汤武的功绩,用来讽刺当时的政局。他的文辞简约,托意深微;他的心志高洁,所以喜欢用香草作比喻。他品德高尚、行为廉正,所以一直到死,为小人所不容,如《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都是美好品德的象征。他不肯同流合污,毫不受社会恶习的感染,虽处污泥,却如莲花一般,仍保持自身品德的高洁。

后来,楚怀王客死于秦,他的长子楚顷襄王即位,用其弟子兰任令尹。由于当初是子兰劝楚怀王入秦,致使楚怀王终于不归的,楚国人因此很怪罪子兰。屈原对子兰贻误国事感到痛心。他虽然被放逐,却仍眷恋楚国,希望能回到朝中来;他忠君爱国,希望能挽救楚国的颓势。但这一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令尹子兰听说屈原嫉恨他,大怒,叫上官大夫在楚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一气之下,便把屈原长期放逐到江南。屈原被放逐,来到江边,且行且歌,脸色憔悴。见到一个渔夫,渔夫问他:“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呢?”屈原说:“世上的人大多是污浊的,只有我保持干净;众人都昏醉了,只有我依然清醒。所以我被放逐了。”渔夫说:“圣人能与世相推移,众人都醉了,你何不也喝点薄酒,何苦守身如玉,与世相忤,而招致被放逐的命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把帽子上的灰尘弹去;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拂去衣服上的尘土;人怎么能以清洁的身体去接受外界污浊的事物呢?我宁愿葬身鱼腹,也不能让自己高洁的品格受到玷污!”

就这样,屈原带着对楚国的深沉眷恋,带着他那坚贞、正直、高洁的品质,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杀了。

屈原的气节和正义足可鄙视达官贵人,而生动感人的文章足可胜过《阳春白雪》这样的名曲。屈原的作品和精神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同类推荐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书屋论政

    书屋论政

    这里集结了作者上世纪80年代初公开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至今的40余篇论文。内容涉及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文化、外交。中心是政治,文化只是从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观念形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说的,外交也是侧重于“政治”方面。
热门推荐
  • 纨绔王者进都市

    纨绔王者进都市

    豪门深似海,纨绔进都市,他曾是杀手世界的王,现在回到华夏,冰山美女总裁,霸道女警察,淑女学生等等总是在环绕在王者身边。。。。。。。。。。。
  • 兵圣变

    兵圣变

    偶然觉醒炎黄血脉,从此踏足异世之巅。我要粉碎一切,因为孙武选择了我!我要坚毅向前,因为前方有强大的敌人!我要踏平三国,因为它们惹怒了我!匹夫一怒,血溅五步,横尸二人。君主一怒,血流千里,横尸百万。我怒,一步一杀,尸骨如山;十步十杀,血流成河!
  • 我师傅是个地球人

    我师傅是个地球人

    空中漂浮着一男一女,男的英气非凡,女的倾国倾城,不过两人的眼中都带着杀意。在动手前,男子忽然说了句:“天王盖地虎”女子一听,眼神一变,说了句:“宝塔镇河妖”男子听到女子的话后,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眼神,然后又说了一句:“青山不在”女子同样,也是带着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男子,然后回了一句:“绿水长流”男子一听,失神的说了一句:“你是地球来的?”女子一听,激动的点了点头。之后,两人就像遇到亲人一般,一场厮杀消失不见。“唉,我说作者,我才是主角,你写的简介是我师傅和师娘,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简介不谢我这个主角,你什么意思啊?”明天问道。“你是主角不假,但是,你不懂,其实我也是地球来的。”作者回答。
  • 只属于我们的无聊世界

    只属于我们的无聊世界

    其实在人世间有很多情绪,无聊在这里,爱在哪里?
  • 异世修真者之五仙兴截

    异世修真者之五仙兴截

    海外蓬莱岛——渡劫散仙碧游子,与散仙好友沧海生结伴前往中原游历。却因其与好友沧海生误杀十万生灵,触犯天界律法,突遭万重雷劫。二人仙体受损,元神将散。散仙沧海生以追星剑为媒,划开虚空送好友碧游子的元神入其中......
  • 花心首席:只为你深情

    花心首席:只为你深情

    她骄傲美丽,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他是臭名昭著的花花公子,也是首席财团的继承人。一次意乱情迷的放纵,让她和全市最名贵的男人有了纠缠。事后,她清淡一笑,“一次意外而已,我明白,不用放在心上。”他眸光清凉看她转身而去,一个多月后却又在医院与她相遇。她蹲在花台边干呕,手中捏着妊娠40天的检查单。对上他的视线,她依旧只是微微一笑,眸光婉转,“听说安全套避孕成功率只有85%,原来是真的。”
  • 君王不早朝:皇后太妖娆

    君王不早朝:皇后太妖娆

    前世嫁给平南王为正妃,后子嗣皆亡,愤恨之下毒死王爷,重生后她步步为营。斗嫡姐,防后妈。
  •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法国与整个西欧,影响巨大。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他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这些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经典超译本:爱弥儿》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
  • 主掌混沌

    主掌混沌

    六情,身怀五灵根,当成功进入练气期时,得五灵诀,练混沌,最终成为混沌之主,主掌混沌,携美逍遥天地间。
  • 你痴我狂

    你痴我狂

    故事主人公唐文学和张虹是一对婚外情人,然而,慢慢地他们之间的秘密还是被曝光了,为此唐文学毅然辞职投身北漂行列。通过几年拼搏,唐文学已经有了一番自己的事业,身边也围了不少象黄丽、刘蕾这样的女人。于是,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的怨恨纠结演绎了许多啼笑皆非又无奈无聊、辛酸而感人的故事。